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2023关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汇报经验总结调研报告.docx
2023关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汇报经验总结调研报告共七篇目录-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汇报【二】汇聚“六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真关于乡村振兴的汇报材料【三】乡村振兴经验材料:强化“四治”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四】关于2023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五】关于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调研报告【六】2023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七】2023关于乡村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县作为全省丘区农业大县,农业发展基础扎实、成绩突出,生猪出栏连续3年全省第一、油料总产连续6年全省第一、粮食总产连续3年全省第三,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位居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首位,成功斩获“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全市唯一,并荣获“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等多项殊荣,也是全省三个、全市唯一的“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二今年,*县将继续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业本底优势,持之以恒擦亮农业大县农业强县金字招牌,力争“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多*贡献。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擦亮农业金字招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同时对“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深刻阐释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性。*县将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发展思路,坚持一手抓现代种业创新,一手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是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进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化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坚决完成17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7.5万吨粮食总产任务,继续保持粮食总产全省前三地位。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持续开展撼荒地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大力发展油料作物,高标准推进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创星工作,加快实施中央财政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深入推进“清闲促耕”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统筹做好大豆种植补贴和消纳工作,持续巩固油料总产全省第一地位。深度参与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建设,扎实推进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健全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确保全面完成蔬菜产量45万吨和生猪出栏120万头目标任务,持续巩固生猪出栏全省第一地位。按照“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适度集中”原则,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0.4万亩,加快补齐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水平,力争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二是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完善1个科技团队为引领、7家生猪种业龙头为主体、N个生猪繁育企业参与共建的“1+7+N”联合育种模式,高标准建设1200头共享种公猪站,加快“*系”种猪培育进程。深化生猪种业国家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建成生猪种业工程研究中心、性能测定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生猪种业监测平台等配套设施,持续提升2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水平,加快推动育种产业化。大力推进油菜制种科研基地建设,加快打造国家级油菜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全力创建国家级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加大种业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储备,加快推进“优势企业+优势基地”联合体建设。三是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围绕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全产业融合、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加大农业精深加工企业招引力度,推动明兴农业40万头生猪饲养宰一体化、盛丰绿源20万头生猪现代循环产业等项目建成达效,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强化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高质量推进*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知名度和显示度,确保年内新增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争创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加速构建“2+3+5+N”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持续深化*电子交易市场、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一四*市场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智能物联网产业基地等数字农业场景应用,不断拓展农业新型业态。二、全力以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这为我们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指明了方向。*县将深入实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完善发展空间,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加快形成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左右。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深入推进农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纵深覆盖、5G网络向农村延伸,持续巩固全省首批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示范县、重点支持县创建成果,推动应急广播系统智慧化运用,积极争创省级“智慧广电”示范区。依托“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成果,严格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大力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和农村道路窄改宽工程,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积极争创全省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样板县和“金通工程”样板县。二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美丽四*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持续提升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率,推动粪污就地就农消纳,力争全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持续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依托*市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将生活垃圾变废为电,不断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有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力争全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5%以±o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域推广“猪一沼一粮(药)”循环模式和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高标准推进“一控两减三利用”,力争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确保全县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继续保持在100%,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市级示范点1个、县级示范点3个。