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材料汇编(13篇).docx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材料汇编(13篇)目录L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22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市场主体73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94 .强化安全服务,推进优化营商环境165 .区打造便民利企“政务超市”优化营商环境186 .区发改委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217 .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38 .市金融办做好三篇文章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69 .市聚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810 .以四项举措强监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3111.优化创新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发展动能3312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3513.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37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以营商“软”环境,构筑经济发展“硬”支撑。国家顶级优质资源集聚、全国现代商贸物流头部企业云集、一批引领行业发展风向标的成果首次发布从综合性经贸洽谈活动,到以现代商贸物流为主题的专业性展会,本届廊坊经洽会,充分彰显出廊坊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这与廊坊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我市突出问题导向,对标先进样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真正把廊坊打造成投资福地、兴业沃土。聚焦痛点难点拿出“硬措施”选择廊坊经洽会就是选择了机遇。如何让参会、参展企业留下来投资兴业,与意向企业谈合作签协议,各方钾足了劲。“这款物流笼车不需要使用叉车就可以快速装卸,一个人就可以用它完成超市、仓库的产品配送、周转。”在现代商贸物流与跨境贸易新业态产业链展区,天津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蔡立时正忙着向参观者介绍自家产品。他说,2023年廊坊经洽会是优质营商环境的一个标志,为廊坊、河北乃至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业打造了一个交易展示的平台。这次参展结识了一些京津冀商贸物流领域的新朋友,后期将加强交流合作。如何让营商环境更优,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给出建议,营商环境可改善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签证手续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优化、负面清单更短些等,未来可以朝这些方向继续努力。只有营商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资本、人才、技术,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营商政策的迭代升级,是廊坊释放营商环境红利的诚意表达。今年,我市印发了廊坊市启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市场主体需求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坚持对标先进、深化改革、协同联动、法治保障,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个专项行动,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守约践诺的信用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为推动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提供有力支撑。金融活水浇灌让环境更优“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廊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积极推进物流+金融业态融合创新,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深度融入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商贸物流数字化重塑、供应链和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等关键领域,汇聚金融之力,助力现代商贸物流做大做强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国勇表示。作为10个“金种子”项目之一,6月17日,由廊坊市财信投资集团、招商资本、廊坊银行牵头设立的京津冀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金正式启动,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持续改善商贸物流企业营商环境。廊坊银行作为基金监管人,将采用市场化机制运作,重点投资商贸物流产业,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巩固廊坊重要商贸物流枢纽地位。“廊坊毗邻京津,交通基础设施良好,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是保障首都供应的重要基地J'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说,协会将发挥联系监管部门、银行、企业及各方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在服务商贸物流方面做好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让京津冀现代商贸物流的土壤更加肥沃,让金融创新成果更加丰硕。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优化金融环境。今年以来,市金融监管局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主导产业发展等领域,会同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廊坊银保监分局制定了廊坊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金融政策工具,从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银企精准对接、强化政策宣传等方面入手,加大产业信贷资源倾斜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各金融机构为主导产业贷款204.72亿元,惠及各类主导产业企业320家;为36个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113.99亿元。瞄准项目需求释放营商合力服务做得好,项目提速跑。优化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对高质量发展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在本届廊坊经洽会上,“100+10”签约项目(100个优质产业项目和10个“金种子”项目)在开幕式上公布。100个优质产业项目总投资2528亿元,呈现出单体项目投资规模大的特点。维龙集团冷链物流运营结算基地是100个优质产业项目之一。“我们选择来廊坊投资,不仅因为这里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还缘于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相信在这片沃土上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维龙(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孙亮告诉记者,维龙集团冷链物流运营结算基地项目落户霸州市,占地约300亩,总投资L7亿美元,主要建设集采购、集货、加工、分拣、配送、服务于一体的冷链商品运营分拨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全力打造成为全球领先、安全高效的自动化生鲜冷链运营结算中心。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当前,廊坊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一把手”工程,聚焦破解用地指标、能耗容量等制约项目落地问题,找准堵点、难点,采取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突破性措施,推动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签约、落地更加高效便捷。