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2月29日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二。一六年四月编印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1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2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实现追赶超越31 .发展基础32 .发展环境83 .指导思想104 .发展理念105 .战略定位116 .发展目标12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147 .培育壮大六大优势产业集群148 .优化提升开发区和产业园区199 .加快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21三、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现代化2110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2211 .提升果菜畜产业化水平2212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313 .提高农民增收能力24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614 .大力发展旅游业2615 .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2716 .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29五、构建秦东城镇群,统筹引领区域协调发展3117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3118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3319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3420 .推动重点板块协同发展3421 .打赢脱贫攻坚战37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3822 .构建现代综合运输网络3823 .加快渭南水系建设4024 .提升能源综合保障能力4225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43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4326 .构建绿色安全生态体系4327 .构建循环经济体系4428 .强化环境治理及应对气候变化46八、提高公共服务功能,实现社会包容共享4729 .着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4730 .全面加强文化建设4931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5132 .积极扩大社会就业523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234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54九、全面推进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内生动力5435 .推动管理体制创新5436 .推动发展空间创新5737 .推动科技进步创新5938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5939 .推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60十、凝聚全市智慧力量,全力实现跨越发展6040 .加强党的建设6041 .推进法治渭南建设6142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6343 .优化提升发展软环境6344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6445 .全力扩大招商引资6446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65渭南市“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67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2016年2月29日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了渭南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同意并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渭政发(2016)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2016年2月25日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渭南市人民政府2016年4月18日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绿色开放新渭南的关键时期。根据中、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实现追赶超越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发展阶段,深化市情认识,抢抓战略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努力实现追赶超越、开创全面科学发展新局面。1.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积极应对错综复杂宏观环境的严峻挑战,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四化”同步战略,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活力新渭南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十三五”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2.1%,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469.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7452元,年均增长11.8%,是"一五”末的1.8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2.06亿元,年均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403.58亿元,年均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3.22亿元,年均增长16.7%o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在全省的位次前移。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能源化工向中高端延伸,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起步良好,非能工业产值占比提高8个百分点,渭南高新区获批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渭南经开区、韩城经开区晋升省级开发区,富平新兴产业园、蒲城工业园获批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市工业园区发展到20个,入驻企业近千户。企业上市实现突破,黑猫焦化、伟恒生物、红星美羚上市融资。现代农业发展迅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346个,总面积达到80.8万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88家,白水苹果、大荔冬枣、蒲城酥梨、临渭葡萄、韩城花椒成为农民增收的知名品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华山晋升国家5A景区,少华山、陶艺村、洽川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市A级旅游景区发展到36家,2015年接待游客4219万人次、综合收入323.8亿元。电子商务企业达到248家,白水、蒲城被命名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成为拉动消费新的增长点。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大西客专、渭蒲高速、渭玉高速建成通车,沿黄公路合阳东雷至大荔赵渡段、国道108渭南至大荔段等20个国省道改造项目建成,黄韩侯铁路、西南铁路复线开通运行,新改建各类公路1709公里,县乡村公路成网通达,通行能力明显提高。渭河综合整治、灌区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抽黄供水工程输水管道全面建成。秦岭7、8号机组建成投运,新增火电装机120万千瓦;建成750千伏洛川-信义-西安南线路,完成咸林输变电工程等5项33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供电保障能力达到400万千伏安。关中环线渭南段、韩城-渭南-西安、华县-潼关等输气管线建成,新增高压管线245公里,县城以上气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建设提速升级。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华县实现撤县设区,中心城市五年累计实施建设项目860余个,总投资957亿元,市中心医院、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博物馆等建成投用,供、排水管网覆盖建成区90%和70%,城市品位和首位度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积极争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和棚改资金,累计争取专项建设基金18亿元、国开行棚户区改造贷款121.59亿元。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产业、人口聚集和综合承载力增强,22个省市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实施项目IlOO个,瓜坡镇、庄里镇等18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1.8%。