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汽车工厂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docx

    • 资源ID:589078       资源大小:99.6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汽车工厂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docx

    ICS13.020.10CCSZ04B44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XXXXXXXX汽车工厂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arbonemissionaccountingofvehiclefactory(送审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XX-XX 实施XXXX-XX-XX发布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核算工作流程25核算边界26识别排放源36.1 概述36.2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36.3外购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46.4生产过程的逸散排放47收集活动数据47.1 活动数据的收集原则47.2 化石燃料用量收集47.3 电力和热力用量收集47.4 生产过程的逸散量收集48选择或计算排放因子数据,计算与汇总碳排放量48.1 工厂碳排放总量48.2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58.3 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58.4 生产过程的逸散碳排放59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810核算报告8附录A(资料性)温室气体排放源分类9附录B(资料性)常见逸散排放参数及推荐值10附录C(资料性)能源/燃料碳排放因子11附录D(资料性)报告内容和格式17参考文献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本文件由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汽车工厂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工厂碳排放核算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核算工作流程、核算边界、识别排放源、收集活动数据、计算与汇总碳排放量、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核算报告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汽车整车工厂的碳排放核算工作,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以及其它零部件等工厂可参考本文件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注: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件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甲烷(CHC、氧化亚氮(NQ)、氢版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e)与三氟化氮(NFC。来源:GBZT321502015,3.13.2核算边界accountingboundary与汽车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核算边界包括组织边界与时间边界。来源:GB/T321502015,3.4,有修改3.3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gas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3.1)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注:如无特别说明,碳排放等同于温室气体排放。3.4全球变暖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3.1)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迫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注:本文件中全球变暖潜势指在100年的时间框架内,即GWPIoOa。来源:GB/T321502015,3.153.5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CO2e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注: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其全球变暖潜势值(3.4)。来源:GB/T321502015,3.163.6初始数据primarydata通过直接测量或基于直接测量计算获得的过程或活动的量化值。来源:ISO14067:2018,3.1.6.13.7具体场地数据site-specificdata组织边界内获得的初始数据(3.6)。注:所有特定场地数据均为初始数据,但并非所有初始数据均为特定场地数据。来源:ISo14067:2018,3.1.6.2,有修改3.8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注: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材料的使用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热量等。