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541139       资源大小:269.67KB        全文页数:16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亳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1、认识毫米。(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提问:从O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O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得出:1厘米=10毫米(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分页代码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6)教科书第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2、认识分米。(1)引入分米。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4)练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1、练习一的第1、2、3题。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蜡笔长6()跳绳长2()桌高7()粉笔长75()钢笔长14()小明的身高是140()一块橡皮厚12()旗杆高9()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 .使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考思想。3 .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过程:一、自学1.师:昨天你们根据导学提纲进行了预习,从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生反馈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搭配服装(1)师:同学们预习的真好,学会了不少知识。但在衣服的搭配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2)学生活动策略: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搭配的?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在搭配时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但是,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要讲究方法。(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早餐:饮料有:牛奶、豆浆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你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活动策略:(1)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2)全班交流。聪聪吃了早餐,高高兴兴的去秋游了。谢谢大家为她解决了难题。o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猜一猜:用数字3、6、7可以摆出哪些密码?并猜一猜老师要试几次才能打开密码箱?学生活动策略:(1)学生独立完成,作好记录。分页代码(2)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2、汉字排列游戏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汉字游戏。老师给大家三个字:读、书、好思考:你们能把这三张字卡通过掉换位置,形成三个字的词语吗?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四、机动练习如果老师想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考,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师也参加进来,四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考。课后反思: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让学生先自学反馈,再动手操作,探索出规律,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让学生摆摆、连连、说说等系列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衣服搭配这个环节上,教师又开展小组讨论,选择方法的最优化,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在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确定上衣,也可以确定下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拓展”着一块,这样学生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教学内容: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准备:图片、题卡、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O千米。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学生1:10÷6=16,IOX3=30,6X3=18,30+18=48学生2:16X348问:那种方法更快的计算?你喜欢那种方法?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快速的计算并说一说你的方法18X4=24X3=25X2=14X6=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练习:选择你喜欢的快捷的方法计算并说说你的方法130×5=2X380=150×6=7×13=460×2=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因数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课题:口算乘法三、巩固新知: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略)拓展训练:120X2030×2400360×50710×300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快速的计算?五、布置作业:教材第48页6一9o学习之友练习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7374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小时,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并归纳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示时间的方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能正确进行互化。3、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24时记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记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刻。知道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的含义。难点:掌握两种不同记时法的特征,发现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示时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正确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相互转化。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唤起记忆1、师: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嘴巴说,用动作告诉老师这时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得好,好不好?(I)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示范一下。(2)老师报出下列时刻:凌晨3时、早上6时、上午11时30分、下午4时、晚上9时。教师边板书边提问(3)老师评价:小朋友们表演得很精彩。2、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做12时计时法。如果同学们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要用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是凌晨”等这些时间词。