城镇体系日趋合理,秦东城镇群架构初步形成。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两个“80%”用于民生,累计投入达到814.7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899所、幼儿园329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启动实施,城镇基本医疗覆盖面和新农合参合率均达到99%。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5.9万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2.8%和16.4%,收入比从3.64下降到2.9o建成各类保障房1L3万多套,完成投资334.3亿元。28.88万城乡低保人口实现应保尽保,51万人享受移民后期扶持政策,216.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解决,3.5万户低收入家庭住进了保障房,80.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建成城乡体育惠民工程2028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平安渭南建设迈入新水平。生态环境日趋优化。突出“治水、绿化”两件大事,秦岭北麓生态保护、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和关中水乡全面实施,滨河生态走廊、城市生态公园相继建成,累计完成工程造林21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5%。节能减排深入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如期达标,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3%。秦岭北麓非法采石和富平、蒲城土法石灰窑得到彻底整治,秦岭北麓、韩城龙门等重点区域和行业污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治污降霾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00天以上。省级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2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基本达标,洽川等8镇12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村,新增国家级试点湿地公园8个,“大水、大绿、大空间”的生态格局逐步展现。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简政放权、食品安全监管、商事制度、公务用车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一元剧场”模式、农技服务“大荔模式”成为全国改革典范,韩城省内计划单列试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政府机构改革、镇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市广电、电影传媒、演艺集团三大公司成功挂牌,我市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组建了市产业投资、华山旅游、农业投资等市属国有公司,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共建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与韩国龟尾、安徽宣城缔结友好城市。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西渭融合不断深入,初步实现西渭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渭南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海关货物监管场所“三位一体”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是我市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民生事业持续加强的又一个大好时期,美丽渭南展示出更加绚丽的色彩,积累了在应对复杂局面、风险挑战中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必须坚持狠抓项目建设不动摇;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转型不放松;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迟疑;必须坚持改善保障民生不懈怠;必须坚持优化发展环境不折腾;必须坚持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自我加压,主动作为,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这些经验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2 .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多年发展,渭南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转型发展的持续上升期,面临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势推进,我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区位优势将更趋明显,有利于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教经贸合作、电子商务、能源资源开发、生态环保等方面开放合作,为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先进技术和产业承接,促使特色优势产业“走出去”,深化与沿线区域全面开放合作带来重大战略机遇。二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机遇。“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加力,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四化”深入推进,国家高度重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使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突出推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带来难得机遇。三是加快区域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带,为我市整合要素资源,加快融入大西安都市圈,建设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陕西东大门,打造新的增长极、实现赶超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四是创新创业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行动和“互联网+”计划,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新一轮技术革命,3D打印、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快速起步,科技创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嫁接”将产生巨大能量,为我市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和消费空间。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与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全市人口占陕西省的14%,而生产总值仅占全省总量的8.1%。二是结构不够优化。非农就业低,农业基础地位还不牢固;新型工业化程度低,产业聚集效应不突出,重化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三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市场主体不强,产业和投资效率不高,以创新驱动为支撑的新动力尚未有效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城镇化水平低,中心城市承载功能较弱,县城和小城镇主导产业不突出;对外开放度低的问题依然明显。四是要素制约明显。经济发展的供给条件趋紧,新增劳动人口减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增强。五是扶贫任务艰巨。全市还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约64.4万人口亟待解决贫困难题。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切实加以解决,全力推动“十三五''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追赶发展。3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决胜小康为主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产业提升、板块引领战略,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富裕和谐文明绿色开放渭南新局面。4 .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实现追赶趣越。牢固树立创新发展意识,把创新作为爬坡过坎、引领发展的根本途径,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激情,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为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增添新活力。坚持协调发展,实现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平衡性,促进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加强薄弱领域,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保。