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docx
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一一BIM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随着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新趋势。利用BlM技术有助于推动绿色施工方案优化,精细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和安全风险,促进中国建筑施工行业向“精益、智慧、绿色”的方向转型升级。将BlM技术融入课程建设,顺应建筑行业市场需求和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工具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而推进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一、案例概况对接“智慧引擎”新基建国家战略,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适应建筑业“智慧、精益、绿色”转型升级,普及、深化BIM技术应用,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实现控进度、降成本、提质量、保安全管理目标,培养熟练运用BlM技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自2013年以来,团队成员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和探索,针对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课程难落地、难实践、难考核“三难问题”、学生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不够的“三不”问题和教师缺乏设计理念、缺少展示平台、缺乏课程资源的“三缺”问题,按照“立德树人为根本、能力培养为本位、职业活动为导向、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总体思路,依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精品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等项目建设以及省级教改课题,基于MOOC,依托BIM技术,创新课程体系,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精准育人和高端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和高质量就业。二、主要做法(一)任务“细”推敲,重构“岗课赛证创”融合课程体系聚焦建筑业科学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以BlM技术为载体,岗课融合、课赛融合、课证融合、课创融合。岗课融合:以校企合作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岗位为主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对建筑信息模型(BlM)技术员、施工员等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分析,选取结构化和序列化的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系统化设计教学项目,重构模块化课程内容。课证融合:对接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化工程造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证书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教学内容。课赛融合:将BIM应用技能竞赛、建筑识图职业技能大赛项目任务转化为教学模块内容,将一体化教学环境对接大赛实施环境,将大赛评价标准转化为课程评价标准,实现教学过程与大赛流程深度对接。课创融合:依托省级BIM技术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以BlM应用与创新工作坊为载体,开发专创融合课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雕他助.班技级助、技靛1幅翻脚幅H岗:础!蜘切分析既:BIMlimRM (2 翻)前二 BNKIWJ0 (2厕味:BMBm&it iaff»: BiMKiiBna(4啊一:BIMKUUia (43B)tKOMB (BlM)技检的比 BlMKUIOi (49)am: BIMiiSijnin(4«)任务九:(4fffl)frt: BMJH然1 翌(21M)的Hj BIMfiissn (2刷|frt: BweimBfifflMIW)®HB:空检读5认H (4»t)MXft.新IegIH.轴.谆8;IMWWTlWMfrW. ff¾Mtain*2ftl, B 嫡WlSiSit. MI 伽.雁s幽站t 2«1瞬卿g断维 3都第麻嫡g并和脚施 术血甘生 «LW. KT 1gWOSRfi«a: BlM(4制1 en4n察t*曜乐涧E昉法I MSsI耐sit担a联愉睐.mi 4«»SKa昉£ 9S即加B3:J. mi7». MII夙 MIlxM稳借B访法, Cfltmiiae,可18 M用8行合建盼?;4. E 于 BIM KMWtl碎5. mm. t M 9 方财倘I sf,6. E目备屿方运用81行系统弊方法7. 9Ce BiM SIflS29IttQiS.全酶瞰BME1EMstW8ee (WM)城目,36ff tSSMffi (8W)XS 大学野称BiMfiememxwaw iaMRm一S:唧信息献(BIM)以收蜡防个IISlSSg储确第S氏履荆681S目)为M创:KlBIMgffl5fiWItW5W,依托BIM拉杆前虹酶目H)SK册创髀台,侬跳(维图I“岗课赛证创”融合课程体系(二)方法“活”使用,深入实施职场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真实工程项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遵循课前导入,课中探究,课后拓展三阶段,按照思一明一知一探一练一评一固一拓八环节开展教学,打造课堂教学新生态。1 .课前导入思一思问题。学生借助课程教学平台自主预学,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了解课堂教学内容。2 .课中探究明一明任务。学生通过观看案例视频、情景剧等形式,明确教学任务。知一知基础。学生通过闯关游戏、思维导图、虚拟仿真等形式,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探一探原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企业导师互动、头脑风暴、抢答等形式,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一练技能。学生使用BIM系列软件,进行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协同管理,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水平。