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机械效率》教案下载.docx

    • 资源ID:532395       资源大小:105.29K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机械效率》教案下载.docx

    学习任务分析:机械效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 理第十四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的重 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是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 的范例,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充分为学生提供实 践空间和方法的课,其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是本节课的难点,机械效率是本 节课的重点。学习者分析:通过上一节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功的原理:使用任何 机械都不省功,但是并不能深刻理解这句话,本节课就是要进一步的加深对功的 原理的理解,理解不省功的原因,通过学习能识别在使用机械时的有用功、额外 功、总功。由于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 通过实验由同学们自己体验使用机械和不用机械所做的功,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 解,同时也使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由抽象变得具体,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使机械效率的教学变得水到渠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了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 理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科学态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难点:认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计算。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教学资源:学生用实验器材:小桶、沙(ION)、滑轮、细绳、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 度尺、塑料袋。教师用实验器材:小桶、沙(ION)、滑轮、细绳、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 度尺、塑料袋。多媒体动画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引入新课多媒体图片提问:通过一动滑轮用60牛的拉力提起重为100牛的重物,使重物提高2 米。请填写下表:提问:对比表中数据,你有何发现?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机械效率学生动手计算并填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习题的解答,复习上节课的功的计算,并引入新课。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讲解根据学生的分析引出三种功的名称,引导学生给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 定义。学生讨论给出定义。由学生的回答给出定义,有利于学生理解三种功。讨论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教学楼要进行维修,你有什么办法把沙子运上教学楼顶楼?哪种办 法较好?(直接提着桶从楼梯走上去、用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 接从上面吊上去等)。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比较几种方法的优劣。引出机械效率及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n =W有用w总)。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提交方案,教师精选部分典型跟学生交流, 通过论述,从中选出几种方案,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几种方法的动画。(用 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接从上面吊上去等)学生讨论,并阐述理由。让学生开动脑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机械效率动手实验探究分析1、介绍器材: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滑轮、细绳、ION沙子、小 桶、塑料袋。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要比较哪种方法的优劣,需要测量的物理量;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4、指导学生实验。指出:机械效率没有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5、引导学生分析机械效率不同的原因,做额外功不同(对桶、滑轮做功;克 服摩擦做功等),从而加深对额外功和总功概念的理解。并说明机械效率越高,机 械性能越好。学生分析、要比较有用功和总功,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测出将沙子(G)提 高(h)所做的功,即测量所需的拉力F和拉力通过的距离s,计算W2;及有用功 Wl0尝试设计实验过程。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学生用评选出的几个方案,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 探究。并比较WI与W2,计算机械效率。学生提交实验数据,比较三种方法的优劣,体会机械效率的意义。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练习功的测量及计算,从而巩 固对功的理解,并且初步认识到利用各种机械所做的功有所不同。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学生实验,体现科学探究的真实性,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体会功的原理,理解做额外功的的原 因。机械效率的大小讨论提问:机械效率可不可能等于或大于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由学生讨论做功的不同情况,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学生讨论、分析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做功是有效率的;通过计算,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课堂反馈讨论分析思考: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 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练习】:(1)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它表示什么意思?(2)起重机把质量为0. 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 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 34000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4、向学生介绍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起重机:40%-50%;滑轮组:50%-70%;抽水机:50%-80%柴油机油8%-40%教师个别提问学生,进行点拨。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边思考,边作答,教师强调解题的格式。多媒体展示规范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对使用机械做功的情况作深入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扩展学生视野。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讨论追问:有关机械效率你还想知道什么?确定两个问题:(1)、怎样提高机械效率?(2)、如何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答。多媒体课件展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学生讨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拓展并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小结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归纳小结。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布置作业P106:K 2、4o课堂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的课堂教学,教学力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探究合作”的教学情境,倡导课程 不只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不只是单纯的 教与学,而是师生共同寻求发展的过程。开始的教学设计是忽略了实际中的摩擦 和绳重,让同学们根据教师给出的数据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结果导致学生形成 思维定势,认为总功必须由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计算得来。因此,我将这一环节 设计为实验,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的定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 思维非常活跃,想法独特,在相互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极大调动了参与课堂 的热情,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上注重了进行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教育。但是,这样的设计也给课堂带来了压力,时间显得有些紧张,课堂 小结很仓促,因此在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上还需要下功夫。教学难点: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单位。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把一个IOO克的祛码放在水平放置的像皮膜上。教师设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由于受重力作用,祛码对橡 皮膜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一一压力,引出新课板书O(二)讲授新课1 .