来源:GB/T321502015,3.123.9碳(温室气体)排放因子carbonemissionfactor活动数据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碳(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来源:GB/T321502015,3.13,有修改3.10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来源:GB/T321502015,3.144核算工作流程汽车工厂进行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基本包括:a)确定核算边界;b)识别排放源;c)收集活动数据;d)选择或计算排放因子数据,计算与汇总温室气体排放量。5.1 汽车工厂的碳排放核算应以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组织边界,以数据统计周期为时间边界,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图1给出了汽车工厂的碳排放核算组织边界。注: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和整车;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电力、羯力产生的排放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馆等厂部、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图1汽车工厂碳排放核算边界示意图5.2 关于运输,如属于外包,碳排放不纳入核算边界,反之则应将碳排放纳入核算边界。5.3 关于厂房租赁,在组织边界内,但外租给其它企业法人的,不纳入核算边界;在组织边界外,由本工厂企业法人租赁的,纳入核算边界。5.4 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应由化石燃料的生产单位计算,不纳入本文件规定的核算边界。5.5 关于使用光伏及其它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情况,应提供相应的购买或使用证明材料。5.6 核算的时间边界宜为连续生产1年。6识别排放源6.1 概述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主要分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电力热力排放、生产过程逸散排放三大类别,各类别下分多个子类别。汽车工厂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类别、子类别识别排放源。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分类见附录A。6.2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包括汽车工厂内固定源排放(如工业锅炉等固定燃烧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如运输用车辆及厂内搬运设备等)。6.3 外购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工厂消费的外购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注:电力包括常规电力、核电、风电、水电、自有光伏电力等。热力包括蒸汽、热水等。6.4 生产过程的逸散排放生产过程中的逸散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二氧化碳、灭火器系统的温室气体、制冷设备或冷媒加注产生的温室气体、废水处理产生的甲烷、废气处理(VoCS)产生的温室气体。7收集活动数据7.1 活动数据的收集原则对于包括在系统边界之内的所有过程,应收集具体场地数据。当收集具体场地数据不可行时,可使用地区或国家缺省值,数据获取方法的不同应体现在最终报告中。7.2 化石燃料用量收集汽车工厂可通过天然气的使用量、石油的加注量等各途径记录的数据收集化石燃料的用量。7.3 电力和热力用量收集汽车工厂可通过外购电力使用量(包括外购电力和实际使用的自有光伏发电)、热力购买量来收集其用量。自有光伏发电,目前需上电网后再分配。因此,企业如存在自有光伏发电,只收集工厂实际使用的光伏电量。7.4 生产过程的逸散量收集7. 4.1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二氧化碳逸散量通过采购量和库存量的差值收集,差值通过以下任一方式获取:a)上期库存量与当期采购量之和,减去当期库存量;b)在连接气瓶的管道中增加流量计,通过流量计收集二氧化碳逸散量。8. 4.2灭火系统的温室气体逸散量通过以下方式收集:库存的灭火系统按库存量和逸散因子(见附录B)收集;己使用的灭火系统通过采购量和库存量的差值收集。7.4.3制冷设备加注产生的温室气体逸散量,按实际加注量和逸散因子(见附录B)收集。7.4.4冷媒加注产生的温室气体逸散量,通过采购量和库存量的差值和逸散因子(见附录B)收集。7. 4.5废水处理产生的甲烷逸散量,通过污水处理总量、生化工艺前后化学需氧量浓度差值、最大甲烷产生潜势、甲烷的修正因子收集。8. 4.6涂装VOCs焚烧直接排放,通过RTO焚烧炉的运行时间、焚烧炉出口的VoCS的质量浓度、焚烧炉出口的气体流量和焚烧炉的VOCs去除效率收集。8选择或计算排放因子数据,计算与汇总碳排放量汽车工厂的碳排放总量等于工厂边界内所有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以及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E=Ea+Eb+Ec式中:E工厂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a工厂所有净消耗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b工厂电力和热力产生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ze);Ec工厂生产过程逸散碳排放量,包括焊接、灭火系统和制冷逸散、废水处理、冷媒加注、涂装VoCS焚烧等产生的逸散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ze)。8.2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是工厂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的加和(包括固定源排放和移动源排放),按公式(2)计算。