持续用足用好全市招商、在谈、签约、注册、前期、开工、投产7个项目库,全面落实动态更新、项目会商、要素保障、项目共享、领办代办、招商考核6个机制,建立健全“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模式,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正如连续举办24届、取得了骄人成绩的廊坊经洽会一样,如今的廊坊也在前期积累基础上蓄势再扬帆,持续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优惠的政策支持、充足的要素保障,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名片”、最好“招牌”、最强“磁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年初以来,国家税务总局乌海市海勃湾区税务局把提升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从纳税人的“难点”“堵点”找准工作切入点,扎实推动各项便民惠企政策和纳税服务措施落地落实。“一把手”走流程,“身”入实际促提升。党委书记、局长深入工作一线走流程、察实情、办实事,通过“亲自力、”“陪同办”“坐窗口”的形式,从纳税人缴费人、基层税务人角度体验办税事项,查找业务流程、系统操作等方面的盲点和误区,助推纳税人缴费人提升获得感。关注重点群体,以点带面强辐射。进一步推进与满意度调查重点群体的沟通联络,邀请海勃湾区财政局与18家涉税服务机构共同开展座谈。通过现场交流,充分听取纳税人对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便民办税等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且就最新的优惠政策要点、纳税信用评价、电子税务局使用等事项进行解读与辅导,借助涉税服务机构“以点带面”的辐射效能,推动惠民政策和便民措施直达市场主体。组建攻坚团队,全盘谋划广覆盖。为确保税费支持政策直达快享,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海勃湾区税务局依托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建“菁税攻坚”团队,对5000余户纳税人开展电话走访、政策辅导工作,鼓励纳税人缴费人对涉税涉费服务工作提意见、作评价。下一步,海勃湾区税务局将梳理发生频率高、办理时间长的线下业务,组织业务骨干对产生原因及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优化办理流程,对从业务受理到办结全流程人员进行覆盖式培训,进一步提升业务办理能力,切实夯实纳税服务工作基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深入贯彻X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要有突破”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确定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并于3月27日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吹响了我省坚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的冲锋号;锦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锦州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5月4日召开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会议指出“要大干三年、奋斗三年、攻坚三年,年年都是项目年,年年都是营商环境年”,向全市发出了“用一流环境承载一流项目,实现一流发展”的动员令。锦州市人大常委会吃透中央精神,吃准省、市委部署,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主战场,聚合民主与法治的力量,同心同向同力助推全面振兴新突破。一、聚焦靶向,持续用力,以主动作为融入大局服务全局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沃土,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源泉,更是实现全面振兴发展新突破的重要基础。多年来,锦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监督,将其作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探索人大有效监督、刚性监督、闭环监督的重要实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精准监督,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特别是2022年换届以来,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靠实监督举措,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优势和环境优势。一是高位推动求实效。为做好营商环境监督这项重要工作,专门成立了市人大常委会营商环境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委会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副秘书长、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办公室承办具体实施工作,全面加强营商环境监督的统筹协调;制定了2022年开展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实施方案,聚焦办事方便和法治环境良好,确定对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政府监管、行政执法、良好信用、优化金融、公正司法等七个方面环境建设重点开展监督,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严格组织实施。二是深入调研察实情。2022年,先后5次组织召开由企业家代表、市直相关部门、金融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专题调研座谈会;组织50余名市人大代表深入42户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发放营商环境调查问卷520份;聘任91名市人大代表中的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和新社会阶层人士为营商环境监督员,通过访谈办事群众,暗中巡查、测试群众满意度、模拟办事等方式,对7个政务服务窗口单位进行了5次点检和暗访;委托各县(市、区)同步开展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经过系列调研检查,共发现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5大方面19个难点、堵点问题。三是打出监督组合拳。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推动办事方便和打造法治环境良好情况进行视察,专题听取和审议推动我市办事方便工作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为“基本满意”。首次听取审议市监委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伞破网”工作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了解决基层法院影响案件质量突出问题、查办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等工作报告。对国务院以及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社会信用条例、惩戒严重失信行为规定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与此同时,把李国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议作为重点建议重点督办,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83个。二、乘势而上,精准发力,以刚性监督助推全面振兴新突破多年的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我们积淀了经验,形成了一批制度性创新成果,使人大工作有为更有位。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启动后,锦州市人大常委会以党的指引为指向,跟紧跟上省市委工作节奏,做好“深化、巩固、提升”文章,全面提级提标提质营商环境监督。一是积极服务市委决策。在市委筹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的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就向市委呈报了关于开展营商环境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关于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为市委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市委主要领导先后两次专门作出批示,高度评价报告的实践价值,并把关于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转发相关职能部门,直接体现到大会文件制定的字里行间,引发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响,也为下步监督提供了方向和支撑。