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组工作计划三篇.docx
幼儿园班组工作计划三篇幼儿园班组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从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园教研计划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中心任务,以区域活动日常化为重点,继续以新纲要为教学依据,制订有针对性的计划,将新纲要的精神逐一渗透到每月每周的活动中去,重视行为到观念的转变和体现。二、工作重点与措施(一)以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为基点,促进年级组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1 .通过多种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本学期大班段共有6名教师。新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新教师所不具备的,这两样正是现在幼儿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大班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新老教师相互帮扶,共同进步。采用前学期幼儿园大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方案,新教师在本年级组开一个展示活动一一自己选材一一年级组老师帮助修改教案一一试教一一自评、他评一一修改教案一一再次展示一一自评、他评,在相互研讨中新老教师共同提高备课、评课能力。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经验,新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会受到经验的限制。这学期,他们被要求提前一周备课。不同年级的老师会帮助他们修改教案。如有必要,也可以尝试提前在相邻班进行教学,以提高二次教学的教学效果。对于刚入职的新教师来说,班级事务似乎很奇怪,可能会感到无法介入。对此,请老师帮助他们顺利融入课堂工作。对于周计划和班级活动计划的制定,新老师可以在年级组或班级制定计划时进行观察或参与讨论。为了提高自主性,新老师不仅可以和师徒一起听课,还可以自由选择年级组的老师预约听课和评课。听课的老师们在认真备课的过程中,再次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幼儿园教研组教研思路的指导下,教师展示本学期幼儿心理健康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有明确的概念。在示范活动前,年级组老师会对大班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讨论,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试教,其他教师可以帮助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案。2 .优势互补,提高教师基本功。结合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园区基本功单项任务,大班、大区青年教师发挥自身基本功特长,有不足的地方可以请教和帮助,共同探讨和提高。演奏儿歌时,乐谱上往往没有伴奏,需要教师即兴伴奏。所以,教师需要回忆和巩固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如伴奏音乐的大调小调、和弦、节奏类型等。本学期伊始,将组织年级组老师对即兴伴奏的乐理知识进行学习和讨论。3 .制定幼儿在学期内的发展目标,使教学更加系统化。纲要将幼儿课程划分为五大领域,其中各领域又细分为具体的许多方面,如:语言领域有讲述、欣赏、复述、儿歌等,数学领域有排序、分类、加减运算等,那么,怎么样使教学更全面系统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本学期各大班要求根据本班幼儿发展情况制订领域学期目标,再根据学期目标制订每周教学计划,我们把语言和数学两大领域为切口,制订各班语言领域学期发展目标和数学领域学期发展目标,明确教学计划的制订方向,使教学更具全面性和系统性。(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区域活动,并重视天然角和主题墙的开设。平行班的许多教学内容是相同的。教室布局或多或少有些重复。为了更好地利用空间,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和探索环境,平行班决定利用走廊墙和空间,共同布置主题墙和自然角落。自然角落采用种植比赛,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定期测量和记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测量能力。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但在幼儿园,他们只局限于和同一个班的孩子交流。幼儿园其他班的孩子大多看起来面熟,但不知道他们是谁,也没有接触过他们。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儿童的区域活动,每个班都会结合主题设置区域活动,并为每个班的区域活动选择合适的时间。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进入某个班级、某个区域,每个班级有两名老师进行指导。环境不同,合作伙伴也不同。这种区域性活动刺激了儿童的感官,满足了大课堂中儿童交流和发展的需要。这样可以适当地延长各个区域的活动周期,既促进了儿童的发展,又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对于每周固定时间开放的区域内容,为了缓解一些孩子因为人多、开放内容少、操作材料少而不做事情或经常改变活动区域的现象,每节课开放多个与每个区域内容相关的内容,减少孩子的流量。延长活动内容周期是减轻教师负担的另一种方式。同时,教师和孩子共同制定区域活动套路,为日常区域活动打下良好的套路基础。在孩子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下,比如操作材料没有安排好,就需要对孩子施加适当而有意义的惩罚。地域性材料延伸到很多领域。学前班为走廊转角,大班有两节课为室内转角。地板上铺着地毯。受环境影响,班级一般只设置便于保持活动区域整洁的角落,如拼图、数学、语言、美术、建筑等。