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docx
-
资源ID:544060
资源大小:1.84MB
全文页数:48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GB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docx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strengtheningconcretestructure2013-11-012014-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睑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strengtheningconcretestructureGB50367-2013主编部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4年6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08号开本:850X1168亳米1/32印张:8%字数:230千字2014年5月第一版2014年5月第一次印刷定价:43.00元统一书号:1511223849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IoOO37)本社网址:http网上书店:http:/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strengtheningconcretestructureGB50367-201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67-2013,自2014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8、4.3.1、4.3.3、4.3.6、4.4.2、4.4.4、4.5.3、4.5.4、4.5.6、15.2.4、16.2.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o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11月1日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hZfXAA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关于同意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局部修订调整为全面修订的函建标201110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预张紧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绕丝加固法、植筋技术、锚栓技术、裂缝修补技术。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2增加了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技术;3增加了芳纶纤维复合材作为加固材料的应用规定;4补充了锚固型快固结构胶的安全性鉴定标准;5补充了锚固型快固结构胶的抗震性能检验方法;6修改了钢丝绳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的设计要求和构造规定;7补充了锚栓抗震设计规定;8补充了干式外包钢加固法的设计规定;9调整了部分加固计算的参数。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士凯(北京)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杜邦(中国)研发管理有限公司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邮编:610081)o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福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武汉长江加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怡昌碳纤维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同华特种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天力信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威士邦建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康驰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法施达(大连)工程材料有限公司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43基本规定73.1 一趣定73.2 设计计算原则83.3 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104材料114.1 混凝土114.2 钢材及焊接材料1143纤维和纤维复合材134.4 聋构加固用胶粘剂1645钢丝绳174.6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194.7 阻锈剂195增大截面加固法21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国)商贸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梁坦王宏业吴善能梁爽张天宇陈大川卜良桃卢亦温林文修王文军贺曼罗古天纯王国杰张书禹王立民宋涛毕琼程超陈友明单远铭侯发亮彭勃李今保张坦贤项剑锋张成英蒋宗刘兵陈家辉宋世刚刘平原宗鹏卢海波马俊发周海明刘延年黎红兵赵斌乔树伟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刘西拉戴宝城李德荣高小旺邓锦纹程依祖王庆霖完海鹰江世永陈宙弓俊青5.1 设计规定5.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5.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5.4 题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5.5 构造规定6置换混凝土加固法6.1 设计规定6.2 加固计算10.8 提高柱的延性的加固计算8810.9 构造规定8886.3构造规定337体外预应力加固法357. 1设计规定357.2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357.3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387.4 型钢预应力撑杆的加固计算397.5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427.6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497.7 型钢预应力撑杆构造规定518外包型钢加固法548. 1设计规定548.2外粘型钢加固计算558. 3构造规定589粘贴钢板加固法619. 1设计规定619.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619.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669.4 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689.5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709.6 构造规定7010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7510. 