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541000       资源大小:281.08KB        全文页数:18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docx

    一、设计思想教材是利用吃西瓜的情景引出分数的简单计算。考虑儿童的生活实际,用学生吃西瓜的情景引入新课,因为学生过生日的情感体验大都是愉悦的,采用这一情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1/8+2/8等于3/16,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交流中明理,认识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二、教材分析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在单元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教材第96页例1从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块),熊大吃了2块,熊二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8+1/8是多少。教材第96页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通过直观图来展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计算过程,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接着让学生通过填空,来呈现思考的过程。这样逐级展现算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分数减法算理的理解。教材第97页例3教学“1减几分之几”。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1可以改写为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样减法就不会有困难了。不过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理解“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三、学情分析每个小孩子都喜欢看熊出没动画片,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有关于熊大、熊二的过渡语,并结合学生以有过“吃西瓜”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一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生成知识、掌握知识。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初步形成同分母分数简单计算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观察思考,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五、重点难点易错点重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形成同分母分数简单计算的技能。难点:1、理解并说清算理,初步形成同分母分数简单计算的技能。2、整数1减去几分之几的算理易错点:1、容易混淆把分母直接相加减2、不容易理解整数1可以根据分母分成相同的分数六、教学策略与手段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七、课前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八等分圆的图片等。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1、出示吃西瓜的情景:导入:光头强从街上买回一个西瓜和一个哈蜜瓜。然后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熊大吃了2块,熊二吃了1块。用分数怎么表示?学生说教师贴图。2、2/8表示几个1/8,1/8表示几个1/8,兄弟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算一算。三探究新知。1、教学分数加法例1。1学生讨论:1/8+2/8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围绕问题:“西瓜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西瓜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2闯关开始了,清同学们拿出练习本:2/4+1/4=4/9+3/9=3总结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过渡:熊大、熊二吃了西瓜还想吃巧克力,光头强将一大块巧克力平均分成6份,熊大一口气吃了这块巧克力的5/6,熊二吃1/6,请问,熊大比熊二多吃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计算?2、教学分数减法例2。1出示图形:5/61/6,思考:怎样计算?2讨论:5/61/6等于多少?3汇报算法:5个1/6减掉1个1/6还剩4个1/6,也就是4/64我们来闯第二关:6/7-2/6=4/51/5=5总结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过渡: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像这样的计算是分数的简单计算一一板书课题。3、教学(例3):过渡语:熊二在光头强家里拿回一个香喷喷的大蛋糕,他想只给熊大吃1/4,他自己留下了几分之几?(课件出示圆形、数字“1”和1/4)1引导列式:师:我们用1来表示这块蛋糕,给熊大1/4,求留下几分之几应该怎么列式?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1-1/42动手操作:1T4=,请学生说说怎么想?师: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同桌一起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找出计算的方法。请学生到台上边演示边介绍想法。教师及时给与表扬鼓励。3师小结:减数的分母是几,就把1看成几分之几啊?又到了闯关的时间:1-1/4=1-2/6=1-8/9=四练习巩固。过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这是分数的简单计算规律,我们用这样的计算规律来练一练。(抢答:口算。)五、课堂小结。1、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小结: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齐读)2、大家的收获可真多,怎么来看看哪个组获胜了呢?六、课堂检测。同学们为最后的胜利加油!七、板书设计分数的简单计算1、1/8+2/8=3/8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2、5/6-2/6=3/6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3、1-1/4=4/4-1/4=3/4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至7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2、分析问题(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可能会回答:29X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X8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呢?你们来说说。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4、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X8大约得多少?好好想一想。(2)、小组交流: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相互交流。(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组长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小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29X8240(元)240元250元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我们在计算29X8时,先把29看成30,因为30义8=240(元),所以29X8=240(元)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的250元够买门票。(4)、强调29X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七,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道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1、情景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无钱,够吗?注意:现在和前面一样,每张门票8元钱。2、尝试估算分页代码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和小组交流,统一意见。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组一:32×8240(元)240元250元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生说:我们是把32看作30来计算的,因为30X8=240(元),所以32X8=240(元)O师说:这种估算方法是正确的,可是结论合理吗?大家好好想一想吧。组二:32×8240(元)生说:我们的估算方法和上一组是一样的,但是,2X8=16(元)30X8=240(元)16+240=256(元)256元250元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2、也许还有很多估算方法,上面这两组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X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钱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有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我们来比一比,看一看。3、比较分析,感悟估算。观察以上两组算式:29×8,把29看作30,30×8=240(元),够买门票;32X8,把32看作30,30×8=240(元),不够买门票。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们老师要适时的引入大估和小估的问题。师总结:这两个问题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办事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过程略。(2)、和29X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它在估算后要进行比较,而这一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师小结: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四)、全课总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68-69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2、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发现、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孕伏铺垫1、口算:6X49X35X39X78X57X54X86X82、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50是几个十?8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00是几个百?二、探究新知1、教学主题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玩,高兴吗?