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边境地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法学专业.docx
-
资源ID:537500
资源大小:28.6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吉林边境地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法学专业.docx
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我国当前边境地区治安防控工作仍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边境地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治安的综合力量,同时对维护边境地区治安秩序与公众安全也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以新疆、内蒙为代表的地区已经逐步的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而正在逐步向全国进行普及,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相应的制度。吉林边境管理部门也迅速行动,积极推进边境地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的防控制度,将党委、政府、公众等纳入到防治体系中来,从而更全面的发挥社会主体的力量,同时也能够获得较好的成效,促进我国治安秩序的有序建立,打好打赢边境地区立体化治安防控工作攻坚战。一、边境地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原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局长陈定武曾在“第二十一期平安中国网络访谈”中曾经对于边境地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表示认可,其认为要充分的认识到防控体系的重要性,是构建我国边境安全的重要防线,也是有利于保障社会秩序平稳的重要保障。在构建边防立体化防控体系中,该体系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保障是关键,要坚持以科技为根本,以高科技武器力量武装防控体系,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制定相对应的政策,要注重边境管理的科学性,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保障边境安全。近年来,我国不断的加强对边境的管理力度,严格的把控边境防线,防止不法分子通过边境进行偷渡或者是实施犯罪。同时我国也不断的投入到资本,增强防线的力度,加强防控科技的创新,从而更好的建立边防防控体系,增强国防的安全性,维护边境的秩序稳定,为民众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边境地区的防控不仅仅是以警察为主要力量,而是集合了多方力量共同构建安全的边防体系,其中包括党委、政府、军队、警察以及群众等,运用多元化主体的方式能够更加全面的坚守边境防线,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社会资源以及动员民众的力量,构建自上而下的立体化的防范体系,形成全方位的打击范围的态势,同时也能够构建多种手段和措施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理体系”。立体化防控不是防控立体化,立体化治安防控建设是在传统防控建设基础上,结合区域合作、网上作战的新格局,严厉打击边境违法犯罪活动、暴力恐怖活动,着力提升维护国家安全、政治稳定、边境安定和公共安全。二、吉林边境地区立体化治安防控建设的成效(一)联勤巡控,科学布警,提升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近些年来,我国边防犯罪的趋势呈现增多的趋势,因而我国不断的加强对边防防控的体系的建设,投入人物力以及技术武装比防控力量,加大对于社会的巡查力度,以全面巡查为原则,全面的进行严密的防控。同时边境的管理机关也不断的加强巡警人员专业能力的建设,培养更高素养的专业人员,运用科学的管理思维,将管辖地区进行划分,以网格式的方式将管辖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做到不遗漏不空白,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负责,同时根据犯罪规律,对于犯罪案件高发地区进行重点防控,同时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特点,对于人群较为密集的区域进行全方面的监控,从白天防控、夜间巡逻、创新监管等三个角度进行,构建紧密的防控体系网,能够有效的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边防防控离不开军警联合,要加强对于重点犯罪区域的关注,不能够放松任何的额近体,同时应当要加强对于野外区域的防控检查,同时可以开展群众参与防控的制度,扩大边防巡查面积。iv全省边境管理部门力求在重点治安要素管控上寻求突破。以“一标三实一信息采集为契机,加强实有人口、人员流动、行业场所、危险物品等方面的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应用,全力夯实治安防控基础,有效预警,能够做到预测危险事件的发生,并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全面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二)协作联控,网上监控,提高精确打击能力全省边境管理部门力求在边境安全防控基础设施和工作机制建设上寻求突破,重视边防安全,加强防控工作。构建“平战结合、区域联动、梯次响应、统一指挥”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平台建设,组成统一防控战线,选调精兵强将组成专案组,进一步增强边境管控和精确打击能力。