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评价研究 土木工程专业.docx
摘要回顾以往,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难免忽略了环境问题,如今可以看到在大部分城市里,其中环境问题逐渐突显,例如在城市中存在多处地势低处有积水问题、生活中的用水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用水资源短缺问题、降雨量大时由于排水问题困难导致的内涝问题等等,在这些现象频频发生时,大家也开始重视身边环境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由于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去考虑营造一个长期良好的生活环境,而是通过比较简单粗放地规划,对城市直接进行建设,同时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环境问题也正急剧严重化。目前,这些传统城市已经不满足人民需求,需要进行改造以及调整,而城市中这些问题的发生,核心在于城市道路,道路的良好改造可以有利于减少积水以及内涝等问题的发生。相对于传统城市来说,新型的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应该在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因此,在对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思想下,进行对城市道路系统化的绩效评价研究对改善环境问题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明确城市道路对于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于传统道路开发模式一一低密度开发对于海绵城市道路的意义,以及对于道路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归纳、总结。然后通过构建城市道路项目系统化的绩效评价,并针对具体实例,分析我国现有的海绵城市中的道路设计,对比于传统的城市道路,海绵城市道路的建设是否能够改善各种环境问题。最后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其一,通过阅读大量有关于海绵城市的文献以及住建部所发布相关文件,对于评价海绵城市道路项目在影响环境等问题程度的指标有了基本认识,然后采用专家访谈法,从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效益三个角度上考虑,进而选择合适的城市道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同时为了更明显地从指标上看出效果,又研究了将指标进行量化的方法。其二,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了解我国城市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再参考以往国内外对道路项目建设的大量成熟经验,总结了一些关于海绵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具体有下面几点:首先在大量可供参考经验的基础上,对海绵城市道路规划进行了理论分析,认识到比较于传统城市道路,海绵城市道路设计上的不同;然后选择对于环境影响较小的道路开发设施,同时对于这些设施进行最好的组合设计,从而减小对环境的损害;在减小道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同时,也要选择对于道路影响红线外的用地较低影响的设施以及开发技术,例如道路周围的房屋、公共设备等;在研究海绵城市道路的特征之后,最后决定对海绵城市道路进行横断面的布置形式。其三,在分析广州市城市道路中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之后,讨论关于城市道路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设计方案,为了能够分析在此方案中的优势,对设计方案中城市的雨水径流量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最终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比起传统城市道路,海绵城市道路所产生的雨水径流数量的更少,因此,在此方案中,海绵城市的道路建设在保护城市环境方面的条件上能够得到改善。关键字: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指标体系ABSTRACT1.ookingbackonthepast,whenvigorouslydevelopingtheeconomy,itisinevitablethatenvironmentalproblemshavebeenoverlooked.Nowwecanseethatinmostcities,environmentalproblemshavegraduallybecomeprominent.Forexample,therearemanylow-lyingareasincitieswheretherearewaterproblemsandlifeproblems.Whenwaterispollutedtoacertainextent,itcauseswatershortages,waterloggingproblemscausedbydifficultdrainagewhenrainfallisheavy,andsoon.Whenthesephenomenaoccurfrequently,everyonestartstopayattentiontotheproblemsofthesurroundingenvironment.Theseproblemsarealsoduetointheprocessofurbanconstruction,itdidnotconsidercreatingalong-termgoodlivingenvironment,butthroughrelativelysimpleandextensiveplanning,thecitywasdirectlyconstructed.Atthesametime,undertheinfluenceofglobalwarming,environmentalproblemsarebecomingmoreserious.Atpresent,thesetraditionalcitiesnolongermeettheneedsofthepeopleandneedtoberenovatedandadjusted.Thecoreoftheseproblemsinthecityliesinurbanroads.Goodroadreconstructioncanhelpreducetheoccurrenceofwateraccumulationandwaterlogging.Comparedwithtraditionalcities,thefocusoftheconstructionofanewtypeofspongecityshouldbeontheconstructionofurbanroads.Therefore,undertheideaofbuildingaspongecity,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carryoutperformanceevaluationresearchonthesystematizationofurbanroadstoimproveenvironmentalissues.Onthebasisofclarifyingtheimportanceofurbanroadstotheconstructionofspongecities,thisarticlefurthersummarizesandsummarizesthesignificanceoflow-densitydevelopmentforspongecityroads,whichisdifferentfromthetraditionalroaddevelopmentmodel,andthespecificimplementationplansforroaddesign.Thenthroughtheconstructionofasystematicperformanceevaluationofurbanroadprojects,andspecificexamples,analysisoftheroaddesigninmycountry,sexistingspongecities,comparedwithtraditionalurbanroads,whethertheconstructionofspongecityroadscanimprovevariousenvironmentalproblems.Finally,throughtheaboveresearch,thefollowingconclusionsaredrawn:Firstofall,byreadingalargenumberofliteratureonspongecitiesandrelateddocumentsissuedbytheMinistryofHousingandUrban-RuralDevelopment,wehaveabasicunderstandingoftheindicatorsforevaluatingtheimpactofspongecityroadprojectsontheenvironmentandotherissues,andthenadopttheexpertinterviewmethodtoanalyzethesocial,environmentalandConsideringthethreeanglesofeconomicbenefits,andthenchoosingtheappropriateurbanroadprojectperformanceevaluationindex,atthesametime,inordertoseetheeffectfromtheindexmoreclearly,themethodofquantifyingtheindexisstudied.Secondly,inaccordancewiththemethodofintegratingtheorywithpractice,onthebasisofunderstandingtheactualconditionsofcitiesinChina,andreferringtoalargeamountofmatureexperienceintheconstructionofroadprojectsathomeandabroadinthepast,wesummarizedsomeplanninganddesignschemesaboutspongecityroads.ThespecificsareasfollowsSeveralpoints:©Firstofall,basedonalargeamountofavailablereferenceexperience,atheoreticalanalysisofthespongecityroadplanningwascarriedout,andthedifferencesinthedesignofspongecityroadscomparedwithtraditionalurbanroadswererecognized;(2)ThenchoosetheoneswithlessimpactontheenvironmentRoaddevelopmentfacilities,andatthesametime,thebestcombinationofthesefacilitiesisdesignedtoreduceenvironmentaldamage;Whilereducingtheimpactofroadconstructionontheenvironment,itisalsonecessarytochoosefacilitieswithlowerimpactonthelandoutsidetheroadimpactredlineAnd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suchashousesaroundtheroad,publicequipment,etc.;Afterstudy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spongecityroad,finallydecidedtoarrangethecrosssectionofthespongecityroad.Thirdly,afteranalyzingtheexistingproblemsinGuangzhou,surbanroads,discussthedesignplanofurbanroadsunderthespongecityconcept.Inordertobeabletoanalyzetheadvantagesofthisplan,thecity,srainwaterrunoffinthedesignplanwillbeanalyzed.Throughsimulationcalculations,throughthefinalcalculationresults,itcanbeseenthatcomparedwithtraditionalurbanroads,theamountofrainwaterrunoffgeneratedbyspongecityroadsisless.Therefore,inthisscheme,theconstructionofspongecityroadsprotectstheurbanenvironment.Theconditionscanbeimproved.Keywords:Spongecity;municipalroad;low-impactdevelopment;indexsystem摘要IABSTRACTIII1绪论1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2L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31.1.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31.1.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5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81.3 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91.3.1 研究内容91.3.2 研究方法91.4 技术路线102相关基础研究112.1 基本概念112.1.1 海绵城市概念112.1.2 低影响开发概念112.1.3 市政道路概念122.2 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132.2.1 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的关系132.2.2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原则132.3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低影响开发142.