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二.docx

    • 资源ID:532331       资源大小:230.42KB        全文页数:2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二.docx

    一、课标相关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之上。基于这种要求,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力图体现以下思路:L用活教材,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 际较远,尤其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 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2.努力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传统的教学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 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要充分地给学生 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 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 感受,逐步发展到用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重量。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 册)第8588页的内容,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学好本节知识将为进 一步学习“吨”打下基础。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一一在超市 购物,使学生感受物品有轻重之分。同时,要知道物品的轻重:不仅从商品的 包装标市上可知道;更重要的是知道可以用秤称,用克和千克来作它们的质量 单位。接着,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首先是通过实 例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辅之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一些 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补充;然后在认识各种秤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称量的机 会,充实学生实际称量的经验和巩固质量观念。最后,在学生建立大量的感性 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L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 .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二IOOO克。3 .学习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力目标1 .能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2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初步培养估量物品质量的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培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 1千克二IOOo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四)课型、课时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三、教学方法设计L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的教具有:教学课件、若干枚2分硬币、盘秤4台、天平一 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等。学生准备的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玉米和黄 豆等。2.教法与学法设计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引导 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 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 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 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有关质量的 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学习新课。本课设计力图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 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 学知识。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 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伊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同学选物品背及调查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 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 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 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 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 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 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 生猜一猜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质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2 .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 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并用天平实际操作称 一称。在学生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联系实际读取盘秤、健康秤等常用的秤上 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 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 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L游戏感受轻重请几位小朋友做个小游戏。先请两位小朋友站在讲台上(一胖一瘦),在 找两名学生上来分别背一背。问:背了之后你们各自有什么感受?(比较重、比较轻)下面的小朋友,请你左手拿书,右手拿一支铅笔,你有什么感受?(左手轻,右手重重)2.置疑,导入新课(1)刚才我们说到的轻和重表示物体的什么呢?(物体的重量)教师说明 重量是我们生活中的语言,数学上我们称它为质量(板书:质量)。(2)生活中表示物体重量是怎么写的?都有哪些单位呢?(学生借助学具 举例说一说。如一包盐质量是:300克,一瓶洗洁精呢:500克,牙膏75g、大 米5kg等)(3)仔细观察这些数字的后面,你有什么发现?(有用克作单位的,有用 千克作单位的,有用g或kg表示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出示课题)(利用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 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 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之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 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学习新知。)(二)初步认识“克”和“千克”L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克”和“千克”呢?(学生说一说,在超市,或跟 妈妈买菜的时候。)2 .教师课件演示,很多物品的外包装上标有克和千克。()认识秤L如果你想知道物体有多重,有什么办法?请同学们说一说。(用秤称一 称,看包装,掂一掂,估一估)3 .如果没有外面的包装,要想准确的知道物体有多重,怎么办?(用秤称一称)4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秤。(多媒体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你在哪里见过?平常用它可以称什么呢?(学生说说)5 .简单认识天平。教师边出示天平,边讲解它的结构以及用法。(四)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A.建立“克”的概念L教师出示1枚2分硬币,先让学生掂一掂,有什么感觉?(轻,很轻) 它有质量吗?(有)请你估一估,大胆猜一猜,大约有多重?(学生大胆猜一 猜,说一说。)6 .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学生上来操作,教师指导)板 书:一枚2分的硬币重1克7 .掂第二次。请你再掂一掂,这1克是什么感觉?掂了之后,你有什么想 说的吗?8 .在学具盒里找一找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找出来后,我们来验证一 下。9 . 1个2分硬币重1克,那么2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多少? 3个、4个、 5个把每个小组的都放在一起又是多少了呢? 10个、20个、100个又 有多重呢?那多少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能跟一个苹果质量差不多呢?(学生掂 一掂后再猜一猜)10 拿出一个苹果,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猜猜它大约有多重?请学生上台 称苹果,读苹果的质量。(师板书:一个苹果重约150克)2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 3个呢?(B)建立、感受“千克”的概念及克和千克的进率认识L请学生掂一掂教师指定的物品。(质量是1千克)(1)掂一掂,估一估,大约有多重?(2)再称一称,进行验证。2 .拿出500克得洗洁精称一称,重是多少?那么2瓶洗洁精是多少克呢? (IOOO克)放到称上称一称。(让学生观察指针的位置)3 .然后把1千克的物品再放到称上称一称,观察指针的位置,你有什么发 现?(一样重)怎么把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板书:IOoO克=1千克4 .读一读,教师先领读,学生自由读。读后想一想,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 少个克吗?读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强调:1千克以千克作单位,1000克是以 克作单位。)1000 克二I 千克5 .掂一掂,比一比,1克和1千克6 .购物游戏,学生买苹果。要买1千克苹果,先估一估要买几个?再自己 试一试,(各组汇报1千克里有几个苹果?各组为什么数量不一样呢?)分页代码7 .利用桌上重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找一找大约是1 千克的物品。(口算册、数学课本、文具盒)(通过给1枚2分硬币称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先估测后实测的 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之间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增 加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让学生体验与感知。)(五)课后小结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先交流,再指名学生说)(1)知道了重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2)学会了 1000克二1千克。(3)有用英文g和kg表示的。(4)还学会了估物品的重量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的方法。2 .知道了 IOOO克二1千克,那么2000克等于几个千克? 5千克里面有多少 个克? 7000克里面有多少个千克?3 .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克作质量单位比较好呢?那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比 较好呢?学生讨论后,小结:物品质量较大时用千克做单位,物品质量较小时候用 克做单位。