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精选2023年乡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

    • 资源ID:553137       资源大小:33.9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2023年乡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

    2023年乡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半年工作总结2023年以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盯乡村振兴总任务,直击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重点,阵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镇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一、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决防止返贫致贫出现(一)扎实开展2022年度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以及各级督查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参照*县2022年度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结合*镇实际梳理本镇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任务。*镇共梳理出问题4类8条,制定整改措施16条,涉及人居环境、改厕、资料台账、项目管理等,均已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抓好整改,逐项逐条核实销号;在各级督查调研中发现、反馈的问题均已落实立行立改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到问题全面清零。(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进一步核实排查感观效果较差房屋,全面消除住宅质量安全隐患,脱贫户、监测户房屋重建5户,补助资金14万元;拉网式排查学生真实入学情况,坚决防止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全镇在校学生666人,其中脱贫户学前教育73人、小学218人、初中107人、高中44人、雨露计划61人、本科13人;监测户学前教育11人、小学68人、初中30人、高中13人、雨露计划24人、本科4人。县内发放奖补资金38.0975万元,目前我镇脱贫户、监测户无辍学失学学生;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2023年*镇脱贫户、监测户慢性病人数共IoI6人,脱贫户、监测户签约人数共1074人;进一步对安全饮水进行全面排查,全镇26个村居基本实现自来水通村入户,19户未通自来水的监测户已落实地下水水质检测,饮水安全已达标准。(三)持续推进产业发展。根据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产业帮扶稳定利益联结机制。转变脱贫户及边缘户的思维观念,提高产业技能,坚定信心,组织开展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全镇截止目前共申报脱贫户到户产业奖补项目2个批次共88户,其中特色产业奖补35户、庭院经济53户,发放奖补资金7.2492万元;全镇2个光伏电站运维管理高效到位、收益分配精准合规,截止目前*村光伏收入5.41万元,*村光伏收入5.13万元,*公益性岗支出4.33万元,*公益岗支出4.11万元。(四)稳步跟进脱贫人口就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坚持将就业增收作为巩固脱贫人口脱贫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深入推进就业帮扶工作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全镇共有公益性岗位278个,全部用于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就业,主要为村级保洁员、光伏电站管理员等,人均年增收约8000元;二是持续推进转移就业,2023年全镇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就业1176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67%。(五)用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重点排查符合贷款条件、有发展生产意愿的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是否做到应贷尽贷,贷款用途是否符合规定。用好用活小额信贷资金,支持脱贫户以及边缘易致贫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2022年年底已放款354户1664万,尚未到期,用于扶持脱贫户及监测户发展产业。持续对贷款户做好定期跟踪回访,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符合政策的贷款户开展续贷和合理追加贷款等工作。(六)落实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一是积极争取2023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资金项目共涉及3村3个项目,总投资443.8万元。第一批省级衔接资金:*大棚17160平方米,总投资195.8万元,项目正在施工预计6月底交付使用;第二批债券资金:*村、*村道路项目总长2.223公里,总投资74.9万元,项目正在施工预计5月底完工;*村、*村下水道项目总长6200米,总投资124万元,正在。二是落实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摸清资产底数,明确资产权属,全面建立资产动态监管台账。加强后续管理维护,明确各环节责任,建立健全相关资产后续管护制度,明确保管、使用和维护各环节责任,规范台账管理、运行管理、维护管理和处置管理;三是盘活用好资产,明确资产收益分配。2015-2022年资产全部按程序确权、移交。已移交资产项目89个,列入管护项目89个,全部安排公益性岗位进行日常管护并建立管护台账。无资产闲置、损坏等情况。(七)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按照市、县安排,结合*实际,集中一个月时间,组织动员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和基层网格员等,统筹用好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等工作方式,面向所有农村地区、所有农村户籍人口开展全覆盖入户走访排查,及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进一步强化精准施策,推动政策落实,及时消除风险,杜绝应纳未纳和“体外循环”,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持举一反三,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台账,切实抓好整改,逐项逐条核实销号。由村书记和专干负责重点人群的排查,其他村两委和网格员对一般户开展排查,并明确相关工作任务,列出相关台账资料清单和重点业务知识提示,先后召开专干专题业务会、乡村干部大会、书记专题安排会等4次会议进行分解安排,镇乡村振兴办分3个片到村对网格员和村两委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参训人次448人次,保证参与排查人员有了解、有培训、有解答、懂政策、懂业务、懂职责,相关排查工作彻底不留死角,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1.排查认定新增监测对象。全镇共排查农户14077户,其中脱贫户1156户、监测户231户。排查发现存在大额开支、近两年纳入整户低保和五保等风险的农户18户49人,正在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民主评议和数据比对,对未消除风险的124监测户,优化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根据监测户资源条件、发展需求和真实意愿及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优化完善帮扶措施,安排帮扶资金和项目,抓好措施落地落实。2.排查帮扶措施落实情况。按照分类帮扶和精准施策的工作要求,对未消除风险的124户监测对象的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122户;对稳定脱贫户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服务性措施并落实相关文件明确规定的帮扶政策,根据收入和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比对结果,全镇已标注标注稳定脱贫191户,第二批预计标注464户,均是数据比对出有车有房和有大额存款的户,目前正在进行镇级核查,待核查完成后进行系统标注和帮扶计划调整,完成后全镇稳定脱贫率蒋达到56%o3,排查风险消除稳定情况。全镇已消除风险的121户监测户,其中20*年统一进行风险标注的14户监测对象2022年已经回退1户1人,其他户暂无风险消除不稳和新出现的返贫致贫风险情况。4 .排查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户。