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docx
-
资源ID:592466
资源大小:137.06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陕西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docx
陕西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实验区名称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区负责人.李海燕学校名称.西安医学院主管部n.陕西省教育厅申报H期.二O一四年五月陕西省教育厅制二O一四年四月填写要求1 .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2 .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3 .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为当年6月10日前。1.实验区基本情况实验区名称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属类别医学建立时间2006年9月实验区负责人姓名李海燕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9.02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副教授/教研室主任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传真通信地址西安市未央区辛王路1号西安医学院邮编710021实验区前期工作基础一、办学历史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创建于1998年,至今已培养出医学检验人才近2000人,分布于省内外广大医疗单位。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医学检验教育新模式,始终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中,按照“加强实用,删减陈旧,增加先进,整合相关''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并自编教改教材一套,培养的学生因“职业素养高、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独立设置的医学本科院校,同年开展医学检验四年制本科教育。2007年,我校作为卫生厅指定的陕西省唯一一家省级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基地,开始对省内各类基层单位的医药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承担培训任务的主要为医学检验专业教师。7年来分别培训了检验医师骨干师资、检验医师、公共卫生等专业的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共计500余人。二、前期工作基础医学检验专业不仅是我校的主体专业,也是省级特色专业,学校高度重视医学检验专业建设,结合我校“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的办学定位,组织专家论证并确定了医学检验专业建设规划,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团队,不断完善了教学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扩建了医学检验技能实训中心,扩大了实践教学基地,保证了教学的有序进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如下:(一)质量工程建设医学检验专业现为陕西省特色专业,西安医学院校级特色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临床免疫学检验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现有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6项。(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所有成员均为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拥有较强专业素质能力的专、兼职教师。目前该团队拥有专、兼职教师16名,其中专职教师12名,兼职教师4名。团队成员的年龄、学位和职称分布比较合理。成员中45岁以上者4人,3540岁7人,35岁以下者5人;博士1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10名,学士4名;教授(正高职称)2名,副教授(副高职称)5名,讲师(中级职称)8名,初级职称1名。13名专任教师均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部、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医科大学、西北大学等具有较高医学教学水平的高校,保证了专任教师具有良好的医学教学背景及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兼职教师2名来自西安医学院的教学实习医院,他们都具有数十年临床检验科室工作经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同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保障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三)教学资源建设1 .检验实验中心建设:2010年,医学检验实验中心获批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在中央财政拨款和省校级建设经费的支持下,中心对各实验室进行了整体装修和改造。目前;医学检验实验中心实验用房面积1195平方米,包括医学检验形态实验室4间、医学检验机能实验室4间、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间、模拟实训室1间、无菌室2间、清洗消毒室1间、准备室4间、库房1间及办公室间。生均使用面积为4平方米。中心现拥有仪器设备14有台(件),总价值344.57万元。2011年,中心新购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全自动的优利特生化分析仪1台、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1台、血培养仪1台、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1台、生物安全柜2台、麦克奥迪显微镜100台等。自动化仪器的购入及使用,满足了检验专业学生在校的实践教学,为他们的生产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 .实习基地建设: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已由“十一五”期间的33个增加到46个,其中三级医院占到近70%,满足了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科研和见习的需要。其中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教学基地,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高新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5所县(区)级医院作为医学检验临床实习基地。主要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基本情况一览表医院名称规格床位总数教学床位数与学校隶属关系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三级乙等70020直属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三级乙等75018直属陕西省人民医院三级甲等200030直属西安商新医院三级甲等76014非直属西安市第一医院三级甲等70014非直属长安医院三级甲等80018非直属汉中市中心医院三级甲等130018非直属3201医院三级甲等100018非直属宝鸡市中心医院三级甲等80016非直属解放军第三医院三级甲等60014非直属渭南市中心医院三级甲等60114非直属商洛市中心医院三级甲等81216非直属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级乙等56014非直属核工业215医院三级乙等80014非直属西电中心医院三级乙等65016非直属铁路中心医院三级甲等60014非直属床位数合计134332683 .图书资料建设:医学检验专业图书资料(含电子读物)藏书量中文类15.5万册、外文类约0.5万册,拥有期刊百余种,近三年学校购置医学检验专业图书文献资料经费达80余万元。这些专业图书资料种类齐全,包括基础医学科目、基础检验等临床科目以及涉及到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相关领域资料,能够满足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课外补充阅读、查询的需求。4 .网络建设:本专业按照执业检验师考试大纲要求及试题类型创建了试题库,初步建立了网上交流、答疑,网上评教等先进的网络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四)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医学检验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努力探索,积极进行改革。承担的陕西省与西安医学院教育和教学改革项目主要有: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研究、医学检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研究、医学检验本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4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病例分析在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病例讨论式血液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内容就是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如何开展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探讨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并予以实践,以建立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研究目的。