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统计》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541175       资源大小:241.08KB        全文页数:1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计》教学设计.docx

    设计理念标准要求: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由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正式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因此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非正式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例题Io学情与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的经验,这些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基础。上册学生对统计的体验只是数数、涂格,还没有系统地感悟和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甚少,对统计的方法也比较陌生。本设计以突出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为教学主线,安排三个统计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读懂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从信息中提出问题,体会统计和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1 .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能根据所描述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2 .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3 .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并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一套水果图片,学生每组一盒水果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前播放一段动画片蓝猫的主题曲,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哼唱起来。师:同学们这么熟悉刚才的音乐,老师猜你们一定特别喜欢蓝猫。想知道它最近的消息吗?(课件出示场景1配画外音)“蓝猫我改行做水果店老板了。”师:瞧瞧它的柜台,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会觉得蓝猫把各种水果堆在一起太乱了,需要分类摆放。意图: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教师以学生熟悉又喜爱的蓝猫主题曲吸引其注意力,自然而然地为组织教学做好了准备。“蓝猫改行做水果店老板”又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的提出,激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产生统计的需要。二、整理数据1 .师:如果这个盒子里的图片就是蓝猫柜台上的水果,你们愿意帮助他整理一下吗?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整理。预设:有的小组可能是把水果分成了四堆,教师肯定他们分类的思想;有的小组可能会分成了四排或四列,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并认识到这种方法不仅分了类还便于计数。意图:学生对分类和数数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提供一盒水果图片让学生整理,便于操作,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适时指导,启发学生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这是统计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活动中感悟统计的方法,体验统计的过程。2 .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学生互相评价。师:当我们把物品整理成“排”或“列”时,往往要以一条线为起跑线,把横排(或竖列)对齐,习惯上从下往上排,也可以从左往右排。(教师扭转水果图下面的垫片,呈现从下往上排的方法)思考:这样做好在哪里呢?教师小结:同学们把一堆水果分一分、排一排,很快就变成了这幅整齐漂亮的画面。(板书:分一分、排一排。)其实你们已经出色地完成了数学中常见的一项工作一一统计(板书课题:统计)。意图:一个简单的教具垫片为学生直观地呈现了象形统计图两种不同的摆放方式,既省时又明了。学生会觉得便于计数,能清楚地数出每种水果的数量;便于比较,能直观地看到水果的多与少。同时象形统计图的生成也为条形统计图做好了过渡准备。3 .师:现在我们需要把这个统计结果保留在纸上。想一想:怎样利用这幅图表示统计结果呢?让学生在方格上涂色分别表示每种水果的数量,并把相应的数量填在括号里。然后和同桌交流:你在方格上是怎样涂色的?每个小格代表多少?接着在全班汇报交流:从这幅图上能看出什么?知道什么?预设:学生可能首先说到的是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随即贴图片并板书相应的数量;如果学生说不出表外的信息,教师还需要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谁比谁多、多多少等数学问题。4 .师:为了使蓝猫看得更方便、更清楚,我们还可以将收集的数据这样进行的整理。教师画出表格线,帮助学生认识表格的第一行是水果的一一种类;第二行是水果的一一数量。板书:种类、数量,完成统计表。意图:教材的例题1并没有出现统计表,这里之所以提前引入简单的统计表,是为了在比较中渗透统计图和统计表各自的优点。同时也为给例题2减轻分量,为练习十七的第1题扫除障碍的。教师小结:我们从这样的统计表或统计图中都能很清楚地看出每种数量的多少和它们的关系。学会统计能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下面我们试一试。三、应用拓展1 .师:这是老师根据大家的学籍卡整理的每位同学出生的月份,从表中找到你的名字,看看你出生的月份有没有写错的。请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完成课本P951题。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分析原始数据,要把本班每个月出生的人数用涂方格的方式画在图里,数清各月的人数填在相应的表格内,根据图或表回答图表下面的三个问题。意图:教师提供的每位学生的出生月份是原始数据,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名字核对正误,实际上是检验学生能否读懂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原始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则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回答下面的问题又是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再次感受。2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962题。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思维活跃,方法多样。集体订正统计结果,分析错因。