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142.3.2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低影响开发的关系152.3.3 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选择162.4 本章小结163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183.1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概述18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18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93.2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203.2.1 评价指标体系维度203.2.2 评价指标初步筛选233.3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问卷优化243.3.1 问卷发放与数据获取243.3.2 数据分析与指标优化263.4 本章小结294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项目绩效评价的模型294.1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项目绩效评价模型概述294.1.1 评价模型构建思路294.1.2 绩效评价模型方法选择294.2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绩效评价指标量化研究294.2.1 环境效益量化研究294.2.2 经济效益量化研究324.2.3 社会效益量化研究344.3 本章小结355基于绩效评价体系的海绵城市道路优化设计365.1 基于绩效评价体系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原则与思路365.1.1 设计原则365.1.2 设计思路375.2 海绵城市道路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优化设计385.2.1 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385.2.2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395.2.3 路缘石、雨水口和路肩边沟405.2.4 道路绿带455.2.5 停车场485.2.6 广场525.2.7 高架桥、立交桥535.3 海绵城市道路与红线外用地的衔接设计545.3.1 道路与建筑、小区衔接优化设计545.3.2 道路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555.3.3 道路与城市水系衔接设计565.4 海绵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575.4.1 单幅路错误!未定义书签。5.4.2 两幅路错误!未定义书签。5.4.3 三幅路错误!未定义书签。5.4.4 四幅路错误!未定义书签。5.4.5 特殊形式断面错误!未定义书签。5.5 本章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6案例研究以广州市南沙大道为例错误!未定义书签。6.1 南沙大道项目概况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6.2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6.2.1 道路地理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6.2.2 道路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6.2.3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道路横断面设计586.2.4 道路公共停车场设计626.2.5 立交平面设计626.2.6 道路综合设计646.3 道路设计效果模拟评价656.3.1 SWMM模型介绍656.3.2 获取基本数据666.3.3 开发前场地模拟676.3.4 传统城市道路模拟686.3.5 海绵城市道路模拟706.3.6 三种情景模拟结果分析747总结与展望777.1 本文研究成果777.2 研究展望77致谢79参考文献80附录85A: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项目的评价指标重要度调查问卷表85B: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项目评价指标筛选访谈表87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越发意识到以往城市在规划以及建立时对城市环境的认识不足,现如今由于面对城市洪涝的现象愈发频繁,导致城市道路排洪责任愈发重要。下面对于洪涝现象以及传统城市排水问题作具体分析:1)城市洪涝频繁造成较大损失根据文献出2)可以了解到,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导致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天气恶化、连续暴雨导致多处地点发生洪水灾害。例如,最近几年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以及广东省都有出现多次洪涝现象,并且情况较为严重;另外长江流域在2020年7月份发生了近60年以来严重程度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遭受了连续几天的强降雨,导致长江流域比往年的平均降雨量高出一半多,自古以来,洪水问题就是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这其中一大部分原因都在于城市道路的设计规划问题不全面不细致。除了城市设计上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有气候的原因。通过文献也由于城市设计中的没有大范围的重视植被的覆盖面积,把重点主要放在了建筑上,导致建筑规模以及硬化面积普遍过大,从而城市的吸水以及存水能力不够,还有就是城市道路中所用的排水设施的质量以及形式都不足以大量排水。另一方面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水的循环不再有序,从而降雨量以及降雨地点不定,打破了降雨平衡,造成多处地方时常受暴雨灾害。与此同时,由于路面上存在各种不同的垃圾以及有毒性甚至腐蚀性物体的残留物,而下落的雨水流过地面将这些污染物一同带入淡水中,对我们的水体进行了一定程度上污染,造成水资源用水短缺。以上这些原因带来了暴雨,造成了洪涝危害,但是,传统的城市道路上排水设施以及设计并不能很好地处理排水问题,又因为频繁的洪涝灾害会给我们国家带来不小的人力以及财力上的损失,因此,需要通过改善城市道路,将排水困难基本解决。2)传统城市道路排洪压力较大我们可以知道城市的道路是雨水径流产生和排放的一个主要地点,对于传统城市道路来说,主要是依靠路面存在的坡度,雨水流过路面将会顺着坡度流下,流动到设置好的雨水口处,然后流到雨水管内,最终从雨水管外排出雨水。传统城市道路的大部分主流设计理念就是以排水为主要目标,但这种设计思路在时代的发展中,引起的城市问题也日益凸显。基本上有道路排洪压力增加、道路径流部分受到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被破坏等几大问题。以下作具体分析:(1)道路排洪压力增加城市道路对于植被面积的不重视,只扩大建筑面积以及增大硬化路面面积,从而导致地面对雨水的吸收以及存储能力减小,以及道路排水设施设计不达标,都增大了降雨量的增多给城市带来的洪涝灾害机率,因此,城市道路排泄的压力剧增。(2)道路径流部分受到污染如文献61所说,城市道路上存在各种污染物,有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排放的油污以及轮胎受到磨损的残留物、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多余的施工废料以及老鼠药等等。