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541120       资源大小:174.25KB        全文页数:1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072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二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2、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能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作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钟面。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表上时针和分针靠得很近的时刻。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实物投影仪、实物钟、钟面模型、学具钟。教学过程:一、导入问:小朋友,最近在看什么动画片呀?什么时候放的?你怎么知道时间到了,我要去看动画片了呢?看动画片需要看钟表,那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看钟表?看来呀!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二、新投1、整时时刻的认读出示:三个钟面(8时11时3时)问: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吗?板书:8时8:OO问:这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8就是8时也就是说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O2、几时多时刻的认读出示:一个钟面(8时20分)问:这个钟面上的时刻你能很快读出来吗?板书:8时20分8:20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呀?分针从12走到8呢?你怎么想的?学生将自我的思考方式呈现。出示:钟面上一共有O数字,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O个大格,每一个大格有O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O个小格,分针每走一小格就是O分钟,分针走一圈呢?学生回答依次出示:9时零5分、6时10分、1时35分的钟面问:你能读出它们的时刻吗?师:听,好象有人在争论,我们一起去看看。多媒体演示情景:4时55分和3时55分的钟面争论谁是4时55分师:小朋友,你来评评理?学生讨论后交流认识到时针刚走过数字几那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走过多少小格,就是几时几分。3、练习师出示钟面:谁愿意做小老师拨一个时刻考考大家?学生活动(评析: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更能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4、出示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我们认识了时和分。板书:时、分的认识5、体验一分钟,知道时和分的进率问:那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学生活动:测一测一分钟脉搏可以跳几下?一分钟可以做多少道口算?问: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那分针走一圈呢?学生动手拨动分针,观察钟面变化。问:你还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二60分三、巩固练习师:时间老人知道你们今天学会了很多知识,想邀请你们一起去闯三关,愿意接受挑战吗?第一关:把钟面上相同的时刻用线连起来。第二关:通过给出的时刻在钟面上找出分针所在的位置。第三关:通过给出的时刻在钟面上找出时针所在的位置。分页代码四、联系实际,应用生活师:你能说说你每天的作息时间填入表中,你来介绍一下自己作息时间。教学反思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践,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那么,如何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从而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用呢?下面是我在教学时、分认识的一些体会。一、利用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如教学“时分认识”时,我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将动画片这一事件用于导入,如:“同学们,最近在看什么动画片呀?什么时候放的?你怎么知道时间到了,就要去看动画片了呢?看动画片需要看钟表,那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看钟表?”学生们讲出了许多生活中需要看钟表的例子:“上学需看看钟表;坐车需要看钟表;”接着我引出学习的内容:“看来呀,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我们学习时、分的认识。”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使学生对将要学的新内容有较高的兴致,学习时分的知识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了。二、创设学习情景,认识数学问题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而是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起学习的需要。例如:教学“时分认识”时,我为了让学生珍惜每一分钟,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情景:1、亲自体验,分组活动:1分钟你能算多少题口算题?你的脉搏跳动多少下?2、说一说:你用1分钟能做些什么?3、出示1分价值图。学生通过听、看、做等活动,去体验和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习态度就更加认真了。三、引导主动参与,理解数学问题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参与是何等重要!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整体的体验和发展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例如,”时分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出接近整时的时刻,这是如何突破本课的难点,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用课件演示争吵的画面:4时55分和3时55分的钟面,争论谁是3时55分?小朋友,你来评评理。通过可爱的动画形象,激起学生对此项内容的参与性,加入了争论的场面,使学生进入了积极辩论的角色中,使每一个学生参与了突破本节课难点的过程,掌握了接近整时时刻的认读方法。又如:我设计的闯三关的练习:第一关,把钟面上相同的时刻用线连起来;第二关,通过给出的时刻在钟面上找出分针所在的位置;第三关,通过给出的时刻在钟面上找出时针所在的位置。有关挑战性的题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理解数学问题。