坚持把绿色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植根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营造崇尚生态文明新风,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着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新渭南。坚持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实施开放开发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大与毗邻地区及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深度合作,主动用优越资源和产品走出去拓展市场,更好地把先进技术和模式引进来推动发展,以大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强发展新动力。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和谐包容。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发展积极性,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推动包容性普惠性发展,使每个人的才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5 .战略定位。国家中小城市改革创新示范区。通过综合试点改革,不断提升城市资源聚集能力、人口吸纳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依托“一带一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西渭一体化等政策机遇,发挥先行先试引领作用,探索创建各类中省示范区、试点区,努力把渭南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开发高地和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大关中城镇群副中心城市。立足地处大西安和黄河金三角融合区域,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构建秦东城市群带,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陕西东大门,成为融入大西安、辐射大关中、带动晋陕豫金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西部绿色能源化工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化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加速新型工业强市建设,建成陕西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品牌培育、科技服务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做强优质粮食、有机果品、设施蔬菜和现代畜牧四大产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建成西部一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华山、黄河、渭水等山水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传承优势,弘扬“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文化品牌,推进文化旅游生态大融合,打造以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和生态休闲为主题的旅游特色品牌和精品线路,建设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6 .发展目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要求,立足现状补短板,发挥优势上台阶,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多,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进入全省发展第一方阵,在产业转型升级、城乡一体、生态文明、改革开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富裕和谐文明绿色开放新渭南建设迈上更高水平。经济实力得到新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和结构明显提升,增速与经济实现同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o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16%o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加快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体系特色更趋鲜明,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0:55:35。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以上。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5%和13%o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0%o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增长、人口布局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更加协调,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0%,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发展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坚持工业强基战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以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为导向,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加快开发区(园区)创新转型,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7 .培育壮大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清洁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按照“优煤、拓电、增气、扩化”的思路,加大能源的清洁利用和综合利用,打造清洁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推进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加大开采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和资源利用率。积极实施煤电化、煤气化、煤焦化、煤液化,加快煤层气、氮气勘探开采步伐,实施渭北低热值电厂、煤制天然气多联产示范项目,建设千万级火电基地、千万吨焦炭生产基地。推进能源资源深度转化,大力发展煤化工下游高端产品,依托渭化、陕化和蒲城清洁化工三大新型煤化工基地,加快推动煤化工向有机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延伸,重点发展延伸煤烯烧、煤烷烧、煤烘烧三大产业链,开发氟碳素、有机化学试品、聚氨酯、高性能显示材料、长寿命光缆护套材料、乙丙橡胶新产品,打造陕西东部500亿精细化工基地。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实施渭南中心区地热能利用试点工程,建设潼关、白水、合阳、韩城低风速示范风电场,加快推进大荔、蒲城、白水、潼关、合阳、澄城光伏基地及大型公共建筑、公用设施、工业园区、农村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打造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和全省地热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十三五”末,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煤层气开采量达到5亿立方米以上。LNG清洁能源液化能力达到100万吨,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50万千瓦。专栏1清洁能源化工产业重大项目煤炭。坚持安全、高效、绿色、集约发展,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大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加快推进西卓子煤矿、韩城王峰井田、义合煤矿、太贤煤矿等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依托韩城龙门煤化、黑猫焦化、海燕焦化等六大重点焦化企业,改造提升千万吨级焦炭生产基地。煤化工。推进渭化、陕化、蒲城清洁化工三大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省煤研院华州区工业化实验生产基地中试和研发项目、华州区派尔森毗咯烷酮系列产品及回收再生项目,蒲城清洁能源化工公司煤制烯燃二期、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PVC)、年产18万吨丙烯酸、年产100万吨煤制联合芳烧、年产4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合阳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白水县90万吨煤气化井下开采、富平煤层气综合利用、卤阳湖和大荔煤层气液化、澄城县陕西泓澄新能源有限公司煤层气二期等项目。电源。建设大型煤电一体化、热电联产及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五期工程,渭南、富平热电联产项目,韩城、澄合等渭北地区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打造千万级火力发电基地建设。新能源。