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docx

    • 资源ID:540985       资源大小:277.36KB        全文页数:1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docx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平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2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教学过程: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师:说一半是多少:(1)全班同学的一半(2) 一个西瓜的一半(3) 一个苹果的一半2 .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3 .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鸟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让学生说说1/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5 .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片断二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师:L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6 .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7 .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8 .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类比联想,抽象概括片断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师: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9 .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圆纸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你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带你去看看,是什么?生:西游记师:八戒想干什么?生:吃桃子。师傅决定考考八戒。师说:“4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生:2个师说:“2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又分几个?”生:1个师傅说:“1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又分的多少?”生:半个(强调平均分)师:半个怎么表示?能用学过的数表示吗?生:不能师: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一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动手创作,探究新知1.认识1/2师:生活中经常说半个,你能用老师给准备的小圆片折出一半的饼,是什么形状?剪一剪。师:你折得是什么形状?大小怎么样?是怎么分的?师:贴出学生的作品,并板书:一半、平均分。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师: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圆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师:出示课件,平均分月饼。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用这个数1/2来表示。(强调平均分)师:出示课件,不平均分月饼,表示这样的一份时,还可以用这个数1/2来表示吗?生:不能,因为没有平均分。2、认识分数的名称师:已经认识了1/2,明白1/2的由来,你肯定还想对它有更深的了解吧。它有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分子分数线分母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分页代码3、分数的意义师:这里的“2”和“1”、分数线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用上面的分数引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看书P94)与表示的意义: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是把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数。(板书:总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是几份。(板书:其中的份数)4、判断练习,下面阴影是否可以用1/2来表示,加深理解5、分数的写法:就是由分数线、分母和分子三部分组成的,在写分数的时候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应该先写分数线,接着写分母,再写分子。举起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一遍。难道分数只有1/2吗?当然不是,让我们自己来创造几个吧!6、认识1/41、拿出老师给你的正方形图形,平均折成四份,用彩笔表示出来,再用阴影表示出其中的一份。2、学生创作后交流。你创作了什么分数?你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图色部分就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3、观察分数1/4;1/3;,你发现什么规律?为什么分子会相同呢?分母却又不一样呢?三、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书做一做2、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分数3、听分数,说意义。四、观察比较,感知大小1、从图中你发现这三个分数谁最大,谁最小呢?为什么?2、这倒底有什么奥秘呢?小组讨论一下。3、根据交流,板书: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分数几分之一一半写作:1/2读作:二分之一取1份1分子平均分分数线平均分成3份3分母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用1/2来表示。(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课本PI6、17例1,练习三1一-3题。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L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板)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教学过程:课前拍手游戏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2)生连续拍6下: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1、2)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请你们拍2个3下。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两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换另一个学生拍)师:课下同学们两人一组,可以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上课。一、情景引入“倍”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农场去看一看,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指两人说到下面的程度:2只公鸡,4只母鸡,8只小鸡)问:请你比较一下公鸡和小鸡的数量,发现什么了?(公鸡的只数比小鸡少6只。小鸡的只数比公鸡多6只。)问:怎样摆就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小鸡的只数比公鸡多6只呢?学生到前面摆问:摆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一一对应)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小鸡的只数多,公鸡的只数少,在比较中,我们除了知道小鸡的只数比公鸡的只数多、小鸡的只数比公鸡的只数少以外,还能知道什么呢?(预设)一: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表扬:真好!你都会用倍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了”(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教师直接说出小鸡与公鸡的数量之间还存在这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一、初步认识“倍”(1)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同时板书:2只)小鸡有几个2只呢?