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云和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2021~2025.docx
云和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20212025)(审定稿)浙江省“十U!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20212025)(审定稿)审核:傅根明、毛连清校核:金焕东编写:金焕东、雷天洋、张关军、曹洪燕、项周梅、林姿前S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和安居乐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标志性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经过“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8-2020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解决,至2020年底将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但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建设水平限制,全省仍有近15%的人口由单村单点供水工程覆盖,小型农村供水工程供水水源保证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仍存在短板,山区规模化水厂覆盖人口比例仍需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化管理水平偏低,与城市供水管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全面总结评估“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2018-2020年)工作成效,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期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提档升级,保障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需做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编制工作。云和县坚持把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省2003年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统一部署,全县实施了“十万农民饮用水工程”,2005年结合农民饮水安全工程,把实施农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统筹推进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2014-2015年,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坚持牢筑“防洪水、保供水”安全网,出台了云和县农民饮用水提升工程三年规划方案,启动了“保供水”的农民饮水达标提标工程。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和大规模建设,全县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已基本解决。尽管本县农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受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全县已建的农民饮水工程分布散、规模小、标准低、效益差、管理难的局面并未改变,不少乡镇饮水不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并且早期工程普遍存在着建设标准低、供水范围小、净水工艺不完善、供水保障程度低、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供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显现。进一步做好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已十分迫切。为切实加强全省农民饮水安全工作,破解农村供水短板,进一步提高农民供水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0)31号、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水农电(2020)2号、丽水市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规模化覆盖城乡人口比例低于85%的县(市、区)均需编制“十四五”供水保障规划,统筹研究水源工程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鉴于云和县原有规划编制标准不平衡,全县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较低,与省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现状,结合水利部、省厅和市局要求,考虑规划标准的平衡性和区域供水的协调性,我局立足“工程建设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信息化”这一目标,编制云和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本次规划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乡村振兴梯次推进的总体部署和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充分保障、统一管护”的原则。在全面摸清我县农村供水现状的基础上,以水源地、规模化供水工程新扩建和数字化、规范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县级统管运行体制机制,做到长效管理,全面改善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健康水平,使云和县农村农民真正能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最终实现“以水养水”的良好运行机制。本次规划涉及全县71个行政村,提升解决饮用水不安全人口3.78万人。工程投资52064万。其中城市管网延伸工程投资6011万元,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投资41068万元,单村供水工程投资2157万元,分散式供水528万元,信息化建设投资2300万元。至2025年,力争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万人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率达到100%,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覆盖比例达到77%,自然村通水率达到100%o第1章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1.l地理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地形地貌错误!未定义书签。1.3 河流水系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1.4 水文气象错误!未定义书签。1.5 社会经济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1.6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7 水污染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农村供水现状评价与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2.1 农村供水工程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2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及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2.3 农村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实施“十四五”农村供水规划的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3.1 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3.2 必要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4.1 规划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4.2 规划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4.3 规划水平年错误!