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教学设计.docx
课题过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不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情境让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括号的作用。教具准备图片、口算卡片。教学方法在解决乘船问题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添加小括号,并体验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P4-5教学目的: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教具:情景图教学过程:一、说一说。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个盘子里大约放几个,然后组织数学活动。二、试一试。1.O里最大能填几?先帮助学生看懂题目的要求。例如,O×8<44,先让学生想括号里能填几,再想括号里最大能填几。三、练一练。1、第一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试商方法。2、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3、第三题:通过改错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及试商方法。4、第四、五题: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用适当的形式回答问题。布置作业:P54、5。板书设计:分莓图莓图图圆片图列竖式列竖式教学准备:盘秤、弹簧秤、盐、多媒体课件、学生记录的表格纸、梨等。学具准备:每组准备若干片2分硬币和1角硬币、方便面、1千克石子、1千克大米或瓜子、1千克苹果、2袋500克的盐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必须用秤来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二100O克。(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教学实录:(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生2:我买的蛋卷75克。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生5:一袋茶叶450克。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师说明有些包装袋上标着英文字母g是克,kg是千克)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L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分页代码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师:同学们见识真广!可是同学们还不懂怎样看电子秤、盘秤吧,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电子秤和盘秤”(介绍电子秤和盘秤的读法,多媒体展示苹果放在电子秤上显示、盘秤上显示)(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师:老师手上有一枚2分硬币。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师:老师用天平称它,得知它重1克。师: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感觉怎样?生:好轻啊!师:然后猜一猜1枚1角硬币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你可以一手掂2分硬币,另一手掂1角硬币,感受一下。生:好象也是1克。师:对,同学们真厉害。老师称过一枚1角旧币也重1克。看来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生L一小块橡皮。生2:2粒黄豆。生3:1个扣子。生4:1个小发卡。生5:两块石子。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生1:300克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生:500+500=100o克。(板书:IooO克)师:请同学们把两袋都放在手上掂一掂100O克重的盐。(学生掂量)师:接下来我们用弹簧秤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生:1千克。(请一名学生上台板书:1千克)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IOoO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师:对!也就是说100O个1克就是1千克。(板书:=)师:你能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可以称1千克石子或大米、1千克苹果)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生1:1千克有点重。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师提示:1千克的叶子与1千克的大米有什么不同?分页代码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生4:都是1千克重,但不一样多,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师:为什么呀?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来称一些物品,请大家选好你要称的物品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弹簧秤称一称,并把估计的和称出的结果都记录在表格纸上,数据都取最接近它的整数。(同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等)物品有多重?物品名称第三教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授课日期:一年一月一日星期一教学内容:课本96页例3。“做一做“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教学目标: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教学重点: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教材第96页主题图。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二、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3、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5、订正算式。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2、提出要求:(1)先独立计算。(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3、组织学生汇报。用口算。因为18+34=52所以180+340=520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四、教学效果测评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1)说说图意。(2)根据图上问题列式计算。(3)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计算。五、拓展性学习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52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加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创造“回收废电池”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估算出得数的范围,再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时,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使学生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因此,在进行竖式运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此外,教师克结合这一素材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逐步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校及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学习前己经学习了百以内的加法,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这就为学习万以内的加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法只限于100以内,只存在一次进位的情况,本节主要学习的是三位加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的运算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难点。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数加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新课标教材在编排加法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题教学的形式,而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具体情境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设计一,谈话,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出示电池,谈话:同学们认识它吗?