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docx

    • 资源ID:54007       资源大小:35.6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docx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文件编号: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术语和定义、涉及和涵盖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的所有条款的具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生猪屠宰加工和服务的全过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3术语和定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 1新型能力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企业整合、建立、重构其内外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3.2信息资源在业务活动和过程中所产生、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数据、信息、知识等的总和。4管理体系4.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总要求4.1.1公司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要求,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建立、实施、监视与测量、保持和改进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和相关程序文件;4.1.2各部门需积极努力,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均持续运行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以两化融合方针为导向、持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为驱动,不断提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4.1.3两化融合的范围和边界: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城登高东路688号车间1幢1层的XXXX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X能力有关的两化融合管理活动。4.2文件要求技术中心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的要求,建立了的文件化管理体系。4. 2.1管理体系文件包括a)两化融合方针和两化融合目标;b)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c)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包括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表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d)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对活动或过程所采用方法的具体描述;e)作业指导书:规定某项作业或者过程技术和活动的操作规程;f)表格/记录:提供真实的证据,并实现过程的可追溯性;g)公司为确保对两化融合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4. 2.2文件控制为确保文件得以保护和控制,技术中心建立并保持文件管理程序,要求:a)在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b)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批准;c)确保对文件的更新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e)确保文件字迹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策划实施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4. 2.3记录的控制技术中心建立并保持记录管理程序,其要求:a)记录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b)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记录的管理;c)所有的记录应清晰,并规定其记录的保存期限。5管理职责5.1最高管理者总经理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总负责,并通过以下活动对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的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a)向全员传达公司推进两化融合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在企业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c)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d)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的职责与协调机制;e)组织两化融合管理评审;f)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5.2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在公司管理决策层中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应赋予其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提出本企业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b)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改进需求;d)提升企业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e)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5. 3以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总经理应以增强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确保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5.4 两化融合的方针总经理应确保两化融合的方针:a)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b)围绕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c)兼顾利益相关方的诉求;d)包括对满足本规范要求及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e)提供制定和评审两化融合目标的框架;f)在企业内得到沟通和理解,获得员工普遍认同;g)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公司的两化融合方针详见本标准“0.4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总经理应确保方针有效贯彻落实。5.5 两化融合的目标总经理为确保建立两化融合的目标,推动公司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且有时间要求的,并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公司的两化融合目标详见“0.4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5.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总经理应确保:a)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两化融合的目标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总要求;b)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5.7 职责与协调沟通5.7.1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最高管理者应围绕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以业务流程职责为牵引,梳理和调整部门职责,并将业务流程职责和部门职责落实到岗位职责,应注意跨部门业务流程衔接处的职责,避免一些与两化融合目标紧密相关的必要过程被纳入某个部门职责,或在不同部门间引起歧义。规定的职责、权限应向相关方传达沟通,让各方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限,并明确各方与其存在接口的其他岗位的职责、权限,以加强各岗位相互配合。公司通过文件对这些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如果业务流程或组织架构发生变化,应及时对文件进行调整,并通知相关的职能和层次。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相关的:a)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得到合理划分、规定和沟通;b).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的协同机制得以确立;c)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得到有效执行。公司的职责机制详见职能说明书、职务说明书。5.7.2协调与沟通机制行政人事部编制沟通与协调管理程序,以确保:a)在企业内建立适当的协调机制,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进行协调;b)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6基础保障6.1 总则公司应识别两化融合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内外部资源,并保证其与企业战略以及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公司应确保有效提供、配置、评估、优化和维护这些基础条件和资源。为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的持续提供,公司应识别和评估这些基础条件和资源不合理所产生的风险,并寻找改进的机会。