由乡村两级认定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户,符合条件的在全国信息系统中标识为“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户”,*镇认定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户2户3人。5 .排查其他风险隐患。在做好集中排查的同时,重点关注灾情、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后续影响,及时排查防范产业项目失败、规模性失业和就业不稳定等各类规模性、系统性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及时对部门反馈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2023年一季度反馈预警信息”2条,结合集中排查逐户核实对新增五保和整户低保开展评议和数据比对。6 .核实核准基础数据信息。进一步加强信息数据的共享共用和应用分析,着力提升数据质量,全镇更新完善信息89条,涉及就学学段、劳动能力、人口增减等。7 .排查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重点关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产业、就业、兜底保障、衔接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以及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经排查2023年房屋存在隐患10户,均已申报危房改造,尚未完工;人居环境整治正在大力推进;积分制推广到5个有资产收益的村;户厕改造2022年1000户已完成验收、2023年正在推进施工。二、以产业发展为根本,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兴,则乡村兴,*镇不断探索特色产业发展,围绕打造“一村一品”,努力促进乡村振兴不断拓宽新途径。*建成苗木基地05亩(其中村集体96亩),带动村民就业50余人;青贮玉米360吨、黄贮玉米秸秆2700吨,可加工销售黄贮饲料3000吨,预计实现经营性收入96万元以上,净收益20万元以上。*种植羊肚菌菇、西瓜、反季节西红柿等年经营性收入可达30万元;*连片种植西瓜近40亩、建设蔬菜大棚9个,可增加经营性收入近3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实现户均增收1万余元。*种植艾草近80亩,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村与村民合作建设草莓园,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余元;*建设火龙果和葡萄采集园,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余万元。(二)做活土地文章。通过土地流转进行集约化种植,*、*、*、*等8个村居实施大面积土地流转、开展秸秆收储,通过管理服务大幅度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以村集体名义流转大量土地,开展自主经营,每年都可为村集体增加十分可观的收入。加大农村“三资”力度,收回五保户土地500余亩、集体沟塘IOoO余亩,实行对外公开发包,年可增加收入50余万元。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等近3万亩耕地实施高标准农田治理改造,有效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增强了土地产出和抗灾能力,有力保证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用好扶持政策。以*、*为试点探索“大托管”模式,鼓励村集体组织参与管理土地,新增大托管试点100O亩,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0余万元。利用乡村振兴扶贫资金新建*村温室蔬菜大棚9栋,总投资137.5万元,预计今年可增加纯收入10万元。建成*、*、*、*等5栋扶贫厂房,*、*2座光伏电站,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三、以资源要素为支撑,乡村发展渠道不断拓宽(一)以盘活资产增效益。规范村级“三资”经营管理,开展“三资”清理,共清查出资金128425.13元,资源7152.58亩,已故五保户土地1096.73亩,集体水面1199.07亩,为各村充分利用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强闲置校舍综合利用,通过招商引资,将*、*、*、*等村居4所闲置校舍进行出租,年实现租金收入20余万元。*村积极收回盘活原*乡土地、水塘等资产对外发包收取租金。原*窑厂对外租赁年可为*村增加收入5万元。(二)将土地资源变收入。完成*、*、*等空心村搬迁工作,整理土地1100余亩,各村居共增加整理服务费收入330余万元。以服务保障辖区内*、*两家大型生猪养殖项目为契机,引导*、*、*、*、*等村居规模化流转土地,并以土地入股形式获取分配收益,年增加入股和服务费收入100多万元。(三)向生态保护要收益。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整治,通过初级合租社与镇政府签订服务协议,将农村环境整治服务从无偿到有偿,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赢。26各村居年可增加劳务收入140余万元。围绕午、秋两季秸秆收储,要各村居对现有耕地进行分片发包收取承包费和秸秆清理保证金,全镇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10余万元。*、*、*、*等村每年承担县指定水质断面生态保护,年可获得劳务收入30万元。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镇、村干部担当不够,责任心不强,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的劲头不足,存在庸懒散,工作状态与全镇加快发展的需要不适应,与广大群众的期盼有差距;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村级公益事业发展不均衡;三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四是镇域社会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质量不高,缺乏加快发展后劲。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立足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精、做大特色产业,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统筹推进规模养殖、特色农产品等基地建设,尝试引进深加工项目,大力推进产业园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不断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和竞争力,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立足生态宜居,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质量地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争创市“十佳”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改厕工作,确保建一户,成一户,用一户。深入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积极开展“*好人”、“美丽庭院”评选表彰,挖掘乡贤文化,使争做好人,争当乡贤蔚然成风,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三是立足固本强基,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产业配套等领域的项目实施工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将“工业化”管理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发展培育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昭示新作为。全镇干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学习二十大会议精神中完善自己、提高能力,在精神淬炼中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舍我其谁的担当作为,咬定目标、扎实苦干,阵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教育系统2023年主题教育读书班上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新时代职教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类型,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中,注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职教改革发展重大举措不断,从深化改革到提质培优,再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框架。党的二十大后,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指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要围绕“一体、两翼、五重点”整体推进。