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人实体器官移植后糖尿病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
2023成人实体器官移植后糖尿病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移植后糖尿病(PTDM)是成人实体器官移植(SOT)后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累及10%40%的受者,严重威胁受者生存质量与长期存活。为进一步规范PTDM的诊治,相关专家依据国内外成人PTDM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PTDM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筛查与诊断、治疗、预防、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以及微血管并发症筛查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提出指导建议。旨在规范化综合管理PTDM,以提高SoT受者的生存质量与长期存活。实体器官移植(solidorgantransplant,SOT)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治疗措施。近年随着移植手术方式的改进、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技术的提升,SOT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移植物存活率以及受者生存时间均明显提高。伴随SOT受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内分泌代谢紊乱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成为影响SOT受者生存的主要因素,其中移植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diabetesmellitus,PTDM)是移植后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累及10%40%的受者【1】,严重威胁受者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日益受到重视。为进一步规范PTDM的诊治,中国康复医学会器官移植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内分泌、移植、康复等领域的专家,依据国内外成人PTDM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PTDM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筛查与诊断、治疗、预防、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以及微血管并发症筛查等达成一致意见,旨在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PTDM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以改善SOT受者的长期生存质量与临床结局。本共识编制流程按照背景审查、起草框架与初稿、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等步骤进行。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器官移植康复专业委员会发起和牵头制订,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统计中心提供方法学支持。本共识适用于开展器官移植及参与器官移植患者管理的相关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为确保本共识的代表性及专业性,邀请全国60多所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内分泌学专家、器官移植专家、康复医学专家等90余位参与,包括学术顾问、共识编写组、共识讨论组以及执笔者等。2022年4至10月进行文献检索汇总,检索文献主要为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学位论文,在整个撰写、修订过程中实时更新文献。同时在全国43个器官移植中心完成了60份调查问卷以了解国内PTDM诊治现状,总结分析国内外移植后糖尿病研究现状、临床诊治难点与热点问题。按照移植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筛查与诊断、治疗、预防、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微血管并发症管理等方面构建框架,完成初稿。2022年10月开始筹建共识编写组,共邀请来自全国20所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内分泌与康复医学专家成立编写组,针对初稿内容提出修订、补充意见,同时在器官移植领域展开调研工作。结合两者意见,编写组于2022年12月开始进行分组修订。2023年3月线下线上开展PTDM管理专家共识研讨会,征求意见,共90余位专家参与讨论,面对面讨论并对共识内容深入交流,最终达成共识,总结成稿。鉴于目前针对PTDM治疗的文献内容较少,以单中心小样本观察性研究居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相对缺乏,循证证据相对不足,故本共识未列出证据等级,但是通过现有研究证据和专家建议,形成本共识。在传播、实施与推广方面,将依托中国康复医学会器官移植康复专业委员会,每年定期举办全国性的PTDM相关会议;依托本共识发布,开展共识巡讲会,加强学术交流;建立内分泌科、器官移植科和康复科等多学科协作的PTDM共管示范模式。概述与定义要点提示:PTDM是指SOT后稳定状态下,发现血糖升高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移植前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是器官移植后常见合并症/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是SOT术后常见的代谢紊乱。