Ea=n(Di×NCVi×CEFi)(2)式中:Ea工厂所有净消耗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Di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单位为万立方米(104m3)或吨(I)等;NCVi能源或燃料i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吉焦每吨(GM)、吉焦每万立方米(GJ104m3),参见C.1;C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吉焦(tCOze/GJ),参见C.1;1 净消耗化石燃料的类型。8.3 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生产用电力、热力产生的碳排放量按公式(3)计算。Eb=(DejXEFejXlj3)+Dh×EFh(3)式中:Eb工厂电力和热力产生的碳排放量,单位吨二氧化碳当量(tCOze);Dej核算和报告期内电力的消耗量,单位为千瓦时(kWh);Dh核算和报告期内热力(蒸汽)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EFej不同电力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瓦时(kgC02dkWh),参见C2;EFh热力(蒸汽)的碳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吨(tCChe/t),参见C.2。注:工厂如存在自有光伏发电,只计算工厂已使用的光伏电量,光伏已发电但未被工厂使用的电量不予计算,其它自有发电参照执行。8.4 生产过程的逸散碳排放8. 4.1工厂生产过程逸散碳排放量按公式(4)计算。EC=E工艺逸散排贮E灭火和制冷逸散搏/E废水逸散排贮E冷媒加注逸散排QE涂装VOCS选散推放(4)式中:Ec工厂生产过程逸散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ICOze);E工艺逸散撵放工厂生产工艺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灭火和制冷逸散播放工厂灭火系统和制冷设备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废水逸散排放企业污水处理产生甲烷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冷媒加注逸散播放核算边界内制冷设备和因下线车辆加注冷媒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Che);E涂装VOCS逸散排放企业VOC处理产生温室气体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o9. 4.2生产工艺的碳排放量工厂生产工艺产生的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E工艺逸散撵放=f;=i(Dj+EFJ(5)式中:E工艺逸散排放工厂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ICo2e);Dj核算和报告期内第j个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D,其中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7.4.1确定;EFj第j个生产过程涉及温室气体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吨(tCO2et),参见C.4;/涉及碳排放的生产过程。8.4.3灭火系统和制冷设备的碳排放量灭火系统和制冷设备产生的碳排放量按公式(6)计算。E灭火和制冷逸散排放=E=I(DjXEjxGWPj)(6)式中:E灭火和制冷逸散排放灭火系统和制冷设备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Dj核算和报告期内第j个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加注量(使用量),单位为吨(t);Ej第j个生产过程涉及温室气体的的逸散因子,参见附录B;GWPj第j个生产过程涉及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值,数值参考IPeC提供的数据,见表C.4;j涉及碳排放的生产过程。注:库存灭火系统的DJ按库存量计算,对于已使用的灭火系统的Dj按采购量和库存量的差值计算。制冷设备的温室气体加注量(使用量),通过采购量和库存量的差值计算。8.4.4废水处理逸散排放本文件主要考虑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CM的排放。CH4的温室气体排放按公式(7)进行计算。E废水逸散排放=V×UOD生化前COD生化QXBoXMCFXGWPch,×10-6(7)式中:E废水逸散排放企业污水处理产生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e);V基准年内污水处理总量,单位为立方米(n);COD生化前基准年内污水池生化工艺前化学需氧量(COD)平均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COD生化后基准年内污水池生化工艺后化学需氧量(COD)平均浓度,单位为亳克每升(mgL);BO最大CH4产生潜势,取值0.25,单位为ICH4lCoD;MCF废水处理系统的CH4修正因子,厌氧工艺取值0.1,好氧工艺取值为0;GWPeH4CH4的GWP,推荐值为28,见附表C.3。8.4.5冷媒加注的逸散排放车辆生产过程中加注冷媒时因逸散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按照公式(8)计算。E冷媒加注逸散搏放=EDVjXEFjXMWjXGWPjXI06.(8)式中:E冷媒加注逸散排放核算边界内因下线车辆加注冷媒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ze);DVi核算边界内车辆总产量,单位为台;EFj核算边界内单车冷媒逸散因子,推荐值见附录B;MWj核算边界内冷媒摩尔分子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其中最常用的冷媒R-134a的分子量是102g/mol;GWPj核算边界内车辆冷媒产生的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值,数值可参考IPCC提供的数据,见附表C.4。8.4.6涂装VOCS焚烧直接排放涂装VOCS焚烧直接排放是依据RTO焚烧炉VOCS去除效率及焚烧炉出口浓度确定,按照公式(9)计算。