实施渭南中心城区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建设潼关、白水、合阳、韩城等低风速示范风电场和大荔、蒲城、澄城光伏基地,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沙地治理等光伏电站,打造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现有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交通、能源和环保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突破在线远程诊断等先进技术,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集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加快与周边产业的协作配套,提升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促使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印刷机械、通用航空、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和专用设备等制造业,打造集成化、高端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西部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依托卤阳湖和富平优势资源,推进国家民机试飞中心建设,打造集航空制造、民机试飞、培训和物流为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园。专栏2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大项目机械装备。韩城华通机械3万吨/年铸造加工项目,高新区康沃印刷包装机械产业园,渭南方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厂区扩建,渭南成达机械制造,渭南永泰机电设备制造,富平陕汽配套园项目、年产100万只汽车钢制车轮项目、盛刚管业改扩建项目、年产20万套汽车饰件项目,合阳县铁路车辆冬配件生产项目、煤矿机械设备制造项目,华州区柳枝装备制造业产业园项目、北方斯伦贝谢公司油气田特种器材产业化高技术项目,蒲城县工业园汽车零配件产业基地项目。通用航空。国家民机科研试飞基地项目、卤阳湖航空装备制造项目,富平小鹰-600飞机总装项目、富平西飞民用飞机生产项目、富平中航工业飞机工业园项目。轨道交通装备。渭南高新区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城轨车辆生产项目。高端数控和工业机器人。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建设项目、澄城工业机器人制造及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高端食品医药产业集群。依托经开区、富平、大荔、白水农副加工基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延伸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支持果蔬汁饮料、配方奶粉、发酵乳等产品技术升级,扩大粮油、畜产品加工等生产规模,积极开发烟酒、冷冻食品、优质饲料以及营养保健品等,打造500亿高端食品产业集群。依托华阴、高新、临渭、经开等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延伸特色制剂、原料产业链,积极引进生物制药等高科技药品生产企业,开发现代中药、医药保健品。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生物医用材料、人工关节等医疗器械和医疗产品,建设3D打印医疗产业研发生产基地。专栏3食品医药产业重大项目食品。经开区年产30万吨乳制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濠吉集团10万吨非油炸杂粮方便面项目,合阳5万吨苹果汁饮料生产线项目、陕富大荔面粉加工项目、大荔5万吨储藏冷库及3万吨蜜饯加工生产线、富平圣唐乳业、白水安德利公司果泥果胶果醋生产线项目、白水县智能化酿酒技术创新设备升级建设项目、渭南景源农业科技1.4万吨核桃加工项目、澄城烟厂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医药。积极引进生物制药等高科技药品生产企业,建设高新区海泰医药中间体生产线,打造3D打印医疗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绿色冶金建材产业集群。推动有色冶金结构调整,紧盯产业用钢、高铁轨道用钢市场发展方向,大力开发特种钢、优质钢、合金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推进龙钢技术改造和品质提升,加快中德铸造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千万吨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基地。聚焦铝化工提取提纯、冶炼锻造、化学合成、铝基合金等关联产业,大力发展锢基新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铝合金、钳烧结板、铝靶材、铝异型材、钳丝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建设国家级铝及铝化工、专目合金产业聚集区,打造中国锢都。加大潼关黄金中深部整装探采力度,加快黄金检测中心建设,延伸黄金加工产业链,全力打造西部黄金加工中心。充分发挥铝电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航空铝材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绿色建材,改造提升水泥、陶瓷、白灰等传统产业,以煤奸石、粉煤灰、石材废料、冶金化工废渣为原料,大力发展新型墙体和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化学建材等建筑材料,打造绿色建材基地。专栏4冶金建材产业重大项目有色冶金。韩城中德铸造产业园区、金铝总体采选升级改造项目、金铝股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潼金矿业日处理6000吨选厂建设项目、潼关县桐峪金矿区中深部探矿建设项目、黄金检测中心建设项目、高新区粉末冶金设备生产线建设等项目。新材料。澄城铝型材加工及复合铝基箔材建设项目、澄城县年产5000吨精铝深加工建设项目、澄城高分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大荔县聚氨酯保温材料及聚氨酯组合料生产项目、富平县30万吨铝型材产业化项目、卓达集团卤阳湖新型材料产业园、蒲城海泰新材料基地建设项目、蒲城年产10万吨钢骨架PE复合管材/管件项目、韩城年产6万吨相变调温材料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潼关聚泰功能性新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潼关100万平方米(微晶板材)建设项目、白水无甲醛环保苹果木板生产线项目、经开区汇通制冷保温板材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卤阳湖无甲醛环保苹果木板生产线项目等。绿色建材。经开区陕西日丰建材生产基地项目、经开区泰山石膏(陕西)有限公司装饰石膏板及轻钢龙骨项目、蒲城石灰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韩城龙飞陶瓷5200万平米技改项目、韩城鼎龙炉料40万吨活性石灰石项目、富平北新建材建设项目、临渭区陕西航建防水工程项目、红旗水泥制品生产项目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以汽车动力电池为主的核心部件生产,组建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联盟,重点发展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传动、充电等核心部件产业,延伸新能源汽车核心配件产业链。加快高新区IOGW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德飞新能源电池三期项目实施,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到2020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万辆,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销售及维修中心、充电站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三维(3D)制造和光电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面向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医疗器械、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加大3D打印专用金属材料、智能材料、合成生物材料研发,加快材料、数字化设计、快速成型、关键部件等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步伐,形成集研发、材料、装备、服务于一体的增材制造产业链。推动LED产业与通信、医疗和农业领域的融合,加大LED发光材料、液晶显示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电子级NPM、液晶显示和电路控制芯片等光电产业,建设光电产业园。8 .优化提升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统筹规划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聚,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形式与发达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高新技术自主研发、创新转化和产业孵化,优先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增材(3D打印)制造等新兴产业,完善金融、科技、信息、研发等要素服务体系,加快城市设施、功能再提升,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创新驱动力和空间承载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进“飞地经济”模式发展,打造创新高地、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新兴产业和生态田园新城建设,重点发展农业机械、食品加工、医药和节能环保装备等产业,完善加工、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休闲、疗养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产业转移、创业投资的新平台,努力建设中心城市渭北生态新区、低碳产业高地和秦东物流陆港。