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docx
某某市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 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农业科技创新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农业发 展转型升级助力赋能,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近年 来,某某市立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培 育农业科技平台,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 协同创新,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20某某年,全市农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 8%,充分体现了 “凡是乡村振兴, 必有科技支撑二为深入了解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成果转 化应用情况,我局实地走访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主体和生产 主体,向普通农户、家庭农场、规模户、合作社、农业企业 等主体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314份,了解某某市农业科技创 新应用情况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一、某某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要做法(一)以政策为导向,厚植农业科技创新沃土某某市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出台某某市“十 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关于 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 件,要求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此外,某某市在财政补贴、金融贷款、农机购置等方面对农 业科技创新主体也予以倾斜。海安市自2018年开始,把种植 大户稻麦良种补贴作为培育稻麦产业重要内容,整合各类资 金用于种植大户优质食味水稻良种补贴达970万元,用于种 植大户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达861万元。如东县对自走式 滩涂贝类采捕机械推广实施实行财政奖补政策,每台补助4 万元,全县共补助52万元,通过政策扶持,有效提升文蛤采 收的效率,减少了下海人员的数量,为文蛤生产和海洋安全 生产提供了保障。通州区全面启动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 械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智能绿色装备,落实农机购置补 贴资金1325. 7万元,补贴1296台(套)机具惠及1130个农 户。调查显示,84.7%的受访者认为当地政府重视农业科技创 新,87. 9%的受访者经常关注近年来出台的农业科技创新相关 政策,83.4%的受访者享受了农机具购置相关补贴政策。(二)以园区为载体,提升特色产业主导优势某某市着力打造产业布局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强、企业 聚集程度高的农业科技园区,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 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家。6家省级农业科技园核心区总面积 达7370公顷,示范区总面积达3. 18万公顷,形成了以花木 盆景、蚕茧丝绸、海洋生物、优质稻麦、畜禽养殖等优势主 导产业的园区产业布局。逐步集聚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农业 科技创新示范带动作用,累计入驻企业1106家,其中高新技 术企业43家,农业科技型企业19家,龙头农业加工企业31 家,涌现出鑫缘茧丝绸集团、江苏中洋集团、京海禽业集团、 双林海洋生物药业等本土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以项目为支撑,农业生产建设提质升级某某市以农业科技项目为支撑,在市级科技计划体系中 设置种质创新、数字农业等专项,近三年共投入1200余万元, 围绕品种创制、种苗繁育、农机装备、智慧农业、低碳养殖、 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组织科技攻关,加强育种技术更新与升 级。海安市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杨庄数字农业示范村、 可视化“透明农场”、寻味海安和村邮驿站等项目,进一步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 切实带动农民增收。通州区石港镇积极扶持各村发展特色种 养和乡村旅游项目,充分依托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渔湾景区 优美的自然风光,开发黑米慧仁露酒,开发创意稻麦园5000 平方米、盆景园2000平方米、特种水生植物景观带100米。(四)以服务为内核,形成科教宣传良性互动某某市结合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村科技服务 超市、“星创天地”等服务载体,强化产学研在农业生产中的 智囊团作用,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进村下田入户开展技术 服务,和农户面对面交流指导,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2022 年,开展“支农强农富农”送科技下乡市县联动重点活动8 场,组织专家田间技术服务30余次,接受农户(群众)咨询 1000余人次,解决技术问题60余条,发放各类技术手册、 宣传资料、农资物品等2500余份。调查显示,在生产过程中 遇到问题时,68. 8%的受访者选择向行业部门(如农业局、农 技推广站等)请教,76. 8%的受访者通过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站 接触到各种农业科技推广,66. 2%的受访者非常满意当地农业 科技社会化服务业。二、某某市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情况取得成就(一)收获农业新成果,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在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下,某某市农业科研成果显著,在 国家、省屡屡获奖,逐步影响行业标准,形成良好的示范带 动作用。海门区的蔬菜绿色高效生产和安全风险管控关键 技术集成与应用科技成果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 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设施西甜瓜新品种及优质绿色简 约生产技术集成推广科技成果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 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优质抗病甜瓜新品种选育与应 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如皋市的白萝卜高效栽培 技术获某某市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通过建立株系圃繁殖原 原种,大棚+人工授粉+蜜蜂+防虫网技术,提高原原种的纯度, 与甘肃酒泉基地合作繁育萝卜原种,每年提供原种可栽培 1120亩。海安中洋集团针对珍稀鱼类规模化繁育与种质创新 形成6个国家发明专利,发表3篇期刊论文,制定6项国家 标准,2项江苏省地方标准。(二)培育农业新品种,转化推广提升效益某某市通过农业项目促进新品种培育,全力打造“通字 号”农产品品牌,新品种让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提升。海门区 的“海蜜10号”甜瓜参加浙江种业博览会,获得推介品种称 号;某某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展示作物一一西甜瓜获得 江苏省省级农作物品种展示的认定。如皋市伟盛生态种植园 引进果树种植新技术,培育九华一号白玉枇杷,果型端庄、 果面浅橙色、皮薄、果肉洁白、肉质细嫩多汁、口味鲜甜, 采收后销往江浙沪等大中城市。海安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联盟 实施的“水稻冷诱导项目”,试验品种21个,亩均增产10% 以上。在通州湾原有的近4000亩面积地块种植“海水稻”的 基础上,华东有色地勘局海洋院在如东掘苴垦区的4000多亩 改良地块也都推广种植了 “海水稻”,去年实收测产达606.9 公斤/亩。