(I)出示第68页主题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2)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X9=18、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3)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X10、思考算法:列式后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a、可以先算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所以2X10=20;b、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10个2相加是20,所以2X10=20;C、第三种想法非常巧妙,根据乘法的意义,也可以把2X10看成是2个十,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X10=20。这种方法口算得很快。(3)出示: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0X3=、思考:20X3=?同学们先自己独立地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进行班内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a、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X3=60;b、因为2X3=6,所以20X3=60;师:你觉得那个方法快又好?我看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棒,算出了得数,还能讲出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一一口算乘法。(板书课题)2、总结规律:师:游乐场的小松鼠要请大家帮忙了。出示:2义4=20X4=200×4=2000X4=同桌交流:怎样算?然后汇报。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汇报)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计算时先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反馈练习1、赛一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0X410X610X820X440X660×8300×4500×6700×81000×92、帮一帮:帮售货员阿姨解决问题。出示教科书71页2题、3题主题图。提问: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列式口算。3、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要求: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看谁写得多!240=()×()=()×()=()×()=()×()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你们在游乐园玩得高兴吗?在高兴的同时你又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怎样进行口算乘法?在口算乘法时你准备提醒你的同学注意哪些问题?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二、教学时间:7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字号。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无敬畏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教学具准备:教学情境挂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玩具店买过玩具吗?今天也有两个小朋友要去玩具店买玩具,你们想帮他们参谋参谋吗?现在我们就到玩具店看看吧。看!玩具店到了,谁在买东西呀?我们给插图中的小朋友起个名字,男孩叫贝贝,女孩叫玛丽。二、探索新知。1、同学们,这个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出示商店图)贝贝和玛丽每人要买两件玩具,你能说出他们购买什么玩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怎样付款呢,你们能帮他们算算吗?2、提问:书上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同时板书算式:(1)贝贝应付钱:44+25=O(2)玛丽应付钱:44+38=O4、谈话:这两道算式如果用竖式计算,我想每位同学都不成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算的机会是很多的,贝贝和玛丽到商店来的时候就没有带纸和笔,他们只能口算出应付的钱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里相互交流。5、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第一道算式:44+25=O(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第二道算式:44+38=O(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4)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70+12=82。6、再次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7、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8、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9、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三、巩固深化。1、算一算、比一比。(做“想想做做”第1、2题。)(1)电脑出示第1、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2)集体反馈,电脑验证。(3)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第一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2、想一想、填一填。(做“想想做做”第3题。)(1)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表。(2)电脑验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4题。)(1)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2)算结束后交流算法。(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算发现了什么。(4)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4、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做“想想做做”第5题。)(1)选出其中一组题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2)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3)集体反馈,电脑验证。(4)讲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检验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5、解决实际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7题。)(1)电脑出示第6题。提问: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几条路?学生回答后逐一阐述每一条线路。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回答问题。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解答另外两个问题的想法。让学生到到讲台前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说给大家听。电脑验证,并对讲述有条理的学生进行表扬。(2)电脑出示第7题。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教师对后进生予以帮助。集体反馈。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四、课后延伸和课堂总结。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同学间可以相互出题考对方,回家后,也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页代码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的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具准备:情境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想不想知道去哪儿?出示情境图:玩具商店。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学生自主观察玩具商店的情境图。你从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们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想好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然后各小组的选一名代表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分类解决。如果学生提出用加法做的问题,让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这样及时复习并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如果提出用减法做的问题教师将这类问题按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顺序分类板书如下:(1)玩具客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2)玩具火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3)玩具火车比玩具客车贵多少元?2、学生自己读一读板书问题,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指名说算式并板书:38-25、44-25、44-38)3、学生自主探索算方法。这三道题的笔算方法我们早已学过,这节课我们研究口算方法,先来研究38-25的口算方法。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小组里讨论。在班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板书。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有:(1)38-20=18,18-5=13o(2)38-5=33,33-20=13。(3)30-20=10,8-5=3,10÷3=13o你们的想法,老师已经写在了黑板上,看着这些算式,你能说说口算时各是先减哪一位上的数,再减哪一位上的数吗?44-25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算得数。先在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教师板书。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有:(1)44-20=24,24-5=19O(2)44-5=39,39-20=19o(3)把44分成30和14,30-20=10,14-5=9,10+9=19«看着这些算式,你能像上一题那样说说每种算法各是怎样计算的吗?小组讨论,比较38-25、44-25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找相同点时,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都可以先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也都可以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可以十位上数、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减,然后把两次减得的差合起来。