《视觉形象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报告.docx
视觉形象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报告一、整体教学设计(一)教育目标设计1、课程介绍视觉设计原理是本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位置。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下学期,共3学分,60学时。选用教材为艺术设计类“十三五”规划教材视觉传达设计(第二版),同时结合其他优秀教材作为参考。2、教学目标紧系行业最新市场需求、紧扣人才培养方案、紧贴教学内容体系、紧靠社会热点问题,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与“三全育人”精神要求,确定了本次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在实现视觉设计中图形与文字的创意表现设计的知识目标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动手设计实践的能力要求,并通过案例与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育美”素养的提升,并通过优秀作品赏析激发同学们的家国情怀、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3、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具有设计能力,能够独立思考,有一定审美素养,敢于创新,勤于动手”,遵循此要求及平面设计师的岗位需求,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程教学总目标为“提升图形与文字的创意设计能力,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了解图文设计的创意思维,能够独立完成图形与文字的创意设计”。4、教学改革目标通过对学生视觉设计教育的改革,在转变学生从“美工”到“原创设计师”的观念同时,增强学生运用技术、理论、常识所结合的设计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平面设计方面的综合实力。课程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完成“设计知识一一设计想法一一设计实战”的教育闭环,转型“视觉设计”的差异化评价指标。5、课程思政目标通过对设计大师的作品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以工匠精神来对待每一件作品;通过对国家重大时刻作品分析,使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通过对传统文化优秀作品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立足时代的社会责任感。(二)课程模块设置在平面设计教育的启蒙阶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设计师精神的培养打好基础。本课程牢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强化设计师的劳动伦理品德教育、版权法律法规教育及设计劳动发展趋势与就业趋势教育,助推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掌握设计劳动的一般流程。1、教学内容分析(部分)课程中模块二“图文设计的视觉美感”与模块三”图文的创意设计方法”的内容,合并为“图形与文字的创意表现”,共计6个任务,16个学时。前3个任务(8学时),以图文设计的“基本要素”、“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有机结合,重在“方法+演练”;后3个任务(8学时),以图文设计的“创意思维”、“创意应用”与“设计实战”为主,重在“实战+产出”。号文字衲 “6时)教学内容(部分)框架示意图2、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为图文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结合学情分析,教学难点为图文设计的创意设计实践。mxt t能第正运用图文设计知识,速行图文写设计创作,文&计的本,与本方法图文&计的创设计实践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示意图3、教学现状分析(1)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授课对象为数字媒体技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根据对往届该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在校学生进行访谈,得出图5的调查数据,由此可知,学生在大一阶段较为热爱平面设计方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强烈。量学体曾用技木的一土专业兴趣调查分析结果(2)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己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与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基础的二维造型能力,为本门课的学习建立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基础。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为后续开展的诸多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打下坚实的设计理论基础。(3)学生的信息素养分析学院教师统一采用云班课进行辅助教学,师生已经熟练掌握云班课APP的使用方法,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根据专业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还会使用图形工作站、云桌面、FtP资源管理系统、伽卡他卡电子教室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大多数同学尚未接触,所以在课程前期需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培训与指导,以便顺利开展教学。(4)确切学情分析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爱参与度高的教学活动,具备良好的协作学习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检索与分享。学生反感教师满堂灌,反感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但本课程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难免产生抵触与畏难情绪,教师应多找生动的案例,多设计有趣的教学互动,多采用任务导向驱动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完成知识的迁移,也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具体产出。(三)设计实践训练本课程以图文创意设计任务活动为载体,遵循平面设计的一般流程,根据确切学情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在层层递进的任务活动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立足数媒专业,完成从“理论一一实践一一优化”的项目生产过程。参赛作品所选六个教学任务之间内在关联、相互照应,随设计作品落地呈螺旋上升状态,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劳动价值观。二、教学实施过程(一)构建“创-设-诊-改”教学模式“创-设-诊-改”即“创设情境-设计初稿-诊断教学-改进提升”,教师遵循学生思维规律,通过创设与学生认知同步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大胆设计作品初稿,再通过对作品初稿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指导引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最后让学生根据所提意见进行作品完善,并最终产出设计终稿。通过这些有层次性,立足学生专业基础、综合能力水平、设置有层次性的活动链条,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去推导、验证,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长。以本课程中任务2中“对比与统一”的教学设计为例:1、创设情境创设任务情境时,不仅需要充分考虑数媒专业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特点,还需要结合当下时政热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等因素,挖掘教学内容知识点与真实的社会生活之间的链接点来考虑,在情境中同时完成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对比与统一”的知识,单纯的理论讲解会让学生枯燥乏味,教师设计了以“轻食”为主题的海报设计情境,让学生完成宣扬“轻食主义”的公益海报,并注重运用元素之间的对比,达到突出重点元素、弱化装饰元素的目的。