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56459
资源大小:35.3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调研报告.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调查报告一、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长远战略发展目标。如何通过广泛互联网应用,并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现代化改造,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30万家中小企业,目前只有47%的企业把业务接入互联网,并且大多数企业只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I地址,网站的信息长期得不到更新,而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的企业则只有11.1%。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内重点企业中,表现得相当明显。据一份针对国内50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有98.6%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3.7%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网上的应用重点,主要是集中在发布产品服务信息、企业新闻以及收集客户信息等较低的层面。很明显,目前,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离既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距离的背后,有关专家认为,网络应用人才的普遍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其中有占八成的企业,其信息化发展,面临着网络应用人才缺乏的困境。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网络人才,中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网络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网络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维护和管理等业务工作。21世纪,高科技时代的发展造就了新的专业需求,信息产业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技术。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也越发不可阻挡。但同时网络技术人才的大量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每年各类学校为社会输送不足6万名计算机与信息类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近100万的人员,输入远远小于供应。特别是毕业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往往在学校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职业培训,缺乏网络技术的实践知识和职业技能,走上社会后,不能完全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在网络技术人员的供求之间形成巨大的缺口。二、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当前社会,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该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如办公文秘、信息通讯领域、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制作与编辑、管理信息领域和信息出版领域、网络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维修、软硬件销售领域等。具体工作包括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发送、接收、查寻;操作、维护(修)控制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管理信息领域(如金融业、经贸业、服务业、图书馆、学校等):操作、维护和管理计算机(单机和网络)的硬件和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操作、网络管理、软件开发、信息出版领域(如新闻出版业、印剧业、电子信息网)、软件工具的操作;计算机硬件软件销售领域(如各大小电脑公司):软硬件实现、现场安装、调试、用户培训,产品介绍等。根据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制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之计算机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计算机及网络专业所面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认知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的办公软件、常用软件操作能力。2、数据库操作能力;图形图像制作能力;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3、网络构建、网络布线、配置、维护能力;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应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维护能力;网络安全与防范能力。4、网站的建立、发布、维护与管理能力;组装计算机硬件、安装操作系统能力;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5、计算机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能力;影视媒体素材加工与多媒体合成制作能力;使用主流计算机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能力。三、人才需求调查情况分析1、被调查企业的分布情况为了更好满足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对中职人才需求,促进XXXX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以及网络专业的发展需要,增强学校就业竞争能力。XXXX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全体教师,在主管校长、教务主任组织下,和XXXX网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XXXX网络分布在全国分公司以及其合作伙伴,代理商和以及分销商资源,积极投入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调研活动中。被调查的企业近40家,其中有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的单位、服务类企业单位、制造业企业单位;有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个体企业及民营企业及其它企业。从被调查企业分布和性质来看,认为此次调查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广泛代表性。2、被调查企业人才需求分析首先针对主要企业人才需求,课题组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网络公司的规模如何,主要的技术人员分为两类:网络工程设计人员和网络工程实施技术管理人员。一些规模较大网络公司都是采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人才进行网络设计工作,而聘用的中职生主要是进行网络工程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而规模较小的网络公司则希望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网络设计和网络实施管理双重能力。其中: 89.1%的企业认为聘用人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需要团队意识。 81%的认为需要职业道德。 67.5%的认为需要专业知识。 56.7%的企业对IT类就业市场信息的了解主要通过各种媒体。 70.2%的企业最希望的岗前培训方式是就地自己培训。调查表明,普遍企业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网络设备集成能力、网站管理能力、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保障;企业认为中职生应取得: 全国IT类职业资格证书(70.2%企业) 劳动保障部的网络管理员证书(40.5%企业) 厂商网络管理员认证证书(45.9%企业)根据调查数据表明,普遍企业认为计算机网络中职专业课程至少应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网页设计与开发、网络布线与工程、网络服务器配置、中小型网络组建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62.1%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工作起薪1500-2000比较合适;大部分企业认为有必要让员工继续学习,可不脱产培训。3、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根据近40家被调查企业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对毕业生评价如表1所示。表1企业调查分析表调查方面评分标准百分比(%)职业道德较强85.5%一般14%较差0.5%敬业精神较强80.7%一般18.5%较差0.8%工作态度很好87.5%一般12.5%较差0%思想政治素质较强40.5%一般53.9%较差5.6%吃苦耐劳精神较强86.9%一般11.9%较差1.2%心理素质较强45.2%一般49.5%较差5.3%自我约束能力较强56%一般41.7%较差2.3%竞争意识较强25.5%一般68.9%较差5.6%沟通协调能力较强10.2%一般35.2%较差54.6%基础理论知识较强30.5%一般40.6%较差28.9%动车立践能力较强42.3%一般35.3%较差22.4%适应能力较强50.2%一般42.3%较差7.5%创新能力较强8.3%一般50.2%较差41.3%独立工作能力较强35.3%一般46.8%较差17.9%组织管理能力较强20.5%一般30.5%较差49%是否安心工作是62.2%否22.8%不清楚17%从表1来看,一般企业认为毕业生在本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恰当,能基本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但对计算机类企业(如软件公司,电脑公司等)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有待加深加强,企业希望学校多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调查还发现,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的职业素养都很不足,学生在学校缺乏严格的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因此在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创新能力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于发展迅速的计算机行业,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间需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4、企业需求情况分析 毕业生主要从事岗位在调查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在硬件维护岗位的约占18%,网络建设及管理约占31%,技术服务18%,软件编程约占12%,从事网页制作占9%,行政管理占9%。