评一评成果。学生展示汇报成果,接受同学、教师、企业导师的综合评价,优化成果,强化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理解和掌握。3 .课后拓展固一固新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BIM职业教育模拟系统考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拓一拓能力。学生完成课外拓展项目一“格物楼”工程的相关任务。思构建 课堂 载学 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图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三)资源“广”共享,重塑课堂教学新生态顺应“云物大智”等新技术发展趋势,秉承“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碎片化资源”理念,按照BlM智慧管理工作流程,校企共同开发一批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将建设工程管理“职场化”要求融入线上、线下每一个教学环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1 .课程教学平台借助“智慧职教”教学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BIM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C,课程教学资源逾800条,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技能点培训资源近400条,使用单位208家,各类在线学习人数3800余人。图3WIM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OOC2 .数字化项目管理资源具备丰富的BlM技术应用资源,能有效完成施工阶段的BlM模型应用与项目管理。表Ll数字化项目管理资源名称应用Revit建模BlM土建、结构、机电模型创建BIM进度计划快速编制高质量网络计划,实现工期优化BIM三维场地布置模拟真实施工现场,帮助学生实现工程项目场地策划及展示BIM土建计量帮助学生进行施工进度变更、竣工结算全过程各阶段算量、提量、检查、审核BIM云计价为用户提供专业工程造价的计价算量软件,集合融计价、投标管理、招标管理等业务,对工程总量细节各方面进行计价算量,进行工程预算、数据编审分析等工作BIM5D项目管理平台生动形象地展示可视化、可量化的协同管理平台,使学生熟悉施工项目管理的目标、流程和任务BlM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全过程项目管理,增进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BlM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BiM+智慧工地数据决策系统)采用先进的精益建造理论方法,集成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实现建筑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管理,满足建筑信息化转型升级的需求VDP虚拟现实设计平台制作VR场景,兼容多格式3D模型,快速实现模型效果,制作场景动画,设计交互内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岗位演练三维虚拟仿真系统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工作任务,沉浸式体验各岗位流程和岗位职责BIMVR虚拟仿真建立科研楼、施工场地布置仿真模型,全方位最大限度地进行展示BIM5D协同管理BIM进度计划软件BlM 土建计量软件BIM云计价软件Bn什智慧工地决策系统图4BlM系列软件(四)场景“真”展现,创建“教、学、做"一体化环境瞄准“BIM+智慧管理”,对接核心职业能力,以BIM5D协同管理工作流程为主线,借助“虚拟+现实”,模拟真实场景,创设高互动、沉浸式、深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虚拟仿真、动画、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与技能点真实呈现。本课程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岗位演练三维虚拟仿真系统、安全文明施工工地仿真实训系统、VR安全隐患识别教育系统、VR体验式安全教育系统等虚拟仿真软件,将难以真实体验的施工现场搬入课堂,通过沉浸式体验,帮助学生打造更加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岗位演练三维虚拟仿真系统安全文明施工工地仿真实训系统VR体验式安全教育系统BlMVR虚拟仿真图5虚拟仿真实训环境(五)评价“信”息化,提升学习效果通过课程教学平台,对课前、课中、课后的课件学习、课堂活动、作业完成情况、测验考试等实时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状况;利用BlM测评软件系统分析学生学习成效,科学评价学习成果,供教师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图6 "全过程、两平台、即反馈”动态监测课程教学平台评价BlM测评软件系统评价图7课程教学平台和BIM测评系统(六)思政“巧”融入,潜心挖掘“三色”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本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作用,回归潜心育人教育初心,根据学情分析,结合建筑行业特点,注重于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通过溯源红色、追寻绿色、批判黄色“三色原理”深入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紧贴时政热点,融入鲜活案例,以浅显、易懂、生动、共鸣的方式,强化对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溯源红色追寻绿色批判黄色讲好中国故事:爱她的 文化、爱她的美德等; 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 国精神、激发使命担当、 践行报国之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劳动教育、四史教育等。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严谨细致的规范意识; 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 科技驱动的创新意识; 团结协作的沟通能力。反面教材的应用:剖析 “流言”,提高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典型失败案例:警示作 用,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图8课程思政“三色”原理三、工作成效(一)创新点1.