不同点是,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二题是退位减,特别是用第三种方法计算退位减时,要从被除数十位上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减)让学生自己算44-38。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1、做“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完成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怎样算的,并比较每个蘑菇上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2、做“想想做做”第2题。“夺红旗”游戏。各学习小组的成员,每人完成一组式题,4人共完成四组式题。比一比,每组三道式题之间有什么联系。3、做“想想做做”第3题。(1)学生读题后,独立填写统计表。(2)集体交流,体会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做“想想做做”第4题。(1)比一比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再比较中发现联系。(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5、做“想想做做”第5题。(1)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2)算得数,集体校正。6、做“想想做做”第6题。(1)让学生先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书中提出了什么要求。(2)学生交流估计方法。(3)通过算一算,经验估算情况。7、做“想想做做”第7题。(1)仔细看图,收集题中的信息。(2)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和解题结果。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到的?先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叙述,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分页代码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一4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教学具准备:情境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1)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2)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他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3)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纸上,如果不会解的,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会解答吗?(指名说,教师板书)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5)提问: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方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值是1个2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X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2、教学“试一试”。(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指名板演。(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提问:有用第二种解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比较。提问: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三、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说说你还能求什么。2、做“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做“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学生各自填表。全班共同校对。4、补上合适的条件。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再交流。5、出示情境图。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四、布置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分页代码练习课教学内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2、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一、看线段图解题1、口述线段图意义。2、要求列出算式。3、小结(两种解题思路)。二、应用题练习1、一袋面粉重15kg,一袋大米的重量事面粉的4倍。大米和面粉一共重多少千克?大米比面粉重多少千克?要求:1、先画出线段图。2、列出算式并解答。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2、小白兔拔了28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6个。它们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多少个萝卜?要求:1、先画出线段图。2、列出算式并解答。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三、课堂练习1、红花有32朵,绿花的朵数是红花的5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红花有32朵,绿花的朵数比红花朵5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四、全课总结。五、作业:P4445.5、6、7分页代码练习课教学内容: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目标:1、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2、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1、P45.8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审题。口述题目意思,口答问题的含义。指名回答本题的数量关系。学生独立完成。小结。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目含义。学生独立完成。班级评讲: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么列式?小结。3、P45思考题指导学生先画出线段图表示题重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看线段图说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学生独立解答。二、课堂练习1、停车场有小轿车28辆,大客车的辆数是小轿车的3倍。一共有多少辆车?(还可以怎样提问?)2、小红摘了25千克黄瓜,小明摘的西红柿的重量比黄瓜的3倍少10千克。小明摘了多少千克西红柿?3、小方家养了4只母鸡,每只母鸡孵出2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鸡?三、全课总结四、作业:P45.8、9分页代码练习五1容教学内:P46.1一5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快速地口算出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1、P46.1出示题目。先自由口算,再独立口算。评讲:1、比较分析每组中两题的区别和联系。2、小结加、减法在算法上的共同点。2、P46.2师生合作进行口算(教师出示教具带领学生口算。)学生同桌合作练习。3、P46.3出示题目,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估算。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任意指其中一题要求估算出结果。4、46.4口算比赛。评讲。5、46.5出示题目,要求说出题目含义。让学生根据题意提出求和或求差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口算出结果。二、课堂练习1、先口算出上、下两数的和,再算出这两个数的差。分页代码练习五2教学内容:P4647第69教学目标: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1、P46.6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能一步求出问题吗?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小结。2、P47.7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评讲:你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你能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吗?怎样列式?为什么?3、P47.8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并要求画出线段图。评讲。小结: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4、P47.9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问:这题的线段图和前面的比有什么不同?先求什么?为什么?再求什么?小结。二、课堂练习1、一辆中巴车可以坐25人,有80位同学坐车郊游,3辆这样的车够坐吗?2、桃树有2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倍,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校买来了39只篮球,买来的排球比篮球的3倍还多4只,买来的足球有多少只?三、全课总结四、作业:P4647.8、9分页代码练习五3教学内容:P4748第1013题教学目标: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练习指导1、P47.10独立完成后评讲。小结(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P48.11引导看图,找出数学信息。分析每小题,指出必须找出合理的选择信息解决问题。二、课堂练习1、某城市六月份的降水量是42毫米,七月份比六月份少了14毫米。六、七两个月一共降水多少毫米?2、狗的寿命大约有12年,马的寿命大约是狗的2倍,大象的寿命大约比马长6年。大象的寿命大约有多少年?3、一班收集了69节废电池,二班收集的是一班的3倍,两个班一共收集了多少集废电池?4、卡车有34辆,客车比卡车多17辆,轿车的辆数是卡车的4倍。轿车比卡车多多少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思考题1、P48出示第一组的三道算式,引导观察并研究同一道算式中各部分的数之间以及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后再尝试着按规律接着往下写。第二组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2、找规律填数。(1)1.3、9、27、()、O1、2、3、5、8、O、O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88页,例3、例4,第87-88页课堂活动中的4,6, 8,10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4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教具、学具准备学具:每个学生都准备6cm和3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8Cm长纸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长方形的周长是长+长+宽+宽,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5 .教学(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3)提出问题。教师:看着围

    注意事项

    本文(《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