(三)运用农业新技术,机械化水平得到提升某某市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 市”,全市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超过200万亩,新增粮食 烘干机3300多台(套),实施省级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超过4 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超过20亿元,新增大中型拖拉机、无人 植保机、联合收割机、乘座式高速插秧机、复合式播种机等 超过3.5万台(套)。犁耕深翻、高效植保、智能监测、密苗 机插、插喷同步、侧深施肥及宽窄行免耕精量播种等生产模 式和技术装备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粮食品种生产全程生产机 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所辖六个县(市、区)均成功创建 省级示范县和全国示范县。调查显示,70.6%的受访者运用了 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技术,50. 6%的受访者已经在使用,并会 继续使用测土配方施肥,70.4%的受访者已经在使用,并会继 续使用植保无人机技术。三、存在问题(一)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有待提升目前,我市缺乏集聚高层次人才的农业科技平台,农业 科研体系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科研联合协作不强,导致突 破性的大成果少。由于认识、体制、机制、管理、指导等诸 多原因,导致各科研院所、农业高校以及农业企业各主体独 自进行研发,分工不明确、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以及缺乏协同 创新机制,没有形成资源共享、联合创新的协同组织体系, 科研系统与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缺乏融合衔接,服务支撑难以 形成新动力,工作机制有待激活。此外,财政投入到重大关 键技术、主导产业集成技术研发资金不足,应用于农业科技 创新推广的重大项目很少,大多数农事企业难以投入大量资 金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难以达到规模效益。(二)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调查显示,33. 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国产农机产品性价比 不高,31.8%的受访者认为国产农机产品质量不高,在实地走 访中,有受访者希望能加快研发高质高效农机,实现一机多 用。目前,农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还较为欠缺,缺少原创型 农业创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业深加工 环节的科技创新能力偏弱,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研发 主动性有待提高。(三)科技创新人才潜力有待挖掘我市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严重缺少,特别是市场需求大、 对农业产业水平整体提升具有特殊贡献的农产品加工、园艺 等学科的高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据了解,全市仅有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数5人,且都集中在遗传 育种、耕作栽培等传统学科;没有“千人计划”人才,更没 有院士。团队建设中,相对较强的主要是蔬菜园林、海洋水 产等少数学科团队,而产业急需的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 以及对提升农业产业技术水平有重大作用的高技术领域的团 队比较弱小,有的甚至尚未组建,所以科技队伍建设任重道 远,科技创新人才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四)科技成果转化效力有待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周期性比较长、盈利性较低,现行的科技 研发与农业生产需求还不能完全匹配,科研和生产还有脱节 现象。农业存在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先进技术要素扩散 渗透力不强,竞争意识、市场化机制落后,影响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农业科技转化成果往往费用较高,农民采用成本增 加,增加农民负担,影响了农民使用的积极性,调查显示, 在问及当前使用高性能和智能化的现代农机装备存在哪些困 难时,41. 4%的受访者选择了应用成本太高,不利于推广。此 外,农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素质不高,掌握先 进生产实用技术不多,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接受度不高, 对农作物新品种认知程度、农业实用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 也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建设中的转化推广应用。四、对策建议(一)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大力推动国家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以体系化 方式激活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打赢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在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际, 从财政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农业保 险等方面进行配套整合和适当延伸,使政策更集中、更系统 更具有指向性,有效解决后顾之忧。(二)培育支持农业创新主体,加深农业基础科技研究建立农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制度,研究制定认定标准,构 建农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库,支持设立农业创新型企业孵化基 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创新型企业。鼓励 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 加大科研投入,加强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工作,尊重农业特点, 为关键领域农业基础研究提供长期性、持续性支持。引导农 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牵 头承担科技计划项目,通过建设研究院、组建创新联合体、 资助培育创新型人才等方式牵头参与农业基础研究。(三)培养农业科技高端人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智力 支持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度,优化农业科 技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吸纳更多人才来通开展科研工作。建 立健全科研人员的福利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改 善科研活动的工作环境。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力度, 定期举办农业科学知识宣传活动和农业技术培训,调查显示, 53.2%的受访者最需要加强生产技术类(农产品技术、科学田 间管理等)方面的培训,33. 1%的受访者最需要加强公共政策 类(三农政策、法律法规、现代农业等)方面的培训。(四)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 化应用通过“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一体化科企 融合组织模式,培育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完善农业科技成 果市场化评价体系,建立一批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中心,培养职业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团队。推动创新链与 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 产业链,农业龙头企业、涉农科技领军企业要广泛联合,围 绕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攻坚,在种子、农药、机械和农产品加 工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和推动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