三是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共享。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流动,落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和免试就近入学,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大公办园建设和普惠民办园扶持力度,力争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公共场所、互联网应用等适老化改造,着力建设老年友好型生活环境。坚持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用心用情办好农村大小事,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增强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坚持不懈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强劲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激活资源要素,破除制约障碍,激发强劲内生动力。*县将坚定不移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让农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一是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重点改革。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快推进西平镇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积极盘活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切实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加快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行动,落实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建设项目,扎实开展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力争消除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积极创建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县。二是继续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围绕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走深走实,紧密结合省级“百强中心镇”、四*省特色小镇建设及“百镇建设行动”,推动资源要素、人流物流汇聚到“次级突破”上去,实现“聚而合”,避免“散而弱”。坚持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为重点,以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为主抓手和总牵引,精准投放各类资源,突出发展导向、坚持中心集聚、注重集约高效、坚持利民惠民、强化统筹兼顾,推动片区一体发展,加快实现“中心带动、次级突破、全域振兴”。加快建立镇级片区发展机制,按照“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原则,统筹考虑中心镇建设和一般镇发展,集约高效配置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实现县域生产力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优化。三是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确保全年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100家以上、省级10家以上。紧扣*、藤椒、生猪和优质粮油、蔬菜“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土地、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带动引领作用突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种植技术、种质资源、冷藏保鲜等领域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制定规范化服务标准和作业技术规范,规范服务主体行为,积极研究带动小农户发展方式方法,实现社会化服务网络全覆盖,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深刻阐明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重点。*县将以接受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评为契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健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范围,简化识别程序,对监测对象不设规模限制,确保“应排尽排”“应纳尽纳”。加大风险排查力度,建立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制度,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对监测对象实行动态监测。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无劳动力的落实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对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兜底保障、健康帮扶等帮扶措施,确保“应帮尽帮工强化督促检查,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开展定期调度和常态化暗访督查,确保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基本制度落地落实、守住底线。二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注重产业后续发展培育,对原有帮扶产业进行倾斜支持,围绕“助农增收、共同富裕”目标,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园区联农带农模式串点成线、全面铺开,不断推动产业发展与强村富民相融互动。加快建立完善“一库五名单”(脱贫劳动力数据库和劳动力基础信息、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公益性安置名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农村公益性岗位、创业就业培训等方式,帮助脱贫人口实现稳岗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至少一人就业,脱贫人口就业规模只增不减,切实让脱贫户的“饭碗”越端越稳。三是做好重点帮扶村工作。严格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力度,持续稳定帮扶力量,加强对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工作指导和力量支持,推动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同步强化帮扶责任体系,继续保持县级帮扶单位、帮扶人稳定,为新增监测对象全面落实监测联系人,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和帮扶,确保责任不松、帮扶不减。加快完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年度专项方案,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深入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集中支持重点帮扶村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争创一批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第二篇】汇聚"六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真关于乡村振兴的汇报材料近年来,*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和市区工作安排,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五大振兴,汇聚“凝聚力、持续力、保障力、聚合力、向心力、牵引力”六力,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持续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一、工作成效(一)发挥党建引领“凝聚力”,打造乡村振兴堡垒。一是坚持高位谋划。加强镇党委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力度,健全完善“党委书记领衔、班子成员领导、村社书记领办”制度,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基层党务事项周调度、月部署、季谋划。二是提升组织功能。