有3%做普通技术工人。 急需人才目前企业急需中职校人才类型主要是(按先后顺序):计算机销售/技术支持服务,网络建设及管理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调研这个结果对于课程组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明确的导向。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统计信息如表2所示。表2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统计表计算机应用专业初级人才岗位比例(%)1、计算机销售/技术支持服务31.0%2、信息收集/录入与数据处理29.0%3、办公文秘21.5%4、局域网维护与管理6.2%5、多媒体制作4.8%6、网站管理与维护4.1%7、软件编程0.6%8、其他2.8%四、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存在问题近几年,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长,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原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设置独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些从计算机专业发展出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定位不准,受师资、实训条件限制,培养的人才知识滞后,职业技能不强,岗位适应能力差。相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网页制作、网络资源开发等方面人才缺口巨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意见已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内计算机人才列为技能紧缺型人才。虽然从学校毕业计算机专业学生非常多,但用人单位却招聘不到所需人才,问题出在哪里?最突出矛盾是院校培养的人才不是行业用人单位所需。根据相关调查资料发现,当前用人单位对IT类人才规格需求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类。 需要专业人才具有一定技能水平:办公设备维护技能,中小型网络组建技能,网页制作以及网站管理技能,简单硬、软件故障处理能力等一大批实用型人才。 用人单位不仅仅需要具有过硬专业技术,还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完善行业岗位知识人才;对用人单位企业文化认同,忠诚度高;用人单位需要员工有积极做事态度,良好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沟通能力;友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较强团队协作意识;用人单位需要复合型、全面型人才,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工作适应能力强,能吃苦能力,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强。用人单位需要员工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正确地处理好周围人际关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用人单位需要员工培养良好呈现能力,具有较强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本次调研得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将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培训。尤其是计算机教师更应该和企业紧密联系,了解行业的前沿知识,了解企业的项目工程案例,不可以固守书本。从调研情况看,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3)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5)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差异太大,难以确定毕业生的能力特点。五、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中国的IT产业正处于一日千里的快速成长期。然而,IT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IT行业发展,仔细分析,IT人才市场出现的供与求的断层,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企业想要的,他们缺乏相应的岗位应用能力也就是缺乏面向岗位的技能,其突出特征主要表现为:1 .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2 .专业师资缺乏,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普遍缺失,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学校、企业自身价值取向的原因;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养成既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也需要一定的政策措施作保障。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准入制度与普通学校相同,即重视把学历和毕业学校的类型层次作为招聘教师的主要标准,没有把专业实践能力作为准入标准之一,因此大量没有专业实践能力的普通高校毕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入到职业院校教师行列;这些教师在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时,经历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专业实践能力先天不足。目前该专业具有良好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这样会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的偏离专业培养方向。现有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3 .专业实训条件以及软件教学资源不足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依靠政府教育经费建立发展起来的。虽然已普遍建立计算机房,但由于种种原因,上网条件、微机组装以及局域网组网实验室等还难于满足要求,也没有实训基地,整体表现出实践教学设施条件不足,特别表现在软件教学资源不足,现有硬件条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4 .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许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要求把握不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一些院校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正是以上的这样的矛盾,使得“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一方面,是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又是毕业生就业无门,那么如何解开这一症结呢?教育主管部门、院校、企业开始意识到院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正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势在必行的关键。学校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定位,充分了解市场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制定满足岗位需求培养方案。5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改革意见与建议在今后的中职学校专业改革意见与建议主要有: 课程设置的不断更新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所需人才缺口不断加大,除了高校的大量招生之外,社会的职业培训也在不断壮大,所以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同时也应该借鉴职业培训的课程体系,根据行业的发展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学校的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与计算机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才可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适应新技术对人才的制约。 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数企业希望应聘人员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如果学生实践操作竞争力不强,则上岗适应时间较长。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以其动手操作能力强而被市场所认同,如果我们丧失了这一优势,学生就失去了在社会上的立足点。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训,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毕业生紧紧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所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再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此外,计算机正由一门学科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转变,对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事营销、服务还是技术型行业,均要求学生有较熟练操作能力还要求学生对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学生择业,要求职业学校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材。