二是积极构建监督闭环。党委有要求、人民有期盼、人大就要有行动。在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后,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召开全市人大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为进一步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打造人大监督工作新亮点开启了新篇章。先后制定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20232025年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方案等。方案聚焦营商环境,明确三个目标、四个方面11项营商环境监督具体任务,把监督重点放在推进完善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和退出机制、提升市场主体投资便利度、服务市场主体重点要素保障、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等方面,并把监督任务具体到部门、到项目,实行清单化、工程化、项目化管理;与此同时,科学安排综合使用视察、调查、执法检查和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等监督方法,延伸监督触角,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测评、暗中巡查、点检暗访等方式,直奔经营市场、项目工地、施工现场,深入查找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问题。今年开展的第一行动就是对2022年办事方便工作跟踪监督“回头看”,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推动办事方便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构建形成“监督一落实一再监督一再落实“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下步还要陆续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情况、促进就业情况、打击经济犯罪、提升审判质效等工作开展监督。三是积极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力军,是开展好营商环境监督的排头兵。在2022年聘任91名市人大代表为营商环境监督员的基础上,今年又从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中增聘208名,并授予96户人大代表所在企业为营商环境监督员单位。同时,决定在人大代表中开展“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诚反映民意、用行动温暖民心”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动员和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特别是营商环境监督员,强化责任意识、能力建设、服务理念、斗争精神,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找准营商环境建设的症结和实际问题,为民代言、直谏律言,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此外,还积极组织机关同志投身“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及“万人进万企”专项行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共联系38户企业,全力助推企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纾困解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三、创新机制,打造合力,以优化顶层设计实现监督常态长效监督只是起点,落实才是关键。深化营商环境监督的目的是切实解决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痼疾顽症,助力形成生机盎然、温润舒适、利于企业成长的“热带雨林”。实现这一美好愿景,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人大系统全面行动起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监督的顶层设计构建一整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督有力、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完善了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督员工作办法,提高市人大代表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质量的办法,以及市人大代表履职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探索建立了营商环境监督五项工作机制。一是顺畅便捷的下情上达机制。除了通过微信、电话、信函、来访等常规方式,收集反映人大代表和营商环境监督员营商环境有关问题、建议,还专门在锦州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设置专门平台,同时,建立12345代表热线,实现线上线上同步受理,确保下情上达、信息畅通。二是运行高效的受理调处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践“职能部门联合会商、问题汇总分类处置、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工作模式,努力形成人大依法监督、政府部门主动纠偏、纪委监委依纪纠错的工作格局。优化办理流程,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创新办理方式,由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建立营商环境问题“随时办”长效机制;联合市纪委监委,在营商环境监督员单位加挂人大和纪委监委两块牌匾,增强监督力度。三是统一行动的协调联动机制。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情况与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共同推进营商环境监督,形成覆盖全市营商环境的监督网络,并建立经常化、制度化沟通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联督联促、良性互动。四是规范有效的评价问责机制。放大满意度测评功效和范围,由营商环境监督员和监督员单位对市政府相关责任单位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市人大常委会事关营商环境建设议题的审议意见和发现问题形成的清单,及时反馈政府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对审议意见和问题整改定期“回头看”,视情况决定是否启动专题询问甚至质询等刚性监督方式,打造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做到问题不解决,监督不放手。五是科学合理的履职考评机制。为了确保营商环境监督员及人大代表切实履行职责、带头遵章守纪,市人大常委会把营商环境监督工作纳入代表履职考评和优秀代表评选标准,实现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双向闭环,确保营商环境监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强化安全服务,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为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周期优化服务,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局出台兵团应急管理系统优化营商运营环境十三条措施。推行行政事项容缺,压缩行政许可办理时限,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推行“全程网办”,减少企业现场办事环节,节约成本;简化审查程序,同步开展现场核查和专家评审,当场出具审查意见。靠前做好对企服务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专家“会诊”,推行精准化服务;对“黑名单”管理期满的企业,提前1个月向属地发提示函,按时进行移出;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引导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开展证书到期提醒,在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期满前3个月,以电话方式进行提示提醒,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时不再进行现场核查。实行精准化执法检查和说理式自由裁量。