压力的概念板书教师讲述:我们把橡皮膜受到祛码给它向下的作用力称为压力。这个力的方 向垂直于水平放置的像皮膜,即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得出结论: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板书。教师设问:人站在地面上,书放在桌面上,地面和桌面是否受到压力的作用? 大小如何?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一定跟重力的方向一致 呢?演示实验:手用力往墙上揪图钉,图钉钉入墙内。教师分析:图钉帽受到的压力来自手的作用,方向垂直于墙面。同重力的大 小、方向无关。得出结论:由于物体有重力,对水平支承面要产生压力。但压力不一定是由 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引导学 生举例:如夹子夹衣服,钳子钳物体,手握瓶子等等。)教师强调:压力不等于重力,它们有区别。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是某 物体对支持它的另一物体的作用力,施力物体是某物体,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的 表面,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出示例题:物体A静止在斜面B上,如右图,请用力的示意图作出A物体的重力和A对B的压力。2 .压力产生的效果板书教师设问:压力对支承面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取一块泡沫塑料,平放在桌面上,分别用不同的力压它,观察其凹 陷情况。得出结论:压力产生的效果(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受力面积相现时压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大板书O演示实验:取小方桌一张,桌上放一盒祛码,做课本中演示实验。观察比较两次实验中泡沫塑料受到的压力、受力面积以及凹陷程度。得出结论: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 越小,产生的效果越大板书,3 .压强的概念板书教师设问: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教师分析:因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受力面积 的大小有关。因此,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最好取相同受力面积上所受压力来进行 比较,一般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板书。教师推导:根据定义,可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力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二板书。受力面积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P=板书O4 .压强的单位板书教师讲述:根据国际单位制中力和面积的单位,结合压强公式,可得出压强的 单位是牛顿/米2板书O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1帕二牛顿/米 2板书,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教师介绍: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砖对地面的压强是 IOOO多帕;一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20帕,一张报纸平摊在 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 5帕。因此,有时我们通常用百帕或千帕作压强的 单位。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组织讨论:根据压强公式,叙述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要求学生能叙述: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三)小结根据板书小结本课时的内容,并强调:压力不同于重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 物体的表面;压强的大小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但受力面积不是物体 的表面积;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四)复习巩固回答下列问题:1 .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2 .压强和压力有何区别?3 .用力的示意图作出下列图中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五)布置作业1 .用5牛的压力作用在1厘米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为帕。如果保持原压力不变,而要产生2X 104帕的压强,受力面积应该变为米2 o2 .三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铜、铁、铝圆柱体竖直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 最大的是()。(A)铜圆柱体;(B)铁圆柱体;(C)铝圆柱体。(六)板书: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压力产生的效果:(1)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相现时压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大(2)跟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效果越大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力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二受力面积即 p=FS4、压强的单位:牛顿/米2帕斯卡,简称帕lPa(=lNm2),表示1米2受到的压力是IN5、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二、分子动理论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扩散运动一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学法指导解有关分子热运动的题目时注意: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则如看 到尘土飞扬并不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作业布置1、腌鸭蛋时,把鸭蛋放入盐水中,过一段时间蛋会变咸是因为2、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时,将消毒液喷洒在室外,过一会儿室内也会嗅到 药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如果天气越热,药味就弥漫得 越快,这又说明了。3、容器中下半部装水,上半部装酒精,密闭后静放一段时间,发现水和酒精 的总体积变,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同时还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4、扩散现象说明了()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物质由分子组成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5、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糖放入水中后不搅拌,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甜13、香水瓶打开后,房间里充满香味C、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I)、衣箱中放有卫生球,箱内的衣服都有卫生球的味道6、对下列现象分析中,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B、折断木棒要花很大的力气,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变没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比滴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 动越剧烈。初三物理总复习九物态变化学情分析对本章的知识点学生掌握较理想,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实例当中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将熔点、沸点与生活实例结合2、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 识。3、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一、熔化与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图象)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图象)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一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二、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 两方式。(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 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3)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位置、温度、现象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条件:遇冷放热。如:(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等自然现象:雾、露、云等三、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如: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C02,北方冬天雪人没化成水就变小了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自然现象:霜、冰雹、雾淞、雪学法指导对于液化:看得到的是水珠而非水蒸气作业布置1将正在熔化的冰拿到Oo C的房间里,冰将()A、能继续熔化B、再熔化一会儿 C、不能继续熔化 D、都有可能2、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C、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nbsP; D、用扫帚把积水摊开3、下列现象中属于放热的是()A、小河的水结冰B、小河的冰融化成水C、水蒸发成水蒸气D、太阳出来 后霜化成水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 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IKm=103m Im=IOdm=1OOcm=103mm=106 m=109nm例:45 m=4. 