工作中,全省边境管理机关不断投入资金,促进防控技术进步,在省市县中畅通协作渠道,在充分运用传统巡逻手段的基础上,坚持情报导侦,最大限度地发挥网上作战资源共享、信息情报灵敏、视频巡逻、反应迅速的优势,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线上进行摸查,坚持主动进攻、重拳出击,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进行深挖细查,有效提高边境地区违法犯罪活动的精确打击能力(三)群防群控,合力治边,打造吉林边境巡防特色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是边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工作中,全省边境管理部门始终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思路,不断完善边境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边境安全防控意识的建立,同时构建全面摸查1“一标”是指“标准地址”:“三实”是指“本地实际居住的人口、实际存在的楼栋和房屋、实际经营并有从业人员的单位矛盾机制,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推动社会相关部门整体联动,查清、查细、查深各类矛盾等问题,不仅可以从初期便解决相应的问题,防止矛盾的扩大化,同时还可以使小矛盾不出社区村屯,大问题不出街道乡镇,预防、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案(事)件的发生。在保持高密度巡逻防控的基础上,部署开展了整治边境治安专项行动、统一清理清查行动,有效提升了对涉边违法犯罪活动的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能力。同时,不断强化群防群治建设,组织群众护边员、红袖标巡逻队等进行常态化邻里守护和巡逻防控。如延吉边境管理支队近年来相继开展了边境政策法规宣传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并认真落实边境管控工作奖励办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守边、护边的积极性,边民的边防意识、自防能力明显增强,努力做到了全州跨境违法犯罪实现零发案,边境地区有100余个村屯实现零发案。(四)培养人才,强化建设,提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全省边境管理部门大力推进警务工作转型升级,不断完善警务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构建思想主导、科学运行、管理规范、服务实战的新型警务运行机制。一方面是强化公安队伍建设,要牢牢记住我党的思想方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同时应当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开展相关思想培训,做到牢牢跟随党的指示,也要不断的升华自身思想境界,做时代的勇士、人民的卫士。同时,组织开展实战化“大练兵”活动,提升民警的科技应用、规范执法、维稳处突、侦查破案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是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重视技术型人才培养,着力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牢固树立科技助推战斗力提升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现阶段边境管理重要工作之一,全力打造科技边境、智慧边境。三、吉林边境地区立体化治安防控建设中面临的影响(一)客观因素的影响1 .地理环境因素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境省份之一,有绵延1400多公里的边境线。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其边境防线较长,长达1438.7公里,与俄罗斯进行接壤,边境线达到了232.7公里,同时吉林省与朝鲜国家隔江相望,两地地域较为紧密,边境线高达1206公里,而吉林省的地方市也与其他国家距离较近,如琏春市,仅仅距离俄罗斯的波谢特湾4公里。吉林省边境大多为山地、森林、河流,这些不同的地形组合为开展边境地区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直接制约边境管理部门开展边境各项工作的开展。警务工作是边境管理部门在建设和管理边境地区工作中的重要业务之一,走访群众、展开巡逻、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是边境管理部门的基本业务,但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日常工作很难在特定时间进行。如部分山地地区冬季降雪经常导致大雪封山,汽车等交通工具很难发挥作用;夏季河流边境由于降水过多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冬季由于气温较低导致河流结冰,很多偷渡者趁机偷渡等问题频发,这都对边境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地理环境因素不仅影响着边境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影响着吉林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吉林边境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边境地区从历史上就不断发生争端。中俄、中朝的接壤使得我国与俄罗斯、朝鲜不仅仅是竞争关系,更是交流和合作共赢的关系。充分利用好吉林边境的特殊地理环境优势,开展与俄罗斯、朝鲜的友好往来,这对吉林边境安全稳定和边境地区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2 .