2003年首次提出了移植后新发糖尿病(new-onsetdiabetesaftertransplantation,NoDAT)的概念,指移植术前无糖尿病、术后发生的糖尿病【2。但由于各移植中心在术前糖尿病筛查方面未达成统一标准,多数仅采用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Ar,HbAic)会导致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漏诊,无法确定是否为术后新发。2014年由多个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对疾病名称和诊断时机进行了更新,更改为PTDM【3】,即SOT后病情稳定状态下,血糖升高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这一定义标准,PTDM累及10%40%的SOT受者【1】,是器官移植后常见合并症/并发症之一,亦是影响其生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流行病学与预后要点提示:(1)SOT受者术后高血糖出现双峰特征,分别出现在移植术后3个月内及2年后;SoT后第1年PTDM发病率为10%40%(2)PTDM降低受者生存率,使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及心血管疾病、感染等风险增加由于手术应激、术中及术后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并发感染等原因,SOT受者移植后数周内血糖升高非常普遍,部分患者可在随后康复期间恢复正常,而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持续性高血糖。SOT受者高血糖发生率随时间出现双峰特征4,5。第1个高峰多出现在移植术后3个月内,与围手术期应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肾移植受者的随访研究发现,3个月内PTDM发病率为27%,其中约31%患者在随访时可恢复正常糖代谢。高血糖的第2个高峰一般出现在移植2年后约17%前期糖代谢恢复正常的受者在此期间再次进展为PTDM;这一高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糖尿病经典危险因素以及与器官移植相关的危险因素4,其中糖尿病经典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前期病史、受者年龄40岁、超重或肥胖、有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家族史等。其他类型器官移植后发生糖代谢紊乱的演变过程尚无明确报道。全球PTDM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大,与各研究中心报告年代、种族、筛查方法、诊断标准和诊断时机有关。自2014年提出PTDM国际共识后,诊断逐渐标准化。目前普遍认为,不同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第1年糖尿病发病率为10%40%,5年累积发病率肾移植受者为10%20%,心脏移植受者为20%30%,肝脏移植受者为30%40%,肺移植受者为20%40%【1,6。我国器官移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现有数据显示我国肾移植受者PTDM累积发病率为20.3%30.72%7,&9,肝脏移植受者3年后PTDM累积发病率为24%【1。】,小样本随访中,心脏移植受者PTDM累积发病率为20.7%36.1%1L12,暂时缺乏国人肺移植受者PTDM发病情况的数据。PTDM使SOT受者移植后存活率下降,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如排斥反应、移植物失功等)的风险增加;此外,PTDM还增加心血管疾病、感染、败血症以及相关死亡的发生风险13,1415,16。PTDM对移植结局的影响可能还与移植的器官类型和移植中心的治疗策略有关【"I。不同类型器官移植中PTDM对SOT预后的影响如下:(1)肾移植:PTDM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败血症相关死亡风险,导致肾移植受者生存率下降17;此外,PTDM与移植物失功密切相关ML(2)心脏移植:研究有限且结论不一致。部分研究显示,心脏移植后PTDM患者生存率降低18,其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和移植前糖尿病患者相似【19,严重肾功能不全与再移植风险增加12。】;也有研究结果提示,PTDM不影响心脏移植受者的生存率,但增加高血压、排斥反应、肾衰竭、感染等情况的发生率121,22。PTDM使心脏或肺移植受者癌症发生风险增加1倍23。(3)肝移植:近期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表明,肝移植术后PTDM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近1倍,因此导致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54倍16L国内研究发现zPTDM使肝移植受者生存率降低10%,并增加高脂血症、高血压、感染、肾衰竭、胆道狭窄和胆管炎等发生风险11。】。(4)肺移植:研究有限。澳大利亚的两项研究发现,肺移植后平均HbAIC每增加1%,死亡率增加46%【U;合并糖尿病的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的3.96倍24。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要点提示:PTDM发生与SOT受者移植前基础疾病状态、移植供体状态以及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排斥反应等有关;危险因素包括非移植因素、移植前合并症、供体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移植后危险因素一、非移植因素T2DM高危人群是PTDM好发人群17,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前期病史、受者年龄40岁、有T2DM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25】等。