5 10-5m0. 23dm=2. 3 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 回声。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S船二V船t二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S船+ S声)/2 =IloO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来计算,切勿利用V二来计算。例:汽车在长IOO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 10ms,汽车在这IOO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mso解:前半段时间为:t=2. 5s后半段时间为:t=5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3. 3ms应用练习L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的。(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 的,这是以 为参照物。(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 的,这是以 为参照物。2 . 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 通过20m路程后的速度是 m/so3 .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 内作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ms,合km/hO4 .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o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8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5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6,运动路 程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oA.9:lB. 1:9 C. 4:1 D. 1:46 .某同学坐在一辆以速度20ms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 第1根电线杆在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 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为()。A. 30. 8m B. 30m C. 29. 3m D. 28. 6m7 .以乙为参照物,甲作匀速直线运动。以丙为参照物,乙静止不动。那么以 丙为参照物,甲作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变速)。8 .某商厦安装有自动扶梯,当扶梯不动时,人走上去需要2分钟。当扶梯运 行时,人走上去只需40秒。当人站在运行的扶梯上,由扶梯送上楼,需要 分钟。9 .某物体以8ms的速度通过全程的2/3,通过剩余1/3路程的速度是21 . 6kmh,求全程的平均速度。精品源自地理科一 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 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IKm=103m Im=IOdm=IOOcm=I03mm=106 m=109nm例:45 m=4. 5 10-5m O. 23dm=2. 3 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 回声。若汽艇以IoO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S船斗船t=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S船+ S声)/2=IlOO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来计算,切勿利用V二来计算。例:汽车在长IOO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IOOrn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mso解:前半段时间为:t=2. 5s后半段时间为:t=5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3. 3ms应用练习L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的。(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 的,这是以 为参照物。(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的,这是以为参照物。2 . 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 通过20m路程后的速度是 m/so3 .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 内作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 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合 km/hO4 .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o.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8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9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6,运动路 程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9:l B. 1:9 C. 4:1 D. 1:410 某同学坐在一辆以速度20ms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 第1根电线杆在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 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为()oA. 30. 8m B. 30m C. 29. 3m D. 28. 6m11 以乙为参照物,甲作匀速直线运动。以丙为参照物,乙静止不动。那么以 丙为参照物,甲作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变速)。12 某商厦安装有自动扶梯,当扶梯不动时,人走上去需要2分钟。当扶梯运 行时,人走上去只需40秒。当人站在运行的扶梯上,由扶梯送上楼,需要 分钟。13 某物体以8ms的速度通过全程的2/3,通过剩余1/3路程的速度是 21.6kmh,求全程的平均速度。精品源自地理科【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 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用学生对物质属性 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难点】密度难点:密度【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活动:想想做做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学生 对称量的结果会认识到,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表明 物质在这方面性质上的差异。二.新课教学(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上面“想想做做”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推测: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 是否也会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呢。也就是说,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吗?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 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格来,然后以体积为横坐标,以质量为纵坐标,在方格纸 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从测量数据上看,会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 积也会减小的结论。将测量数据图像化,会更直观地得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 它的体积成线性关系,即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将铝块换成铁块重做上述实验。分别计算每个铝块、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得出其比值是个定值。这 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不同物质来说,其质量和体 积的线性关系表现在过原点的不同直线上。换句话说,各种物质所对应的比值是 不同的。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 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 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二)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教师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 如国际单位制中的“ 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 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锂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三)密度的公式密度二质量/体积讲解:P表示密度;ITl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P =mv教师指出:要注意:(I)P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 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四)密度的单位密度国际单位:千克/米3 (kgm3)密度其他单位:克/厘米3 (g/cm3) o lgcm3=1000kgm3让学生看课本一些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值,要求学生会查密度表 中的密度值。引导学生阅读表中列出的各种物质的密度值,对于那些常见的物质 的密度,形成一些具体的认识,例如金比铜的密度大,铜比铁的密度大,冰比水的 密度小,记住水的密度等。讲解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物理公式进行密度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 式和步骤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特 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正确地书写,不能遗漏。