细化所属行业领域(矿山、危化、工贸)执法检查事项表,实行照单执法检查;开展说理式自由裁量,实行行政处罚时,将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及使用自由裁量的标准向企业进行解释,推行企业自查整改问题免责。强化宣传指导,实施热线投诉咨询“即时办”。通过正规渠道向企业职工进行政策和安全知识讲解,对群众通过政务热线、举报专栏反映的问题诉求,及时解决反馈。区打造便民利企“政务超市”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度、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迭代升级近年来,XX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借鉴“商超”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性地在XX区市民大厅开设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超市,将自助服务终端设备引进办事大厅,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办、自助办、随时办”的办事需求,不断增加企业群众超预期的便利化办事体验,树立起良好的政务服务形象。坚持服务至上,建立“政务超市”该局创新性地在便民服务中心内设立“政务超市”,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务超市内设有银行、快递、旅游、文化、电子商务等多个服务窗口,进一步拓宽了服务企业群众的方式和渠道,省去排队时间,缓解窗口办事压力,还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切实解决了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力、下班时间没处办”的堵点问题,让群众和企业获得更便利、更智能、更高效的“不打洋”政务服务。该局坚持应进必进的“五必进”原则(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必进,投资项目涉及到的事项必进,收费事项必进,便民服务事项必进,与审批相关联的服务类事项必进),把符合条件、与群众和企业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集中办理。目前,行政审批项目进厅169项,进厅率达93%;进驻便民服务项目32项。同时,建立“窗口”首席代表制,由各驻厅部门负责人担任,并赋予首席代表项目办理“受理、审核、审批、领证”等全流程职责,实现“一窗通办、一次办好”的服务目标。目前,共设立首席代表7人,覆盖了所有进驻部门,实现了窗口服务的快捷高效。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行政审批流程为让办事群众少跑腿、少排队、少奔波,该局推行“网上办理、现场办结、快递送达”服务模式,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群众和企业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现场办理、审核,并通过快递送达证件。目前,网上办理率达到93%,办理效率大大提高。该局推行“联审联办”“并联审批”“预审制度”等审批方式,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审批效率。同时,建立了审批流程“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和群众诉求优先办理,提高了服务质量。为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不方便”等问题,着力推动区、乡镇(街道)两级联动的便民服务事项下放,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区18个街道均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两级联动的架构已全面形成。该局进一步拓展审批项目并联审批范围,打通了部门边界,努力实现“让企业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二同时,建立项目督查、责任追究等制度,严肃整治项目受理审批过程中办事拖拉、超时误事、出现维漏、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等行为,确保提速增效落到实处。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该局对审批服务人员实行“岗位定责、能力匹配、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使服务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更高,并定期组织服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明确审批科室和非审批科室之间的职责,制定并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实现“事项设立法制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方式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确保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此外,该局还通过不断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环境,发挥系统功能,全力构建“上下联动、职能延伸、高效便捷”的便民服务新路子,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服务型政府。区发改委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区发改委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持续深化“一改两为”会议精神,完善各项机制,推动政企联动,加强部门协同,紧盯工作落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全面加强信用监管。“线上+线下”全面推广企业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提高群众知晓度,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信用报告、信用监测、信用修复等工作。开展社会信用体系专题培训,提升全区“双公示”信息及“行政强制”等五类事项的全面性、及时性、合规性。截至目前,全区共上传双公示信息5648条,其中行政许可5269条,行政处罚379条。落实落细惠企政策。深入践行“1%工作法”,贯彻落实降低企业用能、物流成本政策,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组建成立湾地区物流专线协会,六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农产品冷藏保鲜库)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支持,林安跨境电商产业园被评定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做好公共资源监管。严格落实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二十不准,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和兼顾部门监管责任。建立招标项目随机抽查机制,每季度通报湾扯区政府性资金招标采购项目招标文件“双随机、一公开”在线监测结果,规范湾扯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强化项目备案监管。根据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依托“安徽省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全面深化企业项目投资“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网上申报、在线审批、并联服务、数据共享、动态监管”运行模式,实现企业“最多跑一次“,切实营造优质服务环境。2023年已办理165项备案,均通过安徽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获取代码。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今年以来,我市重点围绕服务市场主体、维护竞争秩序、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等方面求突破、求创新,着力打造公平竞争、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推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扶持壮大个体工商户,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推进建立和完善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归集汇总各成员单位出台的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措施,多渠道宣传推送;通过组织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开展调研,动态掌握个体工商户发展需求;建立个体工商户精准帮扶库,分型分类精准扶持,开展“助你纾困、服务有我''为主题的“入千户送服务解难题''活动,有效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一站式”质量服务平台作用,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帮助个体工商户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推行信用修复制度,创新信用修复“零跑腿”服务举措;推行柔性执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涉企收费行为监管,持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维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助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按照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若干措施,我市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直35个部门参与的市公平竞争政策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管局。