6.2 资金投入财务中心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两化融合项目资金投入:a)确立两化融合资金投入的长期制度安排;b)确保两化融合资金投入的合理性、适度性和及时性;c)确保两化融合资金使用过程监管的有效性。6.3 人才保障行政人事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手册,对从事影响两化融合、管理活动的人员所需的教育、培训、经历和技能进行确定和控制,对不能满足能力要求人员,提供培训以满足要求,各部门配合行政人事部做好培训工作。通过考试、考核和实践等方法,并参考员工的教育、经历和资格等相关记录,评价经过培训的员工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或采取其它措施使员工具备所需能力,并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教育、培训、技能(考试、考核、评价)和经历的记录由行政人事部保存管理。a)确保员工理解其职责和活动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意义及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两化融合目标作出贡献:b)建立、保持和改进相应机制,确保员工充分参与;c)确定从事两化融合工作的员工所需的能力;d)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帮助员工获得所需的能力;e)基于对员工在两化融合工作中成就的评价,建立适当的人才激励制度:f)必要时,雇佣外部专业人员;g)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h)保持培训、技能和经验、激励以及所采取其他措施的适当记录。1.1.2 4设备设施设备安环部建立生产设备管理程序,由设备安环部对工业生产设备,由行政人事部对服务器、通讯设备等信息化设备进行有效策划、提供、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定期评价设备设施满足两化融合目标的适宜性。应:a)适度提高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b)确保设备设施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完整性;c)确保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公司应识别和评价与设备设施相关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6.5 信息资源行政人事部采取适当措施和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以采集两化融合过程中可靠和有用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企业所需的信息,进一步提炼为企业的知识资产。企业将信息资源作为战略性基础资源予以管理。行政人事部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程序,以确保:a)不断推进信息资源的标准化;b)识别并采集、获取、存储相关的数据,并确保其准确性和时效性;C)持续提高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水平;d)适宜时,统一管理数据,并挖掘、提炼信息和知识;e)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6.6 信息安全行政人事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程序:a)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全员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b)确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完善管理和防范机制;c)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保障;d)识别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持续性管理,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理。7实施过程7.1 总则行政人事部应依据两化融合总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识别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主动管理两化融合所有实施过程,以确保稳定获取两化融合的绩效。行政人事部建立策划及实施管理程序以确保:a)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b)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持续受控;c)员工充分参与;d)与供方形成以企业实施目标有效实现为导向的沟通合作机制;e)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的基础条件和资源得到切实保障。7.2 策划1.1.3 2.1总则行政人事部按策划及实施管理程序策划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明确界定业务需求和目标,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实施框架。策划应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策划及实施管理程序规定策划的机制,包括确定策划责任人、参与人的职责和权限。7.2.2 策划的输入企业应确定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这些输入应包括:a)两化融合的目标;b)市场环境分析结果;c)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d)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e)外部技术发展趋势;f)业务需求和目标;g)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果现状;h)数据开发利用现状;i)基础条件和资源现状。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7.2.3 策划的输出行政人事部建立策划及实施管理程序规范策划的输出,应:a)满足策划的输入所提出的要求;b)确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c)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d)确定运行维护的需求;e)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f)确定基础条件和资源的需求;g)明确两化融合实施框架,包括职责、方法和进度等。7.2.4 策划的评审与批准行政人事部建立策划及实施管理程序对策划的输出进行系统评审,以便:a)评价或验证策划的输出对要求的满足程度;b)评价策划的结果对要求的满足能力;c)识别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对两化融合实施有关的专家和职能的代表。策划应得到授权管理者的批准。7.2.5 策划的更改与控制公司按策划及实施管理程序识别策划的更改,应对策划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并在实施前获得批准。策划的更改及其评审结果和必要措施应予以记录7.3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7. 3.1优化方案项目实施小组应明确业务流程与组织机构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应覆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相关的职能和层次。项目实施小组应依据两化融合的框架,梳理现有的相关业务流程,以及与这些业务流程有关的部门和岗位,识别问题和差距,确定拟优化的关键点和调整范围,组织新的业务流程设计,兼顾技术实现的可行性,确定关键岗位及职责,在原有岗位及职能基础上提出必要的增删改调计划,形成优化方案。8. 3.2实施与执行公司应规范管理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的实施与执行过程,在保证总体利益的前提下,应确保:a)兼顾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利益;b)与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考虑必要的风险预防和冲突化解措施,达成共识:应保持实施和执行的记录。9. 3.3监督和控制公司在受控条件下进行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包括但不限于:a)确保获得优化过中的动态信息;b)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优化过程中的冲突和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和处理。应保持监督与控制的记录。10. 技术实现11. 4.1技术方案7.4.1.1行政人事部应明确技术实现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应覆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相关的部门和业务骨干,以使得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业务主体,确保技术、业务和管理更好的融合。在形成技术方案过程中,可与外部技术服务提供商开展合作。7.4.1.2行政人事部应评估现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开展技术需求分析,论证可选技术路线,明确性能参数要求等技术指标,编制投资概预算,确定技术实施范围,形成技术方案。7.4.1.3技术方案应为将来的扩展留有余地,采用的技术应当能无缝升级;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系统并存所需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多种资源管理能力。尽量保证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技术方案的内容应包含:技术实现的责任划分、技术实现的主体、技术开发单位、可行性分析、技术指标要求、投资概预算等,应保留相应记录。7.4.1.4技术实现的需求要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并按照规定的程序确认和批准技术方案,包括得到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主体的确认。7.4.2技术获取行政人事部应规范管理技术获取过程,应保持技术获取的记录,技术获取方式包括自主开发、共同开发、外包、外购等,应确保:a)必要基础资源的数字化和标准化;b)所获取的技术的有效性;c)技术知识向应用主体有效转移。7.4.3监督与控制行政人事部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技术实现,并保持监督控制的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a)获得技术实现过程中的动态信息;b)必要时,对技术实现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c)制定适宜的措施,有效防范技术风险。