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
-
资源ID:589903
资源大小:326.65K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
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腾冲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7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总则2一、规划背景2二、规划依据3三、规划范围5四、规划期限5五、与上级规划的衔接6第二章建设形势8一、基本市情8二、腾冲市耕地现状10三、“十二五”以来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15四、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15五、主要问题16六、有利条件17第三章总体要求20一、指导思想20二、工作原则21三、工作重点23四、建设目标24五、重点举措27第四章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29一、建设标准29二、建设内容35第五章空间布局和建设任务46一、建设分区46二、分区障碍因素及主要问题47三、分区建设重点48四、总体建设布局50五、建设任务55第六章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64一、强化质量管理64二、规范竣工验收64三、统一上图入库65四、加强后续管护66五、严格保护利用67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9一、投资估算69二、资金筹措73第八章效益分析75一、经济效益分析75二、社会效益分析76三、生态效益分析77第九章环境影响分析78一、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8二、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78三、农业投入品施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78四、结论79第十章保障措施80一、强化组织领导80二、强化规划引领82三、强化资金保障81四、强化科技支撑83五、强化队伍建设83六、强化标准落实83-X-Z-J=L刖B为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精神,根据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保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和腾冲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总体部署和目标任务,编制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2021-2030年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重点、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投资测算和资金筹措、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等,为乡镇(街道)科学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重要依据。规划以2020年为基础期,以2030年为规划期,2022年为规划近期,2025年为规划中期,展望到2035年。到2020年末,腾冲市建成高标准农田46.81万亩,占腾冲市“三调“耕地面积81.61万亩的57.35%。2021-2030年,腾冲市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30.17万亩,到2030年末累计建成76.98万亩、累计改造提升13.9万亩,其中,2021-2025年新建2217万亩,累计建成68.98万亩,改造提升4.2万亩;2026-2030年新建8万亩,改造提升9.7万亩。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石。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LI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L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省委、省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明确要求。2020年7月,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任务清单的通知(云农领发(2020)7号),为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明了方向。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2020年末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245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31%;2021-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120万亩,到2030年末累计建成4573万亩、累计改造提升1160万亩(20212025年新建1500万亩、累计建成3953万亩,改造提升550万亩;202&2030年新建620万亩、改造提升610万亩)。到2030年末,全省将建成高标准农田457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5%;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22年11月,保山市根据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编制了保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2020年末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70.7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4.42%;2021-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40万亩,到2030年末累计建成310.7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累计改造提升77万亩(2021-2025年新建Ill万亩、累计建成281.72万亩,改造提升23万亩;2026-2030年新建29万亩、改造提升54万亩)。腾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决策部署。根据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保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编制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腾冲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二、规划依据(一)政策性文件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2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3 .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任务清单的通知(云农领发(2020)7号)4 .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5 .中共保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保山市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任务清单的通知(保农领发(2020)6号)6 .保山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7 .保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8 .腾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9 .腾冲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二)规程规范1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2 .耕地质量等级(GB“33469-2016)3 .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令2019年第4号)4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农业领域相关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农经规(2021)1273号)5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3)12号)6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转发云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前期工作规定等8个管理规定的通知三、规划范围建设范围:腾冲市腾越街道、西源街道、界头镇、明光镇、滇滩镇、固东镇、曲石镇、中和镇、荷花镇、北海镇、芒棒镇、猴桥镇、清水镇、新华乡、五合乡、蒲川乡、团田乡、马站乡共18个乡镇(街道)。