四、参与动手操作,解决数学问题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建立数学概念,并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这样设计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面学具钟,让学生观察学具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动手转动学具钟,看看时针和分针的走动方向,在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时针和分针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走动的。第二次,给出时刻让学生在钟面上拔出分针、时针所在的位置,学生通过在钟面上拔分针、时针的练习,能对新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第三次,我准备好每个小组一张白纸、一盒水彩笔、两小张条形纸、一个图钉,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钟面模型。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及实践能力。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就能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 .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3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教具准备】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学具准备】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1 .师生交谈。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2 .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图I0(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1份只有2个)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5块糖放在一起)你们想说什么呢?3 .教学例1。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4 .巩固练习。第13页“做一做”。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1 .引导。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学生拿出学具)2 .数一数。师:有多少个小碗?3 .说一说。师: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4 .分一分。师:小组同学合作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5 .小组展示不同分法。(1) 1个1个地分;(2) 2个2个地分;(3) 3个3个地分。6 .师: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1 .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同学一捆铅笔。(送铅笔)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得奖品呢?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2 .练习三第2题。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3 .开放练习。师: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3个汤圆给我吧!你们还剩几个?(12个)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种答案?分页代码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4 .生活中的平均分。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四、总结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平均分”的教学内容与九义教材相比是加强了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己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平均分,例1是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让学生探讨“平均分”的方法。二、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1)根据本班实际,改变主题图的情境,因春节刚过,学生在新年里会到处串门做客,主人就要准备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题图,主题图分步展示,出现一定的坡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每份同样士”3×z°(2)通过例1的教学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里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给这种分法取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对这种体会做出一种概括,加深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2 .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例2是让学生体验原始含义的平均分,体现出人们认识平均分的过程。有关专家谈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例2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种方法,而没有经历原始的平均分法。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总数不给学生,大碗里装的乒乓球(代替汤圆,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学生一下子也看不出来,这样容易使学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个1个地分)进行探索,经过探索后,有学生发现了总数(15),决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识直接解出答案。因为3X5=15,所以每份应该是3个乒乓球。这样就使学生经历了从原始平均分到最优平均分的过程。这时教师应该肯定最好的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1)通过教师发奖品,不经意地引出实际问题。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捆铅笔,而不是发给每一个人,这可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用今天学到的“平均分”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先数出总数12枝铅笔,再看看分给4个同学,每人得到几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2)开放练习。这里设计的是12个“汤圆”准备请多少人来吃能够平均分,有多种答案,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点比例思想,“汤圆”总数不变,吃的人数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数少,每人吃到的就多。