3、师:下午3时、晚上6时是我们平时习惯使用的记时方法。(1)老师这里还收集到另外几个表示时刻的数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2)你们觉得这样的记时法与我们前面所用的12时记时法有什么不同?(3)说说14:00会是我们平常说的什么时候?4、师:像8:00、12:00、14:00、19:30这样的记时方法,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24时记时法。教师边板书:24时记时法二、自主探究、引导思考(一)体验一天的经过1、认识一天的开始一一0时。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么?(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师:一天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一起在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始的情景。(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师: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12时)师:到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结束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始To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一般又把夜里12时说成凌晨0时。师:凌晨。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什么时候了么?一起说说看。(凌晨。时)2、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师:那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一天的经过吧!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课件演示)师:现在是凌晨0时,在睡梦中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在时钟的嘀嗒嘀嗒声中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天色渐渐亮起来了。(钟面停在凌晨3时),提问:现在是什么时候?我们这时候在干什么?(钟面停在早晨6时),提问: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候?该起床了。(钟面停在中午11时30分),提问:时间真快,现在是什么时候呀?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钟面停在下午4时),提问:放学时间到了,整理好书包回家了。不知不觉中,忙碌而充实的白天又过去了,天已经黑了,很晚了,现在钟面上是几时?(钟面停在晚上9时)这时大家应该干什么?(晚上9时,小朋友们应该睡觉了,养足精神准备第二天的学习。)师:大家在睡梦中,时间又不知不觉到了什么时候?(夜里12时)到了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认识24时记时法师:小朋友们回想一下刚才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几圈?(两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课件出示)师:对,从凌晨O时到中午12时,是一天中的前12个小时,我们也可以用直接用O时至J12时来表示。(课件钟面上出示O时一12时)师:(指着钟面上的12时),提问:这时一天结束了吗?(没有)时针还要从中午12时接着走第二圈。(课件演示时针又转过一大格)师:时针又走了一大格,现在是下午几时?(下午1时)我们把一天分成24个小时,那么下午1时是一天中的第几个小时?你是怎么想的?请一个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一圈是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那么下午1时可以说是几时?(13时)师:对,钟面上第二圈开始的下午1时我们还可以说成是13时(出示)。师:时针又走了一大格,现在是下午几时?也可是说成几时?你又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回答。(下午2时就是14时,12时加2时就是14时。)师:依此类推,下午3时、下午4时直到晚上12时的时间接着写下去,又可以说成几时呢,你能写出来么?请大家在作业纸上把钟面上第二圈的时间写出来。提问:时针走的第二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师述: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是一天中的后12个小时,可以接着用12、13、14直到24时表示,(课件直条出示12时到24时)指着课件上的直条图提问:从直条上可以看出,一天一共有多少个小时?(24小时)师:我们用O时、1时、2时直到24时来表示一天时间,我们给这种记时的方法起个什么名字合适呢?(板书:24时计时法)。师:为了和24时记时法区别,我们把这种我们熟悉的记时方法叫12记时法。(三)探索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转化方法1、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转换成24时记时法的时刻。师(指板书):8:00、14:00、19:30就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像下午4时、晚上7时就是生活中的12时记时法。那么,下午3时用24时记时法应该如何表示?(让学生在课件指一指,大家在作业纸上找一找。)晚上7时呢?你怎么想的?(晚上7时加上12时就是19时。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指着直条上的时刻再看一看。教师在直条上再随机提问几个下午和晚上的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用24时记时法说说是几时?分页代码师:上午7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几时?在课件直条上找一找。引导学生讨论:要不要加12时?(不要,上午7时就是7时)要不要说上午7时?(引导学生看直条上24时记时法中有几个7口寸。)师:24时记时法中的数没有重复,所以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时刻时不要说上午、下午来区分。老师再在直条上再提问上午10时、中午12时,让学生用24时记时法说说是几时?师:下午1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几时?怎么又要加12时了?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到底是怎样转换成24时记时法的,中午12时以前和下午1时以后转换的方法一样么?师(总结):从中午12时前,上午几时就是24时记时法的几时;从下午1时开始需要加上12时就转换成了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表扬学生规律发现的学生)2、24时记时法的时刻转换成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师:24时记时法中的8:00用12时记时法怎么表示?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8:00,有的会说上午8:OOo师:用12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到底应该怎么说?让我们来看个小故事吧。用课件播放:小明喜欢看篮球比赛,听小红说说星期六中央五套体育频道9点有中国队和美国队的比赛转播,第二天小明上午9时准时打开电视机准备看球赛,电视里却没有篮球比赛的转播。你知道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直条,12时记时法中有几个9时,小红应该怎么说才清楚?接着让学生把14:00.17:30用12时记时法表示,强调要讲清楚是什么时候。老师在直条上再随机提问几个24时记时法,让学生用12时记时法说说是什么时候的几时?提问:把24时记时法的时刻转换成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怎么转换呢?要注意什么?(注意上午、下午还是晚上)转换时你还有什么发现呢?师:引导学生说出从12时往前的时刻直接加上上午和中午就行了,从13时往后的时刻用要减去12时,然后前面加上下午或晚上。三、巩固深化、生活应用1、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L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师述:电脑老师也出了几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学生回答,说说是几时,是怎么想的。二、三两幅图让学生同桌先说说是几时,再集体交流。(2)24时计时法转换成12时计时法。