和顺镇因已无耕地潜力,暂未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为:坡度25度以下,从未实施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或2011年(含)以前实施过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但设施功能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耕地(城镇开发边界内、生态保护红线内、退耕还林区、受管控类耕地、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除外),规划面积30.17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20112018年实施过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且在上图入库评价结果中被评价为“需要改造提升”或评价为“基本符合”,但仍未完全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30600-2022)标准的项目区,总规划面积13.9万亩。改造提升项目优先在坝区和产粮重点区实施。四、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21-2030年。展望期:20312035年。五、与上级规划的衔接(一)全面落实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保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腾冲市2021203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0.17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7万亩),改造提升13.9万亩,其中:2021-2025年新建22.17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21万亩),累计建成68.98万亩,改造提升4.2万亩;2026-2030年新建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6万亩),改造提升9.7万亩。本规划全面落实市级规划下达的建设任务,没有新增建设任务。(二)全面落实细化建设分区要求。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体系的通知(农办建(2021)要求,在保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建设分区的基础上,依据腾冲市区域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土条件、耕地质量、产业布局等要素,将腾冲市细分为3个分区,分析分区障碍因素及主要问题,提出分区建设重点,并根据分区建设潜力分配建设任务。(三)全面落实分解任务到乡镇(街道)的要求。根据保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确定的任务目标,将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18个乡镇(街道)。(四)全面落实同步谋划示范建设的要求。根据保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的示范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同步谋划整区域推进、土壤改良、绿色农田、梯田化改造、高效节水等示范建设的思路、原则和措施。(五)全面争取市级建设和管护资金。本规划明确的建设任务,主要以争取中央、省级补助资金为主,积极争取腾冲市级财政安排一定的建设和管护资金。第二章建设形势一、基本市情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其名始于旧唐书,自西汉起几经更迭,1913年设腾冲县,2015年撤县设市。腾冲市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50公里。腾冲虽地处极边,但却是历史悠久的边关重镇,声名远播的翡翠商城,青山绿水的休闲宝地,被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020年末,全市总人口数为69.08万,占保山市总人口的26.09%,人口密度人8.19人/平方千米。城镇人口比重45.83,低于全省50.05的平均水平。全市共有25个民族,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总人口数60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73%。2020年,腾冲市GDP达到282.35亿元,占保山市GDP总量的26.82%,人均GDP为43911元,相当于保山市平均水平的101.64%、全省平均水平的84.49%。全市农业生产总值86.5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66%。全年粮食总产量43.11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29.50%。(一)地形地貌。腾冲市属云南高原滇西峡谷区,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部为宽谷盆地,整个地形似一马蹄状向南敞开。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84%;河谷、坝子占16%。境内最高峰为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米,最低点位于南部速庆龙川江支流小蒲窝河口与梁河县交界,海拔930米,相对高差达2850米。腾冲市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地貌类型:北部高山、中山峡谷区,以龙震洞山、姊妹山、五台山、狼牙山等组成天然屏障,包括猴桥、滇滩、明光、界头、固东、曲石等乡镇,海拔一般在2000米3000米以上,山体完整庞大;山高坡陡,沟谷深切;中部湖盆、岩溶台地中低山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典型的第四纪火山,至今保存有火山锥70余座,以打鹰山、空山、马鞍山最为典型,包括中和、马站、腾越、西源、和顺、北海、荷花、清水等乡镇,海拔在1500米2600米之间,处在横断山脉纵谷区与德宏州低山丘陵宽谷区的过渡带上;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沿龙川江两岸展开,包括芒棒、五合、新华、蒲川、团田等乡镇,位于腾冲南部,海拔在1300米1800米之间。(二)气象与水文。腾冲市属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年内降雨分布极不均衡。降雨多集中于510月份,局部性暴雨较为突出,单点短历时,暴雨强度大,具有明显季节性。多年年平均气温154(C,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093.10小时。腾冲境内河流属于中国十大流域中“云南西部诸河流域”,均属伊洛瓦底江流域,流向由北向南。境内瑞丽江、大盈江(槟榔江、南底河)等河流均为伊洛瓦底江流域的一、二级支流,由140多条较大支系水流组成,支流河道众多。境内分布有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85条。(三)土壤资源。腾冲市土壤种类丰富,以黄红壤、黄壤、黄棕壤为主,占腾冲市总面积的92.9%;适宜耕种或基本适宜耕种的土壤约占86%。二、腾冲市耕地现状(一)耕地数量。腾冲市国土面积5485平方千米,占保山市的28.77%;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约占84%、坝子(盆地、河谷)仅占16%。腾冲市“三调”耕地面积81.61万亩,从耕地类型来看,水田61.38万亩,占7522%;水浇地0.22万亩,占026%;旱地2001万亩,24.52%o腾冲市耕地类型面积占比图图1腾冲市耕地类型面积占比图从腾冲市的耕地分布情况来看,腾越街道1(含未拆分的西源街道)耕地面积4.6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72%;固东镇耕地面积4.81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89%;滇滩镇耕地面积6.3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82%;猴桥镇耕地面积401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92%;和顺镇耕地面积0.3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0.48%;界头镇耕地面积14.9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8.29%;曲石镇耕地面积92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1.37%;明光镇耕地面积1L2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3.82%;中和镇耕地面积3.9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89%;芒棒镇耕地面积4.7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85%;荷花镇耕地面积2.8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49%;马站乡耕地面积2.3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84%;北海镇耕地面积1.8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27%;清水镇耕地面积L1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46%;五合乡耕地面积3.11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81%;新华乡耕地面积L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72%;蒲川乡耕地面积2.58万亩,占全市耕地1注:规划中所用耕地数据采用“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的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2021年11月23日,保山市人民政府同意将腾越街道调整为腾越街道和西源街道行政区,故“三调”耕地数据中,腾越街道耕地数据含未拆分的西源街道耕地数据。