2、设计初稿在创设情境后,教师会提供给学生一系列与“轻食主义”的相关素材以及与轻食无关的食物素材;学生拿到诸多素材后,首先会去学习了解何为“轻食”,然后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来选择符合主题的图片素材;再根据任务要求,自学有关“对比与统一”的设计原则;最后自行进行海报的初稿设计,设计完后上传至云班课教学平台。3、诊断教学诊断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即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与教师点评。在自我评价环节,同学会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初稿,并阐述设计目的、设计特点以及如何在该作品中运用对比与统一的设计原则;同伴互评则为其他同学点评该作品的优缺点,在巩固了学生自学成果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升了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点评环节在自评和互评环节之后进行,由教师对作品点评、发言学生的状态点评以及对大家作品的共性问题点评,点评完后再梳理讲解教学知识点。在学生动手制作、相互点评分析之后,再听教师讲解分析,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4、改进提升学生在经历诊断教学过程后,对自己的作品不足有了充分的认识,需要对初稿作品进行完善修改,产出作品终稿,然后再次提交至云班课,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保留学习过程,也能记录下自己专业成长的变化。(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1、混合式学习教师团队使用现代多媒体环境教学,利用伽卡他卡电子教室、FTP资源服务器、云班课等信息化工具与环境,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在高配置的图形工作站实验室、云桌面机房开展线下教学活动。线上教学活动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能够在保障混合学习与翻转课堂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手段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宗旨,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教学方法,以期达到预设教学目标。3、疫情防控下的教学保障根据学校疫情防控要求,若出现疫情反弹现象,可随时采用网络直播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疫情为教学带来的不便与困扰。(三)教学实施效果分析1、实施方案为了验证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实验设置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数媒2031班(46人)为实验组,往届班级数媒1931班(49人)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本学习教学改革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往届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历史数据来分析教学效果。2、评价方法测验评价采用三种方式进行:诊断性评价主要在课程实施前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过程性评价主要根据平时学习活动的记录、云班课数据等进行分析和问题发现;总结性评价主要通过期末的基础知识的客观题笔试测验(占比40%),以及教师与企业共同对技能型实操项目来点评(占比60%)。3、过程性评价通过云班课管理后台,可以得知每一位同学上课的参与情况,如:出勤率、资源学习率、活动参与率等如图7所示,教师能够及时根据反馈作出适当地教学干预。云班课后台数据4、总结性评价(1)前测成绩分析为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之前的图文设计制作水平,对前测试的成绩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1所示,实验组的平均分是76.28,对照组的平均分是76.92,(t=-0.95,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两组的原始图文制作水平基本一致。表1学生前测结果GroupNMeanSEtn2实验组4676.282.53-0.95*4.92前测成绩对照组4976.922.56(2)后测成绩分析为了验证教学改革效果的有效性,先检验前、后测成绩是否满足斜率同质性假设,得到F=O536(P>0.05),排除了前测成绩对后测成绩的影响。然后比较前、后测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实验组平均得分是90.32,对照组平均得分是85.36,实验组平均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表2学生后测结果GroupNMeanSDSEF112后测成实验组4690.320.333.180.1600.18绩对照组4985.360.363.32JXOOl.通过实验,两组后测的平均分都要高于前测,说明两组学生的图文制作水平通过教学后都有所提高,而实验组成绩提高的幅度更大,由此说明本学期采用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创-设-诊-改”教学模式与学习效果的提升是有效的。三、教学成效与反思(一)实施效果1、教学模式改革有效“创-设-诊-改”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让学生学有所获,且有具体的项目产出,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知行合一,学练同步,提升了教师引导作品,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2、信息化教学手段合理有效有效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与岗位真实需求接轨,真实情境案例操练,击破教学难点,加速学习效能,具备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3、教学成效突出通过60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掌握图形与文字的创意设计方法,课程结束时学生共完成560余分平面设计作品的初稿与终稿,包含各类社会热点时事、公益海报等,具备较强的宣传性与普适性,有一定社会公益效益。(二)教学反思视觉设计原理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如何理解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是怎样携手合作,最终实现有效的设计传达效果。本门课程希望帮助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理解概念工具和关键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深度很深,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学习状况,导致理论课程的讲授会使学生无法长时间保持有效的学习注意力,但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高亢的学习氛围,但是,在动手实践环节又常常脱离理论知识的关联,导致教师不得不在实践环节又重新强调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在将来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融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尽可能地让学习者在做活动、做游戏的过程中去体会理论知识,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融入进具体的动手实践过程中,从而提升数字媒体技术学生在视觉设计类专业知识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三、示范专业持续建设计划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专业在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评价体系、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建设计划内容,预期取得成效。深入贯彻实施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使之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1.