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音与环境.docx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产生的.2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完全失聪,据说他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声音,这说明(选填“气体”“固体”或“液体”)可以传声.海上的渔民利用透鱼器发出的特殊声音诱鱼,这说明(选填“气体”“固体”或“液体”)可以传声,声音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选填“快”或“慢”).3 .“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浑厚”指声音的低.(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约300次,所发出声音的频率约为Hz,这个声音属于(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选填“能”或“不能”)在空气中传播.5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随着声音响度的减小,小球被弹开的距离越来越(选填“大”或“小”),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6 .在小小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逑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相同的力敲打玻璃瓶时,水越(选填“多”或“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用嘴对着瓶口吹气时,水越(选填“多”或“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三三7 .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某同学将控制新冠病毒传播与噪声控制类比:感染者戴口罩相当于噪声控制中的在处减弱噪声,健康人群戴口罩可以类比为噪声控制中的在处减弱噪声.8 .如图所示,交警正利用某种速度测定器来探测公路上的汽车是否超速,该仪器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的相关原理工作的;科学家已成功研制一种叫“水母耳”的风暴预测仪,用来接收(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选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I分,有错选的不得分)9 .如图是利用无人机携带喇叭进行空中呼喊或转达指令的场景.下列关于“喇叭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耳中C.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m/sD.一定属于嚎声10 .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的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够达到探究目的的是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烛焰会随之摆动L).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花四激1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古诗词中礁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一一 “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一一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一一琵琶声是由琵揖弦振动产生的D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一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的12 .右图为某种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各图为四种发声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那么右图的声音可能发自下列各图中的哪一种发声器ABCD13 .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I JWy I I 蚂 I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出频率.Hz甲70I100乙110700A.乙声音音调较高B.甲声音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的次数较少14 .在学校、医院或科研部门附近,经常有如图所示的禁止鸣笛的标志,通过禁止鸣笛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在教室周围多植树B.参加会议时手机调成静音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15 .下列说法下无唧的是()A.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B.演奏吉他时,表演者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于调节弦发声时的音调C.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次声波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D.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16 .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颈听,发现没有引起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A.响度很小的超声B.响度很大的超声C.响度很小的次声D.响度很大的次声17 .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小艾”,它可以与人讲话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艾”发出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B.人和“小艾”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有时对着,小艾”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它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频率足够高的声音才能使“小艾”接收到声音信号I).你发出的声音和“小艾”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其他人的耳朵中的,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18.(多选)“听音棒”是检查机器设备故障、阀门漏水漏气、煤矿井下透水声的理想工具,“听音棒”的主要材质是不锈钢、铜等金属.如图所示,工人将“听音棒”的“检测端”紧贴在机械表面,耳朵靠近“听音端”,就可以判断是否有故障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师音举A.工人通过“听音棒”听到的声音为次声波B.声音在“听音棒”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C.“听音棒”减少了声音的分散程度,从而提高了声音的响度D.利用“听音棒”判定机械故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突探究题共18分)19.(1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典装三E.ft(1)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钟,此时我们(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音乐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音乐声将会.(3)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声.(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20. (7分)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一块厚木板上有小8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H楔固定,打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仿间的琴弦,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甲乙次数1长度£/m0.4重物个数,个2频率/Hz37520.8217034265(I)实验数据如衷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实验研究的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为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的关系.(4)分析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弦,弦的音调越低.(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再选用一根与钢制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8m的涤纶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应悬挂重物个数为个.21. (7分)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棉布衣服、镭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测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你认为另一种器材不适合作声源的原因是一.