1设计规定7510.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7610.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8010.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831.1 5框架柱斜截面加固计第8510.6 大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8610.7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8717.2裂缝修补要求95959703070808OS(),J121213192i2325252621272S30333335374446461479h7,fX11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11.1 设计规定11.2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受弯构件113构造要求11.4 设计对施工的要求12增设支点力口固法1.1 1设计规定12.2 加固计算12.3 构造规定13预张紧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1.2 1设计规定1.3 2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1.4 3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1.5 4构造规定14. 绕丝加固法14.1 设计规定14.2 柱的抗震加固计算14.3 构造规定15植筋技术15. 1设计规定15.1 锚固计算15.2 构造规定15.3 锚栓技术16. 1设计规定16.1 锚栓钢材承载力验算16.2 基材混凝土承载力验算16.3 构造规定17裂缝修补技术17. 1设计规定10附录A既有建筑物结构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148附录B既有结构混凝土回弹值龄期修正的规定151附录C锚固用快固胶粘结拉伸抗剪强度测定法之一钢套筒法152附录D锚固型快固结构胶抗震性能检验方法156附录E既有混凝土结构钢筋阻锈方法161附录F锚栓连接受力分析方法165本规范用词说明169引用标准名录170附:条文说明173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2 TermsandSymbols2 .1Terms3 .2Symbols3 BasicRequirements3.1 GeneralRequirements3.2 CalculationPrinCiPIeSforDesign3.3 StrengtheningMethodandTechnology4 Materials4.1 Concrete4.2 SteelandWeldingMaterial4.3 FiberandFiberConpositeMateriaI4.4 AdhesiveforStructuralStrengIhening4.5 SteelWireRope4.6 PolymerModifiedCementMortar4.7 RustyRetaixiaiitAgent5 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IncreasingSectionArea5.1 DesignProvisions215.2 StrengtheningCalculationofCrossSectionBendingCapacityforFlexuralMenber215.3 StrengtheningCalculationofInCIinodSectionShearCapacityforFlexuralMember235.4 StrcnglheningGilciikiiionofGssSectknBendingCapacityforCompressionMember25115.5 DetailingRequirements286 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ConcreteDisplacement316.1 DesignP,ovisions316.2 StrengtheningCalculation316.3 DetailingRequirements337 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ExternallyPrestressed357.1 DesignProvisions357.2 Strengthenb咯CalCulatiOnOfExtemaIlyPrestressedNon-OjhesiveSteeIStrands357.3 StrengtheningCalculatiofIixtemallyPrestressedConventionalSteelBars387.4 StrengtheningCalculatiofPrestressedSectionSteelStruts397.5 DetailingRequirementsforExternallyPrestressedNon-COheSiVeSteelStrands427.6 DetailingRequirementsforExternallyPrestressedConventionalSteelBarS497.7 DetailingRequirementsforPrestressedSectionSteelStruts518 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ExternallyWrappedSteelSection548.1 DesignProvisions548.2 StrengtheningCalculation558.3 DetailingRequirements589 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BondedSteelPlate619.1 DesignProvisions619.2 StrengtheningCalculationofCrossSectiBending12CapacityIbrFlexuralMember619.3 StrertheningCalculationofInclinedSectiShearCapacityforFlexuralMember669.4 StrengtheningCalculationofCrossSectiBendingCapacityforLargeEecentricityCdipressionMember689.5 Sti'engtheningCalculationofCr*ossSectionBendingCapacityforTensionMember709.6 6DetailingRequirements7010 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BondedFiberCompositeMaterial7510.1 DesignProvisions7510.2 StrengtheningCalculatiofCrossSectionBendingCapacityforFlexuralMember7610.3 StrengtheningCalculationofInclinedSectiShearCapacityforFlexuralMarber8010.4 StrengtheningCalculationofCrossSectionBendingCapacityforCompressionMember8310.5 StrengtheningCalculatiofInclinedSectionShearCapacityforFrameColumn8510.6 StiwgtheningCalculationforLargeEccentricityCompressionMember8610.7 StrengtheningCalculatiofCrossSectionBendingCapacityforTensionMember8710.8 Sti'engtheningCalculationforInproveDuctilityofColumn8810.9 DetailingRcquircmaits8811 StructureMenterStrengtheningwithPrestressedCarbonFiberReinforcedPlastic951 