作为国有企业举办高职院校,XX职业技术学院是先天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双高”计划建设总目标,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对标创优为抓手,持续推动学校在“九个高质量”上奋勇争先,协调推进“高职、中职、成教培训”高质量协调发展,为助力全省职教高地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凝心聚力谋发展,在党建业务高质量融合上奋勇争先深入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的建设和行政业务有机融合,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用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成效检验党的建设成效,围绕学校提质升级的关键指标和具体要求,提升干部队伍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继续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形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二、驰而不息激潜力,在治理能力高质量强化上奋勇争先大力推进“以院办校”改革,深入推进现代治理体系下的院(部)主体责任制,持续完善核心要素考核评价方案(试行),大力推动数字化校园标杆校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协同化水平,实施对标创优工程,着力推进“一院一特色”创建工作,强化督察督办效果,加大学校重要决策和重点工作执行力度,全面落实“职教高考”制度,继续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改革后勤服务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工作效率。三、敢于创新求突破,在教育教学高质量改革上奋勇争先大力推进“双高工程”建设,统筹做好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申报工作,全面完成“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年度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实施产业学院助力专业学院计划,新建特色产业学院35家,持续推进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打造集教学、实训I、培训、科研、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积极完善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成果培育体系,全面实践学徒制,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建设以高层次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现场工程师学院。四、持之以恒打基础,在师资队伍高质量优化上奋勇争先实施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专项行动,重点支持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等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升,健全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和全员培训制度,继续推进企业人才和专业教师双向有效流动,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队伍,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新形态教材开发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加强科研管理,加大对教师教学、创新的支持力度,建设高水平教科研队伍,深化和完善以岗位聘任制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继续完善职称评聘改革力度。五、千方百计优服务,在招生就业高质量保障上奋勇争先以“职教高考”和“双高建设”为导向,大力推动高质量招生,以全校动员和全员参与为保障,持续推进以教学院部为主体,职能部门为协作的招生运行机制,科学构建“大就业”体系,形成以“就业创品牌,以创业促就业”的良好机制,搭建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提供立体式个性化高效率就业服务,全面开展访企拓岗活动,进一步扩大就业市场资源,提升高质量就业水平,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争取实现国家级奖励重大突破,力争建成国家级双创工作示范校。六、立德树人强铸魂,在育人水平高质量提升上奋勇争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完善“大学工”格局,推动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强化学生育人品牌建设,以“一院一特色”创建活动为契机,开展精品项目培育工程,全方位提升育人水平,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依托“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巡礼”等学生平台,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七、坚定不移促开放,在国际合作高质量推进上奋勇争先继续实施开放办学战略,拓展职教发展空间,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途径、新模式,以优质资源共享为突破点,引进国际先进成熟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继续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组委会、省援外培训中心等单位沟通,积极承办国际技能大赛和援外项目,展现和输出学校办学成果,争取新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2个,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深化与巴方院校合作交流,争取实现国际化办学新突破,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八、全力以赴担重任,在社会服务高质量提升上奋勇争先围绕“人人持证、技能XX"建设,坚持“扩规模、提质量、创品牌”发展思路,整合优化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式开展技能培训,把人数规模提上去,把质量效益提上来,让品牌效应响起来,充分发挥全国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应用化工等XX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提质升级,争取建成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行业特色培训基地,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持续推动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扶贫扶智工程,继续参与对口援疆工作,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九、笃志力行开新局,在“三个校园”高质量建设上奋勇争先以人为本,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打造本质安全人,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安全稳定协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双重预防体系创建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效果,全面落实消防提升工程,不断强化校园消防安全管理。以文铸魂,全面推进“文化校园”建设。加强学校办学理念凝练提升,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不断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国文化,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完善学校的文体、实训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打造一批校园活动品牌。以德为先,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引导全体教职工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倡导文明教育,重视环境熏陶,不断提高师生文明素养,继续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对照测评标准,聚焦重点任务,推动创建成果提档升级。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肩负新担当。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敢破难题的豪气、奋发有为的朝气、开拓创新的锐气、勇担重任的底气,在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征途中实现弯道超车,向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勇毅前行,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纲”,一切工作要围绕这个“主线”展开。