预设:大部分学生可能要从轮船、火箭和小鱼的图片上分类去数每种图形的数量,也许有个别同学会寻捷径,直接从或“正”字中获得数据,这时就会出现统计结果不一致。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统计的,当学生说到从符号中获取数据时,教师追问:为什么想到分页代码了直接从符号中获取数据?在肯定这种方法后大家一起分析错因。师:从图片中数出的结果是可靠的,从符号中获取数据简明易数,方法很好。但是书上给我们呈现的并不是完整的结果,怎样用这些符号做记录?什么情况下需要用符号来记录?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做练习,减少教学成本,提高课堂实效,减轻课业负担。同时为下节课教学例题2用符号的方法统计做一些提示和铺垫。同桌合作,再次从图片上数清楚每种图形的数量,有错的改正。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并提出更多的问题。四、总结布置作业师:今天我们用分类数数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了整理,这个过程就是统计。统计的结果通常反映在统计表或统计图里,便于我们分析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经常要用到统计,我们也可以留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事物,搜集一些数据,分类整理出来,作个统计分析。设计思路“学”数学不如“做”数学。统计教学更应如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以突出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为教学主线,让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在做统计的过程中真切感受统计、理解统计、运用统计。1 .灵活选取素材,激发学生兴趣。统计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丰富的素材。但是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接触社会的范围比较窄,对许多现象要么不理解,要么不感兴趣,因此在一年级统计教学中,选取学生能够理解的同时又感兴趣的素材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障。教材的例题1呈现了三行盆花,各种颜色的盆花混杂在一起,特别是红花和粉花不容易看清楚,为避免干扰,本课创设了蓝猫开水果店的情境。它既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也能较好地体现分类统计的需要。教学要尽力营造这些“需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 .精心设计活动,经历统计过程。为了让学生学到初步的统计知识,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老师在每一个活动和每一个细节处并不急着“教”什么,而是耐心地把“经历”和“领悟”的机会留给学生并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1)分类是初步的数据统计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有了统计愿望,就会主动地分类、计数、比较。教师的适时指导使学生的分类结果自然地呈现出象形统计图。(2)由于这个象形统计图是许多图片摆上去的,就引发了画条形统计图的需要,从象形统计图到条形统计图的无痕过渡,增强了学生探究的自信。(3)表格是表达数据的一种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对统计表的分析,一边贴图片,一边填数据,又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统计表,学生初步认识到统计表的形成,并在与统计图的对比中感受两者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3 .进行数据分析,体会统计价值。获得数据不是统计的最终目的,填写图表也不是统计教学的唯一任务。分析研究数据,掌握事物的主要情况,把握现象的发展态势,才是真正体现统计的价值。学生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统计之后,教师都要问学生“你知道了什么?”这是引导他们利用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思考。学生的回答大致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说出各类物体的数量,另一种是对数量进行比较或综合,从本质上讲,两种回答的差别在于对统计获得的数据的利用程度,前一种回答是重要的,后一种回答更有意义,有了较深层次的思考,统计的价值得以渗透。教学目标1 .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 .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 .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教具、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录音机、磁带、写有算式的26个大苹果、六棵智慧树、2张写有算式的楼梯图、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1张写有思考题的智慧王国图。学具:写有口算题和思考题的练习纸(每人一张);每组准备1块小黑板、1支白粉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 .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年级一班的“小小玩具店”正式开业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都有哪些玩具,好吗?教师出示标有价格的6种玩具:大赛车(40元)、小轿车(2元)、飞机(6元)、布娃娃(30元)、小狗熊(3元)、大花猫(20元)。师:都有哪些玩具,价格是多少?(学生回答,要说明礼物是什么以及它的价格)2 .这些玩具都有自己的价格,你们要想得到它必须怎么办?(生:用钱买)在每个组的信封里还有一样东西,倒出来看看是什么?(生:人民币)师:数数看,有多少人民币?(学生合作数人民币,并报总数)1组:35元2组:35元3组:29元4组:87元5组:64元6组:38元师:你们小组商量一下要买哪种玩具?3 .你能根据玩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总数,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提出数学问题:)生L我们组一共有35元,买一辆小轿车要用2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生2:我们组一共有35元,买一只大花猫要用2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生3:我们组一共有29元,买一架飞机要用6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生4:我们组一共有87元, 是:还剩多少元?买一个布娃娃要用3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生5:我们组一共有64元,买一辆大赛车要用4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生6:我们组一共有38元,买一只小狗熊要用3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再现学生生活中购玩具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4 .要想解决“还剩多少元钱?”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最后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5 .