未定义书签。4.4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4.5 规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4.6 重点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总体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5.1 提升农村供水水源保障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5.2 推动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5.3 实现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5.4 推进农村供水设施更新改造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6.1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6.2 供水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6.3 规划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工程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7.1 主要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7.2 新建供水水源错误!未定义书签。7.3 规模化水厂管网供水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7.4 规范更新改造单村水站错误!未定义书签。7.5 信息化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章单项工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8.1 典型工程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8.2 估算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8.3 云和县城周边农村供水管网延伸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8.4 4云和县安溪乡水厂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5- 6云和县紧水滩镇紧水滩水厂提升改造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云和县石塘镇长汀村黄庄村、大源口自然村饮用水工程错误!未定义书O1±第1±第9.2一9.3一章一10.10.10.10.一章一11.11.11.一章一12.12.12.章一13.13.13.13.$14.14.章一15.15.15.15.115.5表表表表表表表图图1附附附附附附附附附12345671元和街道李山前村李山前自然村供水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农村饮用水水源管理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水源地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水源地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水源保护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县级统管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经费投入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水费收缴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用水户参与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投资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经济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国民经济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财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环境影响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对环境的正面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拟采取的对策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环境评价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分期实施意见错误!未定义书签。实施安排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分期实施意见错误!未定义书签。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机制体制错误!未定义书签。多方筹措资金,引入市场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规范工程建设,落实管护主体错误!未定义书签。加大工程质量监督,保障工程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加强运行管护,确保长效运行错误!未定义书签。云和县“十三五”期末城乡集中供水工程基本情况调查表云和县“十四五”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需求表云和县“十四五”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需求表云和县“十四五”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更新改造需求表云和县“十四五”农村分散供水工程现状调查和需求表云和县“十四五”农村供水概况和预期效益分析表云和县“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村级并网条件表云和县“十三五”期末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图云和县“十四五”期末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布局图5:6:1x 1X 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 附附附附附附附附附附附附附附3:白龙山街道“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分布示意图4:凤凰山街道“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分布示意图5:浮云街道“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分布示意图6:元和街道“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分布示意图7:石塘镇“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分布示意图8:紧水滩镇“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分布示意图9:赤石乡“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分布示意图10:崇头镇“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分布示意图11:安溪畲族乡“十四五”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分布示意图12:石塘水厂平面布置图13:紧水滩水厂平面布置图14:赤石水厂平面布置图第1章概述1.1 地理位置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丽水市腹地,位于东经119。