(六)分层练习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问题,有没有信心?L出示课件:他们的体重分别是多少?(教材P88第二题)4 .填上合适的单位。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将错误的填空适当分 析。(教材P89第四题)5 .火眼金睛判对错(1) 一个乒乓球重约3克。()(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6 .填一填,你能行。7 千克=()克 5000克=()8 千克=O克4900克二()千克()克5 .游戏:小青蛙找家。小明给物品做标签,由于自己的粗心,把做好的标 签弄乱了,请你帮他正确的贴上。6 .谁是估重小能手。要求:选你喜欢的物品,先掂一掂,再估一估,再称一 称,看看你估的准不准。完成表格内容,最后小组汇报。小小估重家:动手掂一掂,大胆估一估,再动手称一称,相信你一定行。物品的名称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 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 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1、什么是面积?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 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二、导入新课根据长方形的面积二长X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 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 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三、讲授新课(一)、数方格法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 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 数是多少平方厘米?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 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2、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 相等。(二)引入割补法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 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 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三)割补法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 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 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 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 向右移动。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 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 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 较。)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 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 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高相等。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 面积=长X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 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板书:S = a×h,告知S和h的读音。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 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 = a?h,或 者 S = ah0(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7、验证公式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 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加以验证。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四)应用1、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2、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判断,并说明理由。(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4、做书上82页2题。四、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是怎样推导的?五、作业练习十五第1题。六、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S=a×hS=a?h 或 S=ah课后记:分页代码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P8283页练习十五第48 题。)教学要求:1 .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2 .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教具准备: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3 、. 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底12米,高7米;(2)高13分米,第6分米;(3)底2. 5厘米,高4厘米二、指导练习1 .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米?(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 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X780÷10000 = L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X1. 95=13650千克(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 少千克?”又该怎样想?与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 (250×78÷1000)(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 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2 . (1)练习十五第5题:1.4厘米2 . 5厘米a、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b、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c、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d、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2)练习十五6题让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 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3 .练习十五第3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如图),求高。7m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三、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7题。四、作业练习十五第4题。课后记:分页代码第三课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 算.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3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 四边形。教学过程一、激发1 .出示平行四边形1.5厘米2厘米提问:(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 XlJ)(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 .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3 .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 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二、指导探索(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1 .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2 .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己学过的 图形,再计算面积呢?3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3)讨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 面积公式吗?为什么?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5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1)由学生独立完成.(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6 .讨论:(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7、引导学生明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 ?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板书:三角形面积=底X高÷2(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 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二)教学例1红领巾的底是IOoCnb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 .由学生独立解答.2 .订正答案(教师板书)三、质疑调节(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二)教师提问:(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四、反馈练习(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1 .底是4. 2米,高是2米;2 .底是3分米,高是L 3分米;3 .底是1.8米,高是.1.2米;(三)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五、作业:85页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题板书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底X高,例1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IoOX33÷2=1650 (cm)所以三角形面积二底X高÷2S=ah÷2课后记:分页代码第四课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练习十八510题)教学要求:L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 .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3 .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教具准备: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L填空。(1)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 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 8米, 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 米。2、练习十六2题二、指导练习L练习十六第6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 行。)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2 .练习十六第7题(1)让学生尝试分。