课题的立项和前期工作对本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今后在我校医学检验学生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改课题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以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强化医学检验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积累了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宝贵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得到了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五)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规范医学检验本科生教学过程,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专职管理队伍。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和体制,形成职责明确、各负其责的教学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医学检验的专业建设工作,协调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教学管理。为确保检验教学质量,成立医学检验教学督查办公室,负责对医学检验教学的检查和质量监控,保证了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实现全程管理和监督。(六)修订医学检验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质量的保障。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检验技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等国家教育及行业准入标准为依据,结合“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办学定位,我们在2006年、2009年、2013年三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强调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检验专业特色。使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更加顺应市场的需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是建立在对20多家用人单位和实习医院的广泛调研与深入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归纳分析并明确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具体要求,并将其融入到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计划中。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在突出基础教育、强化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践能力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原有培养计划相比,在理论与实验课比例安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增加了实验课的比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岗位职业能力;增设临床检验技能的综合实训课,增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见习课;并根据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增加了检验仪器分析技术与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等课程;弱化了一些冗长的基础学科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和专业英语课。另外,新的培养计划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增设了一些特色选修课,如“检验与临床”,“检验报告单的解读”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2 .指导思想2-1.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强调的“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为五大改革重点之一,确立我国基层卫生人才岗位需求,进一步明确未来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点是对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结合我校“面向农村、面向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我校“专业设置为适应基层发展、人才培养为满足基层所需”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层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一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合格医学检验人才,为陕西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医疗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2-1-1学科定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特别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检验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临床检验工作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检验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1-2服务定位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的医学检验人才主要面向基层、面向社区,为适应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未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为基层老百姓服务。2-1-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模式,要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际需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有关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及健康管理的全方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着力提升检验技师的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2013年我们再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程理论与实践由原来的2:1修改为程学时分配,体现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倡导“早临床实践、多临床实践、反复临床实逡的强化实践课程体系。2-1-4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和职业素养的卫生人才是医学教育的立“教,之本。医学检验人才要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意识,培养一批热爱基层卫生事业,廿于奉献、勇于实践的优秀医学人才,为基层老百姓解除病痛。2-1-5坚持能力为重面向农村培养的医学检验人才,要强化其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早临床实践、多临床实践、反复临床实践,到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习、实践,提高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等临床基本实验诊断操作能力。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2-2-1社会调研情况通过对各种类型医院、医生、实习基地、毕业生等进行调研,包括走访、师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研涉及包括国家医疗改革的现状及未来政策,医学发展趋势及检验医学发展规划,检验技术人才的素质需求,各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结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通过调研发现:(1)我国的医疗改革基本思路为:建立、建全包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及药品供应在内的四大体系;通过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机制、信息系统、法律制度,实现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卫生医疗服务的总体目标。(2)全球与检验医学相关的医疗发展动态有:个体化医疗即以每个患者的信息为基础决定治疗方案,选择最适宜的药物治疗。个体化医疗的基础便是个体化诊断;转化医学即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为患者提供真正诊疗手段的实际应用。