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docx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3、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准备:学具袋(平均分成10份的白色纸条、红蓝彩带、统计表格)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谈你是怎样认识一个人的?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一一小数。一、介绍小数、小数点和小数的读法:1、师:同学们,有位小朋友想请大家帮助他,你们愿意吗?星期日东东和妈妈去了一次超市,可他看不懂商品的价格,我们一起来认认,你看一一(课件播放)说说它的价格是多少?(生说小数,板书并追问:它具体表示多少钱呢?)2、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数都是小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3、师:观察这些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儿有什么不同?(都有小圆点)师:小数点在小数中读作“点”。谁来试着读一读?4、师:你们觉得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师小结小数的读法。二、学习表示价格的小数表示的意思1、请生读商品的价格(课件出示)师:这些小数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吗?请生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表示的意思吗2、师小结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各部分表示的意思3、请生在桌面上或笔盒里找找小数的存在三、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含义(一)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1、复习1米、1分米的长度2、学习用小数表示几分米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师出示相应课件)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师板书)那么,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5分米、8分米呢?3、实践活动师:如果老师给同学们一张这样1米长的纸条,你会用米作单位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吗?好,拿出学具袋中1米长的黄色纸条,用它来测量红色、蓝色两条彩带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写在统计表中。(同桌合作,学生动手操作分页代码(二)理解二位小数的含义1、学习用小数表示几厘米师:现在老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每份是多少呢?师:用分数可以怎么表示呢?师:为什么?师:1/100米如果写成小数呢?师:那么,3厘米等于多少米呢?(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45厘米、78厘米呢2、同桌一问一答3、请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师小结用小数表示长度时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四、作业1.作业本2.收集生活中小数的有关信息板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像5.98、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O米。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厘米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45厘米是O/O米,还可以写成O米。78厘米是O/O米,还可以写成O米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2 .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在他们自己的观察、试验、操作等“做数学”的体验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既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为学习其他图形奠定基础。镜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它还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蕴藏于游戏、活动中。活动的设计是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具有生命活力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主认识,在交流中迸发灵感,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培养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并能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市中心,教学设备较齐全,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家长对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给予学生更多探索、创造、交流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断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由生活伙伴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瞧,它是什么?从镜子中你们看到了什么?2 .由猜测引发矛盾冲突,激发求知欲(全班同学照着大镜子整理衣服和红领巾。)师:咦,我发现XX同学今天头上还戴着漂亮的发卡,请同学们看一看,如果我们从镜子中看她,她的发卡在她头上的哪一边?(先猜一猜,学生猜测后,请她上台面向大家,举起右手,再转身,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师:发卡在她头上的右边,为什么从镜子中看是在左边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板书课题)(评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照镜子的体验,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生成“愤”与“俳”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1 .拿起镜子照一照身边的物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镜子内外,左右是否相同,还是相反?(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用实物进行验证。)师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评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其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假设一一验证假设”的实践中充分体验镜子内外空间事物的位置与顺序所发生的变化,逐步探究出镜面对称的特征,经历与体验由问题到假设再到验证的数学过程与方法。)2 .机灵狗不知道镜子中的这个奥秘,所以碰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助它解决吗?师:机灵狗从镜子中看到的时间对吗?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镜子和钟面实践,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评析通过运用知识帮助机灵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师:还有哪些时间从镜子中看,容易被看错?(评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散学生思维。)3 .刚才同学们帮助机灵狗解决了问题,它送给每个人一张智慧大“王”的图片,用镜子照一照,你又有什么精彩的发现?跟同伴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互相对称,利用镜子能看到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分页代码(评析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镜面对称现象。)4 .课本上还有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你能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看到图的全部吗?(学生上台展示做法。)(评析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老师手上这些图形只有一半,猜猜,它们的整个图形分别是什么?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互相对称,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评析通过各种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建构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三)解释应用,发展思维1.模拟照镜子的游戏。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师生表演。)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师:他们为什么能准确地做出对方的动作?(评析通过游戏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空间感觉和空间想像能力,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2 .同学们能把镜面对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老师决定奖励你们,请大家看猴子捞月的动画片。师: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学生独立思考,再选代表回答。)师:镜面对称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欣赏祖国美丽的山水!