二、移植前合并症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26、囊性肺纤维化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等,其中HCV感染被证实是肾移植、肝移植受者PTDM发生的高危因素,肾移植受者中PTDM风险增加0.42-5.37倍27,28,29,肝移植受者PTDM风险增加1.5倍3。,31。HCV可通过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0R-S6K1通路,导致胰岛素受体底物的降解或表达降低引发胰岛素抵抗;同时HCV可直接损伤胰岛B细胞,引起B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免疫抑制剂提高HCV复制水平,进一步增强其致糖尿病作用【32,33,34oHCV感染并接受他克莫司免疫抑制治疗者的PTDM风险更高35。三、供体相关危险因素来源于尸体的移植物表达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PTDM发生风险高于活体供体移植物接受者。供体的保存、处理条件也影响PTDM的发生,例如供肝冷缺血时间9h会显著增加肝移植受者PTDM患病风险【1。】。供者高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供肝脂肪变性是肝移植受者发生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136,37。供肝具有T2DM易感性是肝移植受者PTDM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38。四.移植后危险因素1.免疫抑制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inhibitor,CNI)、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抑制剂、抗代谢免疫抑制剂、免疫诱导药物等,与PTDM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免疫抑制剂的具体机制及与PTDM风险关系见表1。袤1不同免疫却制剂的主理矶制及与PTDM发生风险的关系为是E龙/<*至5r¾dWWrBW<m三m三f收11二.,!曲.2-三flMSA】三3三SfiMDaf4.1._sw。9性【4"*8?方案可以作RlrS*分£5MU蛭m一一一,PTOMWwI卬10第5因2过坨*透性.M=gwm居en的小因子色.色的安鹏化,cwM5JUftUPoMR½mm. 4«as EJM.可杼也免11旬1«方值.以松6DM生 1461mTORjMhJnDMM±½ ,磔式M< *1CNIEl升,见SlHOEW还DJU三i:Iwe0SB衰RmBwI234内行潭王,WEVt味也.)“信三FNeM俺ERJ币不*于tUBlhl号e号(44】tBMH少IU量分次XOBa三G便UleJ£b;年的PTDMaQJSK?!配rL邓】EToft<三wUH.GJIET8rT如IavHIWR.MM鸟窜法航:。Inlm号忤用M名阳BHl江道可幻贝氏石蝌口匚三TB三115三2MJMr2KWG0方龙粤【】ATG9阿6ATG导自些ggHT5(8.阿它M4BWW欣扰KCD521¾KJT三,.,1.阿仑gTGW三XPTWR花ee三w.w¢M2AB*seBwc501.Ekm无».a-2*mn(cd)可型第otiiv?介配B巴电W办=巴M.巴利优r,巴内名戒AnDM的区片ItE力酰使用6N3YEeM.s32Bd«.禽划WqSi【52J量gm皿8t4sm闫HFM无鬣现wtBfiom RH5WftIt2W)甘日茄公猿"足IX】;HIMS*KMEt.佗兔9的闻艮尼时,&KXLMKBRlt三ttKH三.图修一任女优MblI受,PTDMfflRJg%I:fHT2JURDHK关家育无能女W:CMa?0一«:,朗:GT巡足好IMmlbIl«三小窝ATG三三三A5三fi:EDMRaG5:lL-2fitM22 .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使SOT受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在肾移植人群中被证实是PTDM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排斥反应通常需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因此,很难证实急性排斥反应可以独立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而导致PTDM发生156,57o3 .病毒感染:SOT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较易发生。前瞻性研究发现,肾移植后10周CMV感染是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与CMV阴性者相比,CMV感染者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降低【58。肝移植受者中也有类似报道31,但心脏、肺移植人群中暂未证实。4 .其他影响因素:移植前大部分患者因慢性疾病长期处于分解代谢状态,移植后转为合成代谢状态,加之器官功能恢复、食欲增加、饮食限制解除、体力活动减少以及免疫抑制剂等因素,出现体重增加甚至肥胖、脂肪异位沉积等,是器官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59】。此外,肠道菌群改变【6。】,特别是SOT引起的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细菌丰度降低可能促进和(或)参与PTDM的发展61。SOT受者常存在的低镁血症62也可参与PTDM的发生。筛查与诊断要点提示:(1)建议所有移植受者在移植前与移植后早期接受糖代谢筛查(2)PTDM诊断时机是移植术后病情稳定且免疫抑制剂维持日常剂量时;建议空腹血糖联合HbAIC筛查PTDM,对诊断仍存疑患者,建议进一步行OGTT确诊;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的SOT受者监测午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耐量异常或PTDM(3)PTDM诊断标准同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一.