它有什么作用吗?2提问:废电池对大自然有什么污染?把你收集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3提示课题:为了减少大自然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回收废电池。二,探究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1出示二年级回收废电池的情况统计表。2提出要求:根据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能列出算式吗?3听汇报,板书问题。4提出要求:先估算一班和二班一共大约回收了多少节?5指出:200是估算的结果,究竟是多少还要通过计算。怎样列竖式计算呢?小组讨论。6听汇报,点拨。7提问:进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分页代码8提出要求:把书上p52的算式和答案写完整。9结合这一情景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三,巩固练习教师活动1提出要求:独立完成p52“试一试”。2订正。四、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3、这节课一共提了三个加法计算的问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个,剩下的两个大家课后可以思考怎样计算,下次上课再交流。板书设计回收废电池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节?102+97=199102+97199答: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199节。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102+129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97+129注意:相同位数要对齐。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能把握学生学习情绪的切入点,引导他们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掌握用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使用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中提出问题,领略数学简捷的思维方法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重点,这个内容要求学生摆脱以前直观操作求商的方法,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加深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四、教学对象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学生是在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年龄以及知识面的关系,对于“用乘法口诀求商”会有一些陌生,为此要让学生从乘法算式中根据用同一句口诀求出除法算式的商。三、教学策略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五、教学媒体设计:1、放音画(电脑显示小开店情境);2、关键问题1和问题2;3、闯关一;4、闯关二;5、闯关三;6、帮小鸟安家(游戏);六、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放音画:鞭炮声,引出小熊商店开张了!(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小熊开店情境)师:今天这么热闹!有什么喜事啦!师:现在我们到它的商店逛一逛,看看他的新店有什么好东西,好不好?说一说,你想买什么?通过创设充满童趣的情景“小熊开店”,将学生带入童话式的境界中,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探与体验对于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表扬,并选取乘法、除法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解答,也就是:电脑演示:1、买4辆坦克需要几元?2、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请大家自己想办法算一算。教师深入到学生身边,观察、参与、引导,每位同学都有答案后,教师让小组内交流、说说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师板书:买4辆坦克需要几元?4X5=20(元)师板书: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20÷5=4(元)教师重点对利用乘法口诀求商进行小结。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种算法,''20÷5”得数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怎样才能很快的算出"20÷5”等于几呢?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是用同一句口诀)除法是利用乘法口诀求出商;师板书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师:请大家打开书42页半分钟完成“填一填”让新知自然出现,这是数学课的需要,更是生活中的必需。让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交流的过程,自主探究,发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重点订正求除法的商是用乘法口诀求出来的;体现了以生为本,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利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无。实践与应用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节课的知识学会了吗?下面我们来玩个“闯关”游戏;如果你都能顺利闯过三关,你就是这节课的数学小能手。电脑演示:进入第一关,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给予指导。进入第二关,判断;四题都做对,就能过第二关;进入第三关,口算小竞赛,看谁又对又快。闯关结束,谁闯过了三关,教师给予大力表扬。游戏:快乐的小动物1、帮小鸟安家(电脑演示小鸟找家的图)师:小鸟们都不认得家了,你能帮帮它们吗?小鸟嘴里的算式可以利用哪个屋子的口诀,那个屋子就是它的家,请你们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让枯燥的学习变为闯关,让学生在有趣的“闯关”中体验学到新知的喜悦,感受成功。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努力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受学数学的快乐。通过这游戏活动,意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向学生渗透热爱小动物的环保意识。课堂总结电脑演示:智慧老人的话说一说:小朋友: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大家一起分享吧!表扬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让学生对本次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七、版书设计:用乘法口诀求商1、买4辆坦克需要几元?4X5=20(元)2、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20÷5=4(辆)口诀:四五二十。八、练习设计:1、书本42页填分页代码一填。2、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有12元钱,如果买铅笔可以买几个?如果买皮球可以买几个?(分别用的是哪一句口诀)3、断题(第二关);1)、27÷9=3口诀是三九二十七。()2)、27÷3读作27除3o()3)、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4)、24÷3小于24÷6°()4、口算小竞赛(第三关)24÷328÷420÷514÷740÷830÷627÷325÷521÷735÷75、游戏练习(帮小鸟安家)教学流程图:创设情境(放音画)探究与体验实验与应用课堂总结【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与交流。2 .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4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算法的多样化以及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教学目标】1 .创设生活情境,学习多位数的加减法。2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最近搬了家。今天,他们全家要到商场买电器,咱们和淘气一块去,好吗?请看,商场里面有许多的电器。(二)猜价钱师:同学们,每种电器的价钱是多少呢?1 .洗衣机的价钱是1个整百数,它在400元和600元之间。(500元)2 .电冰箱的价钱是由1个千和2个百组成的。(1200元)3 .电视机的价钱相当于8张100元的人民币。(800元)4 .电风扇的价钱是1个三位数,它的百位是L十位是6,个位是0。(160元)(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同学们,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一共花多少钱?