219。44,、北纬27。53,28。19,之间,东邻丽水市莲都区,南接景宁畲族自治县,西靠龙泉市,北连松阳县,东西宽38公里,南北长47公里,全县总面积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1万亩,林地面积134.75万亩,水域面积6万余亩,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经过多年建设云和县交通条件已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县境内已有丽龙高速公路、53省道、云寿线等交通要道。至丽水公路里程60公里,至金华公路里程180公里,至杭州公路里程330公里。1.2 地形地貌云和县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浙闽丘陵之一部分。洞宫山脉自县境西南向东北延伸,仙霞岭余脉分布于县境北缘,龙泉溪穿越于两山岭之间奔向东流。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全县最高山峰白鹤尖位于县境西南部,海拔1593.1米;最低处位于县东北的双港村,海拔78米。境内海拔100O米以上山峰184座,沿龙泉溪干支流有小顺、朱村、双港、云和、云坛等凹型河谷盆地,以云和盆地为最大,面积26平方公里,海拔120-150米。海拔800米以上中山地区占全县总面积23.6%,150-800米的低山、高丘、低丘占总面积72.1%,150米以下河谷盆地仅占总面积4.3%o地质构造处于华南褶皱之遂昌一一龙泉断隆中部,北东向余姚一一丽水涂断裂带从县东部穿过。境内出露零星基底构造层和大面积火山岩盖层;侵入岩发育,形成云和、牛头山两大花岗岩体;北东、北西、南北向断裂构造发育。地下水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红层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三个基本类型,其中以基岩裂隙水出露面积最广,占全县总面积94.5l%o1.3 河流水系分布云和县境内河流众多,源短流急,县境河流均属瓯江水系。据水域调查结果统计,全县共有大小河道432条,长1121.86km,水域面积8.5637km2,水域容积1563.91万n?;水库18座,水域面积30.水29k112,水域容积84030.67万11山塘342座,其中1-10万?山塘79座,水域面积0.3496km2,水域容积136.485万111万m3以下263座;设计流量大于O.5m3s干渠21条,长43.3km,水域面积0.0782km2,水域容积10.39万m3o全县水域面积39.7844km2,水域容积85800.45万m3,现状水域面积率为4.02%,现状水域容积率87.14万m3km2o1.4 水文气象云和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因地表起伏变异大,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在水平、垂直方向的差异明显,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据云和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统计,云和盆地多年平均气温为17.6,年平均最高气温18.2°C,年平均最低气温16.9。无霜期一般自3月20日至11月15日,平均年为240天。全县海拔在2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与云和盆地是全县的高温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617.5°C,200500米的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17-160C,500800米的低山地区年平均气温15.414.5°C,800米以上的低、中山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下,是全县的低温地区。据观测资料统计,海拔每增高100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06oC,无霜期缩短4.9天。云和盆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4.4小时,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02.2千卡/cm2。日照受地形影响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日照时数减少。境内最大降水量2152.2毫米,最小年降水量UoO.6毫米。其中云和盆地年平均蒸发量1335.5毫米,年平均降水量1600.24毫米。降水年际及季节分布不均。春季雨量较多,夏季暴雨集中,易发生山洪灾害;秋季受台风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常出现暴雨、洪水或干旱、冬季雨量稀少。1.5 社会经济指标云和县辖4街道3镇3乡,71个行政村,738个自然村。2019年末全县总人口11.40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647万人,农村人口6.6446万人(城镇供水人口9.14万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55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7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2%。根据资料统计,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829252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471万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46496万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334286万元,增长7.7%。云和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水干果、高山蔬菜等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以木制玩具为支柱、轴承、泵阀、小水电共同支撑的区域特色工业框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龙头、住宿、餐饮、运输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小县大城发展路子。1.6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1 .6.1水资源总量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水资源量云和县地表水资源量32.19亿nA地下水资源量7.58亿nA(2)现状用水量根据丽水市水资源公报(2017年),云和县总供水量3860万m3,水源类型全部为溪沟河流地表水水源,供水类型全部为重力自流。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3592万n,引水工程供水量247万n提水工程供水量21万m3o表1-1云和县现状供水情况表水源分类用水分类供水量(万n?)地表水蓄水工程3592引水工程247提水工程21合计3860根据云和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云和县现状用水量,包括城乡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农田灌溉用水量,总用水量为3860万n其中,工业用水量1385万nP,城乡生活用水量938万11P,农林渔畜用水量519万?,农田灌溉用水量1018万n其供水水源主要取自地表水,通过供水设施送到各类用水户。表1-2云和县现状用水情况表用水类型用水量(万m3)城乡生活用水量938林牧渔畜用水量519工业用水量1385农田灌溉用水量1018合计3860(3)水质情况根据云和县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技术总报告,目前云和县主要河流水质均为I类、II类以上水质。经过查阅云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年对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的检测报告,目前全县农民饮水水质不合格的主要指标为浊度、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超标。