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讲解基地改革实施方案.docx
培训基地改革方案培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当前.,培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是创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一、产教融合培训基地建设概况分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培训基地,这意味着支持建设一批能够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类型逐步丰富,功能不断拓展,体现出多样化与本土性特征。从服务目标来说,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技术技能,再到社会全体劳动者的就业再培训。从服务功能来说,从教学培训逐步发展为职业技能鉴定、就业服务、技术研发和社会生产,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跨界本质。二、产教融合培训基地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1.政府方面。首先,政府应主动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当前政策往往难以落实。其次,政府对校企合作的资助力度不够,校企合作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最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政府权力过大、干涉过多,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有限,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学校资源和教育教学活动做出更为有效的调整。2 .校企合作方面。产教融合培训基地是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既担负着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专项技能培训等任务,又承担着“双师型教师培训I、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技成果转化等任务。培训基地建设长期囿于,产,"教,矛盾、共享与自用、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等困局之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举步维艰。其次,生产性培训基地的“生产性功能难以发挥。当前,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培训基地建设仍然偏重于教学型培训,无法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作业完成与产品生产等的全面对接,真实企业的“生产性没有体现。实际上,无论是以“产为核心的生产性培训基地,还是以姓“教为核心的教学性培训基地,或是产教融合型培训基地,参与办学的不同主体间的关系、利益诉求的差异较大,典型表现为教育公益性与企业营利性的矛盾必将长期存在。最后,培训基地建设重建设、轻高效运用。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前期投入的基础建设层面,而忽视培训基地建成后如何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不利于产教融合培训基地高质量运行。当前,培训基地使用效率不高,学生实习培训的覆盖率不大,促进师生技能提高的作用发挥不够,助力区域技术水平提升的功能不突出。3 .培训指导教师方面。首先,培训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偏低,尤其是缺乏“双师型教师。其次,培训指导教师实践水平偏低,培训指导能力不强。职业院校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等原因难以深入企业一线参加生产实践,缺乏实战经验,在指导实习培训时往往指导得过于简单化,显得力不从心;在设计培训项目时容易脱离生产实际,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创新性不够。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训基地建设策略1.对接专业发展需求,加强培训基地建设。配置培训基地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国家战略布局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首先,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建设重点专业的培训基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精准培育专业人才,促进产业链与专业链精准对接。围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设置专业,根据先建设、后遴选辐射的原则加强引导性建设。其次,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专业的培训基地建设。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其高技术产业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实现主攻方向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从而更好地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中西部较落后的地区,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和消化吸收能力,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水平的转移奠定基础。与之相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资源也需及时调整。东部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引领的重点区域,培训基地建设要向现代服务业、高精尖技术产业等对应的专业倾斜。中西部地区不能局限于传统产业和自然资源开发等产业,要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要加强交流合作,实施中西部对口支援,紧跟产业转型升级,进而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最后,围绕一体化人才培养需求,加强培训基地的中高职衔接建设。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并培养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层次不同所以人才培养必然存在差异。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协调沟通,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立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培训基地,遵循“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行业为依托的原则,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2 .融入1+X证书制度,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构建1+X制度体系,促进培训基地标准化建设。分析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能力要求,确定“X证书所对应的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依据,在纵向上将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细分为若干等级,在横向上将每个等级再细分为若干子模块,以对应不同等级的技能证书。依照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全面改革培训基地的校企合作内容,把企业需求融入专业群(链)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培训课程安排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培训基地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其次,构建“X培训质量保障体系。针对"X所确定的实习培训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培训评价组织的要求,多方合作建设x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基于“x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对学生校内专业理论学习和培训基地的实习培训质量分别进行增值性评价,科学制定指标权重,以此丰富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式和指导方式,促进培训质量不断提升。3 .加强培训基地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培训指导教师队伍。一是制定培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和任职标准,支持培训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升培训指导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二是建立培训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学校指导教师必须参加专业技能和企业实践考核,企业指导教师必须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础知识考核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三是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引入增值评估法,对于培训指导教师的指导成效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励其不断进步。其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基地管理队伍。做好培训基地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明确管理职责和指导职责,使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培训基地的日常管理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修订完善学生请销假制度、考勤考评制等日常管理制度,让制度覆盖到培训基地工作的每个层面、各个角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4 .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为契机,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投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府要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院校办学规律,充分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把该交给学校的权利交给学校,减少对学校具体事务的干预。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行业企业与学校教育的连接点,深化了产教融合的层次,丰富了产教融合的内容,完善了产教融合的体系。只有让各方“有利可图,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展开,培训基地建设才会越来越好,因此要构建互惠合作的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首先,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破解政府、学校、企业合作松散的问题,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运行主体多元的培训基地运作机制。通过政府搭桥,校企协同推进校内生产性培训基地建设,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和成本,明确责权利关系。其次,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政府要将对培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度作为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的重要标准之一,切实重视培训基地改革的价值功能。在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政府通过加大财政税收优惠力度,提高企业参加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统筹区(县)域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以职业教育集团化为推动平台,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流动。最后,建立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构成的培训基地法人治理结构,将培训教学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设备管理、学生管理等纳入统一管理,实现生产性培训、顶岗实习、创业培训I、“双师型教师培训和技术研发等目标。总之,政府要加强财政保障和金融服务,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培训基地共建共享工作,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