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对学生的心智活动起到一定的启迪、激励、挑战的作用。(3)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现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教学用具】课件,图片。【学生用具】方格纸,小房子卡片,小熊卡片,小篇子。【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 .揭示课题。课件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师:看看图上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2 .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师:今天这节课来了一个新伙伴,你们欢迎吗?你们想不想跟小熊一起去游乐场看看?师:你能从下面的游乐项目中找出平移运动的吗?小熊最喜欢玩旋转类的游戏了,你愿意帮它挑出来吗?3 .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师:你们看小熊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咱们一起跟小熊做个游戏愿意吗?游戏之前让咱们一起先来看看游戏建议吧!(课件演示游戏建议)(学生进行活动)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小熊做的是什么运动?4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游戏对平移与旋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它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呀?二、探究体验1 .学生动手移一移,说一说。(学生拿出方格纸和小房子卡片)师:请你将小房子卡片从原来的位置向上平移3格。(学生动手移一移)分页代码你是怎么移的?两个同学一块儿说说。请你把小房子向右平移4格。互相出题移一移,说一说。出示课件: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移的?向哪儿平移几格?师:你们真棒!通过动手动脑,学会了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了。2 .演示课件:快看,小火车带着小熊和小朋友来了!运动过程中提问:小火车做的是什么运动?(运动停止后,呈现两人都说自己经过的路长)学生讨论:到底谁经过的路长呢?师小结:小熊和小朋友无论站在车的什么位置,经过的路都一样长。三、巩固练习1 .做小篇子,实物投影订正。2 .小篇子:几号小鱼能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请你把它涂成红色。3 .欣赏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四、布置作业到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下节课向大家汇报。【设计说明】首先,就教学目标的定位来说,平移和旋转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而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就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和创造。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也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动手活动,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其次,科学的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本节课中,我以多元智慧理论作指导,在课堂情境上,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与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通过学生在方格纸上数出小房子平移的格数,实际上是让学生更直观地强化了对平移的感知;另一方面,学生在做小鱼图的练习中不仅用到了平移的知识,还用到了旋转的知识,这两个概念在同一情境中呈现,又很符合实际情况,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课的最后,我设计了欣赏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又让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都本着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这也是当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念的体现。【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独立性。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突出多样性算法。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的算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口算的算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清新的早晨,沉睡了一夜的小岛醒了,清清的水,绿绿的树,小岛多美呀!听!是谁在唱?(小鸟)你想去这座鸟岛看看吗,(想)巧极了,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正要去呐,我们看看去,好吗?二.教师引导主题图数学信息1 .码头上的人真多呀,你看到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了吗?2 .二年级有几个班?(四个)你怎么知道的?(看班牌)3 .每个班有多少人?(23,31,32,39)4 .所有的同学坐一条船坐的下吗?(坐不下)为什么?(因为一条船最多能坐68人)5 .你怎么知道的?(船上写着限乘68人)6 .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68人以下可以,68人以上不行。)7 .四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大约120人,因为120比68大的多,所以四个班同坐一条船坐不下)8 .不能一起乘坐一条船,他们会乘坐几条船,小朋友们能猜一猜吗?(2条?3条?)9 .他们究竟要乘几条船呢?小朋友们,你想知道苗苗小学的老师是怎样让小朋友们乘船的吗?(想)那就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三,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不进位加法1 .二(2)班的小朋友先上了船,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上船,站在岸上的老师问: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2 .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引出算式:23+31=(课件出示)3 .你是怎么算的?(预见)23+31=(1)1+3=420+30=5050+4=54(2)23+30=5353+1=54(二)进位加法1.小朋友们,小精灵想知道:二(3)班和二(4)班合乘一艘船坐的下吗?谁来告诉他?引出算式:32+39=(课件出示)2.你是怎么算的?32+39=(1)2+9=1130+30=6060+11=71(课件出示)(2) 32+30=6262+9=71(课件出示)因为71人超过了68人,所以不能同乘一条船。四.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一)不退位减法1 .一条船最多可以上68人,二(1)、二(2)班一共上了(?)人,这条船还可以上人吗?*(可以)2 .还能上几人?引出算式:68-54=(课件出示)3 .你是怎么算的?68-54=(1)8-4=460-50=1010=4=14(课件出示)(2) 68-50=1818-4=14(课件出示)(二)退位减法1 .小精灵还想知道:二(3)班上了14人后,还能上多少人?引出算式:32-14(课件出示)分页代码2 .你是怎么算的?32-14=(1)心里列竖式(2) 32-14=32-10=2222-4=183. 口算练习在不知不觉中,小朋友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点出本课时知识课题)的知识了,还找到了不少好算法。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参加一个摘星星活动:给你一分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口算,当音乐响起时开始口算,音乐停止时,停下手中的笔。(课件出示做一做6道口算题,随之响起一分钟的轻柔音乐)(关注所有的孩子,尤其要关注没有摘得6颗星的孩子,真诚的评价鼓励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帮助其树立信心。)五.选择乘船的优化方案小朋友们,要想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我们继续关注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1 .二(3)班(14)人上了船,还剩(18)人,剩下的人和二(4)班的同学还要坐几条船?(1条船)2 .为什么?引出算式:18+39=57剩下的人只要坐一条船。3 .原来,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是这样乘船的:一共需要两条船。第一条船坐68个小朋友,第二条船坐57个小朋友。你猜对了吗?4 .第一条船还能上老师吗?(不能)老师们只能上(第二)条船了。你觉得这样乘船合理吗?(引起小朋友的争论)5 .小朋友们,现在离开船的时刻还有一段时间,不如我们来和苗苗小学的老师换换角色。如果让你来当小老师,你能想出更合理一些的办法吗?(学生讨论)(学生们可能会从安全、师生感情、同学友谊、乘船限乘条件等因素出发,考虑出比苗苗小学老师们更加合理的方案)预见方案:(1)、(4)两班合乘一条。(2)、(3)两班合乘一条。让学生说一说。六.结束小朋友们的办法真不错,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让我们和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去鸟岛吧!(课件出示鸟岛美丽的风光。)教学内容:课本第882页例题,“想想做做”第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运用进位乘的计算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经历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培养估算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形成合作交流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口算、笔算的方法。教具准备:7捆小棒、12根小棒,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20×330×214×221×332×223×3学生口算,说一说最后两题的口算过程。2、笔算下面各题。(与口算同时进行)21X332X2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提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3、揭示课题。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所给的信息。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教师:要求2盒一共有多少枝,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可能列出:算式一:48+48算式二:48X2运用加法,学生可以算出结果是96。教师:如果用乘法计算,应该怎样算呢?3、教学算理。学生自行探索乘法计算的方法。学生探索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学过的不进位乘的方法。展示学生的方法,教师板书: 48×21 68X2=168O40X2=809616X80=96 48X2968X2=16(写6进1)40X2=80 48X2168X2=1684×2=809680×16=96在展示算式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算式计算中每一步的意义,学生可能表达不清楚,教师可引导,启发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最后,再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较为通用的方法。48×296说明:二八十六,积的个位写“6”。进一到十位,在十位的右下方写一个小“1”。这里的“1”表示1个10;二四得八,表示8个10,是80,80加±10,是90,在积的十位上写“9”o4、比一比。提问:48X2是今天刚刚学习的,与复习题32X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指出:今天学习的是笔算乘法中的进位乘。分页代码提问:笔算乘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要怎么办?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完成后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提问:个位相乘时如果满了十,该怎么办?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你是怎么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同学交流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能感受到数与生活的联系吗?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附:板书设计48×21 68X2=168 O40X2=809 616X80=96 48×2968X2=16(写6进1)40X2=80 48×21 68×2=168 4X2809 680×16=96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页。教学目标:1、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稍复杂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2、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教学重点难点: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课前准备:圆、正方形、正三角形图片各3张,每人“3X3格”的方格纸3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春节期间最高兴的事情,然后启发学生交流庆祝春节中有规律的现象。二、自主探索1、把图形有规律地摆一行。(1)教师启发性谈话,提出把O图片各3张有规律地排成一行的要求,鼓励学生动手操作。(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摆法,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不同摆法的机会。让学生说出摆图的规律,并启发学生说一说如果接着摆,下一组会是什么样的。2、在九宫格里有规律地摆图形。(1)出示3X3方格图。(以下简称九宫格)提出“要使每行或每列的图形相同”的要求,让学生把。