年级组将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鼓励每个班级设置科学的、可以进行实验探索的内容。每节课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科学探索融入自然角落。幼儿园班组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以“纲要”为指导,以园务计划、教育教学计划和保教计划为依据,深入学习“纲要”精神,将园本活动课程进行研究、推广。以年级组为阵地,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师实践中的问题为抓手,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再实践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情况分析经过大班上学期的教育,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热爱幼儿园的生活,热爱同伴,热爱老师,积极。活泼。有求知欲。有集体荣誉感;大部分的幼儿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质有所增强,自理能力有显著提高,动作协调性及操作能力也有较大的发展;在音乐。语言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个体差异及家庭环境的不同,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从教师的自身情况看,通过大班的保教研究、理论学习,我们的教师在观念上都有所转变,并抓住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不断的改进,能走进幼儿,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去创设环境。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再盲目投放材料,而使投放的材料更满足幼儿的需要,但如何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在区域活动中引发孩子的多种经验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这将是我们需要研讨的一个重点。三、工作重点依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增进幼儿对天然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求知欲,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萌发幼儿“五爱”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幼儿应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美,感受美能力。(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学能力。1、珍惜园内的各种学习、交流机会,鼓励组员积极参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积极利用年级组展开“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捕捉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闪光点和存在的实践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辨析和调整,最大程度地帮助教师朝专业化方向更好的发展。(二)切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服务质量。1、继续开展主题活动,各班根据主题内容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做好主题与环境相融合,主题与区域相融合,主题与游戏相融合。2、不断加强纲要的学习,深入开展园本的研究,鼓励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操作和总结相结合,注意收集和积累资料,反思和总结成果,每月撰写一篇教育笔记,每节教学活动后撰写教学反思,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3、开展区域和主题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创设游戏气氛,丰富区域材料,满足游戏需求,促进幼儿发展。4、按时开展丰富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确保幼儿的一日活动量,促进幼儿身体各机能协调的发展。5、运用家长园地、宝宝成长档案等方法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动态、教学活动、幼儿在园情况。继续充分挖掘家长、注意发现与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优势,对幼儿进行教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及我们的教学。(三)以区域活动为切入点,尝试使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教材1、学习收集有关区域活动方面的材料进行研究。2、探讨创设哪些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活动内容。3、研讨如何开展整合性区域活动。4、尝试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和课题活动相融合。(四)加强年级组自身建设1、组员认真分析自身的状况,制订出课堂改进计划。2、定时、定点开展年级组活动,商讨教学、教研策略,共同学习一起进步。3、年级组内互帮互助,共享各种教学资源,如:共同制作教玩具、分享主题活动,实行资源、经验共享。(五)真正做到保育教育结合,提高保育质量。1、加强保教结合意识,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为幼儿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2、保育老师严格遵守卫生清洁制度,坚持天天清洁,周周小扫,月月大扫,为幼儿提供卫生、整洁、明亮的环境;坚持每天消毒制度,毛巾、餐具、茶杯定点消毒,寝室、教室定期消毒,为幼儿提供无菌、无害、无污染的环境。