人文环境因素吉林边境地区生活着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区。由于该地的生产水平的影响,当地人们的经济水平并不高,除了省内流动和国内流动外,周边发达国家尤其是韩国,我国朝鲜族与韩国民族历史上属于“同宗同源”,相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历史渊源,换句话说,我国朝鲜族即使在韩国异国他乡也不会感到陌生,语言相通,文化相融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除此之外,随着中韩合作的深度开展,韩国经济收入较高的消息吸引了大量的中国人口外出务工,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便是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他们能够较好的适应韩国的生活以及语言上不存在差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随着外出务工人口的增加,吉林边境朝鲜族人口每年都持续下降。截至2018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户籍总人口为208.6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8万人。中朝边境地区朝鲜族人口的大量流失日益严重,由此使得吉林边境地区部分村庄出现空心化,乡村人口骤减、耕地荒芜、留守村子的大多为儿童和老人,甚至有些村子成为“鬼村”等,这些严重影响着吉林边境地区的社会安全稳定,同时这对中朝边境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3 .经济因素吉林省地处东北,是我国典型的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并不丰富,同时也不靠近经济发达的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国内区域发展水平可以看出,吉林省处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经济发展较经济水平低;从国外相接壤国家来看,东部与中国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也属于俄罗斯次发达地区,东南部与朝鲜的“两道三郡”2隔江相望,朝鲜经济水平落后,除平壤以外,其余城市发展水平与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相似。这就导致吉林边境地区远离经济发展中心,边境地区接受经济辐射带动的可能性也较低。除此之外,吉林边境对外开放口岸正式开放时间较短,且全国疫情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防止外来输入病例,部分口岸将暂时不开放,这就直接影响了双方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旅游业发展,从而影响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导致边境管理部门在经济投入建设的过程中,力不从心,经费不足,管理投入不够,技术升级难度大,研发产品不多,影响到边境地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进程。(二)主观因素的影响1 .部分民警重视程度不够吉林省边境管理辖区点多、面广,交通不便,边境一线管控难度非常大。基层边境派出所往往警力不足,在日常接处警、走访群众过程中,民警工作压力较大,这就直接导致部分民警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倦怠心理,疲于服务和管理。其次,转制期部分民警思想波动较大。很多人戍守边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条件艰苦,环境恶劣,转改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工资待遇的落差以及异地工作归期未定等问题都在影响民警思想稳定。除此之外,边境管理机关大范围扩招基层民警、辅警,大多基层民警没有经过系统化、理论化的训练和学习,对于边境管理工作的艰苦不够了解,这就导致部分警察在工作后心里落差较大,对边境管理工作的不满直接体现在工作上疲软懈怠,在日常走访、服务管理群众上积极性不高,导致基层工作开展进度缓慢,警民关系不够融洽,不利于边境地区工作开展,维护维护辖区和谐稳定。2 .跨境犯罪现象时发随着吉林与朝鲜区域的联系紧密,过关手续的便利化发展,跨境犯罪的案件越发增多,严重的破坏了边境地区的秩序,不利于民众的稳定生活。从中朝地区的跨境犯罪的特点可以分析出:一犯罪类型主要是对财物犯罪。由于朝鲜地区并不对外进行经济来往,因而国内的经济水平较差,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对于物质需求的追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中朝犯罪中较多的是对于财产进行盗窃等,2 “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在以往的财产犯罪中,主要是对于普通的生活用品进行盗窃犯罪等,但是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犯罪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高档用品开始被纳入了财产犯罪的对象之中;二是越境故意犯罪案件的增多。一些非法越境者在偷渡至我国后,由于对我国法律的缺乏,没有正式的身份证明,居无定所,生活工作成为困难,因此很多非法越境者在缺乏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只能依靠抢劫、盗窃等方式,甚至是杀人等严重暴力行为,极大的威胁了我国边境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近20年来,随着中朝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朝鲜国内形势的波动,中朝边境治安事件接连不断,甚至发生朝鲜边民和朝鲜土兵越境杀死中国边民、食肉充饥案件。