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评课稿.docx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评课稿我们刚刚观看了张三老师和张四老师精心准备的两节课,两位老师一位稳重朴实,一位清新秀雅,同样的课文上出了不同的风格和味道,可谓是各有千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是部编本选入的新教材,行文沉稳平和,质朴蕴藉,平静的叙述中充满感情,评说随叙述自然生发,援引议论精要庄重,之间承合自如,这是大家的境界。学生难以体会文章的好处,教学时可借鉴的资料也不多,两位老师选择这篇课文来上公开课,是颇有勇气的。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同中有异,都能扣住本单元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两位老师都由语文课本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都通过解读标题,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并以标题为线索,带动对课文的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抓住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一略读。而且两位老师都将略读和快读结合起来,长文短教,迅速理清文本思路和内容,并且还结合默读、跳读、朗读,品读,带着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读走进文本,走了几个来回。导入新课后,张三老师先概括事件,再梳理思路,然后找出评价性语句,从而体会叶圣陶先生的高贵品质。张四老师则是通过评价性语句梳理清楚思路,再概括事件,然后通过叶老的言行感受叶老的品质。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能抓住重点,教学流程、手法虽不相同,但殊途同归,都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张三老师带领学生寻事悟德、评价悟德,以略读、跳读、齐读的方式一遍遍走进文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呈现出生命的律动。张四老师带领学生简要理清文章内容后,着重抓住叶圣陶先生的言行去品味先生品质,扣住重点语段,咬文嚼字,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深挖字里行间中体现的先生之高贵品质,不仅交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收效良好。两位老师都没有搞什么新花样,只是踏踏实实地在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文字,真正上出了语文味。当然,两位老师的课堂还有不少不足之处,如课堂语言还有待锤炼,对人物的分析认识还不够深入,课堂的深度和厚度还显不足。本课选入课本时略有删节,多少影响了读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老师若能课前读读原文,适当补充一些资料,或许效果会好一些。另外张三老师的教学设计还略显薄弱,可能是由于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故没有深挖文本的内涵。张四老师课堂上激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技巧还显不足,不能直抵学生内心的层面。但作为青年教师,今天的表现已足以令人满意,相信两位老师通过这节课也会得到长足的进步。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最主要文本,几乎占了所有课文的近二分之一,散文最难读的地方,或者说,好散文之所以是好散文的地方,就是作者的感受和经验超过了我们常人。散文的文学鉴赏,包括形式方面精准的语言,还包括作者精准的语言所表达出的细腻的人生经验。我们体会优秀散文的精准语言,最后要落实在对作者感悟到的人生经验的领会和分享上。所以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信息,要走向高层次的理解。散文课堂教学要整体聚焦,有所取舍,局部聚焦,搭建支架,这样方能充分体察作者情感,走进作者心灵。散文教学如何聚焦核心内容呢?一、把握文本个性,聚焦核心问题王荣生教授提出: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也就是说,散文是作者个性化的表达,是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它唯有作者的眼所能见、耳所能闻、心所能感,而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引发的所思,落根在“这一篇”,通过独杼机心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流露心扉的语句来体现。散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来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察作者的所感所思。这一步的关键点在于:整体聚焦,设置台阶。所谓整体聚焦,就是教师依据学情,在深入把握文本个性的前提下,通过筛选将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聚焦为一点或一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在今天两位老师的课例中,核心内容就非常集中,教师抓住课题这条线索,以“二三事”对纷繁的教学内容进行聚焦,以“先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张三老师设置了“快速略读,寻事悟德”“快速跳读,评价悟德”两个板块;张四老师设置了“略读课文,初识先生”“精读课文,走近先生”两个大板块,然后又设置了“品先生语言”“忆先生背影”“悟先生苦心”三个小板块,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学流程。两位老师设置的板块都是层层递进的,而且为学生的每一步学习都铺设了台阶,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叶圣陶先生其事,认识叶圣陶先生其人,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追思敬仰之情。如果缺少核心问题,或者缺少必要的台阶,学生对文本个性的阅读是浅薄的、粗糙的、碎片化的。语文教学内容应该相对集中,教师可以在把握文本个性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聚焦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教学内容的锤击点,通过整体聚焦和铺设台阶,让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浅薄变得深刻、由粗糙变得细腻,让文本个性散发迷人魅力,让散文教学的收获不再是一地碎片,而是浑然天成的艺术珍品。二、聚焦核心语言,走进作者内心教师们在引导学生赏析语言时,往往呈无意识状态:赏析“这一篇”与赏析“那一篇”的教学内容极为相似,往往是让学生寻找相应的句子,即使找到了关键词语,也只是肤浅地谈论,很少会聚焦作者的特别的写法。教师们很少会去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一位作者有什么特别的写法不同于那一位?”“作者的特别的写法蕴含着怎样特别的情感?”“特别的写法里是否有特别的想法、特别的心情?”散文是作者运用个性化语言表达自我思想情感的文学形式。因此,“散文教学的关键是从文本中分剥出作者的存在:只有走进作者独特的心灵世界,才能凸显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才不会让教学内容平庸肤浅。而要凸显文本的个性特点,就得“识人断文”,“判断某一个作家散文的风格特点”,“发现一篇散文的具体特点”。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散文教学更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离开写作的这个人,更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散文教学必须把“这个人”请进散文。散文学习就是和“这个人”与“这篇文”对话的过程,通过对作者个性化言语形式的体悟,走进作者丰富的心灵。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要把对特别句子的诵读转化成对作者个性化情思的感受”,这是散文教学的核心标志。这一点张四老师做得不错。如在忆先生身影环节,带着学生反复品味动作描写,通过勾画动词、副词体会语言的准确、平实,体会叶老的宽厚、热情,也体会了叶老的写作主张一一写文如话。还有对结尾“人,往矣”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的深重情感,走入作者内心。三、聚焦文体特征,实现深度教学一篇课文的独特之处,就是其文本体式所蕴含的个性特征。每一篇散文作品都有其个性特征,所以教师要在聚焦整体核心内容的大方向下,针对文本中的关键点进行局部聚焦,重锤敲打,以达到以点带面,以一当十,让文句中思想情感的火花照亮和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的目的,从而走向作家作品思想情感的最深处,达到散文的深度教学。2022年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四个核心素养的新概念: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路径。就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来说,文章引经据典,赞扬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是“躬行君子”,是“人之师表”,充分体现了作为语文学家的张中行先生深厚的文学素养。同时,本文的语言平实如话,恰好践行了叶圣陶先生的写作主张。因此教学时老师完全可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叶老形象,从而达到深度学习。这一点,两位老师基本上也都做到了,虽然还略有不足,但一节课时间有限,加之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知识积累不足,应用分析和再创造的高阶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我想用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几句名言作为结语: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使学生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最终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语文教学需采用启发诱导,温故知新,阅读与写作,精读与略读,经师与人师等相互结合的方法和原则。语文教育说到底应当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全面的善于处理生活的普通公民,决不能把学生训练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铭记先生主张,在今后的语文教学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谢谢大家的观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