三.小结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具准备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三、教学步骤(一)新课讲授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 的内容:提问:什么叫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观察实验)(见图D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木同的地方 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于封住,然 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面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 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 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再提问: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 察并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 动时R中的水面都低于H, 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分析: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 定是相等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 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 大于B点处的压强.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 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提问思考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实验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 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可近似看作静止,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 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吹气时,纸条接触气流的一侧受到的气压比静 止空气的气压小,结果纸条在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气压小的一侧(有气流的一 侧)运动.<提问 > 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流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也适用于气体.即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有什么关系?(学生总结)二、流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板书)根据我们学习的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谁能解释下面的实验?实验:取一张5-6厘米见方的硬纸片,在适当位置剪两个长约1厘米的缝, 通过纸缝垂直插入横杆的两端,当用嘴向纸面平行吹气,纸片不仅不离开气流,反 而会靠近气流,继续吹气,横杆便连续转动.(见图3)(如果用带尖嘴的管子贴近纸面平行吹气效果更好.)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回答)这是因为气流有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的性质,所以靠近纸面的气流 流速较大,压强就较小,而纸面的另一面压强仍为大气压,所以转架就随之转动。(学生实验并让学生讨论)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垂下,沿纸的上方水平吹气, 手中的纸会怎样呢?(见图4(a)把细长纸条的一端贴于下嘴唇,然后用嘴向外吹气,结果纸条会向上飘起来. 当纸的上方的空气流动起来之后,纸也随之漂浮起来,这是由于吹气时纸片上方 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小,下方较大的压强把纸片举起来了.如果吹出的气越快, 纸条会向上飘得越高,由此说明气流越快则压强越小.(出示投影片并让学生讨论)飞机的机翼有何特点?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空气流速是否相同?试分析机翼的升力又是怎样产生的?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空?(见图4(b)(出示投影片并引导学生总结:)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流动的空气流速是不同的,右 图表示机翼周围空气的流向.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知,其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 直线,(严格地说机翼表面呈流线型).飞机飞行时,空气跟飞机做相对运动.由于 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空气行走较长的距离,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 强变小;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致使机翼上面比下面气 流速度快.结果上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比下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小,这一压强差 就是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的原因.(板书)三、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机翼的上下方产生的压强差是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二)总结组织分析讨论:出示投影片(列出以下问题1、2.3、4)L喷雾器为什么能喷水?(见图5)答案:常用的喷雾器,当压入活塞时,圆筒里的空气就从圆筒末端的小孔A以 很大的速度流出,因此小孔附近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于是容器E内的药液 面上的空气压强近使药液从小孔下方的B管内上升,到小孔A附近时,被空气流 冲散成雾状喷出.2 .简易淋浴器为什么能把热水吸上去答案:有些家庭用的简易淋浴器,把吸水管放进热水桶内,打开水龙头,当自 来水从导管里流过时,热水就会被吸上来,与冷水混合,再从喷头喷出.此时,热 水为什么会自动上升呢?流动的液体里存在着压强.压强的大小跟液体流速有关.液体的流速越大,它 的压强就越小.当导管内没有自来水流过的时候,吸水管内外气体的压强相等,都 等于大气压强.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吸水管里热水与桶里的热水相平.当导管里有 自来水流过时,吸水管内热水上方气体的压强变小.管内外产生了压强差,在大气 压的作用下,热水在吸水管内上升,与冷水混合后,从喷头喷出.冷水流速越大,管 内气压越低,管内外压强差越大,热水流进导管中越多,它与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就 越高.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自来水的流速,以调节喷出的水温高低.(见图6)3 .机翼升力跟掀房顶的风力答案:气流的压强差对房顶会产生破坏作用.因为房屋内空气对房顶下表面 作用的压强是静止空气的压强,而刮飓风时,沿房顶上表面的高速气流对房顶作 用的压强比房屋内的气压小,结果在房顶内外就形成了气压差,方向是自下向上 的,它可能会把整个房顶掀开,或者把房顶的瓦掀翻.为了减少狂风对房顶的损害,尖顶房屋的山墙上常安装百叶窗,这可以使刮大风时,通过百叶窗在房顶的下表 面也产生气流,以减少房顶上下表面的气压差.4 .轮船为什么会相互吸引?别莱利曼着的趣味物理学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912年秋天,远洋货轮奥林匹克号在大海上航行着,同时在离它IOO米远 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几乎跟它平行地疾驰着.当两 艘船到了如图7所示的位置时,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事情:小船好象是服从着一种 不可见的力量,竟扭转船头朝着大船,并且不服从舵手操纵,几乎笔直地向大船冲来.豪克 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以致豪克号把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 个大洞.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解释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六、布置作业小实验:水管喷枪(见图8)喷雾器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装置.把管子的一端放入水中,横吹开口端可迫使 管中的液面上升,你用力一吹会发生什么现象?五、板书设计第十二章 浮力第四节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一、什么是流体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三、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机翼的上下方产生的压强差是机翼升力产生的原教学目的了解物体具有内能。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教具两个烧杯、热水、凉水、红墨水、滴管。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2 .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二)内能1 .分子动理论指出,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 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由于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每个分子都具有分子势能。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2 .物体的内能存在于物体内部,而且是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能的总和。有 限的几个分子的能之和,甚至单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能都不叫内能。(三)内能和温度的关系1 .根据内能的定义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可以想象,由

    注意事项

    本文(《机械效率》教案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