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2023年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心得体会发言.docx
-
资源ID:540003
资源大小:17.6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篇)2023年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心得体会发言.docx
一直以来,公安、网信等部门把网络谣言作为互联网整治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7月15日至7月21日,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宣传周”活动,联合各界群众、互联网企业等共筑和谐清朗的网上舆论环境;近期,针对一些网络账号杜撰、歪解公共政策信息,误导群众、从中牟利的情况,中央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处置违法违规账号373个。这些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有力净化了网络空间。但必须看到,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一些“花色翻新”的网络谣言不断出现,网络谣言的分辨难度也变得更大。此前一段内容为“某明星被警方围捕”的“图片新闻”就在各平台广为传播,画面宛如实拍,其后被证实是Al生成的虚假消息。此外,随着短视频等新兴平台的不断发展,用户范围越来越广,网络谣言的传播力也越来越强,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更加严重。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创新治理举措,让网络谣言治理“道高一丈”,应成为当然之举、当务之急。今年1月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虚假新闻信息,并规定了一系列监管制度。不久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对治理虚假信息作出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应在相关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应制度以强化治理。例如可以针对网络谣言,进行专门的建章立制,推动更高效力层级的规范落地实施。而在执法和打击层面,有关方面也应及时研判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完善新举措,努力把“花色翻新”的网络谣言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网络平台是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当前,多数平台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识别虚假信息,但对网络谣言的标记、查删有时并不及时;有的平台对“据网传”“据有关人士透露”样式的“擦边谣言”判定处理不及时;有的因造谣被封禁账号“换个马甲”上线,平台有时无法及时察觉处置。对此,有关平台应及时优化措施,改进虚假信息判定处置机制,加强对违法违规账号的身份识别,积极配合执法监管。面对“花色翻新”的网络谣言现象,我们要加大治理力度,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水平,构建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守护好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水军横行泛滥,并不只是影响某一个人的购买决策和信息接收。当大量的定向特制虚假信息铺天盖地出现在信息环境和平台上,其污染的是整个信息网络和环境,扭曲的是对整个信息系统的认知和互动。更不用说,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网络水军的行为已经侵犯到了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到了市场经济的正当竞争和规范秩序,已成为影响网络社会安全和生态的严重障碍。也因此,此次公安机关在过往“净网”系列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接续打击整治“网络水军”,得到了很高关注和期待。4月10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3月辟谣榜发布,纵观发布的辟谣榜,我们清晰地看到:涉及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谣言占据了大部分,其中涉及当下疫情的谣言占据份量最多。诸如确诊病例“开房”、核酸检测打架致人死亡、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的采样棉签有毒、钟南山推荐“新冠能量饮”等。无独有偶,4月9日,上海网络辟谣平台也公布了一些涉疫情视频,都是谣言,并结合涉及部分视频谣言,梳理了一份“视频捉谣宝典"。在疫情防控当下,针对这些网络谣言,我们每一位网民都应拥有一双慧眼,识破网络谣言,做一名不传谣、不信谣的智者,共建清朗网络空间。众议成林,无翼而飞。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故而,网络谣言借助网络之翼,让虚假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更为令人震惊的是:一些网络谣言颠倒黑白,掩盖真相,愚弄网民,混淆视听,真假难辨,令人深恶痛绝,网民因缺少正确的辨识度,也总会受到虚假信息的蒙蔽而信以为真,不少网民还会被谣言蛊惑而导致错误的评判,做出非理性的举动。不仅如此,随着一些网络谣言的滋生蔓延,还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诸如造成恐慌与焦虑,影响国家政治稳定,不仅会降低政府信息的可信度,还会带来社会公信力危机。可见,网络谣言的危害极大,已成为众矢之的,严重干扰了大家正常有序的生活,治理网络谣言已不容小觑,广大网民也应积极响应起来,坚决抵制网络谣言,共同折断网络谣言的羽翼,让其无任何可乘之机。慧眼识真,群起攻之。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有移花接木,还有断章取义,以假乱真,一些网络谣言不是被冠以虚假权威,就是被包装再造。如果没有一双慧眼辨识,很难正确判断网络谣言的真假。因此,广大网民应增强对网络内容的辨识与批判能力,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既要敢于举报非法行为,又要勇于正确发声;既要个人抵制,不信谣,不传谣,又要集合更多的人群起攻之,让网络谣言无处藏身,更无处滋生;既要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又要积极弘扬正能量,加强自我约束,用事实说话,敢于揭露虚假的谣言,还原真相,为共建清朗网络奉献一份力。群策群力,携手共建。打击网络谣言,共建清朗网络,需要多方合力。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谣言的传播性。因此,我们应积极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辟谣壁垒”,防患于未然。不仅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而且要加大监管力度。诸如政府部门既要及时公开信息,减少谣言滋生空间,又要正面回应网民的疑问,及时披露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同时网络监管部门应依据法律法规治理网络谣言,用法律法规约束谣言传播行为,对谣言制造者、蓄意传播谣言者一追到底、依法惩处。此外,网民还应积极行动起来,不仅可以快速识破网络谣言的外衣,还可以辨清隐藏的虚假谣言,学会用捉谣宝典,查源头,识真相,时刻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转发。网络谣言止于“智者”,清朗家园始于“共建”。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同心同向,汇聚更多的力量,向网络谣言挑战,一起迈进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网络水军”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且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其治理难度和复杂性也都与日俱增。但越是如此,越要多方协同配合,开展全链条治理,加强技术“武装”,遏制其泛滥。要善用技术对水军账号进行识别分析和行为监测,及时进行舆情预警和处理。此外,既然“网络水军”生意链条中存在一个层级分明的金字塔结构,那么除了处于“前台”的网络水军外,对“幕后”的那些中介、网络平台管理者等也都应进行严厉打击。而这又牵涉到一个现实的难题,那就是对于网络水军的敲诈勒索、侮辱诽谤等行为,现有的法律可以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支撑,但对于那些擦边球性质的网络水军及行为,由于法律界定的模糊甚至空白,存在难以界定和管理的困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水军的侥幸心理。完善打击网络水军的法律法规,敲掉相关条文中的模糊滤镜,发挥法律应有的震慑力和约束力,当成为相关治理的优先级议题。安全晴朗的网络空间,归根到底离不开每一个网民的托举和努力。提升社会整体的媒介素养水位,提高每个网民的媒介认知水平及使用能力,包括甄别水军和虚假信息等的能力,虽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确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