E涂装夕OCS焚嫁x2"Xf)VOCs(RTOiHi11)XQRToi出口XI-膜si除效率'万"""式中:E涂枷OCS焚烧核算边界内因涂装VOCS有机溶剂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ti核算边界内第i个RTO焚烧炉的运行时间,单位为小时(h);Pvcs(RT11)核算边界内第i个RTO焚烧炉出口处VOCS的质量浓度(以碳计),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QRTOi出门核算边界内第i个RTO焚烧炉出口的气体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VOCS去除效率核算边界内第i个RTO焚烧炉的VoCS去除效率,取值90%。注:VOC去除效率取值来源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2014-2017年),工厂也可根据焚烧炉设备设计说明书或环评报告获得,但不应低于90%。9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汽车工厂应建立工厂碳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以下内容:a)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工厂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b)建立健全工厂碳排放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工厂,还应定期监测主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和含碳量以及重点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c)建立健全工厂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台账记录;d)建立工厂碳排放数据和文件保存和归档管理数据;e)建立工厂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10核算报告汽车工厂碳排放核算应形成相应的核算报告,报告样式见附录D,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汽车工厂基本信息;b)碳排放量;c)活动数据及其来源;d)排放因子及其来源。附录A(资料性)温室气体排放源分类表A.1给出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源类别、排放源实例及其涉及的主要温室气体。表A.1温室气体排放源分类GHG排放源类别序号排放源于类别排放源实例主要温室气体类别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1.1固定源燃料燃烧锅炉口焚烧炉O熔炉口加热(烘烤)炉口天然气炉(主要食堂、浴室等)口发动机口其他:包括二氧化碳等1.2移动源燃料燃烧。上游采购的商品运输,口汽车口火车口飞机口轮船口其他:下游运输a口汽车口火车口飞机口轮船其他:类别2:电力、热力排放2.1外购电力外购电力包括二氧化碳等2.2外购热力热力口蒸气口冷却物口压缩空气2.3其他其他:类别3,生产过程逸散碳排放3.1生产工艺过程排放口焊接(二氧化碳、乙快焊等)其他:包括二氧化碳、氢氟碳化物、甲烷等3.2逸散(无组织)排放温室气体泄漏(设备接处泄露)口填充物的泄露(例如灭火剂的泄漏、冷媒泄漏)废弃物处置(例如化粪池、污水处理、涂装VoCS焚烧)U上游和卜.游的运输边界,应结合条款5.2来确定。附录B(资料性)常见逸散排放参数及推荐值表B.1给出了常见排放源的填料以及逸散因子参考值。表B.1常见逸散排放参数及参考值排放源类别填料(kg)逸散因子逸散排放工业制冷10-1000010%冷却器10-200015%灭火系统便携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填充量)4%FM2OO灭火系统(填充量)2%车辆加注冷媒0.342mol台次注1:工业制冷的逸散因子参考行业的平均逸散水平,如工厂能提供实际的逸散数据,可按实际的数据进行计算。考虑到汽车工厂采用冷却器较少,因此其逸散因子在行业的范围值(2%-15%)中取最大值15%。注2:车辆加注冷媒逸散排放因子数据取值来源为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后续如国家或广东省发布新的官方数据,也可以引用,并注明出处;工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计算冷媒逸散因子,并提供相应证明、计算资料。附录C(资料性)能源/燃料碳排放因子C-1燃料使用过程的碳排放因子燃料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按照公式C.1计算。CEF,iCC×OF×f(C.1)式中:CEFr燃料使用过程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吉焦(tCO2eGJ);CC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吉焦(ICo2eGJ),采用表C.1提供的参数值;OF碳氧化率(),采用表C.1提供的参数值;.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注1:对于汽油和柴油,如使用量是通过体积单位收集的,则通过体积和密度换算成质量。汽油和柴油的密度优先使用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其次可参考国家标准。