(500+800)师:怎样计算500+800,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请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生(1)800+200=1000,1000+300=1300;(2)500+500=1000,1000+300=1300;(3)用计数器拨出500,再加上800,就是1300。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买一台冰箱和一台电视机,一共需要多少钱?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生:1200+800。此-设-计-由-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师:这个题目该如何计算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请大家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生:(1)200+800=1000,1000+1000=2000;(2)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200,然后加上800,就是2000。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淘气一家带了2000元钱,想把这些电器全买下,钱够吗?(2)淘气家里买两台电视机,一个放在客厅,一个放在卧室,要用多少钱?(3)妈妈带了2000元钱,能购买什么电器?(4)买冰箱的价钱比电视机和洗衣机价钱的总和少多少?(5)这里面最贵的和最便宜的电器是什么?差多少钱?(三)练一练,出示课件:(1)完成下面的练习题目:(2)数学游戏:猜数加法接龙:【教学目标】1 .在分蛋糕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 .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课件:师: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芳芳把蛋糕拿出来招待客人,要把这些蛋糕分给小朋友,你愿意帮芳芳分一分吗?师:如果把这些蛋糕平均分给小朋友,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 .活动一:每个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人?(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生L通过乘法口诀“二五一十”得出结论,可以分给5个人。生2:2+2+2+2+2=10,可以分给5个人。生3:10-2-2-2-2-2=0,可以分给5个人。生4:10÷2=5,可以分给5个人。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一一竖式来计算。(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A、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B、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C、教师提示分页代码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小结:10是被除数,表示有10个蛋糕;2是除数,表示每人分2个蛋糕;5是商,表示可以分给5个人。)教学写法,学生试写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注意:先写被除数10,然后写除式;5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10;最后写0,0也要与10的0对齐。)C、为什么5和0都要与10后面的0对齐?D、学生用竖式计算,进行练习。2 .活动二:每人分三个蛋糕,10个蛋糕可以分给几个人,还剩下几个?(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请学生用1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10÷3=3(人)1(个)(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很快完成。)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班内交流。(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2)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在计算的时候,可能会有学生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生1:10÷3应该商3,而不是商2。生2:如果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能够继续再分。生3:余数4里还包括一个3,还可以分给一个人,还剩1个。师: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三、练习,拓展运用学生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实践感悟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同学们看一段内容:放课件: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 .出示二年级三个班回收废电池情况统计表。观察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估算。(1)师:根据统计表你能知道那些信息?提出那些问题?(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两个问题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这是连续进位加法,可以把这部分内容放入下一课时)2 .师:在计算之前请同学们估算出每个问题的结果,并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师:刚才同学们估算了这两个问题的结果,那么你们估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算一算吧!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学生独立计算。(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3)全班汇报。4 .与估算结果比较,使学生了解正确地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5 .师: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生:相同点:(1)都是加法运算;(2)列竖式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的个位相加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是进位加法。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呢?生: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师:你还能想到什么?生: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师:那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你会说吗?生: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6 .师: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生:(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7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8 .试一试:(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1 .师: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这里有几件家商品?(课件出示商品及标价。)2 .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商品的价格?3 .出示问题:(1)买桌椅要用多少元?(2)买一张床和一个书柜共花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通过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3 .通过“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曾经认识的朋友。课件展示标题:长方形与正方形师:下面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物品,你能说出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吗?(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师:这些朋友我们以前只是认识,想不想深入地了解它们呢?生:想。师: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它们,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最愿意开动脑筋。(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1 .探索二者的特征师:让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内先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然后进行操作。