面积的3.16%;团田乡耕地面积L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2%o图2腾冲市耕地分布情况图从腾冲市坡度等级来看,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9.90万亩,占全市耕地的24.39%;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6.78万亩,占32.81%;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740万亩,占33.57%;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6.22万亩,占7.62%;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31万亩,1.61%o腾冲市耕地坡度等级分布图位I«()图3腾冲市耕地坡度等级分布图总体来看,腾冲市坡度在25度以下的耕地有80.3万亩,占比98.39%;坡度25度以上耕地1.31万亩,1.61%。腾冲市坡度6度以下的耕地共计46.68万亩,占总耕地的57.2%,6度-25度的耕地共计33.62万亩,占总耕地的412%;平地及缓坡耕地面积比斜坡面积多13.06万亩,陡坡面积较少。腾冲市不同坡度耕地占比图图4腾冲市不同坡度耕地占比图(二)耕地质量。根据云南省“十四五”耕地质量提升规划、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GBZT334692016)国家标准,腾冲市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平均等级为4.51等。评价为一至三等的高等级耕地面积为23.73万亩,占全市评价耕地总面积的2908%。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灌排能力较好,障碍因素不明显,在实际生产中应注重用养结合,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中等耕地面积为43.77万亩,占全市评价耕地总面积的53.63%。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灌溉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障碍因素较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关键区域;评价为七至十等的低等级耕地面积为14.11万亩,占全市评价耕地总面积的17.2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产量不稳定,属低产田地、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需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a-图5腾冲市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图(三)设施现状。经过连续多年的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实施过项目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机械化作业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由渠道、输水管道、蓄水池等构成的排灌体系初步完善,能够满足大部分情况下灌溉和排涝要求,为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电网改造后,项目区供电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损耗下降。但是部分地方在田间机耕路、农田灌溉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设施老化,配套不全等问题。(四)腾冲市耕地资源总体评价。总体来看,腾冲市耕地资源受地形地貌影响,大部分分布于山区、半山区,这些区域地高、水低,由于水利、电力、交通和建设条件缺乏,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明显不足,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对这部分区域持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力提升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产能问题,力争达到亩产500公斤粮食产能。三、“十二五”以来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2011年以来,腾冲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云南省、保山市党委政府、腾冲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到2020年末,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81万亩,占“三调”耕地面积81.61万亩的57.35%;人均高标准农田面积0.68亩。四、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一)有效提升粮食等农产品生产能力。通过道路路网和灌溉排水设施的建设,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道路通达率提高,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改善农田生产基本条件。加上耕地保护与提升措施,使项目区粮食等农产品生产能力、耕地质量等级稳步提升,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二)农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配套相应的水利设施,增强了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使水资源得到有序利用,为农业生产服务。通过实施“一控两减”措施,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调整优化了农田生态格局,增加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民应用先进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结构,通过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深度开发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充分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确保耕地高产稳产和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主要问题(一)投资标准偏低。腾冲市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4%,地区地形复杂、基础条件差,中央和省级所补贴的建设资金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地方财政难以配套资金,且缺乏社会资金的融入渠道,现行投资标准难以满足丘陵区的建设需求,进而导致建设标准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够完善,难以全面保障高质量建设。(二)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逐年增大。腾冲市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81万亩。由于全市耕地地貌复杂、地块细碎情况较严重,农田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各地集中连片且施工难度较小的区域基本已纳入前期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剩余潜力区域存在零散、偏远、规模小等“硬骨头”问题,建设成本较高,项目选址、建设难度较大。(三)建后管护仍需加强。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中,由于管护资金、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有人用,无人管,损毁不能及时修”的现象,管护措施和手段薄弱,建后管护措施亟待加强,建后管护的长效机制亟需完善。(四)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管理经验相对缺乏。高标准农田建设流程多,专业知识覆盖面广,需对各项流程有明晰认识,同时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项目经验。如在设计阶段,需要熟悉造价、农艺、水利、道路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施工阶段,需要熟悉施工工艺、监理等专业知识。此外,机构改革后,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缺乏综合管理技术人才,而现有的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全面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专业、管理等知识,缺少系统的业务培训,如不依靠第三方技术人员,很难做到全面高效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甚至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推进。六、有利条件(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批示指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的时候能产的出、供得上,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进行了全面部署。云南省将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考核指标。腾冲市委市政府将高标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长抓不懈。(二)国家和省市加大投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2021-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120万亩,累计改造提升1160万亩”。