当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将这些污染物一起带走排入河流、湖泊等,造成对淡水的污染。(3)水资源短缺据资料显示5刀,我国目前一共有六百多个城市,在这六百多个城市中近乎二分之一的城市都存在缺水问题,六分之一的城市缺水问题严重,我国每年的缺水量可以达到60亿?,即使我国的降雨量较高,每年的降水量可以达到6.029万亿m3,但是这其中80%的降雨量并没有得到利用,从而我国的缺水问题依然严峻。(4)生态环境被破坏在城市道路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不可避免的遭到了破坏,例如,城市的热岛效应加剧,另外植被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噪声污染较为严重,对居民生活也存在不小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传统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已经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对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设计进行重新的思考和改变,从而能够有效解决排水问题。1.2.2研究意义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发现目前为止,在针对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绩效评价方面,只有比较少的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探索,因此在这方面,我国空白比较大,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也会较为突出。我国在此方面所进行的研究较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人对于海绵城市道路的概念感不够明确,不能准确建立对低影响开发的道路绩效的评价;另一方面是进行海绵城市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本文在参考有限的关于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文献之后,采取了定性且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绩效进行评价。首先进行定性分析,在明确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道路绩效的真正含义的基础上,对评价体系进行完整构建;然后再进行定量分析,改变传统上“先策划-再设计-后实施”的单一线性规划,可以将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科学性。在实践方面也具有较大的意义,相比起传统城市的管理方式,新型的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管理能更好的发挥多个专业的共同管理和专业技术优势。例如,可以将规划部门、气象局、环保部门、水利局以及城建部等多专业部门进行联合起来一同合作,发挥他们的综合专业技术特点,在面对洪涝灾害,可以有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因此,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其进行海绵城市的管理理念是趋势所需,这与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助于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由于此方面研究较少,那么本文对于基于低影响开发项目的绩效评价的研究,也可以成为其他城市相似工程的经验参考,也能为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制定上提供价值和依据。最后在实际的道路建设中,由于对海绵城市的道路设计的经验缺乏,所制定的设计与具体措施可能会存在盲目性,导致在道路建设正式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上存在不适宜之处,最终效果也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不能成为一套具有应用价值的道路建设体系。因此,当前所要进行研究的重难点则是建立系统化体系,在正式实施过程中,能正确发挥它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作为我国目前大力推广的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能否真正应对城市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1.2.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通过阅读一些有关文献牌,可以了解到低影响开发此项技术在1990年末美国的马里兰州就开始有起源了,马里兰州的环境资源署最先将低影响开发技术的概念提出来。在这之后的二十年里,低影响开发技术不仅在美国的马里兰州应用,在其他国家也开始被广泛使用,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新西兰等地方。美国在开发技术设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有关于绿色道路以及绿色社区方面的理论;澳大利亚对于低影响开发又有不同的认知,将其称为水敏感城市设计;英国则将此项技术应用到城市的排水系统中,如此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排雨;加拿大不同于以上国家,而是将低影响开发与场地设计结合起来,总结出最优的场地设计以及保护性设计;最后在新西兰中技术的应用又被叫做是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最早的提出以及后续过程中低影响开发技术的使用大多为其他几个国家,因此,对于低影响开发的研究,国外是拥有较多经验的,他们的技术也更为成熟。总结这几个国家所作的研究,一般来说,对于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市道路方面的研究应用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表现。1)应用现状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首次使用是在美国的王子县萨默塞特居住区,在这里,为将街道处的雨水能顺利方便的收集起来,将雨水花园设计在了住宅前的庭院中,之后美国的其他地方也开始运用这项设施,有加利福尼亚州、明尼苏达州以及洛杉矶奥若斯等地。直到现在,通过广泛的使用,对于国外,低影响开发这项技术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状态。