医学检验便是最快捷、最前沿的转化平台;可预测性医学即对患者的健康及风险尽早作出评估、预测,医学检验在其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预防性医学一即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作用规律、环境与健康等,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医学检验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管理一即对个人或人群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医学检验将对其将起重要的评估和指导作用。(3)现行教育存在的问题:仍以灌输为主,学生多被动接受知识;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知识结构陈旧;以条块分隔为主,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基础与临床由于教学时间长、教学跨度大,理论与实践难免脱节。(4)医学检验毕业生分散在以医院为主体,包括卫生防疫、血站、各大科研院所、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体检中心、独立检测室及检验产品相关企业等各类机构中。(5)用人单位在挑选人员时最看中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是人文素养,再次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因此在学生的教育中必须突显专业知识面的拓宽及技能素养的训练,与此同时不可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6)人才培养与医疗机构要求间的差距有:应对多种类型的用人单位,知识领域、医学通识教育拓宽不够;知识的主动获取能力尚有欠缺;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强化。2-2-2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根据调研及我们的认识,医学检验的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之处总结有:(1)所服务的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日新月异;(2)医学检验所涉及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包含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预防医学、预测医学、转化医学、健康管理等众多学科。医学检验服务涵盖:健康人群筛查、风险评估、临床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分期、治疗指导、预后判断等;(3)检验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是临床医学与现代医学实验室科学技术在更高层次上结合的交叉学科,其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知识、技能的素质要求较高,所需求的口径较为宽泛;(4)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专业分工的细化,要求医学检验人才不仅能根据要求对临床指标进行检测,更要求其具有医学、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能对数据信息进行正确诠译,做好临床及其他健康管理等部门的咨询和参谋。2-2-3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医学检验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承担省级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课题1项、5项西安医学院校级教学改革课题、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0项学生业余科研课题,主编参编了8部全国医学检验专业统编教材及专著的编写。科研方面,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6项,在各级核心期刊发表各类科研论文及教学论文40余篇。3 .培养方案3-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医学检验思维、诊疗检验策略等应用能力,能在国家规定的医疗机构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为一体的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人才。311素质目标: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热爱基层卫生事业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312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医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313能力目标:基层医学检验人才必须具备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验室诊断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对急、危、重症的实验诊断能力;对疑难病症进行初步的实验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具有较强的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创新能力。3-2.方案设计及可行性一、适应医学及医学检验发展的需求,优化应用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医学及医学检验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医学检验所涉及领域的不断拓展,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预防医学、预测医学、转化医学、健康管理等众多学科;根据医学检验服务领域的拓宽:包括健康人群筛查,风险评估,临床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疾病分期,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等;根据医学检验的应用型特点,界于临床医学与现代医学实验室科学技术在更高层次上结合的交叉学科的特点;根据医学检验人才具有医学、健康等相关知识,能对数据信息进行正确诠译,做好咨询和参谋的要求;根据医学检验领域位于医学及基础工业发展交汇点,大量技术和项目有待开发的特点,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调研,我们认为,医学检验人才的创新性培养主要体现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知识、技能素质及创新能力着力拓展,使学生在把握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同时能及时敏锐地结合医学的迅猛发展,运用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众多领域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研究作风、自主获取知识能力、质疑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学生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体系。根据这一理念,我们确立了以培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复合型素质、广泛适应性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推广。二、适应培养复合型素质、应用型人才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理论方面:以掌握医学检验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主,增加学生通晓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及医学研究进展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构建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体系。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课时的合理分配,增加案例教学、教学课时,强化课堂/课外讨论及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发展所需设置不同系列的选修/实践课群,从而达到夯实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目的。实践方面:从实验课、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入手,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增加学生对理论与实践、临床与检验、知识和技能、书本与应用等诸方面密切联系的机会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并注意以培养创新、严谨、求实、敬业的作风为目标。三、适应培养复合型素质、应用型人才总目标,创新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创新:建立以课堂、实验室、医院为教学基地,理论-技术-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以医学检验核心技术为载体,临床-预防-预测-转化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针对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基层对医学检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需求,建立以血液/体液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5大核心模块为中心,扩展为20项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子任务,结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预测医学、转化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趋势,构建综合课程体系(见下图)。血液体液学7.感染免衣1 .白血病瀛合修斯2 .出血性疾病诊断3 .血栓性疾病该,4 .尿液/体液母淅5 .精液诊断与不孕6 .血与妹8 .肿痛免疫9 .自身免衣翻!切斯10尿病管断11 .