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全镇26个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政治生活制度全面规范。持续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提档升级,向软弱涣散村铜锣村选派基层经验丰富的第一书记。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坚持以“党建+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选派12名骨干党员担任20家“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选派34名党员干部担任集体经济发展专员,实施集体经济“135”三年阶段性增收计划和“消薄倍增”计划,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家,年度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3.1万元。(二)狠抓巩固衔接“持续力”,守牢乡村振兴底线。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细化工作措施,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发放低保救助金74.804万元,报销已脱贫人口各类医疗费用42.32万元,实现已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34人(次)。二是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组织镇村干部定期对辖区内已脱贫户783户1918人、风险监测对象(含已消除风险户)27户66人,新增监测对象1户3人等对象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对其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进行全覆盖动态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是强化衔接资金项目管理。统筹协调16个衔接资金项目,进行分类整合、打包规划,完成方案编制,落实项目实施,有序组织建设,定期开展调度,做好汇报、督建、指导等工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切实发挥效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三)优化农业生产“保障力”,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一是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大力开展热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积极组织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复耕复种拇荒土地2299.25亩,全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持续加强粮食安全工作。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实施范围内非粮化、非农化核实工作,大春种植水稻249L(H余亩,玉米9669.48亩,大豆3087.31亩,其中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完成2500亩、大豆净作1087.31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三是全面做好农业综合服务。落实大春粮食作物、水稻、大豆、地力补贴相关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工作,召开专题会3次,发放宣传明白卡8500份,制作标语132幅、音频14个,确定非农业生产农药使用量调查户10户,建立废旧农膜集中收集点1个,实现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四)强化社会治理“聚合力”,走稳乡村振兴步伐。一是探索村民自治模式。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红堂屋”等乡村治理方式,引领村民自治新气象。通过乡风文明积分发放20万元生活物资,8000余名农民兑换得实惠;13个村(社区)科学编制村级组织自治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四张清单”;全镇通过“红堂屋”调解室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7个,化解各类历史积案3个,涉及金额250万元,有效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二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依托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理论宣讲83场,开展文化活动、科普宣传、疫情防控等文明实践活动700余场,通过“果蔬之乡”抖音号发布视频101个,获赞33423、关注9276,依托农村“四会”组织整治不良习俗290余件,不断强化社会面宣传引导。三是强化民生保障兜底。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工作,去年审批临时生活救助363人次198050元,发放重度残疾护理补贴629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12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以奖代补34人、高龄补贴1012人。(五)汇集生态宜居“向心力”,提升乡村振兴颜值。一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年度农村“厕所革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新(改)建卫生厕所245户,成立专项督导小组严把质量关,实现100%"零缺陷”移交。二是推动面源污染防控。畜禽规模养殖场资源化利用率达95.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4%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3%,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巩固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成果,常态化推进卫生保洁,抓实垃圾及时收集、转运,实现乡镇垃圾中转设施“全覆盖”,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六)强化蔬菜乐园“牵引力”,激活乡村振兴引擎。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蔬菜乐园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700吨冻库、入园雕塑、观景平台、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智慧大棚一期30亩等设施已完成建设,蔬菜基地智慧平台、毗邻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毗邻产业联盟之家、毗邻移民文化广场和毗邻农耕文化实践基地等设施正在加紧打造,力争今年9月底前实现核心区的精彩呈现。二是完成农房风貌改造。园区完成环境整治、美丽庭院提升等风貌整治内容,整治农房风貌586户、艺术美化墙体7万余平方米,硬化黑化3.6公里道路,焕发现代化农业新面容。三是实施蔬菜项目包装。顺利完成“咸的丁心(青咸菜)、酸的要命(酸萝卜)、辣的喊天(辣椒)”等“嗨菜乐园”蔬菜品牌包装设计,全年蔬菜产业产值达2.25亿元。蔬菜乐园项目累计实现投资2900万元,工作成效被四川新闻联播、川观新闻等省市媒体宣传报道。二、存在的问题抓实抓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我镇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薄弱,*镇部分村地势偏远、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导致产业发展吸引力不够,集体经济发展有短板。二是农业人才紧缺,产业发展不仅限于上级资金项目安排,更要培育本地新型农民,引进外地产业大户,普遍缺乏相关人才的支撑。三是产业发展单一,偏远农旅融合发展薄弱,集体经济增收不明显。三、下步打算(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细抓实防止返贫监测与帮扶,持续加大集中排查和日常摸排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口应纳尽纳、应消尽消。运行好防止返贫监测与帮扶机制,做好政策衔接转换,重点防范因病因疫因灾返贫,避免漏测失帮,确保各项帮扶政策平稳过渡。(二)全面激发农业产业动力。开展全域土地租赁行动,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经营主体,改造提升传统种养殖产业,发展成片成带成规模的特色种养,打造涪江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三)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千村示范工程、厕所革命等民生项目,加快推进*、三新场镇能级提升,建立完善乡村道路卫生包保责任长效机制和村社干部包片责任制,切实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四)高位推动蔬菜乐园建设。依托*优质蔬菜生产带*基地,分阶段建设打造*蔬菜乐园,重点抓好幸福里街区、综合服务配套产业园等核心区项目建设,积极争创*现代高效特色产业带合作园区。【第三篇】乡村振兴经验材料:强化"四治”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今年以来,*县把乡村治理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建设,筑牢了乡村振兴根基。