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标本采集技术规范.docx
胸腔积液标本采集技术规范【名词定义】留取患者胸腔积液做细菌培养。【适应证】患者听诊、影像学检查发现胸腔积液,胸腔穿刺后发现胸腔积液浑浊、乳糜性、血性或脓性,考虑感染性胸腔积液(肺结核、肺炎、胸膜炎)患者应送检,进行涂片染色、细菌培养等细菌学检测。【禁忌证】1 .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2 .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3 .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4 .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目的】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发表于2018年第28卷第20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的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作为指导,而正确的病原学检测其前提是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因此,必须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避免因标本的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治疗。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2月11日发布,2019年6月1日实施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6402018o本标准是按照GB/T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准备】1 .用物准备:医嘱单、胸腔液标本化验单或标本条形码、无菌治疗盘、血培养瓶或带螺帽无菌容器12个、经引流管取样者备IOml注射器1个、检查手套、酒精擦片、手消液,检查用物的有效期,物品处于备用状态。2 .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关闭门窗(或窗帘),请无关人员回避,保护患者隐私。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4 .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配合操作。【操作流程】1 .素质准备服装整洁2 .核对医嘱核对医嘱和执行单3 .洗手戴口罩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4 .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盘、带螺帽无菌容器12个、经引流管取样者备IOml注射器1个、检查手套、酒精擦片、手消液5 .解释核对采用两种身份识别的方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腕带、反问式)6 .体位准备1.经胸腔穿刺取标本时,患者取半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2.经胸腔引流管取标本时,患者取舒适体位1.1 通过胸穿留取标本L医生通过影像学或叩诊定位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麻醉后,用中空孔针穿刺至胸膜腔内,抽取胸腔积液标本2.标本采集后可直接注入血培养瓶送检,或将标本收集到带螺旋帽内无菌管送检,以便微生物室进行涂片检查3.护士立即接过标本瓶,旋紧盖子,检查杯盖是否密封,避免洒溢1.2 通过引流管留取标本L酒精擦片反复擦拭消毒导管采集部位2.用注射器无菌采集510ml胸腔积液3.将胸腔积液转入血培养瓶或带螺帽无菌容器,旋紧盖子,检查杯盖是否密封,避免洒溢,注意无菌操作8 .标注送检再次核对标本标签,需标注患者基本信息、标本来源、标本采集时间、送检目的等,即刻送达实验室9 .整理床单位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10 .废物处理按要求分类处理废物,手卫生11 .医嘱处理打铅笔勾,签名签时间12 .记录据需要进行护理记录【注意事项】1.标本量分别为细菌培养2111l,真菌培养210l,分枝杆菌培养,IOm1。不要拭子蘸取标本。如送检T-SPOT.TB,还需注意添加肝素抗凝。2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通常室温15分钟内应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不可冷藏。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3 .标本量过少,或凝固需重新留取标本送检。4 .送检延迟,未按规定保存的标本不得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