内分泌诊断12 .妇科疾病修断13 .产 IdlHt14 .各胜4»合成功能性斯15 .各腔卷代谢功能怜斯16 .各胜4伤性惨断17 .急诊检验18 .质,控制、褥价与管理19 . 生物的培养和鬟定20 .侬物的药物感检费口临床医学H-侬医学K颈防医学H转化医学对课程适当调整,删减诊断学重复内容和纯理论的质量管理部分,增加临床医学及科学创新内容,并利用三学期的改革契机,增加利于厚基础、宽口径、适应力强的医学通识课程,使之更为合理重点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2)实践环节改革:构建综合性实践体系(如图示)。一方面在课堂实验中,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另一方面,利用暑期科研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契机,加强学生科学研究素质的培养及创新能力;最后,加强毕业实践环节,从共建、指导、督促各毕业实践基地软硬件环境建设、人才梯队培养、带教管理、科学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及实践等各方面入手,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毕业实践环境。实践环节课盆实验ab溺见习暑期科研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四、适应培养复合型素质、应用型人才总目标,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建立以课堂、实验室、医院为教学基地,理论技术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理论教学形式:打破现有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为投影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组织形式,加大力度建设精品课程和网络教学,让学生借助电脑及网络教学资源,自学相关内容并研究相关问题,而课堂教学则以讨论、答疑、甚至探索、研究为主要目的。如此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质疑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加强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掌握和应用,并为创新性研究提供可能。借助,精品课程建设 网络教学贵深 视频公开课课也学习着L母疑家无讨答探研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质疑能力主动操先能力加强对知板的深层次理解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创新、科学研究能力(2)以病例为先导(中心)的教学形式:在多年来我们设计的“检验与临床''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上,首先以生化检验与血液学检验教学入手,将所有相关的理论及实验教学切割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选择以病例为先导(中心),设计将相关专业领域的临床专家、检验专家、预防医学专家、科学研究工作者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共同配合将相关的检验理论与技术综合性、立体性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们围绕一个理论知识点,拓展相关基础理念和实验技术和技能。每个层面教学均配有提问设计、学生的演讲、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和答疑,每个模块后均有概括性总结及学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展望。在上述“理论讲授”模式÷实践教学+现场教学”相互结合、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逐渐推广到全课程体系。如此着重加强学生对医学检验理论体系和实验技能掌握的系统性、连贯性、主动参与性和创新性,加强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临床实践。以病例为先导(中心)的综合教学体系相关临床实践 相关检胎实质,(-徐合性实验J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 临床检睢讨论< 什相关领域专羸姐成综合性酊资队伍临床专家检专家基础医学专家)预防医学专家)而LE作者五、以临床基地为依托,培训学生的医德、医风及社会责任感医学的精义在于救死扶伤,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因此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及社会责任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我系恪守“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理念,并把这一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之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医疗救助的公益活动,包括:义诊、探访孤寡老人、学生走进社区等具体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能力,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六、以规范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为保障,确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健康实施规范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是确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健康实施的保障,是优化的课程体系、适度的实践活动、大胆的教学创新得以正确、全面实施的基本前提。在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上,以建立完整的教学质理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持续有效地运行、修正。包括:(1)实施系、课程负责人二级管理制度,以及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试讲制度、授课通知制度、听课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标准、教学分工负责制度、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2)运用一系列教学评价标,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由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以及由教与学质量进而形成的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等组成。在往年的学生评教中,学生对我系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授课态度均给予了较高评价。(3)运行教学评估与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三段式教学检查制度:即每学期的学期初、学期中、学期终的常规性检查教学工作;多层次听课监控制度:包括校老教授督导员听课、系教学督导员听课、系管理干部听课、课程负责人听课、教师指导性听课和教师培养性听课等;学生评价教师制度: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测评工作,并建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数据资料;各教研室教学工作考核制度。4.保障体系4-1.师资队伍4-1-1.师资队伍结构学校一贯重视临床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加快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师德教育与业务水平提高并进,制定了一系列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和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目前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适应发展的老、中、青梯队形成,学缘结构合理教师队伍。4-1-2.主要的专职教师(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承担的教学工作曹励民男1956.4学士教授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孙静女1977.2硕士副教授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仪器景小红女1953.4学士教授医学遗传学医学遗传学检验李海燕女1979.2硕士在读博士副教授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曹珅【华女1974.9硕士副教授生化检验生化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苟兴春男1972.2博士副教授医学遗传学医学遗传学检验4-1-3.主要的兼职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承担的教学工作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及岗位康炜男1969.4学士副主任检验技师医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邹爱民女1969.6学士副主任检验技师医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长安医院检验科主任4-1-4.师德、业务素质(教师风范、近5年来主要的教学成果、教改和科研项目、主编教材及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论文等)医学检验专业坚持把师德教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学校关于规范师德师风的规章制度,大力宣传和弘扬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形成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教师风范。