(放录像)欣赏之后你想说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评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的品德教育,使学生再次体验镜面对称现象。)3 .生活中应用镜面对称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录像和图片,你能发现什么?镜子和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播放五朵金花录像片断:姑娘在泉边梳妆;出示图片:牙科检查镜、汽车后视镜、商场防盗镜等。)(评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解释应用中提高认知水平。)(四)归纳小结,提升认识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教学内容教科书3839页的例3、例4.教学目的1 .使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会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第一位商的位置.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 .指名用竖式板演56÷456÷7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2 .全班口算.420÷2420÷6150÷3400÷8320÷4200÷5320÷8120÷6问:说一说4202、420÷6的口算过程.3 .出示238÷6师问:和上面两道题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点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4 、自主探索、学习例3、例4.1 .教学例3:238÷6=(1)小组讨论完成例3.(2)全班交流:选一个小组将竖式板演或在投影仪上展示并讲解.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提问,小组进行答辩,教师也可就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讨论.如问:23个十除以6商3个十,3应写在什么位上.(3)教师小结:在计算238÷6时百位上的2不够除,我们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十位上的3个合并,是24个十,23个十除以6商3个十,对着十位写3,用除数6去乘3个十,积是18,表示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12的下面,23减18得5,表示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完了剩下5个十,个位上的8要落下来与5个十合起来继续除,58除以6商9,要写在个位上.(出示课本38页算理图)分页代码(4)不用计算,判断下面商的最高位的位置.明确: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要写在第二位上.练习(1)出示例4:184÷5=(2)独立完成例4.思考: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了哪些方面?与例3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重点强调: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竖式的书写格式.三、总结法则问:看谁能试着总结除法法则?(小组讨论,研究,总结法则.)1 .指一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纠正补充.2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归纳总结.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3 .运用法则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说出计算过程.四、巩固与反思1基本练习2 .改错:说出错误原因,并改正.五、反馈小结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反馈,并总结本课时的内容.师生共同补充、完善除法法则的歌诀: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数当姐,余当妹.六、作业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教学过程:一、课首练说:生活中的数学今天我们两位同学说的都很好是呀在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等我们去发现呢,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向这两位同学学习。在练说环节我们男女同学表现的都很好,每人都可以得到一个红苹果,这节课我们仍然要男女同学摘苹果比赛,现在你们准备好了吗?好请看出不复习题:10计算240÷62700÷92、估算196÷6435÷7同学们对前两节学习的内容握的较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呢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我能主动地探索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我能根据笔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3、我能用估算的方法判断除法结果的正确性。三、创设情境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师:上个星期老师请我们班的两名同学帮我做了一件事,你们想知道是谁帮我做了什么事吗?看出示课件:老师请他们俩帮我整理这两年荣获五星级以上的星级少年照片。(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看!你知道陈莹在想什么呢吗?(1。整理图,2o出示陈莹思考状)今天我们先帮他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好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还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呢!出示学习目标:四、自主学习,争当小老师。生:列式为“238牛6”。师:先估算一下“238÷660生:238比240,240÷6=40O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02、师;如何笔算呢?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给予达标奖(黄苹果)五、交流导思全班交流。请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讲解做法。教教班上的同学。其他小组针对他们讲的给予评价。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你们对他们的讲解听懂了吗?还不什么疑问吗?如果没有我要出一道题考一考你们?出示课件156÷3=863÷7你能用我们刚说的方法笔算一下吗?(指两名学生板演)分页代码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商有的是三位数,有的是两位数。(商是几位数与谁有关呢?)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与除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你能说一说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先做什么一一再做什么一一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吗?(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或是笔算方法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先判断。商是几位数?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23个十的下面。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除。用6除58,等于9。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先判断。除。乘。减。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4、师:刚才两位同学的笔算的结果正确吗?我们如何知道呢?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检查一遍。(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师:你有什么好方法?生1:24×2=48>39>24o生2:24X6=144,144<236<144×20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六、学以致用,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我们继续进行摘苹果比赛,男女同学各做一道题目。注意先估算,再笔算。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看来同学们的实力相当不分上下呀,现在有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一看谁有好的解决问的方法?出示课件七课堂检测。现在老师要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检测,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八、课堂总结。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说说今天你的表现或是其他同学的表现?九、作业。完成书23页第2、4题。教学内容:“面积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红色长方形、黄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儿童画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装饰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1、我们身边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请你们找一找并摸一摸它们的面,你发现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观察铅笔盒盖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2、看课件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表面的大小。3、我们如果把黑板画在纸上是什么图形?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演示)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在哪里?4、(课件演示)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5、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6、感知面积的含义。