1.1DesignProvisions9511 .2FlexuialMemberStrengtheningwithPrestressedCarbon13z1xHberRdnforcedPtiStiC971.3 3DetailingRequirements1031.4 4DesignonConstructionRequirements10712 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AddingFulcrums10812.1 DesignProvisions10812.2 StrengtheningCalculation10812.3 DetailingRequirements10913 Stin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WireRopeMeshandPolymerModifiedCementMortarLayer11213.1 DesignProvisions1121.1 StrengtheningCalculationofQssSectionBeligicityforFleXUraIMember1131.3 3StrcngthaliHgCalculalioiiOflnClinCdSectionSlicarCapacityforHexuralMember1191.4 4DetailingRequirements12114 StructureMcmbei'StrengtheningwithWireWrapped12514.1 DesignProvisions12514.2 SeismicStrengtheningCalculationforColumn12514.3 DetailingRequirements12615 EmbeddedSteelBarsTechnology12715.1 DesignProvisions12715.2 AnchorageCalculation12815.3 DetailingRequirements13016 AnchorTechnology13316.1 DesignPx>visions13316.2 BeaiiiigCapacityCheckingforSteelAiiclior135163BearingCapacityCheckingfirConcreteSubstrate13716.4 DetailingRequirements14417 CrackRepairTechnology14617.1DesignProvisions14617.2RequirementsforCrackRepair147Appendix A DeterminationforLoadCharacteristicValueofExistingStructures148Appendix B ProvisionsforConcreteReboundValueModificationofExistingStructures151AppendixCDetenninationMethodofTensionShearStrengthforAnchorTypeFastCuringStructuralAdhesives152AppendixDTestMethodofSeismicPerformanceforAnchorTypeFastCuringStructuralAdhesives156AppendixEReinforcementRustyRetardantMethodforExistingConcreteStructures161AppendixFStressAnalysisMethodforAnchorConnection165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691.istofQuotedStandards170Addil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73151总贝U.o.为使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和一般构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设计。1.0.3混凝土结构加固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进行结构检测或鉴定。当与抗震加固结合进行时,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或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l17进行抗震能力鉴定。1.0.4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bzfxwincreasingsectionarea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并增配钢筋,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直接加固法。2.1.8外包型钢加固法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externallywrappedshapedsteel对钢筋混凝土梁、柱外包型钢及钢缀板焊成的构架,以达到共同受力并使原构件受到约束作用的加固方法。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结构加固strengtheningofstructure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2.1.2 原构件existingstructuremember实施加固前的原有构件。2.1.3 重要结构importantstructure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物中的承重结构。2.1.4 一般结构generalstructure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建筑物中的承重结构。2.1.5 重要构件importantstructuremember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2.1.6 一般构件generalstructuremember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2.1.7 增大截面加固法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22.1.9 复合截面加固法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externallybondedreinforcedmaterial通过采用结构胶粘剂粘接或高强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以下简称聚合物砂浆)喷抹,将增强材料粘合于原构件的混凝土表面,使之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复合截面,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直接加固法。根据增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外粘型钢、外粘钢板、外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外加钢丝绳网-聚合物砂浆面层等多种加固法。2.1.10 绕丝加固法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wirewrapped该法系通过缠绕退火钢丝使被加固的受压构件混凝土受到约2.1.15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polymermodifiedcementmortar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增强粘结性能的改性材料所配制而成的水泥砂浆。