筛查(一)筛查时机1 .移植前:建议所有移植受者在移植前均应接受糖代谢筛查,尤其对年龄40岁、有T2DM家族史、有糖尿病前期病史、超重或肥胖和有长期类固醇药物使用史等的高危人群,以期早发现、早干预糖代谢异常,有利于提高移植成功率。2 .移植后:(1)移植后早期:术后45d为术后应激期及早期恢复期,患者易出现血糖升高状态。建议监测血糖并积极处理术后应激性高血糖【63】°移植后早期高血糖状态是PTDM发生的高危因素I6465,增加移植受者的病毒感染、急性移植物排斥、心血管事件风险。(2)移植后稳定期:一般指手术超过45d后病情进入稳定期。筛查时机建议为移植后3、6、12个月,此后每年1次,对于高危人群必要时可增加筛查频率。(3)其他:免疫抑制方案中包含与PTDM发生密切相关的药物,以及该类药物加量时,建议增加筛查频率66。(二)筛查方式推荐移植后稳定期SOT受者,首选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联合HbAlC测定以提高筛查阳性率167】,对诊断仍存疑的患者,可进一步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QGTT)明确。1 .FPG:推荐将FPG作为筛查PTDM的手段,但仅使用FPG用于筛查PTDM容易漏诊,故对于PTDM高危人群不宜单一选用FPG进行筛查。2 .HbAc:WHO、美国糖尿病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均建议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IC可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切点为6.5%。但HbAlC阈值直接用于诊断PTDM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移植后红细胞代谢加快、免疫抑制剂使骨髓红细胞增殖受抑制等,导致早期HbAlC水平不能反映血糖情况。因此不建议单独使用HbAIC来诊断PTDM,特别是移植术后1年内。3 .午后血糖监测法:口服泼尼松龙的患者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CGM)发现高血糖效应在给药后78h达到高峰I68,69,70故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SOT受者监测午后毛细血管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PTDM65,71。推荐移植后早期SoT受者可采用毛细血管午后血糖监测法进行自我监测,如多次11.1mmol/L可进一步行OGTT检查。4 .0GTT: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同时可以筛查出糖耐量异常者。OGTT操作相对复杂、耗时长,一般不作为PTDM的首选筛查手段,更适合用于确诊其他筛查方法提示的可疑PTDM受者。5.其他:毛细血管葡萄糖测定、CGM等技术也有助于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但不能作为PTDM诊断标准。二、诊断标准目前PTDM的诊断标准与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致,即有糖尿病症状且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或OGTT2h血糖11.1mmol/L,或HbAc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上述指标以确认(表2);移植术后1年内不建议单独使用HbAlC来诊断PTDM0同时PTDM的诊断还需考虑诊断时机,通常在器官移植患者出院后,病情稳定、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到维持剂量的情况下进行评估诊断。表2PTDM的诊断标准聆际血浆荷苜就或HbAIC水平奥型德,症状加上空康血第7.0mmol/L11.1mmol/L3EbLt<X11T2hQW11.1mmol/LSaBLtHbAIC>65%a无典型便反镌住状者,三aagfiw.注:PTDM力年殖转窈呆05;OGTT力匚滕1画加量.二:HMIC力甯化辽通白.沙S司机力穆施术后引S稳定且更空制林。EsS剂量力.其型精尿等症状包?S点温多饮.冬民、3不明原因1里下降;郎砧期B不考虑上次层餐时间.一天二任蚪笳的血精.不能用央淳斫至皿超受三3海葡显减五:至腹状。至少8h有造食热星.a察E术后1年内不通议-IiS使用HbAICSE多斫PTDM如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上述标准,考虑存在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glucosetoleranceJGT),参考WHO1999年标准统称为糖尿病前期(表3).表3糖代谢状态分类Ie代谢状态於肺血裳18号欢(mmd/L)2hPG正常血磨<6,1<7三amws三51SW0<74WftftS<6,1Z82hPG<ll.lwr=ft三<7.0Z82hPG<ll.l精力“ONil:主:FPG力SBtltllB:2hPG为H及荷苫2h由般FPG正期,号定雷下隈通常为3.9mmd/L治疗要点提示:(1)PTDM的治疗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制定个性化血糖管理方案(2)长期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0mmol/Lz餐后血糖10.0mmol/LzHbAc7.0%,高龄、基础情况较差者可适当放宽,避免低血糖(3)建议平衡免疫排斥和血糖升高的风险,个体化、精准化选择免疫抑制方案。