刚才我们比较了什么?所比较大小的部分有一个名字叫“面积”。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完善面积的含义)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面积的定义。(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学生齐读两遍定义。7、下面这四个图形中谁的面积最大?分页代码(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1、每人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谁能不借助学具很快比较出哪张彩纸的面积最大,哪张彩纸的面积最小。(学生活动)说说用的什么方法。2、指名汇报。3、那么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红色和蓝色)意见不统一,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张彩纸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可以借助你们的学具,动手试试。(四人小组活动)4、小组汇报,交流反馈比较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5、学生看书,说说书上还介绍了哪些方法?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三)、解决问题。1、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练习十八第1题)2、判断方格纸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3、判断下面哪个图案的面积大?三、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儿童画配一块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长短来表述,要用什么来表述?四、图案设计大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板书设计:面积的认识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课本第58页一一59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2、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及概括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探究比较同分子分数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说出算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运用分数单位知识说明算理。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故事引入1、课件出示故事。2、设疑:“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3、师引题:猪八戒不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真是后悔呀,同学们,你们想学会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吗?(点击课件出示课题)二、复习1、过渡语: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和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点击课件出示复习题)2、学生读题思考(师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3、抽生答题(课件随着出示答案)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都掌握的不错,今天就请大家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下面的分数大小吧。三、探究新知(一)、同分母分数的比较1、出示例1(课件出示)3/4和1/4(1)出示3/4和1/4和直观图师:3/4和1/4如何比较大小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自己想好后就跟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是怎么比的?(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3)交流方法:谁来说说你们的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结果呢?A:直接看图得到结果的B:比分数单位的多少来判断的交流方法时强调第二种方法,随机出示课件。(4)出示1/6和5/63/8和5/8(同学们真棒,运用这个方法你能比较这一组分数吗?)出示1/6和5/6、3/8和5/8的直观图(5)生汇报(6)归纳小结: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方面借助图形直观的比较分数的大小,另一方面还联系分数单位进行比较,都得出了正确的结果。分页代码师:你能举出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例子吗?(师板书一个分数)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几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生: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是相同的。(板书:分母相同)师:大家再联系刚才比分数大小的方法,想一想,分母相同的分数我们可以比哪呢?生: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师: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课件出示结论,大家齐读)师板书:分子大的分数较大(7)巩固练习:2、教学例2出例题1/2和1/4(1)出示1/2和1/3的直观图(请大家思考,怎样比这组分数的大小呢?)学生汇报(为什么1/2大于1/4呢)(相同的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越大。)(在这里强调相同的圆)(2)3/4和3/62/5和2/3出示直观图(这组分数又怎样比较大小呢?)学生汇报(为什么2/5小于2/3呢?)(从图上直观地看出,分的分数越多,每份就越小。两个分数都取的3份,但每一份的大小不同。)师:你还举出这样的两个分数并比较他们的大小吗?学生举例老师板书一组分数(3)归纳小结师:请大家比较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找找它们共同的地方。生:分子相同(板书:分子相同)师:分子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就小)师: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课看出示结论,大家齐读(师板书:分母小的分数较大)(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3、深化知识同学们真棒,请看老师这有两个长方形,我分别把这们平均分成了四份,涂色部分分别是它们的1/4,它们相等吗?为什么?师小结:我们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在同一个整体,或是单位“1”相等的情况下才能够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进行比较。同学们真聪明,相信下面的闯关游戏一定难不到你们的。(课件出示)4、闯关游戏一关二关三关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多角度能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今天谢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数学。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了本校的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上课特别积极,老师特想在这节课上看到大家的风采。看谁的耳朵最会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并且能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一个方阵师:前段时间育才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瞧,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过来To(播放:运动会情境)如果老师用手中的这副图上的一个圆表示其中的一个人(贴图),那你从这一个方阵中(板:一个方阵)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横着排的有5人。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横着排的叫做行。板:行师:那有几行?每行几人?板:每行有5人,有4行。生2:竖着排的有4人。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列师:那有几列?每列几人?板:每列有4人,有5歹人生:一个方阵有20人。师:很棒,你还看出了一个方阵的人数。2、提出问题师:紧接着又走来了一个相同的方阵,看着这两个方阵,现在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2个方阵一共有几人?3、探究方法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安静独立地思考,把算式写到本子上;写好后,思考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师巡视一圈,同时听取和指导完善学生说的过程。4、汇报交流(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算式师板,再说思路)生1:5X4=20(人)20X2=40(人)师:那你的这个算式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生:先求一个方阵的人数,就是5X4=20(人),再求2个方阵的人数,就是20X2=40(人)。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2)师:除了这种方法,谁有不同的算法或思路?生1:2X5=10(人)10X4=40(人)师:那你的这个思路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生:先求合并后一个行的人数,就是2X5=10(人),再求4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10×4=40(人)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把刚才这名同学的思路再说一次?