怎么摆就能明显的看出公鸡有4个2只?反馈:谁愿意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什么中间要空开?大家一起数数是4个2吗?学生数师板书:4个2只)(2)小鸡和公鸡比,我们就以公鸡为标准,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几只公鸡是1份?(2人说)小鸡有4个2只(手点数),也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呢?跟老师一起做一遍,学生书空小鸡和公鸡比,我们就以公鸡为标准,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小鸡有4个2只(圈小鸡),也就是有这样的4份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3)像这样,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小鸡有(4)个(2)只,(配合手势)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板书: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生齐读二、进一步理解“倍”师:还谁和谁之间有这样的倍数关系啊?那么我们先来小鸡与母鸡之间的关系吧。(1)出示图片:母鸡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同时在黑板上贴出2只公鸡和8只小鸡)(2人说)(2)小鸡和母鸡比,母鸡有4只(同时板书:4只)小鸡有几个4只呢?怎么摆就能明显的看出小鸡有2个4只?(谁来摆一摆,大家一起数数是2个4吗?学生数师板书:2个4只)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呢?你怎么知道的?借助你手里的学具,看着提示,摆一摆,说一说(3)小鸡和公鸡比,我们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几只公鸡是1份?(2人说)小鸡有4个2只(手点数),也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呢?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圈4份小鸡:师带着数)(4)像这样,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小鸡有4个2只,(配合手势)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板书: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5)谁来说说小鸡是公鸡的几倍?2人(生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6)自己说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3、小结: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8只小鸡和2只公鸡这两个量之间,还存在着倍数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倍的认识”(板书:倍的认识)二、进一步理解“倍”分页代码师:咱们先来看看小鸡和母鸡之间的关系吧1、出示图片:母鸡有几只?(摆)2、小鸡有几个4只?怎么摆?是几个4只?(2个4只)3、小鸡和母鸡比,谁能告诉大家,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板书: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你怎么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4、生反馈,师圈图(母鸡有4只看成1份,小鸡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4只,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5、谁还想说?第一种:大部分学生不会说师:没关系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来代替这两种动物摆一摆说一说,如果不会可以找同桌同学帮帮忙或者举手问老师。(1)师:谁能说一说?指名说说。(2人说)第二种:学生能说上来师:你说得真清楚!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来代替这两种动物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小鸡的只数是不是母鸡的2倍?(1)师:谁能说一说?指名说说。(2人说)看来,你们对倍有所了解了。看着黑板上的两句话,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同样是6只小鸡小鸡,怎么一会是母鸡的2倍、一会又是公鸡的3倍呢?2、小结: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清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三、深入理解“倍”1、还有那两种动物之间有倍数关系?(母鸡和公鸡之间有倍数关系)(1)借助手中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谁到前面来摆?(2)摆的生说一说,都谁摆的跟他一样?板书: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倍。)(3)找三人说:你是怎么想的?2、小结:看来你们认识“倍”这个新朋友了。四、巩固“倍”练习11、我们一起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帮助饲养员叔叔来解决一个问题,饲养员一次给小猴子3根香蕉,给大猴子6根香蕉,大猴子吃的香蕉根数是小猴子的()倍呢?(1)请你圈一圈填一填(请大家拿出小卷子,小卷子的第一道题)(2)你是怎么想的?是这样圈吗?(大猴吃的香蕉根数和小猴吃的香蕉根数比,小猴吃的3根是1份,我们先把它圈起来,大猴吃的香蕉根数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3,我们就说大猴吃香蕉的根数是小猴的()倍。(3)(谁和大屏幕上不一样?)2、小结:看来我们用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的找出2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练习31、现在咱们分成2大组来做个游戏(123组是一大组,456是一大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来做,其他同学在桌子上摆。2、这组同学第一排摆4根,这组同学第一排摆5根,快动手摆。(开始摆)3、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2倍。4、快来看看你们组的代表摆的对吗?第二拍的都是第一排的2倍吗?它们摆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啊?5、小结:同样是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2倍。由于第一排摆的一个是4根,另一个是5根,第二排摆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练习4同学们做得特别好,下面咱们大家看大屏幕。(1)自己小声读要求。(2)一个同学大声读(3)你明白了吗?独立做在卷子上。1、第一排任意画几个,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4倍。画一画第一排:第二排:2、他画的符合要求吗?对不对?还有谁画的和他们不一样?请同桌互相查,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4倍。练习5综合题:1、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谁能把你发现的信息都告诉大家。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猜棋子)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听得特别认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倍、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大家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倍数关系,请你认真去找一找。教学内容:课本P14-P15练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首页小学教案三年级教案>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一个因数中间有O的乘法表格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21-22例1及“做一做”习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二10毫米,会用亳米作单位度量。2 .通过系列活动,积累用标准单位进行估测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1毫米、5毫米的表象,培养简单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学习合作,培养策略分享与数学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1 .认识毫米并建立1毫米、5毫米的表象。2 .