承重结构用的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除了应能改善其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能外,还应能显著提高其锚固钢筋和粘结混凝土的束作用,从而提高其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直接加固法。2.1.16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externallyappliedprestressing通过施加体外预应力,使原结构、构件的受力得到改善或调整的一种间接加固法。2.1.17 植筋embeddedsteelbar以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将带肋钢筋或全螺纹螺杆种植于基材混凝土中的后锚固连接方法之一。2.1.18 结构胶粘剂structuraladhesive用于承重结构构件粘结的、能长期承受设计应力和环境作用的胶粘剂,简称结构胶。2.1.19 纤维复合材fibrereinforcedpolymer(FRP)采用高强度的连续纤维按一定规则排列,经用胶粘剂浸渍、粘结固化后形成的具有纤维增强效应的复合材料,通称纤维复合材。fu-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er一一纤维复合材拉应变设计值;e-纤维复合材环向围束有效拉应变设计值。2.2.2作用效应及承载力M一构件加固后弯矩设计值;M-加固前受弯构件验算截面上原作用的初始弯矩俨iZ寞能力。1.1.16 有效截面面积effectivecross-sectionalarea扣除孔洞、缺损、锈蚀层、风化层等削弱、失效部分后的截面。1.1.17 加固设计使用年限designworkinglifeforstrengtheningofexistingstructureoritsmember加固设计规定的结构、构件加固后无需重新进行检测、鉴定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间。2.2 符号2.3 .1材料性能Eo原构件钢筋弹性模量;E.-新增钢筋弹性模量;E0-新增型钢弹性模量;E,-新增钢板弹性模量;E1-新增纤维复合材弹性模量;fo原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f-原构件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y、fy-新增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f,新增型钢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fo-新增钢板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r-新增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设计值;fiv-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粘结强度设计值;fu-结构胶粘剂粘结强度设计值;a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ao新增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标准值;构件加固后轴向力设计值;N-V构件加固后剪力设计值;a.一一新增纵向钢筋受拉应力;ao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或受压较小边钢筋的应力;。一新增型钢受拉肢或受压较小肢的应力;纤维复合材滞后应变;w构件挠度或预应力反拱。2.2.3几何参数Ao、A,0原构件受拉区、受压区钢筋截面面积;A.、A'一新增构件受拉区、受压区钢筋截面面积;A纤维复合材有效截面面积;Ao-环向围束内混凝土截面面积;A、A'。-新增受拉钢板、受压钢板截面面积;A.、A,新增型钢受拉肢、受压肢截面面积;D一钻孔直径;ho、hoi构件加固后和加固前的截面有效高度;hw构件截面的腹板高度;ha受压区混凝土的置换深度;hp梁侧面粘贴钢箍板的竖向高度;h1梁侧面粘贴纤维箍板的竖向高度;ha-锚栓有效锚固深度;1、一植筋基本锚固深度;1.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1.植筋受拉搭接长度。2.2.4计算系数3基本规定1.1.1 一般规定3.1.1 混凝土结构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和委托方提出的耍求,按本规范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进行加固设计。加固设计的范围,可按整幢建筑物或其中某独立区段确定,也可按指定的结构、构件或连接确定,但均应考虑该结构的整体牢固性。3.1.2 加固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由委托方与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3.1.3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应与实际施工方法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增构件和部件与原结构连接可靠,新增截面与原截面粘结牢固,形成整体共同工作;并应避免对未加固部分,以及相关的结构、构件和地基基础造成不利的影响。3.1.4 对高温、高湿、低温、冻融、化学腐蚀、振动、收缩应力、温度应力、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素引起的原结构损坏,应在加固设计中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并按设计规定的顺序进行治理和加固。3.1.5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更换。a,新增钢筋强度利用系数;a0新增型钢强度利用系数;ap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一一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与中和轴高度的比值:折减系数、修正系数或影响系数;Q增大系数或提高系数。3.1.6 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的混凝土结构,应在加固设计文件中提出相应的临时性安全措施,并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3.1.7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商定:2当结构的加固材料中含有合成树脂或其他聚合物成分时,2)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和组合值系数以及作用的分项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并应考虑由于实际荷载偏心、结构变形、温度作用等造成的附加内力。3结构、构件的尺寸,对原有部分应根据鉴定报告采用原设计值或实测值;对新增部分,可采用加固设计文件给出的名其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宜按30年考虑;当业主要求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为50年时,其所使用的胶和聚合物的粘结性能,应通过耐长期应力作用能力的检验;3使用年限到期后,当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4对使用胶粘方法或掺有聚合物材料加固的结构、构件,尚应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检查的时间间隔可由设计单位确定,但第一次检查时间不应迟于10年;5当为局部加固时,应考虑原建筑物剩余设计使用年限对结构加固后设计使用年限的影响。3.1.8 设计应明确结构加固后的用途。