7.5匹配与规范7.5.1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1.1. 5.1.1试运行是实现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互相磨合、动态匹配的必要过程,也是检验两化融合目标是否实现的手段。7.5. 1.2在试运行(包括新旧系统切换、新系统上线、技术装备启用等)前,应制定试运行方案,以确保正常运转。7.6. 1.3行政人事部应高度重视静态和动态数据的初始化,包括数据转换、导入与校验等,需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快速、准确完成。7.7. 1.4行政人事部应确保全面、有效收集各方反馈意见,识别问题或缺陷,并采取适宜的措施确保其得到及时解决。必要时,应制定调整方案。7.5.2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有效匹配后,行政人事部应组织编制相关操作手册,并对于原有人员不能满足业务职责要求的,应通过培训、人员调岗等措施,确保员工满足新的岗位能力要求。7.6 运行维护7. 6.1运行维护的对象包括:信息资源、设备设施、应用系统与集成的范围,是相关技术系统有效、高效运行的坚实保障。8. 6.2行政人事部应围绕日常运行、预防性维护、故障处理、应急响应等方面不断完善运行维护机制和制度,编制形成运行维护管理程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重要性等级开展分层、分级管理。9. 6.3适宜时,公司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时动态采集、监视运行维护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开展统计分析,不断提高预防性运行维护水平,以确保技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7.7 数据开发利用7.7.1数据开发利用是通过对数据的选取、分析和应用,进而全面实现数据价值的活动。7. 7.2行政人事部应逐步探索建立数据开发利用机制,编制信息资源管理程序,明确跨职能、跨层次的各相关方的职责和考核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形成相应的工具和方法,培养专门人才,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现持续改进、不断优化。7.8动态调整7.8.1 项目实施应关注并有效识别可能引发动态调整的内外部因素,并及时把握动态调整的需求。这些内外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监管变更、组织变革、策略与标准的变化、战略调整、业务变更等。7.8.2 在识别出动态调整的需求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变更进行评估,这种评估主要是基于影响和风险的评估,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收益。在此基础上,通过评审确定是否依据这些内外部的变化,开展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数据的动态调整。8测量分析和改进8. 1总则行政人事部应策划以下方面所需的测评与改进过程,并加以实施:a)评价两化融合整体绩效,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以及所获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b)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c)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2评估与诊断8. 2.1评估的依据及方法:信息部应按照GB/T23020-2013的相关要求,并可借助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了解其总体及各项关键指标与行业标杆和平均水平的对比情况,明确持续改进的重点和方向,实施两化融合评估体系,为确保评估的有效性,企业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企业应依据整体性评估结果,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并确保找出原因:a)两融合实施过程没有形成预期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b)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不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的要求。8.2.2评估的时机:每年(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开展一次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但当内外部环境有重大变化时,可追加评估;公司可以在策划(信息化和工业化管理体系要求5.6和7.2)前开展整体性评估。8.2.3评估的内容:企业两化融合整合总体水平评估包括水平与能力评估、效能与效益评估两个部分,共设6个一级指标。水平与能力评估包括: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创新4个一级指标;效能与效益评估包括竞争力、经济与社会效益2个一级指标。8. 2.4企业两化融合的四个发展阶段包括:起步建设阶段、单项覆盖阶段、集成提升阶段、创新突破阶段。企业两化融合能够达到的发展阶段越高,其对应评估方面的水平与能力一般也应达到相应更高级别。企业两化融合总体水平等级可分为:初级水平、中级水平、高级水平、卓越水平。8. 2.5评估与诊断结果:评估与诊断结果记录于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报告。两化融合实施整体性评估,并应对照之前的评估结果以及行业标杆和行业平均水平,评价两化融合绩效。当未能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新型能力时,应重点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其相匹配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加以改进。8.3 监视与测量行政人事部建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以确保对影响两化融合绩效的关键指标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至少应包括:a)两化融合目标的实行程度;b)两化融合实施框架的执行情况;c)按照策划的要求、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同步改进和提升情况。制定和实施监视与测量计划,并保存记录。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8.4 内部审核技术中心建立内部审核管理程序以按照策划的周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否:a)符合企业对两化融合管理工作的安排以及本规范的要求:b)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企业应策划、制定审核方案,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与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编制文件应规定:a)策划和实施审核、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b)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8.5 考核行政人事部应确立涵盖企业、业务流程、部门、岗位的两化融合考核指标和考核制度,编制考核管理办法。考核依据至少应包括:a)评估与诊断结果;b)监视与测量结果;c)审核结果。8.6 管理评审8.6.1总则技术中心建立管理评审程序,总经理应按照策划的周期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审,包括但不限于识别两化融合改进的机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8.6.2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至少应包括:a)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对于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b)评估与诊断结果;c)监视与测量结果;d)审核结果:e)考核结果;f)相关方反馈;g)可能影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变化;h)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i)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8. 6.3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至少应包括以下有关的决定和措施:a)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b)两化融合过程绩效的改进;c)与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改进:d)两化融合方针、目标的变化;e)资源分配的调整。8.7改进8.7.1持续改进行政人事部应依据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以及评估与诊断、监视和测量、审核、考核、管理评审等结果,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以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7.2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企业应编制文件,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确保在必要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改进。程序应明确以下要求:a)评审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b)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c)评估采取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d)制定和实施所需要的适宜的措施;e)保留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记录;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注意事项

    本文(两化融合管理手册.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