(2)展示学生的作业可能有: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 分成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4个等底等 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边4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 点连接起来即可。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3、练习十六9*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高和平行四 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底X高,三角形的面积二(底÷2) X高 ÷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8÷44.练习十六第3题:己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算术方法176X2÷22,要让学生明确 176X2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课堂练习练习十六第8*题。四、作业练习十六第4、5题。课后记:分页代码第五课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2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 化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 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 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 积的计算)2 .新课展开第一层次,推导公式(1)操作学具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 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指名学生操作演示。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旋转平移平形四边形。(2)观察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 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梯形的面积二(上底+下底)X高÷2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 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aS= (a+b) h÷2w o第二层次,深化认识。(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2)引导操作。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 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 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第三层次,公式应用。(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2)学生尝试解答。(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3 .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2)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4和6题。4 .全课小结。(略)课后记:分页代码第六课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92和93页练习十八教学目标: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口答,教师在长方形 图的下面板书:S=ab“第二个图形呢? ”学生分别口答后,教师在每个图的下面写出相应的计算面积的公式.教师: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会了,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 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组 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二、认识组合图形1、让学生指出92页页的四幅图有哪些图形?2、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图形,组合成多边形(展示台上拼)对学生的拼出的图形,有选择地出示其中的几个。(如下所示)分别说出这些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师:怎样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呢?(板题)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1 .讨论计算上面拼成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生板演其余每组完成一图)订正,讨论第一图的两种方法。5×5+5×6÷25+ (5+6) X5÷2=25+15 =16×5÷2二40 (平方厘米)=40 (平方厘米)2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也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例1 题目及图)。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不分割能直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引讨横虚线的作用)怎样计 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讨论方法后,再打开书计算,同时指名板演)5×5+5×2÷2还能用其他的划分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下面情况。5÷ (2+5) × (5÷2) ÷2×2小结:一个组合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划分成几个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 再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但要注意分割图形时, 应当考虑计算的方便,特别要有计算面积所必需的数据。(比如一一图示,能 容易找出所需的数据吗?)三、巩固初步1 .做一做/书93页2 .练习十八/第1题3 .练习十八/第2题(1)由中队旗引入(2)算出它的面积。(单位:厘米)一一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S总=S梯X 2 S总二S长一S三5.练习十八/第3、4题四、拓展练习练习十八8*一、教学内容: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 级上册第21、22页的内容。二、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 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我认为教学中成功 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 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 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 口。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 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 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 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 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 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 能力。3、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 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 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三、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本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 础。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 位,也是五年级上册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建立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 小数除法和商不变性质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掌 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利用转化的教学方法来培 养学生新旧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2.在本单元的地位及作用。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 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 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 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 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 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四、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由于本节课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根据商不变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 数的除法,很明显商不变性质就是新知识除数是小数除法与旧知识除数是整数 除法的连结点。因此,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掌握情 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 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便于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 的认知结构中去。根据以上分析,看出本节教材属递进教材,适合采用“尝试 教学法”。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例5,二次尝试例6,最后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 有知识出发,将枯燥的计算教学至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让学 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计算解决的全过程。注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 和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尝试经历 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过程,经历知识 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 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 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 行计算。(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 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4)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正确地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 整数的除法。教学难点: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竖式的准确书 写。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 动?1. 20. 670. 7250. 0032、根据 900÷150=6 直接写出 90÷15 9÷1.5> 9000÷1500 的商。3、笔算:20. 4÷24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师:刚才同

    注意事项

    本文(《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二.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