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依托国家民航试飞基地和通用航空产业园,优化组团式开发,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突破发展通用航空服务业和航空装备制造业,聚集发展民机试飞、航空博览、飞行培训、航空体验等关联产业,积极引进高科技产业集聚,实施生态保护开发,打造湿地生态保护示范区、航空新城和高科技产业基地。韩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韩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巩固提升能源、煤炭化工、钢铁等产业,加快以精细化工、新型陶瓷、高端铸造业为主导的能源化工和高端铸造产业聚集区建设,打造国家级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与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富平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起点建设富平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以航空、汽车配件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机械电子、大数据服务、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和新兴服务业等产业。蒲城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推进蒲城清洁能源化工项目二期和渭北煤化工业园建设,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带动能源化工、新型材料、生物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关中绿色能源化工产业集聚区。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完善提升大荔科技产业园、澄城工业园、富平庄里工业园、华州区高新技术园、合阳县工业集中区、潼关黄金工业园、白水雷公循环经济产业园、渭南创新创业基地等特色工业集聚区,推动大荔科技产业园、澄城工业园、白水苹果科技产业园建设省级开发区。园区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9 .加快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为引领,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强强联合,积极培育一批创新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0户以上,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50户。实施名牌战略和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共性质量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积极开展凹版印刷、名目冶炼、3D打印等标准化研究,加快建设无人机、化工、锢、黄金、LED等质检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推动金专目股份、北人印机、清洁能源、陕富面业等品牌建设,力争培育一批国家知名品牌。三、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坚持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持续提升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0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突出抓好整镇连片、高产高效现代粮食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65万亩;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节水改造,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5万亩。稳定优质小麦生产,扩大玉米、红薯等优质杂粮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花生、“双低”油菜等专用油料基地。实施优质粮食丰产增收工程,推广土壤改良施肥、农机农艺融合、良种科研繁育等,开展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提高粮食产能。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20万吨以上。11 .提升果菜畜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果业转型升级,按照“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的思路,以品牌创建为龙头,继续实施全市水果公用品牌战略,大力推广矮砧苹果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果园管理技术,实施星级果业标准化示范园创建工程,打造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临渭葡萄、合阳红提等中国果业知名品牌,建设陕西现代果业强市。到2020年,全市水果面积发展到400万亩,产量达到600万吨,优果率达到85%以上。大力发展设施瓜菜,推进设施瓜菜基地、日光温室和标准化大棚建设,瓜菜面积达到200万亩,努力把渭南建成西安的“大菜园”和陕西绿色食品基地。继续扩大核桃、花椒、红枣、柿子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大力发展金银花、药用菊等特色林地产业,到2020年,全市干杂果经济林面积达到300万亩,建成全省绿色生态产品基地。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工程,以建设千万头生猪、100万只奶山羊、20万头奶牛、亿只肉(蛋)禽产业示范基地为重点,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生产,完善加工流通体系,建成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12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快推进“一县一业”工程,促进产业聚集,重点抓好渭北水果聚集区、灌区瓜菜聚集区、特色果业聚集区、沿山特色干果聚集区和沿河特色水产聚集区建设。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和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新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0个,提升改造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0个,各类园区面积达到230万亩。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以经开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为引领,加快大荔食品工业园区、白水苹果科技产业园区、韩城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区等建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建设一批农产品深加工聚集区。巩固提升“大荔模式”,建设先进技术应用推广、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完善农产品交易、粮油仓储设施提升改造,推动农产品配送与社区超市、电商全面对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创意观光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力口强“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13 .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加快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农业政策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支持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开发民俗旅游休闲、建筑、物流等非农产业。加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和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农村土地、林地等资源的资产化置换、股权化流转,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专栏5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优质粮食丰产增收工程。投资20亿,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及沃土工程,配套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农田林网、土壤改良培肥等工程,整镇连片推进现代粮食基地建设,实施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分别在富平、蒲城建设10万亩示范基地。实施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繁育、示范、推广项目,培育10万亩环保工业原料生产基地。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投资30亿,实施千万头生猪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在澄城县配套建设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大型生猪活畜交易市场。在蒲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