一、自治为基,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全面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创新村级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探索开展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禁赌禁毒会、爱心志愿会等“五会”村民自治模式,积极推进“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和“三务”公开,切实推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改变社区“坐等式”、村级“寻人式”服务方式,采取说、议、力、督、评的办法,组建说事机构,设立民情会客厅和说事点,利用“固定说事日”开展村民说事,确保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苦有地方诉、事有地方办。今年累计培育*镇小山村“党建+基层治理”、*镇“党建+微网格”、*乡*村“党建+社会治理”示范点11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二、法治为本,把“互联网+”融入乡村治理。积极推动“互联网+”与法治宣传深度融合,线上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媒介,推送法治相关内容;线下通过专栏、宣传横幅、专题讲座和法律进农贸市场等形式,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充分发挥静宁普法网、静宁司法微信公众号、静宁普法新浪微博“一网两微”带动作用,及时快捷推送法治资讯、法治故事,整合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资源,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选齐配强公共法律服务人员,通过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值班制度,全面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建立了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个行政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余人次。三、德治为先,让“超市+”助推乡村治理。拓展完善乡贤能人和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推行“小积分大管家、小阵地大平台、小网格大服务”的理念,以“菜单化、积分化、网格化”为载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成了一批乡镇“一网三化”村民大管家智慧管理系统、平安乡村智能监控平台和村级爱心超市,通过设置红黑榜、法律服务、积分兑换、村民说事、网格管理等七个板块,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培育“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乡贤治理文化,以村(社区)成立乡风文明评选委员会,广泛深入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道德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乡村治理营造良好氛围。共治为要,用“多元+”推进乡村治理。围绕“多元共治”主题,积极搭建多元共治平台,积极探索“村(社区)+社会组织(团体)+居民”的治理模式,统筹共建单位、帮扶单位、社会团体等力量,健全矛盾调解委员会、道德评选委员会,完善“两委员一代表”“五老人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个、省级*个。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广泛开展道德讲堂、道德评议活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持续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行动,集中整治婚丧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用身边人教育感化身边人,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第四篇】关于2023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今年来,*市认真落实中组部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和省委要求,印发了2023年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要点,纵深推动实施铸魂赋能、队伍提质、兴业共富、强基善治、引智聚才、连心到户“六项行动”,着力实现主题培训、骨干素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才支撑、服务群众“六个过硬二持续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硬质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实施铸魂赋能行动,推动主题培训全面过硬。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组建乡村振兴政策宣讲团,开展农村党员政策理论培训,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社会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抓好基层干部能力提升。继续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突出政治训练和专业化能力培训,分级分类抓好乡村振兴主题教育培训,提升乡村干部领导乡村振兴的能力和素质。抓好村级力量技能提高。重点组织党员骨干、青年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乡村能工巧匠、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到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等参加技能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示范讲解,手把手帮助党员、群众提高生产技能。实施队伍提质行动,推动骨干素质全面过硬。抓好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畅通晋升通道,注重从在乡村振兴中实绩突出的乡镇党政正职中选拔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市直部门副职。配强乡镇党政正职,保持乡镇领导班子任期内相对稳定。适时从“五方面人员”中择优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充实乡镇领导班子整体力量。抓好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从乡镇事业站所负责人中选拔调任行政机关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力度,县直机关提拔副科级以上干部应优先考虑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做好选调生选派工作,落实新录用乡镇公务员5年最低服务期限,开展违规借调乡镇干部问题清查整顿“回头看”。抓好驻村工作队建设。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落实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求,做到“四类村”全覆盖。督促县乡两级严格日常管理,落实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等制度,推动工作队沉在村里、干在一线,坚决杜绝“读通校”“两不管”等问题。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深化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实现所有新任村干部有1名导师结对帮带。健全村级后备力量培养选拔制度,以县为单位培养储备,每村动态储备2人以上,确保工作后继有人。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完善乡镇党委委员联系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制度,注重从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民合作社青年骨干、外出务工优秀青年、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中选苗育苗。突出党员发展政治标准,严格政治审查,严格入党程序和工作纪律,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施兴业共富行动,推动产业发展全面过硬。抓好乡村产业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推进“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产业。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和效益。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抓好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紧扣“巩固拓展消薄攻坚行动成果”目标,做好新一轮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扶持计划。积极探索以县为单位,统筹上级扶持资金,以优先股形式入股优质国企、获取固定收益,推动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抓好党员带领致富作用发挥。继续实施“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培育支持计划“,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手”,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致富项目、每个村都有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每名党员致富能手至少结对帮带1户群众,发挥党员致富带富作用。实施强基善治行动,推动乡村治理全面过硬。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抓好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产业链党建联盟二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落实“五个一”整顿措施,补强工作短板。