(学生进行活动,非常认真、热烈,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研究得非常认真,相信一定有了结果,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们小组是用尺子量的,量的结果是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师: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我们可以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生2: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的方法。先把正方形沿中间这条斜着的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横着对折,上下重叠,竖着对折,左右重叠,这说明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生3:我们用三角尺量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屏幕,你能填上去吗?(学生一起填,大声说出来。)2 .游戏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同桌合作,一个说图形的名称,一个蒙住眼睛在信封里摸图形,然后同桌互换。3 .巩固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下面请大家试一试数出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讨论一下,谁数的正确。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从刚才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长方形中可以有几个正方形。生:不对!正方形中也有长方形。生:不对!还是长方形中有正方形。师:同学们想一想,长方形的特点是生:对边相等。师:那么,正方形是不是对边相等呢?师:所以呀,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三)小结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和同桌说一说。【教学目标】1 .感受验算的必要性,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2 .进一步体会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一)图书馆虽然小,但是书却不少,下面我们来看看图书馆里的藏书资料:师:从藏书资料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1)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这几位同学是怎么算的?你是怎么想的?(二)计算并验算妈妈带淘气和笑笑去买皮鞋,皮鞋价钱是128元,妈妈给售货员150元,售货员应该找回妈妈多少钱?淘气和笑笑谁算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出示课件)师:计算完后检查算得对不对,就叫验算。下面大家试一试:出示课件:一名学生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其余的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师:想一想可以怎样验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验算过程,并指导验算的书写格式。)生1:用加法验算:203+97=300生2:用减法竖式验算:生3:用简算验算:300-200-3o生5:用连减验算:300-97-203,看结果是不是0,是0就对了。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验算方法,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生1:我喜欢用加法验算,一步计算很简单。生2:我喜欢用减法竖式验算,竖式计算不容易算错。教师指导完成后面几道题目的练习。师:你们能先从书写便捷、正确率高、容易算等方面进行比较,再进行选择,很会思考。(三)算一算便宜了多少:教学目标:1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2 .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设计思路:1 .“看规律”,从教材情景图导入,充分观察,充分交流,充分评价。2 .“识规律”,感悟图形排列特征。(1)排队游戏模仿规律,感受规律;(2)前到后,后前移(例题,摆水果图);(3)后到前,前后移(做一做);3 .“做规律”,用规律知识创造生活美。4 .“赏规律”,感受有规律图形的审美价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小雯和小婿两位小朋友就用规律的知识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看!这就是小雯布置的房间。(电脑出示:小文的房间)提问:谁发现了房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规律?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小婿看见小雯把房间布置地这么漂亮,他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电脑出示),我们一起到小婿做客?(好)你看!这就是小婿布置的墙面和地面,可是,这里有规律吗?(生反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1 .找墙面图案的规律.师:墙面的图案有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规律,先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讨论一下。3分钟后,谁来说?(1)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小组讨论)(2)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说规律,注意语言表达清楚。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3)课件演示规律,深化认识。(墙面的规律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2 .找地面图案的规律。师:墙面的图案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地面的图案呢?(出示课件)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了墙面和地面的规律,真棒!下面我们休息一会,来玩个游戏,用我们刚才学习的规律来玩一个排队游戏,怎么样?游戏玩法:五个学生为一组,五个人轮流做组长,负责下指令,其他四人按要求排队。用ABCD代表四个组员,组长下指令:让B排第一,该怎样排,组员按指令行动。(请一组示范后其他小组在组内活动)3 .教学例1(第一关,摆一摆)。过渡:为了让我们玩得开心,小婿为我们设计了一个过关游戏。有胆量挑战吗?(有!)出示例1:<><><>(1)请学生按规律,利用学具卡片摆出第四组图形。分页代码(2)请学生说规律。(3)如果让你接着摆出第五组,你会摆吗?试试看!(4)在这五组中,你发现哪两组是相同的。(师:经过了几次变换,从第五组开始又重复了前面的排列,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叫做循环排列)4 .摆水果图。过渡:好客的小婿很高兴大家来参观他的房子,所以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可是,他只摆了三组,你能根据规律摆出第四组水果图吗?刚才这两道题,做对的举手,哇,还真不少,顺利攻下第一关。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关。5 .画一画(第二关)。填写书本115页例1并完成115页“做一做”做一做: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第三关)创作游戏:谁是小小设计师。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当作小手帕),利用老师给的学具为小手帕设计美丽的花边或图案,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1)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2)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3)互相欣赏作品。五、欣赏有规律的图片(机动)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你能找出来吗?谁来说说。(衣服的花纹,地板上的瓷砖,窗帘、斑马线、交通红绿灯也是有规律的。)师: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我们一起看一看。课件显示: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古文物上的规律,小数民族服饰上的规律等。六、总结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 .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X7=45÷9=63÷7=18÷9=32÷4=56÷7=27÷9=6X8=72÷9=8X3=35÷7=64÷8=9X4=24÷3=54÷9=21÷7=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3 .56里面有几个7?二、探究新知1.出示第59页的例题4(课件)(1)先认真观察第一幅图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2)再认真观察第二幅图的画面,“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多少辆呢?”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人?(3)把这两幅画面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