展示大家列的算式:请每组的代表把小黑板放在前面。1 组:35-2 =3 组:29-6=5 组:64-40 =2 组:35-20 =4 组:87-30 =6 组:38-3 =二、交流合作学习新知6 .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a.我们先来帮1组算一算。挂起1组的小黑板:352=b.那么352得多少,应该怎样口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分组讨论)C.请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可随机进行引导。(生:先不看十位,先看个位,52=3,再把3和30合起来,就是33)d.你的这种方法很好,说得也很明白。(这时,教师再征求一下其他组的意见,如果都是用的这种方法,再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e.这个过程大家都明白了,谁能用上先算再算比较简单地说一说。(先算52=3,再算3+30=33)师:XXX说得好不好?鼓励一下。你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说给同桌听一听呢?f.先请一名中等生说,再请一名学困生说。g.教师根据出现的算法与学生一起进行小结,教师板书口算过程(略)。h.拓展练习。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算出了这道题。看看其他组的算式,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生:296=和383=同桌合作一人一题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订正。7 .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a.过渡:我们再来看2组的这个题“3520="。小组讨论一下。(教师走进小组与学生一起学习)b.请小组汇报学习情况。生1:先不看个位,先看十位,30-20=10,再用10加上个位的5就是15oc.师:你说得非常好,谁能比他说得更简单一些。生2:先算3020=10,再算10+5=15。师:和他们方法一样的同学起立(进行表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征求学生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其他方法了,让学生集体说,教师把刚才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略)d.拓展练习: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组的算式,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生:8730=和64-40=对桌合作一人一题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指两名学生说,进行集体订正。e.知识应用:师:前两天,老师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价格是26元,可是我只带了10元钱,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生:老师遇到的难题是:钱不够了,还需要带多少钱?师:谁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呢?生:还需要带16元。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从书的价格26元里面去掉老师已经带的10元,就是还要带的钱数。我列的算式是:26-10=16,所以还需要带16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师:谢谢你,明天,我就再带上16元钱去买这本书。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这一环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8 .小结: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同桌商量一下。生:第一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第二组是两位数减整十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师:大家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分页代码同点和不同点?生L都是减法,被减数都是两位数。生2: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如果减数是一位数,就从一位数里减去,然后再和整十数相加;如果减数是整十数,就从整十数里减去,然后再和一位数相加。(这一点如果学生找不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师:在今后的口算中,大家只要掌握了规律,相信你一定能算得又对又快。三、巩固反馈1 .口算练习。(共两组)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两种评估形式。在做完第一组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比较上下两行算式的异同,这有利于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76-4=57-3=68-5=99-6=85-2=76-40=57-30=68-50=99-60=85-20=。99-50=87-40=98-5=66-20=36-3=76-2=48-4=77-60=58-6=89-20=2 .综合练习:玩“摘苹果”的游戏。教师出示贴有大苹果的六棵智慧树(每棵树上贴有6个写有本课所学两种算式的苹果)。并说明游戏要求:每个组的小黑板上贴有一个得数,是这个得数的苹果有6个。请小组同学合作根据自己的得数接力摘苹果,最后请听课教师评定。全对的小组可获得合作星。(学生按要求玩游戏)3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练习:玩“爬楼梯夺智慧星”的游戏。教师任选两组学生进行比赛,根据口令同时接力做题,先做完的小组拔智慧星。(先选出一名学生当主裁判,其余学生当副裁判,然后请参加比赛的两组同学做好准备,按要求进行比赛。最后由主裁判带着大家集体订正,评议)巩固反馈阶段,教师设计的几组游戏性的练习题,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就自然地运用了所学知识,并把学生自评和互评融入其中,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思考性练习:去智慧王国做题。学生随音乐做小燕子飞的动作来到智慧王国。教师打开智慧大门出示思考题。想一想:下面每个O里可以填什么数?39-10>O95- O<5564- O=84O(这一题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留给学生课下完成)四、课堂总结1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生: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法。2 .师: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发言。3 .结语:通过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口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的算内容是在学生己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教材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标明各种儿童玩具价格的情境图,由图中所提供的素材引出例题。在备课时,我感到这幅图设计的购物情境很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但是,这幅图是静止的,不利于学生和教师操作。