通过系列数学活动,积累用标准单位进行估测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难点】3 立正确的1毫米、5亳米的长度观念并能应用于生活。【教学设想】认识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及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初步建立长度观念。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经验,在认知冲突中引入毫米,完善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从知识经验方面来讲,学生在二上年级学习过长度单位,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已有初步的认识,并建立起了一定的空间表象,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用尺度量的能力。从生活经验方面来讲,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验,有部分孩子已经知道一小格就表示长度单位“毫米”,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即10亳米。基于这样的经验基础,本节课从“标出1厘米”这样一个简单的任务出发,在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毫米的必要性;利用“关于毫米你知道些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来再现学生对毫米的真实认知起点;直接利用“1厘米二10毫米”,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即让学生“从1厘米中标出1毫米”。整个探究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起点,突出对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知识的自主构建。2 .丰富数学活动,在不断地感受中积累表象,建立1毫米、几毫米的长度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长度单位又比较抽象。如果仅仅停留在“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低层次的,教学中我们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环境,设计“不用尺找出1毫米厚的物体”、“估计并多种方式验证磁铁和小方块等的厚度”、“1毫米纸大约有几张”、“作业本的宽是130亳米”等,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猜一猜、找一找、比一比等实践探索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果,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直观的物品,建立1毫米、几毫米等长度的表象,突破难点。3 .突出验证方法,借助活动在反复矫正中建立标准,积累经验。长度观念的建立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利用直观手段建立长度观念的同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寻找标准进行灵活对比”的方法,并与验证相结合。每个环节的反馈设计,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交流解决问题方法、多角度验证结果的机会,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之间比照,让学生能运用并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预设】一、温故引新(一)旧知引入1 .描出1厘米长的线段我们已经学会了测量,也认识了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考考自己,在这三条直线中任选一条,能在上面描出1厘米长的线段吗?(板书)2 .同桌互查:看看你的同桌描的线段准不准。(用尺量一量)(二)引出毫米1.你的同桌描得怎样?预设1:不到一点/多了一点预设2;差了n毫米/长了n毫米2.像这样出现几厘米多一点或者几厘米不到一点,而这一点又不到1厘米的情况时,得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才能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毫米”。(板书)二、学习毫米(一)了解起点:关于毫米你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数学书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板书:1厘米二10亳米)(二)寻找方法1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1厘米二10毫米,能不能不用尺,在这段1厘米中标出1毫米,想想有什么方法?预设1(只标了1小格):说说你的方法?预设2(平均分成10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小格?追问:为什么分成10小格?2 .观察学生尺1厘米里面是分成了10等份吗?到自己的尺上找一段1厘米,数数是否真是10小格?3 .交流方法看大屏幕:为了把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看得清楚些,老师把放厘米尺放大了。(老师边演示边说:因为我们知道1厘米二10毫米,所以只要把1厘米也就是10毫米平均分成10小格,那么其中1小格的长度就表示1毫米。)(三)建立标准。1 .找1毫米1 1)1毫米到底有多长?我们到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指给同桌看。分页代码(2)还能找吗?再找一段1毫米指一指?还有吗?(大家在不同的位置找到了1毫米,其实1厘米中间每1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3)闭上眼再想想1毫米有多长。2 .强化1毫米:我们去找找生活中的1毫米。(1)介绍学具。(2)眼力大考验:到学具盒中找出1样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学生活动)(3)验证:举起来看看。谁的眼力准呢?量量这三样物体,哪一样的厚度真正是的1毫米?反馈1:惊喜卡(看一看摸一摸)反馈2:1元硬币(摸一摸)反馈3:扑克牌(预设1:比1毫米薄,放在桌上与惊喜卡比一比)(预设2:4张叠起来的厚度是1毫米,放在桌上比比看)(4)小结:通过观察和验证,我们知道像1张惊喜卡这样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枚1元硬币这样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通过比一比,还知道4张扑克牌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四)感悟几毫米。1 .剩下的磁铁和小方块的厚度各是多少?(指名回答估的结果,教师板书。)2 .究竟谁估得准呢?同桌合作,想办法验证。比比哪对同桌的办法巧妙。3 .反馈:你估计是多厚?实际厚度呢?用的是什么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1)反馈磁铁的厚度(5毫米)预设1:用惊喜卡;(1+1+1+1+1)预设2:用硬币和惊喜卡;(2+2+1)一起拿起磁铁,再摸一摸。(2)反馈小方块的高度(10毫米)预设1:用磁铁;(5+5)预设2:用硬币;(2+2+2+2+2)预设3:用惊喜卡;(10张)4 .小结: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验证了估计的结果,得出了1个磁铁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一个小方块的厚度大约是10毫米。三、巩固应用(一)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有1毫米?a.(3)张b.(10)张c.(50)张说说你估的方法(二)数学本的短边长是多少?a.130毫米b.130厘米c.130米1.观察数学本封底,190毫米应该是什么意思?2. (130×190)毫米表示什么?(书本面的尺寸规格)用手比划下。(三)148毫米×148毫米1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 .这样东西就在你的眼前。为什么认为是学具盒?3 .盒盖的尺寸规格估计是多少?为什么?(四)生活举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地方会用到亳米,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大屏幕呈现)四、课堂总结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3637页内容。二、学情分析:此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整百整十数加法和三位数加三位数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知识,然后小组交流互帮互教进行学习。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学习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2、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进位(不连续进位)算理,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3、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能力。