口图片各3张摆在九宫格里。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怎样摆的,规律是什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摆法的机会。(3)提出:”要使每行和每列的图形各不相同,应该怎样摆放”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摆一摆。(4)交流学生不同的摆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说,教师提。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结果的机会。(5)探索、尝试总结图形排列规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了解书中图形摆放的变化规律。三、课堂练习1、第1题6,让学生认真观察图中各种花是怎样排列的,想一想空格里该放哪朵花?学生独立考虑,鼓励这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想法。2、第2题,先通过介绍了解扑克牌的四种花色,然后教师照教材上的样子摆出扑克牌,提出“猜一猜,扣着花色是什么”和“该怎样去判断”的问题。要2/3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3、扩展学习,鼓励学生所用按规律摆扑克牌。并同桌进行猜扣着的牌的活动。师:同学们,春节过的很高兴吧!谁愿意把你们最高兴的事件给大家说一说?请一个人发言。师:春节期间,许多街店、商店等公共场所都增加了许多装饰,来营造幸秋的氛围,哪个同学发现有规律摆放的现象?学生可解说出,街店挂的彩条、商场楼顶的彩灯等。师:同学们真细心,能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今天这节廛,我们利用口。等同形来“创造”规律,有信心吗?如果有个别学生说“没有”,老师可鼓励学生说“试一试”。第二现在,请同学们会出口)图片各三张,把我们有规律排成行。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角情况。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自己的摆法呢?告诉大家你摆的图形的规律是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进行发表式对话。生1:我先摆3个O,又再摆3个口,再摆3个规律是3个O,3个,3个<,师:那接着往下摆,下一组该怎么摆?生:再摆3个O,3个口,3个生2:我先摆1个。、1个口、一个并一组,按着摆第二组,最后摆第三组。规律是:1个O、1个口、一个重复出现。生3:我先摆1个。、1个口、一个,再摆2个O、2个口、?个、规律是O口各一个O各2个。师:接着下一组该怎样摆?生3:着摆3个。、3个口、3个4学生可能有图形位置不同的提法,让学生互相交流。第三个学生的说法,如果学生没有了现,教师可进行交流。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O口有规律地摆成了一行,这里有一张方格纸,大家看一看,你发现方格有什么特立?生:每行有3个方格,每列也是3个方格。生:3X3一共9个方格。师:观查的很认真,现在要把这种图形每行或每列的图形相同,怎么摆?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摆,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不同的百列方法,个别指导。师:谁愿意把自己排列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你排列的规律是怎样的?师:刚才我们是按照每行每列的图形都相同的规律摆的图形,如果按使每行和每列的图形各不相同,可以怎么摆?试一试。同桌可以合作进行。分页代码给学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摆,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摆的给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说,老师来摆。除叫上的三种摆法外,学生可能还有不同摆法。如OOO师:真不错,有这么多的排列方式,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么多的排列方式,有什么夫律的,先桌互相讨论一下。学生讨论论后,全班交流多数学生可能会具体说出每种摆法的规律。教材上的第一种摆法:生:第一行摆)口,第二行把第一摆的最后一个口放在第一,其它两个顺次后移就行,是);第三行把第二行末尾的C)放在第一,剩下的顺次后移是口<,生:竖着看了能发现这样的规律。第一列摆口),第二列把第一列中最后一个。放在第一,其它两个和口顺次下摆再如教材上第二种摆法。生:第一行先摆O,再摆口和,第二行把第一个。摆到最后,口和依次往前放;第三行把口放到最后,和。依次往前放师:同学们刚才发现了我们在方格中摆出的图形的规律。现在请你看课本第3页的第一题,在方格中摆放三种不同的花,有一个方格还空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同中各种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提一提空格中应该放哪种花?学生独立思考、填空。师:空格里该放哪种花?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判断方法,如: 第一行是红的、黄的、粉白,第二黄的排第一,按前后粉白、黄的,第三排又是红的排第一,按规律第二个应该是红的粉白 第一、二行中都有这三种花,只是排白位置不一样,第三行中缺红的,所以空着的格应该放红的或月季花。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扑克牌,谁知道扑克牌有几种花色?都是什么?学生回答出扑克牌的四种花色。师:我们来玩一个扑克牌游戏,看老师摆出扑克牌。教师照书上的样子摆出扑克牌。师:猜一猜扣着的扑克牌各是什么?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判断的思考过程。如: 根据第一行都是5,第二行都是4,第三行的3和第四行的2,判断出第三行扣着的都是3,第四行扣着的都是2。再根据第一行第二行四种花色的变化判断各是什么花色。最后得出:第三行第一张花3,第二张是黑3,第四张是红3;第四行,第一张红2,第二张是花2,第三张是黑2。学生猜中后,教师翻开扑克牌。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扑克牌自己按规律摆出一组,互相进行猜扣着的牌是什么的游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目标1 .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师:小朋友们,新年快到了,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生:想!师: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4 .出示主情境图。师: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在做什么?生:有的在看木偶戏,有的在买面包,有的在师:在游园点里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生:想!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1 .出示情境图(例1情境图),提出问题。师: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师:小朋友,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在看戏?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2 .解决问题。师: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

    注意事项

    本文(《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