3、保育老师通过学习岗位工作细则、清洁消毒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并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相互提高的工作气氛。(六)不断增强科研意识水平,提高科研质量。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和水平,注重学习、注重思考、注重探索、注重反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积极探索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相结合,主题活动和操作活动相结合,主题活动和亲子活动相结合等教育内容。附:每月工作重点二月份:预设主题:“不一样的我”和“走进小学”1、组织各班教室环境布置,主题墙布置,丰富家园联系栏。2、家长带幼儿返园,迎接新小朋友,填写幼儿入园信息登记表,了解插班幼儿的基本情况。3、稳定幼儿情绪,培养幼儿常规及文明礼貌教育。4、幼小衔接活动:参观小学。5、制订班级计划,正常开展教学活动。6、各班幼儿身高、体重测量并上报后勤组。7、编排大班幼儿韵律操。三月份:预设主题:“大天然的语言”和“从头到脚”1、规范幼儿律动、广播操整齐,精神,加强检查。2、讨论:如何利用本土资源,挖掘区域材料和课题材料。3、开展“三八”节庆祝活动。四月份:预设主题:“清明节”、“动感天地”1、社会实践活动:扫墓、做青团。2、参观春天的田野。3、课题环境创设。4、加强安全教育,开展安全逃生演习活动。五月份:预设主题:“黑夜秘语”和“我想飞”1、围绕“五一”节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幼儿热爱各行各业的人士,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2、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3、“六一”节节目准备。六月份:预设主题:“离园倒计时”。1、讨论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2、开展“六一”庆祝活动。3、大班毕业典礼。幼儿园班组工作计划3一、情况分析:(一)组内教师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们小班组共三个班级,七位教师。其中一位二级教师,四位一级教师,两位高级教师。青年教师占90%。(二)师资情况分析:1.优势:(1)组内有5位教师曾将担任过小班班主任,有一定的小班年龄段教育教学经验,其中3位教师继续留任同一年级组,由于共同合作、相互磨合过,大家已对她人的工作方式有所了解,相互间的配合也会比较默契。(2)其中2位高级教师工作态度积极向上,肯吃苦,能压担,干劲足,学习积极性高,容易形成良好的教研气氛。3-4年的几位青年教师在23年的锻炼中逐步走向成熟,在老教师的引领下,已经战胜了班级常规、计划制订、家长工作等问题,在积极参与园内外的业务学习实践活动中,努力尝试把汲取的优秀教学经验与自己的特长结合融入教学,取得了不少的进步。(3)青年教师各有特长,其中有2位获得了区青年教师评优三等奖及区教坛新秀的称号,在组内容易发挥自身业务的能力。还有3位教师是广告设计专业毕业,对于网络媒体操作比较熟练,在家园联系形式与方法上可以起到引领作用。2、不足:(1)由于组内青年教师占大多数,有一位教师是今年社会招聘的新教师,其他也都是2-3年的一级教师,因此在教育教学方面经验不足,保育理念相对高级教师来说有一定差距。(2)团队研究气氛不浓,在课题研究与专题总结上缺乏经验。(3)根据去年小班组的情况,青年教师中表现出缺乏自信,不善于表现自我的现象较多。(三)研究点情况分析:1、上学期研究点情况分析:20XX学年度小班组专题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研究,全组教师以交流、现场分析教师的行为以及案例分析、经验提升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了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以案例分析研讨教师是如何为创造机会,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以及教师利用哪些资源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最后拓展为如何利用家长资源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2、本学期研究点的分析:本学期小班组的专题为生活活动中关注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专题第一阶段全组教师共同对师幼互动的概念进行界定随后了解生活活动中进行有效师幼互动的目的与必要性。第三阶段探讨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形式以及生活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最后以微格教研的形式进一步剖析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行为。这四个阶段进行,同时借助去年小班组专题研究的有效经验,围绕重点问题和研究点进行递进式的研究。可借鉴的经验结合本次研究点:1、全组教师可继续采用实践研讨、案例分析、行为跟进等教研方式,比较扎实有效地围绕重点研究以及主要问题开展研究。同时可加入微格观察分析教师互动行为的有效性。2、研究点结合了小班年龄特点,以生活活动为载体进行研究。本专题继续围绕生活活动进行专题的研究。主要围绕集体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师幼互动。3、过程中融入家长资源,协助参与专题研究。二、指导思想依据人幼两年规划、本园园务计划、业务计划的要求以及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从“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确立“生活活动中关注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为重点;以“完善幼儿园课程方案”为抓手,将园本活动课程进行研究、推广;坚持以教研组为主阵地,通过学习、实践研究等手段,不断验证、完善园本教参,提升教研组的整体研究水平,促进教师、幼儿、课程一体化发展。教师共同研究孩子的行为、共同反思教师的实践,以科研为导向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保教质量,从而推动每次活动的质量。