4、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四、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进位算理,掌握万以内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五、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美丽湿地和物种1、播放湿地和物种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动物世界里各种动物的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我国美丽的湿地孕育着丰富的物种,同学们,你知道那里的动物的种类都有哪些吗?请看大屏幕。2、出示我国湿地物种统计表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类群种数鸟类271爬行类122哺乳类31(二)让学生根据“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表”的数据提一加法问题师: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一个加法问题吗?学生可能回答: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3、我国湿地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1、出示: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师:孩子们,这两个问题能解决吗?(学生独立尝试解决)2、估算结果师:这两个加法的结果会算吗?大家先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种?分页代码(三)、学生自学新知1、让学生看书自学,思考三位数加法如何计算。出示自学指导:请认真看书第37页的例1、例2,重点理解对话框里的内容。2、学生板演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列竖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3、引导学生一起说计算过程。(让学生再次学习计算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4、同桌交流算法(互相说说计算过程)。师:刚才我们这两个同学把他们的计算过程讲得很清楚,孩子们你们都像这样说一说吗?师:请和同桌互相说说计算过程。5、点名让后进生进行说一说,老师要注意鼓励和加以引导。(四)尝试练习师:象这样的三位数加法你们都会算吗?师:很好,那么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看书就能就能学懂知识。1、考考你一一列竖式计算(为花朵找绿叶)319+252=276+52=93+545=375÷802=(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典型错解,为后面教学做好准备,同时点名让让四位学生到讲台板演,完成后鼓励学生上黑板纠正。(2)同桌互说。(如有错误,让学生互相指出的错误和说说改正方法,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并避免再次出错)(3)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大屏幕出示:思考:三位数加三位数(或两位数)怎样计算?师:通过以上的考考你,大家都为花朵找到了绿叶,说明大家都很成功,祝贺大家。那么我们再一起来说说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算法:相同的数位对齐地列出竖式,然后从个位加起,相加的时候哪一数位相加满十就住前一位进Io(4)让学生小组交流计算法方法,教师巡视指导。(五)巩固知识下面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69 改正:+ 543改正:(六)当堂训练。(挑战自己的智慧,训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1)买1个电饭锅和1台洗衣机需要多少钱?(2)请你根据以上商品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2、在环保周活动期间,三年级的同学共搜集旧矿泉水瓶159个,四年级的同学共搜集旧矿泉水瓶211个。(1)两个年级的同学共搜集旧矿泉水瓶多少个?(2)如果每200矿泉水瓶装一大袋,装完这些矿泉水瓶共需要多少个大袋子?八、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前面我们曾学习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今天大家又学会了三位数加三位数,大家真了不起,学的东西可不少,那么请大家回家继续想想如果是四位数加四位数怎样算,五位数加五位数呢?九、板出设计:加法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71+3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71+122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的例1、例2、例3及相应的练习。教材简析: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认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学情分析: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己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有了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了平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也许听过几分之一,但他们不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游戏情境。(“抢选数字”游戏)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新朋友一一认识几分之一。设计意图:创设趣味性的游戏,把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融入到游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1/2、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二分之一。、让学生说一说1/2是怎么得到的。(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读写分数。、让学生折一折长方形纸的1/2,并把它的1/2涂上颜色。、交流,深化认识。判断、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2、认识1/4、感知四分之一、观察猜想、迁移。分页代码猜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加深理解: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并涂上颜色,比比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讨论明确:虽然折法不同,但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完成教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1/2和1/4的大小。比较1/3和1/4的大小。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完成教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1、完成练习二十二1、2、3及相应的练习。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四、总结反思,拓展提高。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问题?附: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一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1/4.像1/2、1/4都是分数。【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第37-38页。【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认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学习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教具】用木条围成的长方形、直尺、大头针、硬纸条四条。【学具】直尺、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学习过程】环节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6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计算万以内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

    注意事项

    本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