所以我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现实情境,并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改进。1 .情境引入阶段我为学生准备了标有价格的6种玩具。新课引入部分,我采用一年级一班“小小玩具店”开业这一引子,创设了买玩具的情境。当出示以上6种可爱的玩具时,相信学生的眼睛都会亮起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很想玩这些玩具。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钱。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人民币,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钱?(这里为每组学生准备的人民币有两种:10元的和1元的,总数都是两位数的。只准备以上两种人民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算法时,如遇到困难,就可以把人民币当作学具来摆一摆)。然后让学生根据人民币的总数购买自己小组喜欢的玩具(每个小组只能购买一种)。在购买玩具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人民币的总数和所购买玩具的价格,试着提出数学问题。“想买什么?买了以后还剩多少钱?”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况且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人民币以及“用数学”的知识,能很快提出:“还剩多少元钱?”这个问题。这样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就会很自然地列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式。这样就出现了3个不同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和3个不同的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2 .学习新知阶段当把6个组的算式都展示出来时,先从中抽取1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作为例题进行讨论。当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及合作交流掌握口算方法后,再让他们通过同桌合作(一人一道)完成另外两道题。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评价的互动机会。然后再从中抽取一个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作为例题进行讨论,方法同前。这次为了增加学生的交流和评价机会,另外两道题可以让对桌合作完成,并进行评价。最后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两组算式的特点以及口算方法的不同。这时教师可随机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3 .知识应用阶段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以上两种口算方法后,我采用了谈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环节:前两天,老师拿着10元钱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价格是26元,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怎么解决呢?这时学生就会用刚学的知识非常热情地帮助我解决难题。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真正地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这时教师再说几句感谢的话,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功感。4 .巩固反馈阶段我先设计了两组口算练习题,分别采取盖五星章和小花章的方式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我还把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融入其中,使评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然后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具有比赛性质的“摘苹果”和“夺智慧星”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并在最后让学生通过做律动(火车开了),到智慧王国进行了思考题的练习。这样不仅能体现练习的层次性,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5 .课堂总结阶段还是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设计理念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随机现象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用图或表的形式呈现,对这些事件和现象的了解能更清楚、把握更准确。教师在本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探究发现不同的记录方法,获得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一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例题2。学情与教材分析在例1的学习中,学生统计的是己经发生的事件里的信息,如各种水果的数量、各月出生的人数、各种图形的数量。在这些事件里,统计的对象一“信息”已经呈现,只是数据尚未知道,所以采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就能得到数据。例2用不同的符号记录和收集数据,通常是在事件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时采用的。学生要掌握随机收集数据的方法,体验简单的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教材同时出现有频数范围的条形统计图,完善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教学目标1 .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体验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2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3 .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有要完成的统计图表各一张。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设置矛盾。课前仍然播放动画片蓝猫的主题曲,学生还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哼唱着。师:同学们一定记得蓝猫改行做什么啦?生:水果店老板。意图:利用儿童喜爱的蓝猫,把上节课意犹未尽的情境延续过来,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凝聚到教学内容上。师:蓝猫刚开张,生意就火暴。瞧!它今天卖出多少水果呢?课件演示:苹果、甜瓜、桃和梨一个接一个无序地消失了。意图:此时学生并无意识也无能力分类计数,只是在观看课件演示时数了数一共卖出的水果个数。