师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今天讲的内容在课本49页到50页,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提问: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51页“想想做做”70(课件出示WWW.xxJXS)提问:节目预报上的时刻是用12时的记时法表示的,要我门用什么记时法表示?在它的左边写出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课件出示横线)让学生在课本上写一写,同坐互相用24时计时法的时刻播报一下。然后集体交流。提问:哪个小朋友想当的播音员,用24时记时法播报“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告”。指名学生汇报。2、生活运用(1)交流学生收集的车票、电影票、飞机票等上面的时间。提问:24计时法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们在哪儿看见还过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指名回答。师述:那就请大家拿出课前收集的车票、电影票,先找出票上面表示时间的信息,大家来交流一下。先画出票上的时间,同桌交流说说是什么记时法表示的,用12时计时法怎么说。然后指名交流票上的时刻,用12时记时法表示是什么时候。(用实物展示台出示)表扬学生本领大。(2)交流老师出示的时间牌。师述:还有一些公共场所的表牌,你们能看懂么?选一个向大家介绍一下。(课件随机出示)肯德基营业时间牌。提问:你能说出肯德基的营业时间吗?会能用12时时记时法说出它的营业时间说吗?公共汽车站台牌。提问:再来看看这张公共汽车站台的指示牌,从这张指示牌上你了解到什么?你能用换一种记时法来表示第一班车和最后一班车的发车时间吗?如果到了晚上11时,你能在这里等到308路车吗?禁止通行牌。提问:这个图标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汽车禁止通行)在哪一段时间里汽车不能通过,12时计时法怎么说?你认为这辆汽车什么时候可以通过?银行营业时间牌。提问:储蓄业务的时间是什么计时法表示的?银行储蓄业务上午几时几分开始?下午几时几分停止营业?3、游戏(机动)师述:今天课上小朋友们表现很出色,为了奖励大家,下课前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游戏方法:用两个手臂来表示时针和分针,根据两个手臂的位置用今天学的记时法的知识判断,表示的是什么时刻。教师做动作学生判断。3时。(可以说下午3时、凌晨3时、15时)老师说时刻,学生站起来用手比表示。18:OO>21:00、0时、中午12时、夜里12时、24时。提问:为什么最后几个动作都一样。(这些时刻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四、课堂小结教师讲述:这节课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积极,老师觉得大家对数学的兴趣很浓,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相信大家的数学会越学越好的。下课!板书设计:一天的时间12时记时法24时计时法凌晨3时3:004:00凌晨4:00早上6时6:008:30上午8:30上午11时30分11:3012:00中午12:00下午4时+12=16:0013:00-12=下午1:00晚上9时+12=21:0023:00-12二晚上11:00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具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师:(挂图D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师:全班动手计算。板书:135+48=183(元)135+48183师:看小精灵说什么?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加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1:我用183T35,看得数是不是48。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o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数学门诊部。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175329259+62+464+148137843307三、全课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K教学目标X1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年龄。2 .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4 .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K教材分析“时间与数学(二)”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情境。这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同时提供了素材以及进行探索研究的机会。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1 .活动一是认识身份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身份证,但是从身份证上能得到哪些信息,有些学生知道,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不知道。先让学生把自己家长的身份证复印件拿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有利于学生了解身份证以及身份证的作用。2 .活动二是帮助妈妈做家务,让学生先在家里把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这些活干一遍(因为可能有些学生这些家务只是见妈妈做过,而自己从来就没有亲身实践过),然后把自己劳动时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时间安排的实际问题。3 .活动三是做实验。通过做实验,介绍人类水资源的缺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时间与数学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从中进一步感知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K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于城市,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很好的生活基础。另外,学生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知和体验。有了这些基础之后,让学生根据父母的身份证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爸爸妈妈的年龄,并说一说身份证的作用;让学生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课本中的第2、第3、第4题,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由于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三年级学生年龄最大的不超过9岁,所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不是太强。K教学设计(一)活动一:认识身份证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你愿意把你的爸爸、妈妈介绍给同学们认识吗?请你把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复印件拿出来在小组内说一说,从身份证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推算出他们的年龄吗?请你说一说身份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小组交流过之后各组选出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一下。)(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居民身份证的作用,知道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把教材略加修改,改为通过身份证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生会更感兴趣,同时,也会有一种自豪感。从而会更喜欢数学。)(二)活动二:帮妈妈做家务我们每个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妈妈时,都表现得非常自豪,可见你们是非常爱妈妈的。爱妈妈就要付诸行动,老师让你们回家帮妈妈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你们做了吗?在干这些活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把你们各自的活动记录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是如何安排这些工作的,怎样安排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小组交流之后选出代表全班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和勤劳的良好品质。)