在考虑原发疾病以及不增加移植物排斥风险基础上,适当减少他克莫司剂量或使用对血糖影响较小的免疫抑制剂、早期糖皮质激素减量或撤除以降低PTDM发生风险(4)胰岛素在PTDM血糖控制治疗中安全、有效;二甲双服在SOT人群循证证据较多,是PTDM优选用药;磺眼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糖甘酶抑制剂、嗥嗖烷二酮类药物以及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在PTDM中有使用经验,但循证证据不足;目前新型降糖药物SGLT2isGLP-1RA具有减重、降压、改善血脂代谢等优势,在PTDM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逐渐增多,建议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起始一、血糖控制目标本专家共识建议PTDM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0mmol/Lz餐后血糖<10.0mmol/LzHbAc<7.0%;高龄、基础情况较差者可适当放宽,应避免低血糖,不建议HbAc<6.0%o二、医学营养与运动(一)医学营养治疗目标为促进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习惯,达到并维持合理体重和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膳食营养因素包括总能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饮酒、盐及微量元素等,整体治疗原则可参照T2DM医学营养治疗。对成人移植后糖尿病患者,重点需关注蛋白质分解代谢,移植后早期建议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以应对分解代谢并促进愈合。建议蛋白质摄入每日121.5gkg(标准体重),能量按照每日30-35kcal/kg(标准体重)或在原基础上增加15%30%;限制钠盐摄入24gd0待稳定后蛋白质摄入可调整为每日1.0gkg(标准体重)。PTDM移植后长期营养支持需兼顾机体本身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等相关的高脂血症、体重改变、骨代谢以及电解质失衡等问题。建议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糖尿病膳食;总能量摄入以能维持体重在理想水平为宜;膳食钾量可根据血钾调整,限制钠盐摄入;同时,需要足够钙及维生素D的摄入以减缓骨质丢失,一般推荐钙摄入每日8007200mg,同时注意适量补充微量元素72。(二)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25:1 .促进并维持健康运动习惯,将有益的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减少静坐时间。推荐在非空腹时或两餐之间进行运动。2 .运动治疗宜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每周至少150min(如每周运动5d、每次30min)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的有氧运动。3 .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健步走、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较高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节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游泳、骑车上坡、足球、篮球等。如无禁忌证,每周可进行适当的抗阻运动,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4 .运动处方的制定需遵循个体化原则,需保证运动治疗的安全性和科学性。运动前进行必要的健康评测和运动能力评估。运动项目与患者的年龄、病情、喜好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并定期评估,适时调整运动计划。运动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如计步器),有助于提高依从性。运动前后加强血糖监测,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中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5 .在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下禁忌运动,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三、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PTDM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血糖监测的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CGM、HbAlc和糖化白蛋白(glycatedalbumin,GA)的检测等。1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ofbloodglucose,SMBG)及在医院内进行的床边快速血糖检测73。2 .CGM:可以描述血糖变异性,能准确反应血糖动态变化情况,可克服HbAlc、GA检测以及SMBG的局限性。移植受者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糖代谢会发生显著变化,CGM有利于术后早期血糖监测、免疫抑制方案的制定与降糖方案的调整等。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inrangezTIR)或称葡萄糖达标时间百分比,是指24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mmol/L)的时间(用分钟表示)或其所占的百分比,可由CGM数据或SMBG数据(至少每日7次血糖监测)计算。TIR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等不良预后相关,是评价血糖控制的有效指标之一,但在PTDM患者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目前CGM技术应用于移植术后的数据有限,但国内多个移植中心已将CGM技术应用于移植术后早期血糖监测,并指导降糖治疗。