我市积极组织开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宣传活动,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合规意识和能力;聚焦行政机关、行业协会、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工程建筑、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保险等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反垄断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贯彻落实河北省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工作指引,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治理;积极查处市场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打击通过频繁跳槽、设立同类型公司、售卖技术和数据等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商业秘密行为;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进一步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力度,助力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提高知识产权运营成效。我市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推进“快调+速裁+精审”行政裁决,开展商标、专利代理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保持打击违法违规代理行为高压态势。通过采用“知识产权+信用”模式,畅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衡水高新区管委会、中国银行、衡水银行等单位及金融机构,在全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22场,14家企业在会上达成融资意向。目前,我市专利质押融资25个项目共计实现贷款额2.323亿元。同时,依据衡水市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资金实施细则,对中小微企业专利培育与转化促进项目、专利转化运用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专利权质押融资惠企项目、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项目和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给予资助XX万元。此外,我市还大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积极探索多元化解消费纠纷机制,以数据“多跑路”实现维权“少跑腿L推动线下调解向线上和解延伸;大力发展在线消费纠纷解决企业,目前全市在线消费纠纷解决企业总量达XX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为7天。同时,通过12315投诉举报平台对消费舆情、市场秩序进行实时监控,每月分析研判平台数据,梳理投诉举报排名靠前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测,针对性开展行政指导,倒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市金融办做好三篇文章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缓解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金融办持续做好三篇文章,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护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一是助企纾困,推动实体经济稳进提质。出台一揽子金融助企纾困政策,以超常规力度推进金融支持经济大盘精准施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和降费力度。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各项主要金融指标全面提升、向好发展。5月末,全市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20870.9亿元和19554.5亿元,合计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为继杭州、宁波后浙江省第3个存贷款规模突破4万亿元的城市。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余额234.06亿元,位列全省第一(不含宁波);为小微企业和“三农”减免担保费6360万元。二是迭代升级,推进“数智金融”拓面增效。温州金融综合平台二期迭代开发并上线相关功能,已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增信、科创指数贷服务、投融资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等功能开发,切实拓宽平台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效。新修订管理办法,强化对订单、产品、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切实提升“信贷超市”应用水平。今年以来,平台为超5000户企业提供近800亿元授信,成功放贷近300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近7成,有效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发展;融资利率降至4.2%,比全市加权平均利率低0.36个百分点,平均融资耗时降至3.4个工作日,比传统信贷模式加快5天左右。三是以案为鉴,保障金融生态高效廉洁。持续深化“清廉金融”建设,起草“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方案,拟通过召开警示大会、邀请纪检专家授课、组织参观十里丰监狱、开展金融企业风险点排查和示范点走访等举措,对温州辖内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内部整治,推动整个金融系统自我革命,有效提升金融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确定21家新的示范培育点名单,对61家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和小额贷款公司开展指数考评,并发函反馈,对三档单位反馈问题清单并要求限期整改,营造风清气正金融生态环境。市聚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今年以来,XX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三抓三促”行动部署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为抓手,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持续推动全市营商环境优化从量变到质变,聚力打造投资贸易更便利、行政办事更高效、政府服务更快捷、法治体系更完善的营商环境。一、坚持高位推进,吹响攻坚突破“集结号工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各指标牵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工作专班,抽组人员组建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专人专责落实。印发“一方案两清单”XX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XX市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清单XX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重点任务清单,出台5个方面32项重点目标任务和76条落实落细举措,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时限。