2016年7月28日,5名朝鲜军人持枪越入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实施抢劫,并与中国军警展开枪战,2名嫌犯被捕,3人在逃。例如此案的非法越境犯罪在近些年仍时有发生;三是走私和贩卖朝鲜妇女儿童引发的恶性案件频发。朝鲜的经济落后,使得更多的朝鲜人员加入到走私行列,以谋取利益。中朝边界的环境也为走私提供便利,夏季枯水期,图们江、鸭绿江部分流域水流较少,“一步跨”的现象时有出现,冬季冰封期更是为走私提供了便利。除此之外中朝边界除河流外还有较多山地、密林,环境复杂多变,边境监管巡逻难度大,走私活动十分猖獗;四是跨境贩毒现象剧增,毒品犯罪形势严峻。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毒品犯罪份子通过跨越边境的方式,将域外的毒品运往国内,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在近些年来,毒品犯罪份子越发猖狂,贩毒的形式、方法也不断翻新,毒品的种类、贩毒渠道成多样性发展,全国范围内毒品犯罪案件已经发生多起,其中数量最多的为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该州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对于运输毒品具有较大的便利性。根据统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毒品90%以上来自朝鲜。其次,毒品流入中国后扩展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毒品经由吉林入境后,向辽宁、内蒙、北京等国内城市运输,或向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转运,这对我国吉林边境安全带来了巨大危害,预防毒品犯罪、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对于维护边境安全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山3 .境外情况复杂,形势严峻我国吉林省具有较长的边境防线,与朝鲜半岛的边境线更是高达1206公里,是与我国具有亲密关系的相邻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天然的依存性。中国的发展,要实现现代化,需要稳定的周边秩序,为发展创造平稳的环境。吉林省作为中国边境省份,可以喻为中国的“东大门”,直接与朝鲜半岛相连。朝鲜半岛国家的武器问题以及国家形势的变换,都会影响到相邻国家,而我国作为与好朝鲜半岛紧邻的国家之一,也会受到起严重的影响,会与我国的发展产生具有的影响作用。2016年“萨德”事件导致中韩关系遇上了建交以来的最大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与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2020年美韩因为疫情又停止了大规模的军演,这样的情况下现在朝鲜半岛它已经进入了一个和平谈判时期,可以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这样一个新的时期,这样是一个很好的对地区环境的一个改善,可以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但同样疫情的爆发对于中朝关系和吉林边境地区的影响是也有潜在的危险。疫情爆发后,朝鲜因为它采取了比较严厉的防御措施。可以说是最早采取严格管理措施的国家之一,封锁边界,并暂停国际航运和客运,这些可以说是朝鲜半岛局势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由于封闭边境,中朝贸易减少,朝鲜境内经济的萎缩,以及朝鲜无法自给自足粮食等问题,都成为影响着中朝边境的安全稳定的潜在隐患。四、完善吉林边境地区立体化治安防控建设的路径(一)建立与完善吉林边境地区治安防控预警机制对于维护边境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建立与完善社会治安防控预警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作用,利用视频手段与报警系统,充分发挥线上预警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治安监控报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1 .构建线上防控体系,全面进行防控建设。利用线上技术,加强重点地段查堵,在走私、越境频发的地段安装数字监控系统和边境防越报警系统,实行24小时工作机制,全天候的巡控所辖区域范围内的报警信息,强化整体预警防控能力。2 .调度专人管理,建立监控中心,承担视频监控信息的搜索、查询、调度、储存、报警数据的处理等重要工作任务。巡控人员应密切注意监控信息的动态,对于犯罪高发地区域进行紧密的防控,发现情况运用通信设备调集案发区域附近巡控警力前往处置。同时巡控人员定期对记录的监控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可疑情况立即上报,寻找规律破获线索,提出预警提示和防控建议。3 .边境村落构建线上联动机制。在警务公开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边境110”“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等智能化联防群防形式的作用,引导群众发挥监督者和守护者作用,实施线上联动的预警机制。将报警器安置在村民家中,村民可以对于周边的环境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存在不寻常情况或者是发现存在犯罪行为没那么可以在家中进行预警,按下报警器,则联通的边境公安机关则会接收到相关的消息,并且出动警力进行调查,同时也能够预警周围9户村民,以便提高村民的警惕性。合理运用这种科技手段,以报警器为触角,以边境派出所为中心,警民联动、区域联防,加强边境社会治安防范预警能力。