教师先不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而要利用这个情境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师:真不错!你们都关注到了蓝猫卖出的水果总数,有谁还知道每种水果各卖出几个呢?(生一片茫然。)师:哦,大家都没数清楚!这是为什么?有没有办法知道卖出的各种水果分别是多少个呢?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能会想到分类数一数,教师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切实感受对于随机呈现的信息无法分类计数;学生也可能想到把水果画在纸上,教师及时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想一想:你准备怎么画?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清楚。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 .学生思考片刻后,四人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师:大家集思广益想出很多种统计的方法,是否可行?哪种更好?我们亲自试一试。老师也特别想参加这个活动,我来看着屏幕给大家报出每次卖出的水果名称,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结果记下来,好吗?2 .学生操作后全班展示记录方法。教师适当地多请几组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简笔画顺次记录;简笔画按四行分类记录;用阿拉伯数分四行记录;用“或等不同的符号记录;用“正”字记录;小组分工,每人负责数一种水果。对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点评,给予肯定。4 .比较评价。师: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觉得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现在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记?学生讨论交流。小结:打“J”或画或写“正”字,都是分类记录的,很清楚。而写“正”字更方便记录和数数(五个五个地数)。你知道这种先分类再用符号记录的方法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生:先在每行的开头写苹果、甜瓜、桃、梨,或画出简单的图样,再听同学报哪种水果就在它的后边打“或写“正”字。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操作中检验各自方法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交流比较得出简便易行的统计方法一一分类用符号记,并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记录方法。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据信息的敏锐直觉,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三、独立完成统计图表1 .学生根据记录的结果,把蓝猫卖出的水果个数填在统计表里。师: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生1:我知道蓝猫今天卖了9个苹果、4个甜瓜、8个桃、6个梨。生2:我知道蓝猫今天一共卖了27个水果。生3:我知道蓝猫今天卖的苹果最多,甜瓜最少。生4:我还知道蓝猫今天卖的桃和苹果就差1个。师: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的信息。小结:当卖出的水果不可能分类计数时,我们开动脑筋,想到了边卖边用符号分类记下来,最后把数出的结果填进表格里,这个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就是统计。2 .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涂小格表示各种水果卖出的个数。师: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的方式,还可以用涂小格的方式来表示,还记得叫什么吗?(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怎么涂?学生汇报制作过程,强调每一小格代表一个数量。教师呈现有频数范围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与之对比,感受频数带来的方便。看图提出问题并回答。意图: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统计图中描述数据,感受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优势,而且让学生体验和经历发现信息、分析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四、联系生活,形成技能。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好多的事情都需要统计来帮忙。请看课本P974调查我班每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该怎么统计呢?预设:有的学生建议全班按顺序一个一个报他喜欢的交通工具,大家在纸上用符号记录,然后数一数填在表里、涂在格里;也有的学生建议直接分类举手或起立统计;还有的学生说先在每个小组做统计,然后全班再整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分五次起立,数数,填表、制图。师:刚才我们是直接数出每种情况的人数整理在图表中的,什么情况下必须先用符号来收集数据呢?我们一分页代码起到假如到马路边看看(课件演示汽车流动的场景),此时此刻你想统计什么呢?生1:我想统计红色的汽车有几辆,黄色的有几辆,白色的有几辆。生2:我想统计往这边开的有几辆,往那边开的有几辆。生3:我想统计轿车有几辆,面包车有几辆,公共汽车有几辆。师:汽车在行驶中,我们能不能让它们都停下来,分好类再数数呢?那就得采用什么方法?意图: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先用符号记下来再数数的统计方法很少,教师利用马路上行驶的汽车这一场景,除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外,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感受使用这种统计方法的机会,体会符号记录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师: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用今天的方法统计呢?预设:学生会例举到统计自己的各类文具、班级课程设置等,这些事件都是静态的,可以分类计数;教师还可提示学生在校门口统计自己来上学的有多少人,家长送的有多少人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由于这是动态事件,所以要先用符号分别记录,或小组合作分工计数,再根据数出的结果制成统计图表,意图: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能派什么用处?不同情况下选择怎样的方法来统计呢?空洞的说教解决不了问题。教师在这里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既强化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应用意识,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五、布置作业玩一玩。师:(拿出一个小正方体)观察6个面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两个面是红色的,两个是黄色的,还有两个是绿色的。)师:(随意一扔)什么颜色的面向上?再扔呢?看来什么颜色向上还不一定呢!想玩一玩吗?