三、工作目标:1、以新教材使用、实践为重点,加强学习,切实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理论内化为教师实际的操作行为,积累园本经验文本资料。2、以师幼互动有效性为研究重点,通过有效反思与行为跟进,开展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增强组员观察意识,提高教师观察、分析幼儿的能力。3、通过教研实践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能力与特长。四、主要工作及措施:(一)以纲要指南精神指导,加强理论学习疏导,促理论水平的提高。以新教材使用、实践为重点,加强学习,切实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项目一:园本教参的实践与验证:1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践:以幼儿园上学期园本文本教参家长参教活动方案集、基地活动方案集、优质活动方案集为实践重点,验证完善园本教参。(1)加强教师备课资料的互助结对检查,指导教师日常反思调整的有效性,为园本教参完善提供依据。(2)认真解读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按照小班课程要求与内容,指导教师加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实践与验证。2 .完善园本教参:(1)根据业务计划要求,加强每月在运动环节对教师的指导,帮助教师创设出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幼儿运动的环境。(2)以上学期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情景性游戏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研究为衔接点,加强教师对自主游戏的定位思考,以区域活动为切入口,调整完善小班幼儿区角活动环境、材料投放内容,完善每月小班区角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的教参文本。项目二:新教材的使用与实践:1 .加强一课三研研讨,关注每月组室组员实践活动后的反思与调整,形成每月有效活动方案。2 .关注组室新教师对新教材每月主题的前期的学习与梳理,能有侧重点的对主题框架提出建议。3 .关注备课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新教材使用后孩子日常案例的积累。项目三:理论学习制度由于全组组员新教师较多,需强化新教师对于指南、纲要的理论学期,采用自由学习、共同监督的形式,督促新教师对于幼儿园出台的规划、计划等文本的学习。最终组长以提问、了解、高级教师反馈等形式将学习效果融入每月考核。1 .加强学习,学习上海市学前教育五大文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深刻了解、小班活动的设计等进一步加强研究。2 .根据教研组共同商定的考核内容,做好每月的自评与考核,完善检查反馈工作,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项目四:日常工作的评价1 .加强教师案头资料中教学活动反思的每月交流活动,并评选案头资料撰写每月之星。2 .环境的检查、更新与评比。各班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区域、墙面、走廊等环境布置。结合园内评比,加强小班环境创设自主性、创新性的梳理。(二)围绕专题加强实践研究,将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具体内容与措施:项目一:备课组活动1.说说孩子的故事围绕小班组专题由教师说说孩子的故事,收集整理孩子故事案例集。2,梳理新教材改版使用后的活动内容与整理小班主题资源库3. 一课三研活动研讨:加强一课三研活动研究,积累优质活动方案。项目二:教研组活动1 .教研专题研讨教研组围绕“生活活动中关注师幼互动有效性”开展研究项目三:实践活动1 .园级实践活动:小班组根据研究点开展生活活动中关注师幼互动的集体性活动(新教材使用)2 .组室实践活动:小班组继续以教师“自荐式”进行一课三研的申报,开展集体活动的实践研究做好优质集体活动方案的积累。(三)关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项目一: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1 .教师成长手册个性化的建立。2 .鼓励青年教师带头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岗位练兵等各类活动与评比。项目二:高级教师作用发挥1、通过以老带新、教师相互听课等,课前检查准备、听随堂课的方式,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和效果,并要求听课有记录,课后有评析、有反思,以达到互相学习,不断改进,共同提高。项目三:加强日常评价过程性的监控1 .幼儿发展评价的监控2 .以项目评价为导向3 .加强月考核的自评及互评过程(四)加强三位一体管理,使家长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内容与措施:项目一:班组活动(建议以小一班为研究班,尝试开展家长参与班组研讨过程)1 .保证班组活动的正常、有成效的开展并设计好表格,每班做好活动记录。2 .围绕小班级孩子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商讨每月工作重点及课程平衡内容,同时对班级孩子的发展每月进行简单自主测评分析。项目二:家长工作1 .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园之窗、网站信息、电话访谈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及幼儿的在园表现。2 .主动地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并召开专题讲座,使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的理念。3 .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进行“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的宣传。4 .鼓励家长积极参教,体现我园整合教育的特色。五、教研工作重点”生活活动中关注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