(二)健全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发挥情报信息作用为充分发挥情报主导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情报服务实战效能,实现情报信息贴近实战、服务实战,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基层,从而提高边防管控能力,稳定边防社会秩序,加强对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吉林边境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情报调研机制。注重日常研判工作,建立监控信息数据库,定期对监控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将包含重要信息的资料剪辑下来,统一固定形式予以保存,以便查阅。其次,把握信息研判的重点,对可疑人物和可疑现象、重要部位和案件多发区域等的监控巡查情况和搜集的信息进行上报,再由领导机关对对情报信息和线索进行研判,将有关信息进行整理,并且分析心中的预警信息,向有关基层单位进行传达,由基层单位进行跟踪调查,查明事实真相。同时,吉林边境管理部门也要不断完善情报共享机制。针对朝鲜半岛局势和朝鲜国内形势变化,边境管理部门应采取有利的方式,及时、准确地获取情报。在边境前沿的重点村屯、交通要道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朝鲜人非法越境的规律、特点等情况。要切实加强情报信息系统建设,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完善信息联通机制,加强情报交流,构建互通的信息平台,各方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获得边境的最新消息,更好地维护中朝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三)提升强化吉林边境群防群治组织力量吉林省辖区内的乡镇数量较多,共有68个乡镇,乡镇中共有243个村落,以及983个自然屯,数量庞大的自然屯若是仅仅依靠国家机关进行边境防控,将会陷入人手不足的困境。这就要求吉林边境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着重强化边境群防群治,合理利用群众组织力量。1.实行民警进社区,加大边境防控意识的建立,动员群众到防控中来,实施群防群治,从各个源头,采取各种方法,坚决打击犯罪,维护吉林边境地区安全稳定。4 .不断完善边境“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治边模式,切实实现“五联”制度,加强边防工作、严格边境管控、维护边境安全,构筑边境管理中坚力量,做到各级党委、政府协调联动、军队向前进、公安当尖兵、边民筑长城,凝聚稳边固边安边的强大合力。三是充分发挥护边员在边境管控中的重要作用。选用政治可靠、遵纪守法、熟悉边情、自愿从事护边工作的优秀群众,协助边境地区党组织开展护边固边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作为边境地区专业慰问力量的有效补充,筑牢边境安全稳定铜墙铁壁。(四)建立与完善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构建跨区域治安防控网合作就是资源,合作就是战斗力。加强吉林边境立体化社会治安防范建设,加强边境防控区域的合作平台,全方面的实施防控体系。一方面要加大与解放军边防部队、地方公安机关、国保、渔政、海关等部门合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建立体的警务执法主体网络,把管理和防控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朝、韩、俄的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犯罪。根据预防和控制跨境犯罪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警务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展警务合作的规模、方式等,同时应当要建立警务联通机制,深化区域联防,提高相应警务工作能力,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有效提高区域管理工作效能,共同推进边境维稳治安联防联控工作,进而促进中朝、中俄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以营造和谐的边境环境,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五、结语吉林省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与多个国家进行接壤,边境线较差,跨境犯罪的现象愈发常见,因此应当要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方面的加强防控网络,加大防控技术的投入,以技术武装防控力量,是保障边境地区秩序稳定的重要方式。因此边境管理机关应当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做到一要加强人防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人员配备,明确落实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做好边境地区治安防控防范工作;二要对于边境防控设施要不断的完善,对于防止外来人员偷渡的铁丝网等进行不断的修复,增设更多的高科技装饰,如无线雷达等等,以高科技的手段更好的发挥全面监控的作用,同时对于边境的安全防线的检查力度也要不断的加强,提高边防安全性。三要做到科技先行原则。加强技术创新,武装边防力量,在犯罪案件较为频发的地段实施监控全面化,构建相应的视频监控平台,同时畅通信息渠道,连通公安机关平台,从而犯罪行为能够第一时间便被发现,不断的提高对于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应急机制不断的完善,构筑真正的“平安边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