回家和爸爸妈妈每人扔5次,共15次,可以统计什么?生:红色面向上的几次,绿色的几次,黄色的几次!师:明天我们交流的时候,你估计大家的结果会一样吗?为什么,这里还有学问呢!以后再学。意图:这个作业是让学生轻松活动,父母的参与既能放松学生的身心,和孩子多些情感交流,又能帮助他们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为以后的学习埋了伏笔。设计思路教材的例1已经教学了最初步的分类整理信息的方法,例2重点放在用符号收集随机事件中的信息。在这些事件里,或是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因此,必须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随时收集信息,经过整理才能获得需要的数据。本设计用动态的形式呈现蓝猫卖水果的情境,目的有二:1.突出多样记录方法的教学。蓝猫卖出的苹果、甜瓜、桃和梨一个接一个无序地消失,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不可能把卖出的水果直接分类计数,而是要逐个记下卖出的水果名称,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随机事件的情境中。随机事件里的信息往往是陆续出现、稍纵即逝的,随时记录、保存出现的信息才能保障数据正确。本设计由一个人报水果名称,其他人作记录,教学收集信息最基本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录,记录方法必定会多样:有人边听边画,听到一个水果的名称就把它画出来,于是画出了一串图形;有人把四种水果分开记录,最上面一行画苹果、第二行画甜瓜、第三行画桃;最下面一行画梨;还有人使用简单的符号(如画“)把四种水果分类记录。本设计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评价他人的方法,借鉴比较好的方法。上面的第一种记录,每种水果的个数还得分类数一数才能知道;第二种记录,四种水果的个数已能清楚地看出来了,但边听边画图形还不是最方便的方法,时间会来不及;在第三种记录里不仅容易看出各种水果的个数,而且画符号比画图形方便,是较好的记录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记录信息使用的符号,可以画“,也可以画或“I”等,只要学生喜欢并且容易画,都可以。通常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信息。特别要突出的是“正”字,一字五笔代表的是五个信息,易画又便数。2.突出两种统计方法的区别。延续例题1蓝猫卖水果的情境,便于学生对比同样是数水果的个数,摆在橱柜里的是静态的,它可以直接分分类、数出结果;而卖出的一个个水果,是无序动态呈现的,只能先用符号分别记录下来,最后再汇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有了这种体验后,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里获得数据,开展统计活动。例如,新授之后的巩固练习就是在简单的调查中开展统计活动的,可以分类直接计数,也可以先画符号记录再数数制图表,但不论哪种方式都要先进行调查,收集需要的信息,再经过整理加工,获得数据才能填绘统计表图。体验和初步学会用符号记录信息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补充的例子和布置的作业都有所侧重。比多少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内容。学生在前一课时里已经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会用大于号、等于和小于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通过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还可以用语言比较准确的描绘。体现出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知识不再是生硬的公式化、符号化,而是要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生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首先,猜数活动,切入新课。新课伊始,以一个学生喜欢的猜数活动作为开课,旨在通过有趣的学习情境满足儿童强烈的心理需求一一总想着自己是发现着、探索者。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创造的快乐。第二,数学活动,激活思维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本课中处理“多得多”和“多一些”、,少得多”和“少一些,的理解时,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生动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感知问题;在猜想中推理问题;在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感受描述数大小的意义,建立初步数感。例如:用手势表示糖果颗数几次变化的过程和利用多媒体演示比较两组小棒的根数等环节,都是力求通过数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一切感官,让学生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达到有效的学习。第三,多种学习方式,重视能力培养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想象、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0例9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景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2 .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从而感知数学无处不在。3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小棒、小袋糖果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游戏引入1.谈话: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比一比看那组的小朋友表现得最好!2.估数:1)第一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豆豆:我有一大捆小棒,你们猜猜有几根?(指名学生估数)2)第二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豆豆:你们猜得不准哦!叮当:让我来帮助你们吧!这儿有10根小棒请你们对比这两捆小棒再猜一猜,这次你们一定能猜得比较准。(再次指名学生估数)3)课件验证小棒的根数,演示十根十根的数小棒的过程。4提问:两次猜数,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猜得准?(集体交流,指名发言O)5)师小结:要想比较准确的估计事物的数量就要有参照物作标准,帮助我们比较分析。多种情景,深化新知1.复习铺垫,以“旧”引“新”课件出示:三种颜色的小棒。(红色48根,黄色15根,蓝色10根)1)观察这三种颜色小棒的数量,用上学期学过的比多少的知识描述它们的多少关系。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2左边两句都是说“比蓝色小棒多”,而多的程度一样吗?3)我们该用什么词比较准确的描述多的程度呢?学生试着说一说。4)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比多少。(出示课题)5师说明:生活中人们常用“多得多”、“多一些”来描述多的程度。4) 形象深化,帮助理解教师双手捧出一小袋糖D

    注意事项

    本文(《统计》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