2)技术研究现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国外大部分都是研究对于不同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形成的效果,例如:2000年,Pogoda在2000年发现不同的植草沟或许对径流除污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他对不同植草沟在径流除污方面上开始进行了多次试验,最后通过研究表明,植草沟确实有径流除污的功效,并且干植草沟去污的效果最佳,其次是湿植草沟,最差的为标准传输植草沟;Dreelin等人在2006年通过大量研究指出,与普通沥青路面相比较,透水路面产生的径流数量更少,大概会比普通沥青路面的径流数量少百分之九十以上;2008年,ColIinS等人进一步进行试验,研究表明,透水路面产生的径流数量更少是由于透水路面能够阻隔大概六毫米的雨水;2011年,DebUSk进行了实地的具体研究,最后发现一些生物的存在同样也可以发挥出减少地表径流量的作用,大约可以减少97%99%。3)政策法规研究现状I按照时间顺序,将国外的政策法规进行了以下总结:2002年,美国的马里兰州王子县的环境资源部首先发布低影响开发设计策略:一个综合设计方法;同年,波特兰市发布绿色道路手册;2003年,美国的住房城市发展部发布低影响开发实践;2004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低影响代发:统一的设施标准;2007年9月,美国国家环境委员会通过ECOS07-10决议,鼓励对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运用;2013年,新西兰发布奥克兰低影响设计手册和GD-04指引文本,这两份文件的内容主要将雨水的管理和景观设计以及生态学进行了联系。4)模型研究现状国外政府想要大力推广低影响开发技术,因此为了能更方便直观地模拟低影响开发的效果,让大家能形象的了解到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许多国外政府机构以及科研单位花了大量时间进行对模型的研究,同时也投入了不少成本,前前后后大概建立了超过四十种的模型,下面将列出比较常用的十种模型,如表1.1所示:表1.1低影响开发10种常见模型TableLlLID10commonmodels模型名称主要功能MOUSE可以对城市排水进行具体且详细的模拟MUSIC在澳大利亚地区运用较为广泛,着重强调城市的排水系统对于雨水处理的思路设计P8-UCMPURRS评估城市中雨水的污染程度比较单一的场地模型,最开始只用在研究上,但现在在商业中也有使用RUNQUALSLAMMStormtacSWMM最开始对低影响技术的规划对雨水中污染物的评估可以进行管理湖体以及设计雨水处理的设施对于制定的规划和设计进行模拟,可以通过模拟进行规划的修改,应用较为广泛UVQWBM研究水循环可以评价在规划层面上的水量5)评价方法现状通过文献32%可以总结以下评价方法现状在LID理论体系大力发展过程中,开始研究采用体系之后的成本状况。美国环境保护署通过对成本方面的研究后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合理的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可以在完成改善水质的基本任务的同时还能节约项目成本,大概可以节约总成本的15%-80%,这是由于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后,在同等数量的排水设备下,能够大幅度的增大排水量,甚至在采取措施后,可以取消一部分的雨水管理设备,从而项目的造价可以有效减少。JoeIAShfordTUPPer通过对比低影响开发设施与传统管理措施,可以得出结论:低影响开发所用的成本虽然在前期在规划设计等方面较高,但是由于采取低影响开发的后期实行中可以较大的减少成本,使得低影响开发在市场中的竞争潜力提高。Kevin等人通过建立对比成本的决策系统对低影响开发设计进行评价,首先是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比较选择其中一种低影响开发措施,然后以最终选择的措施作为基础,从而创建决策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从开发成本的角度上对低影响开发的组合后的设计方案进行择优选择,同时给设计人员在选择方案时提供了参考价值。D.Joksimovic则首先对一些单项措施进行分析,然后在进行措施组合研究,通过组合措施所用的成本以及能够减少径流的程度对低影响开发措施进行评价。其中所研究的单项措施包括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以及植物洼地等。RyanL.Clark也是以经济效益最优化为评价方法,以实际项目田纳西州理工大学校园为对象,采取HEC-HMS,NRCSCurveNUmber(CN)和退火算法(SimUlatedAnnealingAlgorithm)两种算法,对其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方案进行优化。1.2.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我国对于低影响开发的技术研究与国外相比,要晚几十年,一直2012年,“海绵城市”才首次被提出,2014年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让大家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同年10月份,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也正是由于近年来开始对环境重视起来,关于雨水方面的研究也开始显现,一直到现在已有10多年的研究时间。国家也很重视海绵城市的成功建设以及普及大部分城市。2015年4月2日,我国国内武汉、重庆以及厦门等16个城市被宣布成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12九与国外的研究重点不同,目前,国内大部分人对于对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的概念没有深入了解,同时,关于国家对此的政策态度上也并没有了解透彻,因此,国内主要还是在研究对于海绵城市政策的解读以及一些比较基础简单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在城市道路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分为以下六个方面。1)应用现状国内只有小部分城市开始使用了低影响开发设施,而大部分的城市依然使用着传统设备。目前在低影响开发的道路方面,主要进行了理论以及技术研究。通过文献,将目前各城市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研究以及使用作如下总结口。3叫2008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有关的专业人员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对雨水进行优化管理的研究,使雨水能被更好地利用,这项研究在宁波地区进行实施;2009年,在修筑人行道时,在长沙要求在人行道周围需要增加道路绿带,同时需要采取透水铺装的方式,这些要求的实施都将有利于雨水的排出。在2010和2011年期间,多地对于道路的修建都采取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其中深圳市的二十多条道路采用了如生物滞留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杭州的多数路桥设计也是采取了低影响开发理念;另外昆明市则是利用道路周围的绿化带,将路面上的雨水引流到其中,通过植被地吸水存水能力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2)理论研究现状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近年来,国内对于低影响开发的理论研究总结如下他34-37,刘国茂、张崇厚、何卫华以及李海燕等人提出了利用生态环境对道路进行排水;例如:将路面雨水引入人行道周围的绿化带中,在建筑物前建立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以及行道树也可采用多功能树池等等。