培育了一批教学名师和教学骨干,推动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师普遍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准,坚持履行教书育人的基本责任,涌现了一大批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医学检验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承担省级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课题1项,西安医学院校级教学改革课题5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学生业余科研课题10项,主编及参编全国医学检验专业统编教材及专著8部。多名教师参加学校和医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授课大赛,获得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有1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科研方面,我专业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课题2项,校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SCl论文10余篇,各级核心期刊科研及教学论文40余篇。教学获奖项目一览表序号成果名称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时间1适应国家新医改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孙静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2陕西医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孙静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3“十二五”规划教材一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景晓红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2013年4省级特色专业一医学检验专业曹励民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5省级精品课程一临床微生物检验曹励民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6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研究曹励民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西安医学院,2010年7检验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研究景晓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安医学院,2010年8西安医学院2009年度本科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曹珅I华西安医学院、2009年9西安医学院2011年度本科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邵明明西安医学院、2011年10西安医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武永红西安医学院、2012年医学检验专业精品课程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湍项目类别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曹励民2011.10省级精品课程2临床免疫学检验曹励民2012.10校级本科精品课程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曹励民2010.06校级本科精品课程教改科研课题立项一览表姓名课题名称项目来源经费(万)时间承担工作曹励民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研究陕西省教育厅1.62005-2007主持人4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西安医学院2.02010-2011主持人氯仿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西安医学院1.02005-2007主持人医学检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研究西安医学院1.02006-2008第二负责人医学检验本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西安医学院0.52007-2009第二负责人真菌毒素致软骨损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西安医学院1.02007-2009第二负责人耐多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遗传学机制研究西安医学院1.02008-2010第二负责人础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机制研究西安医学院1.02008-2010第二负责人孙静基于ISO思想的教学质量标准构建与实践陕西省教育厅4.02009-2011主持人医学高专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陕西省教育厅4.02009-2011第二负责人地方医学院校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陕西省教育厅10.02011-2013第二负责人景晓红医学检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研究西安医学院0.22004-2006主持人医学检验本科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改革与实践西安医学院0.62008-2010主持人高职高专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研究陕西省教委1.42004-2006第二参与人干涉CD147合并化疗药物治疗肝癌的研究西安市科技局3.02010-2012主持人干涉CD147合并化疗药物治疗肝癌的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2009-2011主持人可溶性TAT-NEPI-40在神经再生中的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2009-2011参与PirB重链VHH抗体的筛选及其治疗脑缺血损伤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30.02011-2013参与曹»华CD147与MMPS代谢转变与大骨节病关节损伤的关系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2012-2014主持人CD147和MMPs在毒素构建软骨损伤模型中的表达规律陕西省卫生厅2.02012-2014主持人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大骨节病关系的研究西安医学院0.82011-2013主持人真菌毒素致软骨损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西安医学院1.02007-2010主持人病例分析在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西安医学院0.22010-2012主持人杨亚娟ALK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表达与临床意义西安医学院0.32005-2008主持人李海燕碎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机制研究西安医学院1.02008-2010主持人多媒体病例讨论式血液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西安医学院2009JG-240.22010-2012主持人贺红艳一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遗传学机制研究西安医学院0.82009-2011主持人一黄凤霞雷帕霉素诱导K562细胞自嗜性死亡的研究西安医学院0.82010-2012主持人近3年医学检验教师科研及教改论文发表情况论文(论著)名称作者发表期刊(出版发行单位)论文类型署名次序HepatitisBviralcoreproteindisruptshumanhostgeneexpressionbybindingtopromoterregiona康炜BMCGenomics2012SCI1咸阳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分析梁晓萍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核心期刊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探讨梁晓萍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核心期刊1玛曲县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分析梁晓萍海南医学2013核心期刊1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肝癌SMMC-7721细侵袭能力的影响李海燕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核心期刊1MMP-I在NIV毒素诱导软骨细胞损伤中的表达规律曹琳I华安徽医药2013核心期刊1二氧化二神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李海燕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核心期刊1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极其分子机制李海燕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核心期刊1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探讨梁晓萍中国地方病学杂志核心期刊1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凋亡相关分子研究进展极其展望武永红中国保健营养2013双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