(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后,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险方案.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大小.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寓.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选填"A”或“B");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3)如果采用方案B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材料棉布衣服稀箔妣泡沫塑料距离m1.20.80.522. (4分)如图是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格外响亮,这是为什么?23. (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雪花落水也有声人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有噪声干扰.科学家们猜想,这些声音可能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的,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发出的.他们利用每秒可拍摄1OOO张照片的水下摄影机拍摄发现,下雨时水中确实会产生气泡,这些气泡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下雨时产生的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与气泡的振动情况一致,而且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雨滴落在水面上能发出声音,雪花落水也能发声吗?船上的渔民反映,在下雪时他们装在船底的声呐也常常受到干扰,探测不到鱼群.经过实验,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X10;Hz,高于人们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的振动.。)雨滴落水发声时的声源是.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包含以下步骤,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填序号).&归纳分析b进行实验c提出假设d得出结论(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4)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济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选填“是”或“不是”)噪声.24. (8分)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距离1;(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廛的距离¾汽车的速度r.参考答案与深度解析第二章声音与环境/选择题答案速查9101112131415161718Bccadbcabbc振动固体液体快【解析】贝多芬通过硬棒“听”钢琴的声音.说明硬棒、牙齿等固体可以传声.透鱼器发出的特殊声音通过海水传播到鱼的听觉器官,鱼听到后就被吸引过来,这说明液体(或海水)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响度音调5次声波能【解析】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啰Hz=5Hz.小振幅少多声源人耳【解析】感染者戴口罩可以防止感染者携带的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出去,这是控制传染源,相当于噪声控制中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健康人群戴口罩可以降低病毒的感染率,防止病毒侵入人体,相当于噪声控制中的在人耳处减弱嚎声.超声波次声波低于【解析】速度测定器利用超声波来确定公路上的汽车是否超速;海上风暴发出的是次声波,所以风暴预测仪接收的是次声波,这种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耳不能听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错误;声音在15t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错误:“喇叭声”是为了传达信息,故,喇叭声”不是噪声,D错误.故选B.A中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B中实验探究的是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C中实验是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中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选C.Tl琲雷避抗:物理实盹中经常用到转换法,即将不易直接观察的细微的现象转换成形象、直观的现象.本题中选项A、C、D都用到了这种方法.“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A策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故D错误.题中右图的波的形状与选项中的波的形状相同,故它们可能是由同一个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波形,选项符合题意.【提示】由同一个乐H发出的声it/色相同同波的形状相同声音的强弱反映的是声音的响度,主要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由表格可知,甲声音的响度低于乙声音的响度,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小,故B、C均错误.物理学中用每秒振动的次数一一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由表格可知,甲声音的频率是1100Hz,乙声音的频率是700Hz,说明甲声音的音调高于乙声音的音调,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的次数较少,故八精误,D正确.禁止鸣笛是控制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分析结论A在教室周围多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不符合题意B参加会议时手机调成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符合题意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SL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不符合题意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不符合题意超声波具有方向集中、穿透能力强的特点,次声波也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若与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故C中说法偿误,符合题意.用超大音量播放表示原来的响度小.用超低速度播放表示原来的频率高;由以上分析可知.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故选K工人能够听到“听音棒”传来的声音,肯定不是次声波,故A错误;声音在固体“听音棒”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故B正确;“听音棒”减小了声音的分散程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利用“听音棒”判定机械故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谡.(每空1分)能(2)逐渐减弱(或逐渐变小)(3)不能(1)真空【解析】因为固体和气体都能传声,所以音乐声能通过玻璃罩和空气传入人耳.人能听到音乐声.用抽气设备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听到的音乐声会逐渐减弱.(3)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玻璃罩内就成了真空,我们将不能听到音乐声.(4)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是不可能的,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Tl知识拓展外实验推理法的概念及应用实验推理法是在一定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迸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的实脸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这是实物事实,以这样的实验事实为基础.我均进行合理的推理:如果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我们就不能听到声音.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真空不能低声.II(每空1分)1(2)弦的长度(3)0.8松紧程度(4)1、2越长(5)2(除标注外,每空I分)(1)机械闹钟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2)B靠听到声音的大小判断材料的隔音性能不直观,具有较大的误差(2分)(3)泡沫塑料、锡箔纸、棉布衣服(2分)当游客站在圜丘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声音的反射,将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得声音得到了加强.(合理即可)(4分)(每空1分)气泡(2)Cbad超声波(4)是(1)声音传播的距离SFr-40ms×2s=680m(2分)汽车行驶的距离S军=2SF=2X355m-680m=30m(2分)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常Sit=S-S率=355m-30m=325m(2分)(3)汽车的速度黑刁5ms(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