(三)活动三:做实验分页代码这是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的小实验。1 .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漏掉一杯水用几分?一时漏掉几杯水?2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得出漏掉一杯水用几分(用整分计算)。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在盛满水的纸杯底部用大头针扎一个小孔,把纸杯漏水的部分正对着瓶口,把纸杯坐在瓶子上,并开始记时。注意观察纸杯里的水滴完所用的时间。在进行“纸杯滴水”实验的同时进行下面的内容。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一天至少要喝几杯水?”,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一个月至少要喝多少杯水?半年呢?一年呢?算过之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在全班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要根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具体天数而定,不同的月份天数不同,上半年和下半年天数也不同,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同。)我们每个人一年需要这么大的饮水量,可见水对我们是多么重要。课件出示某地区因缺水威胁各种生物生存和生活的录像及图片。同时配录音“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离开了水人类就无法生存,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有多少人面临水资源危机吗?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20亿人口正面临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况中。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看过、听过之后你有何感想呢?(设计意图从小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居住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3 .反馈“纸杯滴水”实验所用的时间。4 .让学生独立推算出1时、8时、1天漏掉多少杯水。学生交流推算的结果及方法。如果坏了的水龙头和这个水杯漏水的速度相同,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有什么想法?(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今后你将怎样去做?K教学反思X本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去实践、丰富、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处理。教材中原本是安排了四个练习题,而我把第一题说出都欣的出生年、月、日和她的年龄改为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年龄,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了解父母的欲望,同时对身份证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把第三题小红帮妈妈做迎客准备改为自己帮妈妈做家务,通过实际操作,不但能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和勤劳的良好品质,而且还能使学生从小就学习在时间上统筹兼顾,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2 .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亲自操作、亲自实践和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是最扎实的。教学中所设计的活动都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实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理念。3 .注重小组合作,主动探究实践。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课注意到了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和时间,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还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激励手段,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去,使学生获得体验中的感受、成功后的喜悦。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以上。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X3的算理,即先计算2X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X3=60。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第二节需要多少钱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O和任何数相乘都得O这一规律;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X3=30,2X3=6,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第三节参加科技馆知识点: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教学内容:数学第五册摸球游戏。教学目标:1 .通过“猜测一实践一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材创设了摸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测一实践一验证的过程,从而感受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设计思路如下。1 .仓小设情境。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2 .学习新知。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3 .应用拓展。多层次多样式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教学设计:(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同学们,本周我们年级进行了算预赛,我们班以平均分90.5分高出三班0.5分获得了年级第一名。下周一,我们还要进行正式赛,请大家猜测一下,哪个班能获第一名?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将生活场景展示出来,唤起学生记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和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 操作、探索、实践、感受1 .摸球游戏。(1),这个盒子里有9个白球和1个黄球。(板书9白1黄)现在老师来摸球,猜猜,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学生猜测。现在,老师来摸一个球看,你们猜对了吗?(2)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吗?现在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盒子,四人一组进行摸球,要求:轮流摸球,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在书的表格里。(3)填完表格后,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4)师小结:由此可见,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与不同颜色球的数量有关,白色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色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分页代码数量多少可能性多少板书:(通过摸球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亲自操

    注意事项

    本文(《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