那么,我们每年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也要围绕这个“主线”进行。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里程碑,我们进行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都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以及共同体建设,自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到清王朝已经基本完成。但是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当中央王朝强势的时候,这个共同体就统一、巩固;当中央王朝弱势的时候,这个共同体就会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复,是因为我们在很多时候达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但没有达到心理和民族意识的统一。直到全面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今天,依然存在“三股势力”的问题,成为美西方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工具。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服务对象,也是根本遵循。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要在全国各民族范围内进行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解决民族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始终关乎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稳定发展大局。历史一再证明,团结就兴旺,就繁荣;分裂就动乱,就衰败。这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而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影响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不发生或者少发生,即便发生也能够迅速解决。因为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或者问题久拖不决,造成的成本太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全社会意识到民族团结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治乱进退,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长期以来,我们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基本上是针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阵地一一党的建设2004年第7期),在内地和汉族群体中较少涉及。这在过去各民族间相对封闭、交往交流较少的情况下确实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日益频繁,在内地学习、就业、经商的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仅XX市的不完全统计,少数民族人口由三十多年前的3万多增加到目前的60多万。XX市作为纯粹以汉族为居民的县级城市,常住人口由原来的80多万增加到目前的近24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从无到有增加到19万,已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地方),各民族个体之间的矛盾、冲突、纠纷也随之频繁发生。这种个体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群体性和复杂敏感性所决定,不仅在内地演变为群体性事件,而且辐射民族地区,既伤害民族感情,也引起民族地区动荡不安,如果有别有用心者挑拨煽动,就会形成更大的群体性事件,从而破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甚至成为“三股势力”煽动民族仇恨的口实。我们对发生在内地的民族矛盾、冲突原因进行考察发现,诱因很多并不是内地汉族群众有意为之,而是对来自边疆地区各民族群众的文化诸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不了解和不理解,无意间出现不尊重甚至歧视少数民族的言行而引发的。这说明,我们在内地特别是汉族群体中进行民族团结方面的教育是不到位的,也说明不仅在民族地区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不断地开展这项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三、XX大学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的作为XX大学具有为民族地区培养红色基因政法人才的光荣传统,这种传统自陕北公学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延续至今,并发扬光大,今天的XX大学已经成为各民族和睦共处的共情场域,每年都要进行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不定期地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民族问题、民族政策讲座。除此之外,从2009年开始,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宗教学纳入课程体系建设。2018年,我们设计、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题,随即被学校确定为全校本科生通识必修课,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从目前的情况看,这门课程得到师生的好评和欢迎。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是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思想武器。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才能达成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也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各民族之间真正的平等和团结。(二)中华民族形成史和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理念教育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就是中国各地区由分裂走向统一、各民族由多元凝聚一体的历史,也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开拓共同地域、建设共同家园的历史,也只有在这种同呼吸共命运的基础上,才会形成政治上相互依存、文化上相互学习、经济上互通有无的牢固关系。只有清楚地了解这一历史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历史基础,也才能真正认识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弥足珍贵。(三)各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自觉”教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为各民族之间在交往中展现自我的标志。各民族之间要达到团结的目的,首先要了解彼此的传统文化,继而尊重彼此的文化;其次要有“文化自觉”意识,即对本民族文化满怀自豪感的时候,要清醒地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不足和缺陷,同时要看到其他民族及其文化优秀的方面,学习借鉴并补己之短,这样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二(四)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教育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系列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与中国多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保障。作为政法大学的学生,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不仅旨在掌握面对民族、宗教问题时的行为规范,而且旨在更深层次地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宗教问题方面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导向即维护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平等权利,进而达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2023年乡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