抓好群众自治组织领导。健全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机制,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完善村务监督机制,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效衔接,实现对村“两委”成员监督监察全覆盖。抓好矛盾风险排查调处。按照“一支部一中心一平台”要求,推进“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建设运行,充实“背包式人民调解员”队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实施引智聚才行动,推动人才支撑全面过硬。抓好人才上山下乡。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开展特岗教师培养工作。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团队式、成建制科技人才对口帮扶模式,逐步实现各级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抓好招才引智工作。以县为单位统一编制农村基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健全县乡村三级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加大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支持力度,招引能人返乡创业带富。抓好农村专业人才培养。落实“农村实用人才万人培训计划”和“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定向培养一批农技特岗人员、基层水利特岗人员、师范生和医学生,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土专家”“田秀才”的培训培养。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支持高素质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抓好乡村人才政策创新。推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定向聘任的基层中小学教师、基层卫生、基层农业、基层林业职称制度,常规职称评审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实施连心到户行动,推动服务群众全面过硬。抓好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深入推行“五网四员三机制”,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做好村(居)民代表工作,更好发挥村(居)民代表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抓好一门式全覆盖。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推动职能部门将便民服务事项的审批权限下放到乡、受理权限延伸到村。抓好政务便民服务。优化以乡镇、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乡镇服务综合设施布局,推动乡镇党务、政务和公共服务全面纳入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加强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努力实现从“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向“群众动嘴、数据跑腿”转变,提升基层治理服务实效。【第五篇】关于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精神,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试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作分析,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经济角度衡量,*“三农”的份额似无足轻重(GDP占比不及0.5%),但从全局的高度看,*“三农”地位特殊、作用重要、影响重大,直接关乎城市的整体形象。*20世纪80、90年代“一边是发达的岛内特区城市,一边是落后的岛外农村地区”的现象绝不能再出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不言而喻。(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中,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希望*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努力率先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换言之,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的现代化。当前,*岛内地区、岛外主城区的城市化和公共服务建设均已达到较高水平,而广阔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水平总体仍偏低。*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短板在“三农”,重点难点也在“三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是当务之急。(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纵深推进*跨岛发展的重要抓手。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在*调研时提出“跨岛发展”战略和“四个结合”,即“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突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的重要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为指引,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实施,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对推进城市格局跨岛拓展、产业结构跨岛优化、公共服务跨岛覆盖、人文内涵跨岛提升、生态文明跨岛建设,纵深推进城乡融合和岛内外一体化,必将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城市间的竞争最终是整体竞争力强弱的反映,*的整体竞争力不单来自岛内成熟度高的城市,也来自岛外新城和广阔的农村地区。当前紧要的是致力加快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绝不能让农村农业拖了城市发展的后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链,实施乡村振兴千亿投资工程,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壮大;通过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建设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能够大力改变“发达的城市、落后的农村”的旧格局,加快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城市整体形象的显著提升,必将大幅增进*的整体竞争力。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和成效2018年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个省市试点示范村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打造*条示范动线,串点连线成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抓经济支撑,产业兴旺提质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稳产保供工作,全力确保蔬菜、畜禽等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持续推进现代农业招商,成立现代农业招商办,制定投资手册和招商地图,建立“6+3+3”机制(6个行政区+象屿、夏商、金圆等3个集团+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市政园林局等3个市直部门),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动工、开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推进种业创新发展,规划建设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两岸种子种苗业创新中心、*现代水产种业园,引进培育一批种子种苗企业。做优做强现代种养业,鼓励支持粮食、蔬菜、茶叶、食用菌、花木种养,推广龙眼、荔枝、蜜柚等水果高接换种,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增资扩产。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电商建设和农业物联网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相融合。近几年来,产业兴旺充分展现,现代农业持续提质增效,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跻身千亿产业链群,产值达到*亿元。(一)抓绿化美化,生态宜居展新貌。高质量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洁净家园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推进“绿盈乡村”创建,积极开展造林绿化、森林抚育,营造乡村生态景观林。实施农房“平改坡”整治行动,推进村庄规划评估修编,引导村民合理有序建房,突出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