在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3.2设计计算原则3.2.1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采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结构分析基本原则,且应采用线弹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构的作用效应。3.2.2 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验算:1结构上的作用,应经调查或检测核实,并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和要求确定其标准值或代表值。2被加固结构、构件的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要求确定:D结构的计算图形,应符合其实际受力和构造状况;3.2.5 本规范的各种加固方法可用于结构的抗震加固,但具体Bzfx9义值。4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受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当原设计文件有效,且不怀疑结构有严重的性能退化时,可采用原设计的标准值;2)当结构可靠性鉴定认为应重新进行现场检测时,应采用检测结果推定的标准值:3)当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检测受实际条件限制而无法取芯时,可采用回弹法检测,但其强度换算值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进行龄期修正,且仅可用于结构的加固设计。5加固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其性能的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确定;其性能的设计值应按本规范第4章各相关节的规定采用。6验算结构、构件承载力时,应考虑原结构在加固时的实际受力状况,包括加固部分应变滞后的影响,以及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共同工作程度。7加固后改变传力路线或使结构质量增大时,应对相关结构、构件及建筑物地基基础进行必要的验算。3.2.6 抗震设防区结构、构件的加固,除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复核其抗震能力;不应存在因局部加强或刚度突变而形成的新薄弱部位。3.2.7 为防止结构加固部分意外失效而导致的坍塌,在使用胶粘剂或其他聚合物的加固方法时,其加固设计除应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外,尚应对原结构进行验算。验算时,应要求原结构、构件能承担n倍恒载标准值的作用。当可变荷载(不含地震作用)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标准值之比值不大于1时,取n=L2;当该比值等于或大于2时,取1.5;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4材料4.1 混凝土4.1.1 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构件提高一级,且不得低于C20级;其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4.1.2 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可使用商品混凝土,但所掺的粉煤灰应为I级灰,且烧失量不应大于5%。4.1.3 当结构加固工程选用聚合物混凝土、减缩混凝土、微膨胀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合成纤维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时,应在施工前进行试配,经检验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4.2 钢材及焊接材料4.2.1 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的钢筋,其品种、质量和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选用HRB335级或HPB300级普通钢筋;当有工程经验时,可使用HRB400级钢筋;也可采用HRB500级和HRBF500级的钢筋。对体外预应力加固,宜使用UPS15.2-1860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采用时,尚应在设计、计算和构造上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l16的规定。3. 3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3.1.1 结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3.1.2 直接加固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或复合截面加固法。333间接加固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增设耗能支撑法或增设抗震墙法等。3.3.4 与结构加固方法配合使用的技术应采用符合本规范规定的裂缝修补技术、锚固技术和阻锈技术。2钢筋和钢绞线的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和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的规定。3钢筋性能的标准值和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4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中文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筋及再生钢筋。注:性能等级4.8表示:f=400MPafwf=0.8.表4.2.5-2不锈钢锚栓(奥氏体Al、A2、A4、A5)的钢材性能指标性能等级507080螺纹公称直径d(mm)392424锚栓钢材性能指标抗拉强度标准值f(MPa)500700800屈服强度标准值或f(MPa210450600伸长值6(mm)0.6d0.4d0.3db滋:X4.2.2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的钢板、型钢、扁钢和钢管,其品种、质量和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Q235级或Q345级钢材;对重要结构的焊接构件,当采用Q235级钢,应选用Q235-B级钢;2钢材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3钢材的性能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采用;4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中文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材。4.2.3 当混凝土结构的后锚固件为植筋时,应使用热轧带肋钢筋,不得使用光圆钢筋。植筋用的钢筋,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2.4 2.1条的规定。4.2.5 当后锚固件为钢螺杆时,应采用全螺纹的螺杆,不得采用锚入部位无螺纹的螺杆。螺杆的钢材等级应为Q345级或Q235级;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和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4.2.6 当承重结构的后锚固件为锚栓时,其钢材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表4.2.5-1或表4.2.5-2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