2 .6.2存在问题(1)水资源总量有限,需求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18年云和县用水总量为0.727亿m3,由于近几年云和经济发展迅速和用水量的增加,加上水质污染等原因,致使云和县用水量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如不及时解决,相当一部分地区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此外,即使对潜在的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也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偏低云和县多年平均过境水资源量为32.19亿11本县水资源10.21亿?,水资源总量有42.4亿11仅本县水资源人均分配为0.93万rV人相当于全省人均的4.5倍,本身水资源就较为丰富,考虑过境水资源量就更为丰富。但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浮云溪流域集中全县70%以上的经济量及人口,但人均水资源量却仅为25%左右,水资源相对紧缺。从时间分布上看,境内降水主要集中在39月,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1.7 水污染现状云和县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县城工业区及周围的一些乡镇附近,全县没有污染严重的企业,但生活污水和水土流失仍有一定数量的污染物排入小溪,在偏远山区,只有少量沿溪村镇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这些村镇人口较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大,农药化肥施用量低,因而这些河流基本上保持了源头水的特征,环境质量较好。第2章农村供水现状评价与预测2.1 农村供水工程基本情况2.1.1 农村供水水源状况及类型分布云和县农民饮用水水源地以水库山塘、山溪水为主,大多数位于山区里,工业、生活、农业污染相对较小,根据云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农民饮用水抽样调查显示,农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能保持在II类水平以上。山区内人类活动少,主要污染源为树枝、树叶腐烂和动物家禽粪便引起的微生物超标,不合格指标主要集中在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3个指标上。这些指标受雨水影响较大,雨量充沛,水源水量上涨,大量杂质混入水源,则细菌大量繁殖,如果饮用水的消毒工艺跟不上,则指标会上升很快。2. 1.2农村供水工程基本情况云和县自2003年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以来,至2019年止,先后全县范围内新建357个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其中城市供水工程11处,服务人口9.6万人;乡镇供水工程3处(崇头、石塘水厂及紧水滩等3处水厂),服务人口1.15万人;单村供水工程360处,服务人口2.44万人;分散供水工程392个,服务人口0.11万人,截至目前全县农民饮用水覆盖率达到100%。水源均为地表水,均在11类以上,已基本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2.1. 3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状况日常维护云和县现有集中式农村饮用水工程240个,按照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思路,依托云和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对农村饮用水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并接受县水利局监管,县水务投资公司在各乡镇(街道)设立乡镇供水站,分乡镇承担区域内饮用水工程的日常运行管护、水源保护、水质检测、水费收取等工作。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人员根据浙江省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试行)(浙农水(2016)1号)进行配备。不同岗位人员可以相互兼岗,但岗位人数应达到以下要求:日供水规模大于或等于200吨(IV型)小于100O吨的农村供水工程,不低于3人。考虑全县地域、财政等实际情况。各乡镇(街道)按户籍人口3000人(不足3000人按3000人计)配备2名管护人员,在此基础之上每增加3000人增加1名管护人员,有规模水厂的乡镇(街道)配备管护人员至少3人。人员统一由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牵头面向基层招聘,身份为合同雇佣人员,工资报酬与考核相挂钩,目前已配置到位管理人员26人。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专业化管护队伍与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财政负责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等由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现有人员兼职。水质消毒云和县饮用水一体化净水设备和消毒设备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进行统一购买,统一安装。目前,我县还编制了出台了水质检测制度、一体化净水设备和消毒设备操作规程,确一体化净水设备和消毒设备能有效的运行,提高使用寿命,保障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安全。水源保护根据云和县水利局文件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云和县2009年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在雾溪水库、梅垄水库、楼梯步水库等水源地划定了管理范围,明确界线,还制作了警示牌、告示牌等标志,目前各类标志设立率达100%。另外,各乡镇(街道)饮用水管理站还落实专职巡查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和台帐资料。云和县已安排26名专业管理人员对全县饮用水消毒器统一管理,每月到水源地、水池进行巡查、维修、排污等工作,确保饮用水水源、水池干净卫生,并及时的做好清污记录,相关记录完整率达100%。维护经费自2003年建设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以来,在中央、省级资金的扶持下,县财政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农民投工投劳也及时落实,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自2009年开始,每年省财政下达资金54万元、县财政配套到位资金50万元,共104万元作为我县农村饮用水工程建后管护经费。自2019年开始,县财政每年下拨260万元用于农村饮用水管护经费,并出台了云和县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云和县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资金管理办法等办法,确保损坏的设施、设备能及时修补、更换,管护经费使用率达100%。2. 2“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及成效云和县达标提标行动(2018-2020年)任务已进入尾声,已建成达标提标项目受益人口3.4万人,在建达标提标项目受益人口3.4万人,2020年底,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项目总受益人口会达到4.24万人。具体情况见表2-1。