2013年,陈宏通过将城市道路排水方式及道路建设中的交通状况和景观设计联系起来,对于如何更好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回答。2014年发布了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其中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以及在建立海绵城市时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具体说明了在进行城市规划与项目建设以及后期维护整个过程中低影响开发应用的基本内容、实施要求和其中所用到的方法。3)技术研究现状根据文献四49对于国内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研究现状,做出如下总结:自2007年到2015年期间,关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研究较多,其中包括:设计出了人行道的透水铺装结构以及计算出其结构修建的成本以及之后的获益;计算出下沉式绿地的参数,可以进行下沉式绿地项目的建设;设计出了雨水花园的结构;以及众多低影响开发设施会雨水管理的效果;研究了多个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的结果以及生态环境对于雨水的控制所能够带来的效果;提出了雨水口的点式生态断面和线式生态断面;发布了相关文件,确定了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的构造、适用范围、选择原则以及计算方法。4)政策研究现状根据文献15。53)对于国内相关政策的提出,做出如下总结:仇保兴提出保护环境为首要目标,对以往在环境上的破坏进行修复,在城市建设中在不影响环境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利于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提出将海绵城市和园林设计两者理念相结合,建立碳排放量的检测系统(501o车伍认为海绵城市建立的最终任务并不仅仅是排水防涝、道路排水系统中的设备不能完全具有低影响开发技术;提出了内涝防治综合系统新思路:在提高雨水利用率的同时,需要研究减少雨水污染的方法以及将已建成区域进行部分改建,而将要新建建筑则进行管网规划设计国)。5)评估方法根据文献解5刀对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做出如下总结:王晓昌等人对深圳市某体育中心的雨水系统进行了建设规划,并采用相关模型对该雨水结构的径流量以及雨水污染程度做了相应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可以达到评估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的效果。侯爱中等人则是以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的雨水系统进行了建设规划,在建筑内增加了下沉式绿地和蓄水池,对于两种设施结合的效果采用了适宜模型对其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两种设备的有效结合比单个设备的效果更加突出。王雯雯等人在建筑内增加了透水砖和下沉式绿地的设施,同样采取适宜模型对两个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为:透水砖和下沉式绿地单独使用在减小雨水径流量上都有效果,组合使用时的效果更加明显。李霞等人对天津蓟县的雨水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利用SWMM模型在采用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和渗透路面三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后,进行使用三种设施后效果的比较,最终结果为:使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后,可以有效减少排水压力,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次数。6)绩效维度根据文献158gl对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绩效维度的研究现状,做出如下总结:李骋、马恒升等人在查阅大量国外对于低影响开发的实际案例后,通过对案例中城市建设成本以及社会效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道路规划中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可以减少大部分成本,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陈韬等人对十五项比较典型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了其建设成本从而研究这些设施带来的环境以及经济效益,同时介绍了部分典型设施建设所需用的成本的参数估算方法。梁鸯等人通过对多种组合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模拟,从而对模拟结果建立相应模型,总结这些数据可以得到不同方案的成本曲线,如此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方案,进行择优选择。曹秀丽等人对台州某项目采取低影响开发设施后得到的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化,从而对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价。唐树英等人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下,提出了六种具体效益指标以及指标的计算标准,从而建立环境于经济综合的效益模型。户园凌等人通过理论和实践,对于杭州某地区进行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径流量以及径流污染控制效益、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的研究分析,结合定量和定性地方法,得出了可以评价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系统的综合效益的指标。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与分析,可以看到国外研究时间我国早几十年,目前国外对于低影响开发的技术也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因此可以参考国外的成熟经验,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但国外关于如何应用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及如何将设施与城市道路衔接的研究成果比较少。由于海绵城市概念的引入比较晚,目前和低影响开发在我国城市道路中的研究应用也还正刚刚开始,同时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很少,大部分理论还是需要进行探索。即使我国发布了相关政策,但其中给出的内容均是理论指导,缺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