不仅专业技能扎实,还具备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变化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能力、推销自我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 强化学生就业指导将学生推向社会时候,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面对企业的面试。学生的接触面较窄,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聚到,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一方面要形成适合软件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六、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与规划福建工业财贸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按职业养成规律,从基本职业素质、小型局域网、企业网能力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的未来建设规划为: 规划出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教学规划。 提供先进的教学内容及先进的教学方法。 提升一线教师的授课(技术)能力。 提供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包。 按照技术、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 完善实践条件,加入综合实训内容,提高动手能力实践。本专业根据前期的市场调查的内容,重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网络管理员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建设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编写6本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将XXXX网络等优秀厂商引入校内,教师融入企业,校企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建设一支“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总结出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方案、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产学合作办学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创立东南沿海区域且有示范作用品牌专业,为国家东南沿海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起示范作用。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深度融合典型企业工作项目,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任教,共同研究具有典型意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规划出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教学规划,提供先进的教学内容及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一线教师的授课(技术)能力,按照技术、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建立基于CPPl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建立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相接轨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方向和岗位群方面,以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为出发点,把握IT行业发展走向,面向人人,以就业为导向,设立专业方向和对接的岗位群。把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作为专业的办学方向。将企业的用人需求目标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由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和学校的专业负责人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采用调查、座谈、研讨等手段,收集、整理、分析企业岗位能力等信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逐步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 建立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相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根据计算机行业和合作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要求,构建项目教学模式,实施融“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成立课程团队,实行项目负责制进行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校企双方参与,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改造教学环境,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上形成特色和优势。 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培养与培训相结合、引入与引技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一个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理论与实践能力并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只有培养出更优秀的教师,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服务。相对于学校来说,企业的优势是拥有众多实践动手能力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他们知道“怎么做”,可以为学校的专业教学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学校教师则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他们懂得“为什么这么做“,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攻关等服务。因此,学校坚持“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借助企业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培育优质师资,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建立“学校一企业双向交流”的教师队伍,“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引进社会和企业界优质教育资源,聘请企业界专家、工程师或管理人员到校,为学生开设专业教育、专业讲座或讲授技能型课程,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时地传输给学生。同时,学校每年都组织相关教师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特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最新技术知识。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课程,使专业发展与行业、产业发展紧紧融合在一起。建设一个互惠互利、机制灵活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承担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创新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兼职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标准制定、培养方案优化、实训项目开发等工作,制订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考评体系,保障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以校企共建为主要途径,创新办学机制在办学机制体制创新方面,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专业带头人等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体制机。以校企共建为主要途径,引企入校、引入行业,企业设备与培训资源,以企业化管理、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以“校中厂”,为主要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机制,融入企业文化因素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因素、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与手段。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为此本专业需要积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合作商讨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合作共建中,学校广泛听取企业专家对计算机专业实训室总体布局、设备配置、环境布置等方面的建议,跟踪技术进步,按照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科学设计流程,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更重要的是将他们的企业文化、管理经验、科技知识等融入到学校的实训基地之中,让老师、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感悟企业的文化理念、技术水准和为人处世的诚信态度、办事准则等。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与企业协商,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调动企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让企业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主体之一,把课堂搬进企业,以企业、学校分工负责的实习实训共管模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并为学生奠定了高质量的就业基础。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企业间定期轮换,交替学习。多年的实践证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