云和县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涉及人口汇总表表2-1序号乡镇街道受益人口(人)分年度实施计划(人)2018年2019年2020年合计42479165151792980351浮云街道94679015602元和街道5817139040473803白龙山街道3144874106912014凤凰山街道2461019964655石塘镇9653606628417466紧水滩镇3910266610811637崇头镇130144189521536108赤石乡110154056109安溪乡933036456910雾溪乡15000599901经过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达标提标行动(2018-2020年)的建设,基本建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农村供水体系,建成以城市供水县城管网为主,乡镇局域网为辅、单村单点为补的县域三级供水格局,到2020年全县完成4.24万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以上、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全面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完成百姓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2.3农村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2.3.1工程建设自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以来,虽已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全覆盖,但由于工程建设数量多、分布散等特点,给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带来诸多不便。1、数量多,分布散,工程建设管护难。云和县地处山区,绝大多数村庄都散落在山里,数量比较大,分布也比较散,且人口稀少,地方又远,尤其在交通方面,给工程建设带来较多困难。2、工程建设标准低、时间久、老化现象严重。云和县自2003年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至今已有17年之久,工程损坏、管网漏损现象已日趋严重,加之当时的工程在建设标准上、技术上都明显低于现今的水平,这给我们农村饮用水长效安全使用与管理埋下了严重的隐患。3、随着农村下乡脱贫人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往村镇中心集中,村镇中心人口密度上升飞快,用水压力也急剧增加,现有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已满足不了用水需求,供需矛盾逐渐显现。2.3.2工程运行维护问题(1)云和是典型的山区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中,采用一村一厂小而全的供水格局,水厂多数标准低、规模小。管护人员多为村中的老人,文化水平不高,有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满足饮用水专业管理的需求。加上云和山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海拔落差大,部分村庄距离乡政府所在地超过一小时车程,给管护人员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2)农村供水工程普遍规模小,运行成本高,长期以来不少农民习惯于饮用免费的“自然水”,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的“自来水”要收费仍难以接受,只能按照远低于成本的水价进行计收。云和县全县成本水价在3元/n?以上,但执行水价只有0.50元/n?左右,全县水费按运行成本收缴率尚且达不到15%,且由于大多数农村家庭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家人口不多,用水量不大,水费收缴少,维修管护经费难以保证,且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管理水平落后,致使大部分工程没有采取必要的水源保护措施,设备维修、安全防护等运行管护工作也都难以落实到位,长效管理难以保证,工程失管失修时有发生。(3)小规模供水工程的先天不足,使不少农村供水工程陷入“建设一荒废一重建”的恶性循环,财政资金难以支撑频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建后管护重担。一旦政府财政投入断供,不少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又将回到靠天喝水的老路上去,其管理水平与城市供水工程相差甚远,已经成为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2.3.3水质保障云和县农村生活饮水水源均采用地表水,地表水中以山泉水和山涧水为主,水源水质总体情况良好。由于水源保护范围内野生动物和人类活动,以及枯枝烂叶等因素,部分农村饮用水水源微生物指标超标,主要表现为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总数超标等问题。加上云和地处山区,溪流均为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河流切割严重,山坡陡峻,降雨时,溪水浑浊度剧增,往年建设的饮用水工程,由于资金匮乏等原因,一般只设置了简易的沉砂池、过滤池,制水工艺简单,使部分农村居民的用水在雨季时就会出现有肉眼可见物,感官差的现象。由于大多数单村饮用水工程规模小,各供水站没有自行检测的设备和人员条件,目前是通过有偿检测的方法,委托云和县疾控中心进行检测,按现有的人力,承担如此繁重的农村饮用水检测工作,有些不堪负荷。2.3.4水量保障问题云和县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加之农民饮用水工程又主要集中在经济更加落后的广大山区农村,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单村供水工程星罗棋布,管网、配套工程投资大,地方资金筹措压力大,云和县现状很多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年代早、标准低、管网漏失严重,因为网管造成断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云和县大部分农村供水工程水源为河溪水,由于径流年内变化幅度大,受水电工程引水的影响,单村供水水源保证率不高。加之大多数工程供水规模较小,供水水源单一,自身调节性能较差,供水保障程度不高。第3章实施“十四五”农村供水规划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三农”思想、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乡村面貌深刻变化,农民生活显著改善,生态红利逐步显现,形成了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良好局面。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和安居乐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标志性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经过“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8-2020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解决,至2020年底将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但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建设水平限制,全省仍有近15%的人口由单村单点供水工程覆盖,小型农村供水工程供水水源保证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仍存在短板,山区规模化水厂覆盖人口比例仍需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化管理水平偏低,与城市供水管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3.1需求分析(1)供水保证率有待提高。山区单村供水工程,采用河溪水,水量年内变化幅度大,供水保证率低,一遇旱灾来水不足或断水,只能采取限供、断供。在一些严重缺水地区,水源水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需要通过建设水库工程、调水工程解决供水保证率不高问题。(2)规模化改造迫切。规模出效益,对于农村单村小型供水由于规模小、运行成本高、水量水质难以保证和易反复的实际,需要大力推进规模化改造,按照“能延则延,能并则并,能扩则扩''的原则,以跨村、跨镇的集中供水为发展方向,加大单村供水工程整合力度,距离城镇水厂较近的农村,实行乡镇集中供水;距离城镇水厂较远的农村,有条件的兴建设计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的规模化联村供水工程。(3)供水水质有待提高。饮用水水质是农村供水的核心要素,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尽可能让农民喝上与城市相同标准的放心水,近年来县卫生部门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主要问题是大肠杆菌等相关指标超标,水质达标率不容乐观,易反复。