持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由“点”扩大到“面”,形成专业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做到专业课程有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教师都讲全面育人,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科学文化水平和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培养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和制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体思政目标如下:(1)培养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2)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领域中级技术与基层管理工作必备的知识与技能。(3)陶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领域应有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习惯。(4)增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领域持续进修、发展的知识与技能。2 .课程引领,强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金课,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已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视觉设计基础,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设计基础摄影摄像技术3门课程基础上强化推进示范课程建设,形成一批优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学生的沟通能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建立传帮带型项目团队,在合作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发挥团队优势。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3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全过程”教学模式,设立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各环节,实现专业课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润物细无声”中融入精神指引。本专业在后续课程中将继续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对标岗位需求,结合竞赛与职业技能证书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内外贯穿教学“全过程”,创造机会接触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课前课后课中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大力推广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各类讲课说课大赛、培训研修、育人能力,塑造可敬可信、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组建团结协作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有序分工、统筹推进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其次,定期选派本专业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创新创业基础教学技能认证培训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等,同时鼓励教师进企业机关挂职锻炼,邀请名师大家进课堂。5 .引入行业、企业及第三方评测机构,完善评价体系(1)强化过程评价,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本专业课程坚持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占比40%,部分课程占比达到60%,同时利用蓝墨云班课数字平台记录学生参与的全过程,做到公开与公正。(2)学生评价,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能达到良好的就业是对专业学习的认可也是对素质教育的肯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表13示范专业持续建设计划表(2022-2024年)建设内容2022年底(预期目标、监测要2023年底(预期目标、2024年底(预期目标、点)监测要点)监测要点)人才培养思政目标预期目标:明确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思政目标,构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有职业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监测要点:思政目标预期目标:根据确定的人才培养思政目标开展教育教学监测要点:教学开展预期目标:形成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监测要点:育人效果强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预期目标: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监测要点:3门预期目标: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监测要点:3J预期目标: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监测要点:3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全过程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思政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预期目标:为了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升,紧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高质量高水平教学监测要点:教师培训不少于10项预期目标: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科研之中,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实际日常教学监测要点:课程思政科研不少于2项预期目标: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监测要点:课程思政示范课不少于9门完善评价体系预期目标:评价主体多元化监测要点:引入行业、企业评价预期目标:评价内容多元化监测要点:围绕学生理想信念、文化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考核预期目标:考试方法多元化监测要点: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企业专家评价的多元化方法进行多维度考核四、政策支持及配套保障1、政策支持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列入双高计划建设重点内容;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方案,由教务处牵头统筹安排“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工作,定期检查建设情况。强化激励机制,学校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教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考核内容;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效果,将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参考依据之一;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及时宣传表彰先进,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序推进。2、配套保障学校配套了专项经费,支持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为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学校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