推荐CGM应用于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者、每日多次注射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者、血糖波动大者、无法解释的高血糖特别是空腹高血糖者、反复低血糖发作者。3 .HbAic和GA:HbAIC能反映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临床上广泛用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也是调整降糖方案的重要依据;GA能反映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短期血糖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但在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甲状腺疾病等影响白蛋白更新速度的疾病状态下,结果不可靠。4 .血糖监测频次:PTDM患者的血糖监测频次建议参考非移植人群T2DM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原则。使用口服降糖药物者每周监测空腹或餐后2h血糖24次;使用基础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血糖,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及晚餐前血糖。特殊情况,如围手术期、危重症者、低血糖高危人群、老年患者等,需在上述原则上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个体化监测方案。稳定期后每3个月监测HbAlC评估平均血糖情况,GA测定可作为补充参考。四.健康教育PTDM患者应接受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糖尿病的控制从而改善临床结局、健康结局和生活质量。健康宣教内容包括糖尿病的自然进程、临床表现、器官移植功能评估、个体化治疗目标、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口服药注意事项及注射类药物规范操作、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特殊情况(如低血糖、应激和手术等)应对措施、糖尿病社会心理适应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等。五.免疫抑制剂方案调整在PTDM高风险人群中,应考虑优先采用不易诱发高血糖的免疫抑制剂,但需根据患者免疫状态进行个体化选择。免疫抑制剂的适当调整可降低高危人群发生PTDM的风险,但所有方案应与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的风险相平衡74在不增加移植物排斥反应的风险基础上,他克莫司适当减量或替换为对血糖影响较小的环泡素、早期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用以及使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等可以作为优化的免疫抑制方案来降低PTDM的发生风险。在免疫抑制剂方案调整时还需考虑原发疾病情况,如IgA肾病肾移植术后,无类固醇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会增加复发性肾小球肾炎患病风险75,故对于这类患者不推荐通过早期激素撤除改善PTDM血糖控制。止匕外,研究显示,分次给予泼尼松龙有利于血糖控制【68。目前仍然缺乏不同方案间前瞻性的长期数据的对比。六、降糖药物治疗医学营养与运动治疗是控制PTDM高血糖的基本措施,一旦两者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我国目前有十大类降糖药物应用于临床,包括双服类、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ipeptidylpeptidaseIVinhibitorzDPP-4i)x-糖苜酶抑制剂、磺版类、格列奈类、睡嗖烷二酮类、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cotransporter2inhibitor,SGLT2i)、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peptide-1receptoragonist,GLP-IRA)、葡萄糖激酶激动剂、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大部分药物在SOT受者中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尚不足,且证据主要来源于肾移植人群,缺乏大样本、长随访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葡萄糖激酶激动剂目前在PTDM中使用经验有限,本共识中暂未涉及。(一)胰岛素根据胰岛素结构,胰岛素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类似物;根据胰岛素的作用特点,胰岛素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以及双胰岛素类似物等。胰岛素不易与免疫抑制剂发生相互作用,不受肝肾功能限制,降糖效果明确。诊断PTDM后可遵循生活方式干预-非胰岛素降糖药物-胰岛素的逐级治疗方案。1 .启动胰岛素降糖治疗的时机25:(1)在生活方式和非胰岛素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未达标者;(2)合并应激状态者,如重症感染、手术等,血糖控制不佳或合并酮症、酮症酸中毒等;(3)诊断PTDM时HbAIC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同时伴明显高血糖症状者;(4)PTDM合并消瘦或营养不良者。2 .起始胰岛素降糖方案的选择:(1)基础胰岛素:适用于空腹血糖不达标者,可在原有药物基础上直接加用;起始剂量为每日0.102U/kg,根据空腹血糖调整。(2)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适用于整体血糖较高者,可每日1次,起始剂量一般为每日0.2U/kg;或每日2次,起始剂量一般为每日0.20.4U/kgJ:1分配至早晚餐前;少数情况下可三餐前使用。