(4)工程配套有待加强。农村供水工程配套率低,缺乏标准化的净水设施和消毒装置,管网不配套、老化失修,需要加快配套建设一批净水设施和消毒装置,改造更换一批管网,以减少管网水量滴漏。(5)水质检测有待完善。根据标准化创建要求,日供水规模100O吨以上的水厂都要建立水质检测室,加强出厂水水质检测,对日供水规模1000吨以下的供水站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或规模以上水厂定期检测。(6)水源保护有待加强。虽然水污染的趋势已得到根本扼制,但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需要通过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加强水源保护,对地表水难以保证饮用水源要求的应置换水源,以库代河,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7)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云和县农村水厂普遍信息化程度不高,制水过程没有实行自动化控制,在线水质监测仅少量配备,要通过自动化控制实行无人或少人值守,降低运行成本。通过在线监测提高水质达标率。(8)水费收缴问题有待解决。当前云和县部分村庄水费收缴不上来,个别村庄甚至不收水费,造成部分村民用水浪费,出现不关水龙头用于灌溉和给鱼塘补水等极端浪费问题。3.2必要性分析(1)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获得量足、卫生、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人权,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与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99%,基本能饮用上安全卫生、方便的自来水,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县卫生部门对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水质达标率不容乐观。通过实施本规划加大单村供水工程整合力度,利用现有供水管网延伸、改造、配套、联网等措施,着力推行单村供水向城市管网延伸、乡镇集中供水、联村供水转变,从低标准供水向高标准供水转变,从而提高供水水质达标率。(2)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农村饮用水保障规划,使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除农村饮水外,可将富余的水量供应乡镇企业、农家乐。一方面改善农村环境和卫生条件,实现村容整洁家园美,促进农村工业、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减少农村取用水纠纷事件发生,减少不少农村农民为争夺优质水源而产生的矛盾,更利于农村社会和谐发展。(3)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2008年水利部部长参加“中国水与卫生高级圆桌会议”中曾提到,拥有稳定、安全、洁净的饮用水以及相关的卫生基础设施,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健康的必要保证。随着云和县小县大城战略、新农村建设、大帮快聚工程,农村整体生活水平都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村民对饮水的安全性要求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有些农村地区存在管网老化失修、净化消毒设备配套不完善、水污染及水源变化等原因出现的农村饮水安全不达标、易反复等问题。通过农民饮用水提标达标工程的实施,对老旧不符合建设标准的农村供水工程管网、制水工艺及水源取水口进行改造,消除“跑、冒、滴、漏”和管道二次污染等现象,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和饮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使饮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村民提供优质的饮水,可减少疾病,降低因水得病几率,达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目标。(4)是解决工程长效管理的基本前提虽然云和县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长效运行要求还有差距,单村供水工程造价较高,收益入不敷出,主要依靠政府补助输血才能正常运行,工程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只有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行规模化供水、规范化改造、标准化管理,使农村供水工程步入良性运行轨道,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终极目标。农民饮用水提标达标工程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凝聚人心的重点民生工程。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改善农民生存基本条件的健康工程;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变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面貌的民心工程;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民生工程;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公益工程;是密切干群党群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德政工程;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工程;是扩大农村有效投资,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实效工程。第4章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4.1 规划编制依据4.1.1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5)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1年)4.L2主要技术标准、规范(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6)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L689-2013)(7)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浙政令(2012)304号)(8)浙江省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专项行动方案(浙水农(2018)21号)(9)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水办农(2018)11号)(10)云和水资源总体规划(11)云和县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专项规划(20182022年)(12)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0)31号(13)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水农电(2020)2号(14)丽水市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4.2 规划范围按照浙江省县级“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报告编写提纲及农村供水保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要求,结合云和县农村饮用水的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村民的迫切需求等因素,经与当地有关部门商定,本次规划涉及到云和县4街道3镇3乡,共计饮用水人口3.78万人。4.3 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的水平年:2022年和2025年4.4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