其中,汽油参考GB179302016,密度范围是720755kgm3,柴油参考GB191472016,密度范围是810850kg注2:表C.1常见化石燃料特定参数值表C.1常见化石燃料特定参数值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GJt,GJZlO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2e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26.700a27.40×10-3b94%烟煤19.57026.10×10jb93%褐煤11.90Oa28.00xlO"96%洗精煤26.344d25.41×103b90%其他洗煤12,545d25.41×IOjb90%型煤17.460c33.6OXlo-女90%焦炭28435c29.50×10-3b93%液体燃料原油41.816d20.10×IO3b98%燃料油41.816d21.10×10-3b98%汽油43.070d18.90×lO3b98%柴油42.652d20.20×lO3b98%一般煤油43.070d19.60×lO3b98%液化天然气51.44d15.30×10-3b98%液化石油气50.179d17.20×10-3b98%煤焦油33.453d22.00x10以98%气体燃料炼厂干气45.998d18.20×10*3b99%焦炉煤气179.8Id13.58×103b99%高炉煤气33.OOOc70.80x10如99%表C.1常见化石燃料特定参数值(续)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GJt,GJZlO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O2eGJ)燃料碳氧化率转炉煤气84.00OC49.60x10.99%气体燃料其他煤气52.270d12.2O×IO-3b99%天然气389310d15.30×10-3b99%a数据取值来源为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b数据取值来源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C数据取值来源为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d数据取值来源为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C.2电力和热力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缺省值电力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缺省值参见表C.2。热力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缺省值参见C.3。其中热力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缺省值也可按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的0.11tCO2eGJ计算,未来可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进行更新,若需要热水的碳排放因子宜根据工厂特定场地数据进行计算。表C.2电力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缺省值类型平均碳排放因子(kgCO2kWh)全国电网平均CO2排放(2023)0.5703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0注1:全国电网平均CO2排放来源于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后续可采用国家发布的电力排放因子最新值。因广东省暂无官方发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所以采用国家的数据,后续如广东省发布官方的数据,工厂可以采用广东省的电力因子数据,并在报告中说明来源出处。注2:按照国家发改委2022年1月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指出,研究在排放量核算中将绿色电力相关碳排放量予以扣减的可行性,目前已按该方向推进相关工作,因此绿色电力的碳排放因子为0。注3:按照国家发改委202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现阶段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其中光伏发电可归为太阳能发电,核电属于非化石能源,也归为可再生能源.注4:企业在计算电力的碳排放时,镭要明确所使用的电力类型,必要时褥提供相应的电力消费证明,如“核电购买证明表C.3热力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缺省值蒸汽类型压力范围蒸汽的碳排放因子(ICo2et)IOQMPa级7.0MPaP0.325.0MPa级4.5MPaP<7MPa0.323.5MPa级3.()MPaP<4.5MPa0.31表C.3热力生产的磔排放因子缺省值(续)蒸汽类型压力范围蒸汽的碳排放因子(tCO2el)2.5MPa级2.0MPa<P<3.0MPa0.301.5MPa级1.2MPaP<2.0MPa0.281.0MPa级0.8MPa<P<1,2MPa0.270.7MPa级0.6MPa<P<0.8MPa0.250.3MPa级0.3MPaP<0.6MPa0.23小于0.3MPa级P<0.3MPa0.19注1:蒸汽压力P指表压。注2:参考GB/T50441-2016得到蒸汽折标准煤系数,参考附录C.1计算碳排放因子。C.3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GWP)推荐值表C.4给出了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GWP)推荐值,可用于温室气体直接逸散的碳排放量计算。表C.4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GWP)推荐值逸散温室气体名称分子式GWP(kgCO2ekg)二氧化碳CO2I甲烷CH428氧化亚氮N2O265氢氟碳化物HFC-2312400HFC-32677HFC-41116HFC-125317()HFC-1341120HFC-134a1300HFC-143328HFC-143a4800HFC-15216HFC-152a138表C.4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GWP)推荐值(续)逸散温室气体名称分子式GWP(kgCO2ekg)氢氟碳化物HFC-1614HFC-227ca2640HFC-227ea3350HFC-236cb1210HFC-236ea1330HFC-236fa8060HFC-245ca716HFC-245cb4620HFC-245ea235HFC-245eb290HFC-245fa858HFC-2631b76HFC-272ca144HFC-329p2360HFC-365mfc804HFC-43-I0mee1650HFC-1132a<1HFC-1141<1(Z)-HFC-1225ye<1(E)-HFC-1225ye<1(Z)-HFC-1234ze<1HFC-I234yf<1表C.4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GWP