保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2021-2030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40万亩,累计改造提升77万亩”。国家、省、市出台的规划,为向上争取建设任务和资金提供了机会。(三)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机遇。“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国家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引领农业农村产业升级,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加快。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有利于聚集现代生产要素,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绿色化,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安全供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体制更加规范。机构改革后,构建完善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的管理新体制,为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云南省制定了农田建设项目系列管理规定,对农田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招投标、工程管理、建设监理、竣工验收、工程管护、资产移交、档案管理等八大方面提出规范性规定,为云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建设准则。保山市总结推广了“一部六牌一险一群”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为强化项目管理夯实了基础。(五)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田间基础设施水平,田间路网、渠网逐渐完善,耕地质量也在逐年提升,对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一项事关农业农村兴旺、农民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同和广大群众热烈欢迎。第三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聚焦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中型灌区等重点区域,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新建和改造提升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统一组织实施与分区分类施策相结合,实行市县乡抓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切实补上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把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进一步夯实腾冲市粮食安全保障基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二、工作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主体多元。腾冲市农业农村局对本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负总责。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负直接责任,继续强化各级政府主导责任,在规划制定、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职能。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新型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方参与建设和管护,形成共谋一碗粮、共抓一块田的工作合力。(二)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衔接乡村振兴、国土空间、土地整治、农业农村、水利、电力和交通等相关规划,以粮食产能与资源禀赋相匹配为基本遵循,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重点投向,合理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优先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和大中型灌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筑牢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障的底线。(三)坚持整体推进,连片建设。综合考虑农田特点、耕作要求和区划范围,以相对集中连片面积不小于I(X)O亩为基本要求,实施区域化整体建设,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乡推进,进行系统性、连续性、整体性开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基础支撑。(四)坚持新改并举,量质并重。一是在保质保量完成新建任务的基础上,自2023年起,在2018年以前实施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安排改造提升任务。切实解决部分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二是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树牢交账意识,既要算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的“数量账”,也要算耕地质量等级提高的“质量账”。(五)坚持分类施策、综合配套。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及生产主要障碍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建设重点与内容,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实现农田基础设施、耕地质量、建后管理、种植等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六)坚持绿色发展,产能提升。以绿色发展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持续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等农业科技技术。二是突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少砍树、慎填塘,积极推广工程建设生态环保新材料新技术,优先采用生态沟、生态路等绿色工程设施。三是推广灌排水循环利用,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推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以有机肥、生物农药替代传统化肥、农药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四是统筹推进道路、排灌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同期规划实施,实现田间基础设施完善、土壤健康肥沃,满足绿色农业发展需求。(七)坚持建管并重,良性运营。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和使用监管机制。实行工程项目建设全程监管,开展项目监督评价和检查考核,推行信息化监管方式。健全工程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八)坚持全面上图入库,规范管理。每年按时、按质、按量做好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对高标准农田实现全程监控。(九)坚持依法严管、良田粮用。建成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强化用途管控,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高标准农田产能目标监测与评价,建成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三、工作重点(一)突出抓好“高质量”。一是高质量规划。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进行规划设计,落实因地制宜、综合配套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水利配套、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各项措施,对项目区进行“田、水、土、路、林”综合治理,推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提升。二是高质量建设。压实监理方、施工方责任,严格按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实施,确保工程建设保质保量。三是高质量管护。坚持建设和管护并重,加强项目立项、资金使用、建设管理、竣工验收全过程监督;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数据库,适时动态更新项目情况,实现一张图管理;健全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一)突出粮食安全。立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聚焦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中型灌区等重点区域,建成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只能用于粮食生产。(三)突出重点区域。