(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3)师:还有另一种方法吗?生1:4X2=8(人)8X5=40(人)师:4X2=8(人),表示你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师移动方阵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就是4X2=8(人),再求5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8X5=40(人)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预设】:若学生出不来第三种方法,则师出示。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的方法,4X2=8,8X5=40你能说一说吗?他表示的4X2先求哪部分,再求?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你可真聪明!(4)师:那我们能把这2条算式,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生1:4X5X2=40(人),生2:2X5X4=40(人),生3:2X4X5=40(人)分页代码5、对比提升(1)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连乘解决问题”)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小结: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师:学习了方法,就来解决具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鸡蛋问题。(不同策略,解决问题)师:这么多鸡蛋会有多少个呢?(课件出示堆成一堆的鸡蛋)。3 1)ffi: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独立解题。(2)师:如果用一个正方体换掉鸡蛋,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正方体的问题吗?生1:从上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4X5=20(个),20X3=60(个)生2:从侧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X4=12(个),12X5=60(个)生3:从前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X5=15(个),15X4=60(个)(同步媒体演示,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小结: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数学中有很多题目是类似的,只要你掌握其中最本质的方法,其实我们的数学就这么简单。2、面包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40个队,每队有20位运动员;每人要3个面包,2瓶矿泉水,共要多少个面包呢?(1) 40×20X2=1600(2) 40×20X3=2400(3)3×20×40=1600师:怎样改一改其他两个也是正确的。小结:在解决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3、游泳问题(隐含信息,解决问题)师:在信息中,你觉得那个是需要特别提醒其他同学的?小结:我很佩服大家,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灵活的找出题中隐含的信息。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老师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一部分,再求整体。教材分析:1、本节课主要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教材以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两个学生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体验估算、笔算各自的不同特点。2、笔算中重点解决“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问题。例题中的笔算过程没全写出来,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因此商的首位应写在十位上”。教材知识的前后结构与联系: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己经学习了一位数除多位数滴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估算和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后进行的。为此让学生探究、理解和掌握好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的书写格式,不仅可以弥补中下等生对前面知识学习的不足,又为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是三位数(包括商的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节课需要注意几块知识的教学:1、把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先估算出大致结果,然后用笔算求出准确商,将两次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2、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3、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时,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如余下的4张照片,还要用一页。4、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针对以上情况,我所采取的措施:1、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如少先大队部两名同学整理照片,请大家帮忙算一算要插多少页和要几本相册。2、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3、让学生分析、探究、相互交流讨论,彻底理解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和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样上,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都必须比除数小等来突出重点。4、提倡算法多样化。把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两种算法的结果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另外突出238÷6的笔算过程教学;教学时,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以下问题:“(1)先用除数6去除几?(2)当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该怎么办?(3)当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来突破难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理解算理,进一步形成笔算除法的思路。5、通过巩固练习和一定的作业,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教学内容: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求平均数。教学目标:1 .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2 .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3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师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谈话引入:(出示幻灯教师家的书橱)现在我的书架上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2 .感知(1)学生思考,想象移的过程。(2)教师操作并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3)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二、探究新知1 .理解含义,探求方法。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按要求叠圆片,第一排叠2个,第二排叠7个;第三排叠3个。师:看着面前的圆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我想使每排的圆片同样多?师:是个好问题!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圆片同样多。先动手活动,再互相说说法。小组活动讨论。汇报交流。生1:我们先从7个里拿出1个给3个,再从7个里拿出2个给2个,这样每排的圆片就同样多了。生2:我们是以最少的一排2为标准。从7个里拿出5个,再从3个里拿出5个,然后把这6个平均放到三排,每排放2个,和原来2个合起来,每排都是4个,也同样多。师:不管怎样移,我们都是把个数多的移给个数少的请你想一想:在刚才移动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规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相等相等小结:像这样,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那个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2 .初步应用,内化拓展。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法示出了平均数,请你选择最喜欢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出示:7,3,6,4的平均数是多少?)生1:我是这样想的(7+3+6÷4)+4=5,所以7,3,6,4,的平均数是5,我在加的时候还用了凑十法。生2:我是从7拿出2给3;6拿出1给4,通过移多补少得出7,3,6,4的平均数是5。出示幻灯:身高情况先估计一下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148,147,149,)算一算,比较一下估计准不准,谁先算好自己上来写到黑板上。生1:我是这样想的,152拿出3个给146,151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