(3)双胰岛素类似物:目前仅有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起始剂量为每日0.1-0.2U/kg,餐前注射,每日12次。(4)强化治疗方案:基础胰岛素(长效)联合餐时胰岛素(超短效或短效)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案,起始剂量一般为每日0.20.4U/kg,肥胖或血糖较高者可适当增加起始剂量;基础与餐时剂量分配比例约为1:1,根据血糖与恢复情况逐步调整剂量。胰岛素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发生时可暂停胰岛素使用,进食或静脉应用葡萄糖,监测血糖情况,纠正低血糖诱因、调整胰岛素剂量。少见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等。(二)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各类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免疫抑制剂的相互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等见表4o表4PTDMm谢岛素类解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忸与免疫碱剂的相互作用以及注意事项t统中,此格列®、罗咯为果 二愿效SsSS>(1)<*«:安全,耐受性期188,即T2DM人ROlMS不便b Sr 此招更!与 件;1在我复(女格列 (2)肝察雷:槎本少.CNI无DOI)心力袁6反馆工全(89)ID : SO侵X无(3)心.况甲Al : lL心力衰Xr活动性肝弼、产量再度就班府水月费0.一-, * 理在伸折等史的事畲禁用血、传折与7*即药物有效住aF互作主要不良反a注瘦事项证证克较多.三*s=不察他受害,安全、优选用J5.(1)<a:<三智倚况下安全.WS全因死亡降任会m冈里s三注卡监费有期关.SJ用于efR<45mi-11w-l双*二甲双冗效三.空崇相关死亡率.怒也无X½.SOTftBctSWEG.乳酸(1.73m2)“;肝切能不全.产>SjQ.»骅(相关死亡军为,78!,(2)肝.心.第手被:证IK逐慑次K明陵。罕为RE接受大壬木的,畲禁用(1讪2好国心>.安全.西格另订.沙格列(1)4哆植:安全.耐受性良好【79,80,81,82,中83,M,85J.西格史汀用CsA.堆格T20M人*中性.沙唁列汀可H31加心力三JG肾功十万金含写发艇cm璃零用(。楮列DPP4JT.利MrLsr列仃IOTAC一VT少效(2)心字旗:安全.看体脱风除:soT受含皆无571列J.砂B列仃可就存在血结刖:DDl(3)F.SiVK:证妄缺£o4HI篇0证g乏.调皿内号家阿卡波.伏格列谡Q_曙证证55&T20MBt=.SOT«”指:Iei铉FBF¾三<t.»M5.BW网°.有候的使用tHimT安全有_«.米格列«s畲修无依痣常见史畲SS用a证证充棺时”.怛Ie床使月妊级多.格列本展,帚列齐(1)才修修:#!受性良也列*森msts*F5EMFl»b-.tt11«5列曜的与T2DM人IP中性SOT受«l&«.«6GFR下降看使用町任血话风除:Im=里肝ytj.子荏一三国展受m距风iterFpy.R.<wr,jM.fi7,CSA可能?,曾无依笈JtwxcS2,MS不全'展角金性尹祟用SK噂列Be珍185,87:(2)肝一心.Kva:证日制刖:1S!X.S83tt.贝那 GlP- H利司丽;.司制裁IRA 制:窟技丽.泡穿戒85».文塞另砌的 «. D3P5T(1) «.肝.心修梗:»任Q0.玄.Q9荆 .未A比心血管爱我.无 修槽邮矢均或金因死B风IS【她为1 .(2)叩3 3W笔为奈埼梏列SL期梏列我fefwj(85.90,91.(2)肝、心.酢哆被:在幻CSA可IKT20M人察中性;SOTJg三E.体可在肾功18不金含工使用:与CSAK用时注试9,来名列奈括效SI畲修无依行rate毒低血电吟好乏.证也界较少.(1)修咯磕:安全.耐受性良好,减少餐界索0网制,小即研兖中未发侬星系统雷殁风险才斌192,T20M人安表口.SOT受½SStt¾SGlT2i达幅列净、净.卡M列净.«*列亭.,内当中S效93,94】.(2)心里植:小松本所充2tSM*«.as.Q到J三剂例.酊受性良好.与CNI.mTOBJff三I使用大注本,证也家工乏.小注本不配!!示三j½s三8三sns:心触等HtPTDM可共存生殖至姓里斐、向琴量不是:CS分痕酸O不itaM于<GFR<45mlmin1(1.73m2)-1e0发施卿95,%,分RCT研充道行中97.(3)肝.肺蜂程:证交软2三三S空无(1)4*«:三.««.还证却匕里用于D甲次摩后洋侵朝史0衽史33燮者QR2J63发性内分会Ritt珞台日委含:叁性或72OMATSSSOY受攀臾期史者慎用B三Hia三BQM看大旺东马证证会祈eBWI沧”后使用使用司格SmiS;壬IWXs.as¾7三flBx:餐注GLPTRA致琲至廷B可舞影用兔咬静剜用的眼疚注:PT。M力胸后一一;OPP诲为二MKmMt捌:SGLYZ力访«电W忘“日E来:GLMRA为膏B以丽T至Bt/用:CSA国Mf;TAC划I司:sweg*t三:CNlRS通鹤1C删刊:mTORi力HKS¾8tHHHEeg电.-T2OM2fiSR:SOTa三W三:eGFR加5算的彳小球质2芟8有奴性依,T2DM畲梗月箕承果天。1 .二甲双胭: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是T2DM患者降糖治疗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治疗中的基础用药。禁用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45mlmin-1(1.73m2)中重度肝功能不全、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二甲双服与免疫抑制剂无相互作用,在密切监测肾功能的情况下已被证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肾移植受者,且能使肾移植受者1年内全因死亡率、移植物功能衰竭发生率下降76,但目前缺乏其他类型器官移植后使用二甲双服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研究,仅在一项小样本T2DM合并心脏移植的患者中发现使用二甲双服安全,且有效降低心脏异体血管病变、心血管死亡等发生风险【1。鼓励肾功能稳定、无其他禁忌证的PTDM患者使用二甲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