高标准农田要建在耕地上,重点在“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上,按照完善坝区、强化山区的原则,突出集中连片和比较优势,将建设任务向坝区倾斜。(四)突出典型示范。立足农业资源特色和区域比较优势,围绕北部适度规模农业区、中部精品农业区、南部多样农业区,在各乡镇(街道)集中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发挥“典型引路”优势,示范带动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四、建设目标(一)规模目标。2021-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2.17万亩,改造提升42万亩。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8.98万亩。202&203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改造提升9.7万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98万亩。2031-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和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绿色农田、数字农田逐步建成,有效支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生产能力比开发前有明显提高。到2022年,保障4.36亿公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通过新建和改造提升并举,实现亩均产能达500公斤以上,稳定保障4.42亿公斤以上粮食产能,粮食安全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规划实施区实现亩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Ioo公斤以上。到2030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腾冲市高标准农田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亩均产能达550公斤,稳定保障4.42亿公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粮食亩均产能稳中有升,粮食安全保障基础更加坚实。(三)技术经济目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土壤改良培肥、科技推广、产业化带动等方式,挖掘农业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的潜力。20212025年,新增高效节水面积6.21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2以上。2028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面积3.86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6以上,亩均节药、节肥率在10%以上,有效提高农业化肥利用率。到2035年,灌溉水利用系数持续提高,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基本实现绿色种植。表1腾冲市高标准农田速设主要指标表序号指标目标值属性1高标准农田数量到2022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8.98万亩约束性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8.98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2万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98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9万亩2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21-2025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21万亩2026-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6万亩3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增高标准农田亩均产能提高100公斤左右预期性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产能不低于当地高标准农田产能的平均水平预期性4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节水率10%预期性5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100%约束性20212030年膊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O22.176.214J8 3.86 9.7新建其中:熹效节水改造提升图620212030年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五、重点举措(一)构建县级规划体系。以保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为依据,全面摸清腾冲市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编制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腾冲市级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不得低于保山市级规划分解下达的建设任务。腾冲市级规划重点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地块,明确时序安排,形成规划项目布局图和项目库,为项目和投资及时落地提前做准备、打基础。规划经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审核、腾冲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并报省、市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备案。(二)建立储备项目库。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工作要求,以规划编制为契机,建立腾冲市级储备项目库。储备项目按照集中连片、统一标准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定量指标、工程体系、工程体系技术要求,按照“分级建立、竞争立项、动态编制”思路构建。储备项目库是安排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的依据,从储备项目库建立年开始,按照先坝区后山区、分类实施的思路安排建设时序,实施挂图作战。(三)强化建后管护和利用。将项目管护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结合,建立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永久保护,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O(四)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出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章制度,强化项目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按照“选强配齐、骨干优先”原则,稳定并充实腾冲市级、乡镇(街道)农田建设机构和队伍;每年举办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农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六)打造示范区。立足腾冲市的区域自然特点、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在重点地区、重点产业,打造整区域推进示范区、梯田化改造示范区、土壤酸化治理示范区、高效节水示范区、绿色农田示范区、数字农田示范区等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第四章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一、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兼顾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30600-2022)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综合考虑腾冲市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围绕提升农田生产能力、灌排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运输能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水平、建后管护能力等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的综合配套建设,基本实现农田“地连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提升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农机作业条件,提高农田生产效率,建设高标准农田。(一)田块平整相对集中1 .相对集中连片。因地制宜进行耕作田块布置,相对连片面积K)OO亩以上;单个耕作田块面积,梯田不低于2亩,其它地块不低于5亩。坝区以修筑条田(方田)为主,山区、半山区以修筑梯田为主。田块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确定。田块方向应满足耕作长度方向上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的要求。2 .田块平整。田面平整,根据土壤条件和灌溉方式合理确定田块纵横坡度,水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