基于BlM技术“岗课赛证创”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紧密对接职业标准基于对建筑信息模型(BlM)技术员、质量员、施工员、安全员等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分析,重构模块化课程内容,实现课岗融合。将BIM应用技能竞赛项目任务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实现课赛融合。将建筑信息模型(BlM)一中级建设工程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行业认证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实现课证融合。依托省级BIM技术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课创融合。2 .基于虚拟仿真“六真”职场环境搭建,人才培养紧密契合企业需求紧抓“校企合作”契机,搭建真实职场环境,探索职业院校人才成长路径。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作用,依托VR、AR等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真实工程项目,分配真实工作岗位,依托真实施工现场,参照真实施工任务,开展真实工作演练,模拟真实项目考核,提高真实职场岗位认知度,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图9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六真”职场环境3 .三色元素体系“精”建构,思政育人紧密结合专业育人结合建筑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构建“溯源红色、倡导绿色、警示黄色”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找准与学生的思想共鸣点、内容聚焦点、利益交汇点,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二)推广应用1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课程及格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9.5%,企业平均满意度在98%以上,涌现出大批像施月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企业技术骨干、技术能手;学生在全国BIM技能应用、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比赛中荣获奖项30多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在90%以上,BlM系列软件技能鉴定证书获取率100%;职业道德、使命感、责任感等工程伦理素养稳步提升,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入脑入心,学生获省级以上综合奖励10余项。图IO交互式虚拟仿真作品(二)教改教研成果丰硕教师承担国家级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建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IO门课程实现M(X)C学院上线,学习总人数超过20000余人;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6项,出版专著2本,编写教材12本,其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3本教材获批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发表论文25篇;荣获全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全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拥有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培养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人。(三)建设成果广泛推广承担省教育厅三年制建设工程管理、建设工程监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为各院校提供标准参考,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深化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典型经验刊载在齐鲁晚报,进行大幅推广;两位老师荣获齐鲁晚报最美教师称号;多次作为专家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课程建设方面的讲座、评审等工作;接受兄弟院校参观200余人。四、发展计划rwpcm.<>oowfi:OtnBBWirf"1AQXMX干Maatt掌HnMMmra占tt(%)ICO100tooE3A)fi117零食MMwffW三11WWM>三eWWlA<t<*W由024(*>00»假w>100100100OAOKIIOKIlMMOKMW9>WflMMHhJl线ItUAIMJHIAItfl(9VOH/flOH)100100tooE3AOJOin3Wm三三tmwtim>no100>00C3AoJonWftnR5M(0三.0KX)KX)AOMnnSfiMHUKfMHar7tf(BM×>Ml*100×)C3AOK1I4Q甲9*(:M)MM)100100tooAO>O1IKlWj!11rg4Ml三(*0)60KX)XX)A0)0WEI化SaM5M>MN1Cg*W*WKWK)0E1AoJOIl7(9.KX>9t.Sn100100KX)E3AO3O118三-MtJfffQ*Jt三JJiltfll三JtBH5,x>WOK)Od0×m<MVMAIt.<¾>100100100EUAOlOQOdr,3日JB人早匕1、)100M)O100IBMWrAM5fWMIH IAOKlI丽的KftIME*nAA0MT211EB FaPXietICO4Ti0303KJO0tooAox4IOOnMAom发37>tt学丽!Ite”6»80306lMBfi<a-321iAWnoM30M3O7&a 竽my 竽 B3SV7047图Il质量管理与数据分析平台数据通过学校质量管理与数据分析平台,真实反映课程建设过程中尚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I.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改进措施:将行业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教学内容,开发新型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与行业企业需求、标准对接更加紧密,有效促进课程教学。2 .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充实丰富。改进措施:将企业真实案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借助VDP虚拟现实设计平台,开发多元化数字资源,改善课程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