)推荐值(续)逸散温室气体名称分子式GWP(kgC02ekg)氢氟碳化物(E)-HFC-1234ze<1(Z)-HFC-13362HFC-1243zf<1HFC-1345zfc<1334,4,5,5,6,6,6-NonanUorOheX-I-ene<13.3.4,4,5,5,6,6,7,7,8,8,8-TrideCanUOrOOCI-I-ene<13,3,4,4,556,677,8,8,9,9,1010,15Heptadecafluorodec-1-ene<1全氟碳化物PFC-146630PFC-1161110()PFC-c2169200PFC-2188900PFC-3189540PFC-31-109200Perfluorocyclopentene2PFC-41-12855()PFC-5I-147910PFC-61-167820PFC-71-187620PFC-91-187190Perfluorodecalin(cis)7240Perfluorodecalin(trans)629()表C.4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GWP)推荐值(续)逸散温室气体名称分子式GWP(kgCO2ekg)全氟碳化物PFC-1114<1PFC-1216<1Perfluorobuta-1,3-diene<1Periluorobut-1-ene<1Perfluorobut-2-ene2六氟化硫SF623500三氟化氮NF316100注1:数据取值来源为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注2:部分温室气体的分子式会包含多种分子结构,不能明确指向温室气体,因此用英文单词表示。注3:部分制冷剂由混合气体构成(如R410a、R407c),则按混合气体的比例加权计算GWP,气体比例由企业提供数据来源。注4:对于本表未列出的温室气体及其GWP值,参考IPCe的官方报告。附录D(资料性)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编号:汽车工厂碳排放报告汽车工厂(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报告填写说明:一、 汽车工厂基本信息汽车工厂基本信息应包括汽车工厂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核查机构。二、 碳排放量汽车工厂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碳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燃料燃烧排放量、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以及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三、 活动数据及其来源汽车工厂应报告工厂所有产品生产所使用的不同品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电量和净购入的热力量,温室气体的直接逸散量。汽车工厂应优先使用发票、收费单、结算单等直接证明材料来支撑各项活动数据数据。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汽车工厂应报告消耗的各种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报告采用的电力排放因子和热力排放因子。1 .工厂简介1.1 工厂基本情况工厂基本信息工厂名称工厂地址碳排放管理部门信息单位分管领导电话传真碳排放管理部门名称碳排放报告对接人负责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联系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通信地址邮编1.2 主要产出情况(填写工厂的主要产品和产量)序号车辆型号产量(台)122 .核算边界2.1 组织边界说明注:用文字说明2.2 组织边界图示注:建议绘制汽车工厂碳排放的过程图,从原材料到处置,包括所有的材料流、能量流和废物流。确认没有遗漏,以指导接下来的活动数据收集以及碳排放核算。可参考附录A中的“表A.1温室气体排放源分类”来编写过程图。3 .活动数据及来源说明排放类型项目净消耗量(t,75Nm3)低位发热量(GJt,G3/75Nm3)数据来源化石燃料燃烧无烟燥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电力、热力项目数据单位电力量KWh热力(蒸汽)净购入量t过程排放项目数据单位温室气体逸散量t4 .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注:用文字说明5 .计算过程说明注:用文字说明6 .排放量汇总序号排放源碳排放量(tC(he)1燃烧排放2电力、热力排放3过程排放碳排放总量(tCO2e)7 .公司承诺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报告无效。授权委托人(单位公章):年月日参考文献1 GB179302016车用汽油2 GB191472016车用柴油3 GB/T504412007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设计标准4 ISO14067:2018Greenhousegases-Carbonftprintofproducts-Requirementsandguidelinesforquantification5 ISO14064-1:2018Greenhousegases-Part1: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ntification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andremoval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8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12国家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13国家生态环境部.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14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2014-2017年)

    注意事项

    本文(汽车工厂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