聚焦20项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指标+任务”的“季调度、年督查“营商环境管理机制,“20+20”专责组和牵头单位分工负责,合力推动落实。二、深化改革创新,实现攻坚突破“高效能:推行“办不成事”反映受理机制,采取“0+2+5”模式,企业群众反映的“简单事”接诉即办,“一般事项”2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设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服务专区,实现6个环节全流程最快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示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全面落实233项“非接触式”网上办税缴费事项清单,深入推进428项税收优惠“不来即享”,设立“简事易办”窗口,178项办税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160千伏安及以下小微企业低压“零投资”接入,高、低压供电企业平均办电时长由原来的7.56天、1.25天压缩至4.17天、0.4天。完成首例框架协议政府采购项目,完成招标项目316个,交易额33.15亿元。成立苹果、煤电等7个特色产业巡回法庭,组建21个速裁团队,简单案件审理压缩到30日内,普通案件60日内结案,办理破产案件16件。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攻坚突破“浓氛围,在XX政务网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招商服务”“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入驻”“项目投资服务”四个专区,累计发布政策资讯、工作动态、办事流程362项。整理水气暖、交通运输、教育、停车、物业等22项价格收费标准和项目审核流程、政务服务指南等事项,编印便民利企手册3期,回应群众和企业关切。及时收集整理县(市、区)、行业部门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典型案例等,累计印发简报30期、月报4期。及时推广宣传案例经验,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被甘肃日报头版头条以蓄势赋能谋长远、今日头条以“五项着力”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微信公众号以服务企业有“三度”企业发展有“三心”等各种渠道以文章或视频等形式专题报道35次。四、聚焦典型培育,打赢攻坚突破“阻击战工积极开展政府承诺事项履约践诺行动,授予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工业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兑现奖补资金IOoo万元,为引资中介西安骏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兑现奖补资金50万元;崇信县兑现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奖补资金100万元,艾德绿色科技有限公司奖补资金30万元。开展服务提质行动,推行不动产登记“带押过户”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减轻群众负担;完成全市3宗57亩工业“标准地”出让,企业拿地效率显著提速;率先在全省开通涉税事项“云上会客厅”,企业和税务部门实现网上面对面交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包抓联”机制,30名市级领导包抓60户工业企业,市直部门按照归口包抓所属企业,实现包抓企业全覆盖。落实“六必访”“白名单”“一企一档”工作机制,通过“协商会、恳谈会”等形式,对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开展调研走访、现场办公、座谈交流,帮助解决项目审批、政策落实等方面困难需求。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市外出开展招商活动134次,招引省外项目218项,到位资金119.08亿元,同比增长173.73%。以四项举措强监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XX市应县纪委监委找准监督切入点,督促各单位各部门把深化纪律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推动全县打造“三无、三可”的营商发展环境。强化政治监督,服务中心大局。认真学习上级关于营商环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六个转变”工作部署,指导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系统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深入推动纪律作风整顿为主要内容,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在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程序等重点环节上加大监督力度,督促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部门)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努力呈现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政策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聚焦改进作风,力促担当作为。应县纪委监委紧扣发展需要,练就讲政治、勇担当、善作为的硬本领和好作风,扎实开展纪律作风监督检查,树立鲜明导向,整治“躺平”干部。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工作中层层加码、麻痹松懈、任性用权、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科学精准靶向整治营商环境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聚焦清廉建设,打造良好环境。把清廉应县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结合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考评。坚持分类精准教育,运用典型案例教育身边人,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正确把握运用“四种形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既“惩治极少数”又“管住大多数”。着力发挥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既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又激励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既严格执纪问责清除影响营商环境发展的害群之马,又大胆运用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聚焦责任落实,提升服务水平。坚持聚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打造“五个环境”推动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聚焦推进“两个责任”落实、聚焦“一把手”及重要岗位负责人权力运行等工作,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充分挖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线索,主动融入走访调研,与企业负责人进行“融入式”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亲”“清”政商关系,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中发现问题线索。并成立优化营商环境督查组,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促进流程再造、程序精简,环节减少、时限缩短,真正实行一站式服务,把便企利民措施落实到位。优化创新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发展动能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围绕我市“营商环境提升年”的总体部署,聚焦“惠企、便企、助企”目标,在“软环境”和“硬指标”上双向发力,多措并举优化创新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提升内生动力,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优化政策体系,切实完善科技“惠企”机制。优化升级“创新30条”科技政策,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对优质科创项目和初创型科技企业择优给予支持,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年力争招引科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