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x
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谭成林甘肃省积石山县中咀岭乡三合小学摘要:研究性学习主要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一般来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论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转变思想,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师生、生生互动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改变评价方式,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合理设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关键词:新课标、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师生关系、评价方式、创新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育工作者就要转变传统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地摄取知识,积极参与,开拓创新。研究性学习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思维的解放,个性的张扬。学生是以不同的个体特征鲜明的存在的,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每个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一、转变思想,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通过详尽的讲解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往往是教师满堂课的提问、讲解、分析,忘乎所以,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中唯一的演员,而学生却成为观众,他们在老师的要求下坐端坐正,认真听讲,对老师的讲授没有异议,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强调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剥夺了学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的权利,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议论,该讲的都讲到了,为什么学生却没有掌握,我想这恰恰是因为教学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果学习是一种负担,谁不想赶快抛之脑后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新课改迫切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思想,改变教法,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人的知识既有传授的,又有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感悟而得到,研究性学习活动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成、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才能将知识真正吸收,将被动的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认知需要,形成技能,学会应用。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说:“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终止。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只有有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才能改变以往数学学习枯燥的定势,使数学生动化、生活化。二、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生生互动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考试为中心开展灌输式教育,教师是课堂的权威,高高在上,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的“接受器”,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使得威严的教师与学生距离越来越远,学生对老师是敬而远之,只有敬却没有了爱,就更谈不上师生互动了。在新课改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和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从“以教材为世界”的执行者到“以世界为教材”的开发者、从学科教师到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育专家、从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到新型人际关系的建设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分展示的机会,教师失去了垄断地位,实现由权威者向平等者,由传授者向组织者的角色转换,这就需要教师转换角色,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师生在活动中共同参与、互相影响,学生可以质疑教师的权威,教师也欣然接受学生的质疑,通过共同学习和相互合作,学生的潜能将逐渐被激发,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活动,重视和观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和蔼的与学生交谈,保护学生的自信,消除学生的胆怯的心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心里把老师看做他们的一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让很多老师敬而远之的原因是耗时较多,过程较难把控,处理不好就会流于形式,再加上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个别学生惰性思想较重,这些不利因素使得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项工作的开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协调者,创设轻松愉悦的活动环境,应认真参与,努力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必胜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与同伴交流,与老师探讨,让学生体会到大家一起交流研究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团结起来解决问题的力量,在交流展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老师并不是方方面面都比学生懂得多,我们要虚怀若谷,真正的放下身段,成为学生的朋友,为他们的终身发展着想,努力为学生创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得到的全面发展。三、改变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而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长期以来,成绩高于一切,有些老师评选三好学生就是只看学习成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管理者的强制评价,学校的各种活动沦为优等生的天下,而这一单一而片面的评价方式,扼杀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观众为别人鼓掌在他们看来理所应当,他们从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站在舞台上展示自我,他们觉得自己不行,他们甘愿在也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中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旁观者。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从自己的课堂做起,从自己的学生做起,认真践行新课标的评价要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每一个孩子在你的引导下看到努力的方向。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围绕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相互合作的交流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一员,他们的地位和角色得到同伴的尊重和认可。研究性学习倡导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实践与体验。在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从计划的制定,资料、信息的收集,解决问题方案的确定,到最后探究结果的呈现,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与同伴交流、或与老师争辩,都能折射出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在这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善思者出谋划策,善言者指点迷津,善驭者全面统筹,善画者动手操作,他们在研究合作中解决难题,使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在研究学习中如何提问,如何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如何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可能做得不够完美,只要通过学习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不管结果是否正确,我们首先应给予积极肯定的形成性评价。所以,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坚决反对通过考试量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单一评价,要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研究学习中,全面考察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与同伴分享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志趣、态度和社会使命感。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那也别做让我们后悔的事吧!为学生创造愉悦的氛围,提供创造的空间,亳不吝啬的鼓励他们吧,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小天才茁壮成长。四、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合理设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逆来顺受,问题意识十分淡薄,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简单将教材中提供的课题掷给所有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认真分析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认知差异和兴趣爱好,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所处社会环境及家庭背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设置结合学生实际的研究内容。内容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成功与否,要选择适合于学生研究的题目,不能过易也不能太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发展有价值,并将研究性学习中能获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数学学习,使之拓展和加深,要真正使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取得成效,教师要在内容确定上下功夫,切不可走形式,错误的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几道应用题或让学生叽叽喳喳讨论一下,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身心的发展。小学几何形体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而灵活,需要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图形的性质以及定理的由来。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圆的面积”等内容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学具去探究和验证课本上的推导公式,学生通过拼一拼、量一量、撕一撕等操作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同伴交流、质疑、发现、猜测、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激趣解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0好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取得可贵的进步。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交叉分组,发挥互补优势,以体现互助合作精神,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大胆创新,达到知识的掌控和能力的提升。罗伯逊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学生。”所以开放性是创新性的重要方面,研窕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学习的舞台,开放性内容知识容量大,思考方法多,解决问题活,极富挑战性,因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准定位,做好剧本编排、舞台设计、灯光布置,把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尽情起舞!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数学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广东教育出版社)3、从课本到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