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
资源ID:592554
资源大小:19.9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贯彻落实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正和校园和谐的有效手段。我国近年来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措施,如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9)4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勤工俭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的通知(教财(2018)12号)、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苏教助(2021)1号)等文件,建立了奖、勤、助、贷、补、免全方位学生资助体系,在制度上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然而在各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管方式,探讨提高资助工作成效的途径。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不够精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程序依次为学生申请、班级民主评议、学院审核、学校审批4个步骤。在2019年以前,学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需要提供当地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这是学校在审核时的重要参考依据。2019年教育部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教政法函(2019)12号)规定“高校学生申请资助时需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予以证明的环节,改为申请人书面承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的简化,更加依赖于学生的诚信,也加大了学校鉴别难度。认定过程中的班级民主评议是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了认定结果,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了解和熟悉彼此的日常消费情况,才能够做出公正的投票。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年都是在9月份开学后开展,大一新生刚刚入校,彼此缺乏了解,对民主测评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存在不够客观、详尽的现象,必然导致少量学生的认定不够准确。(二)奖助学金的使用缺乏监管。目前高校各类奖助学金的发放基本都是由财务直接打款到学生银行卡中,能够保证只有获得的学生才能拿到这笔钱。但是,奖助学金发放后通常缺乏跟踪管理,有个别学生不是用于学习或者必要生活支出,而是用于朋友聚餐请客吃饭、购买奢侈品或者旅游等享乐型支出。这不仅是受助学生个人不良消费观的问题,也会对周围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认为国家滥于资助,并非扶贫济困。(三)精神资助体系不够完善。资助工作的第一要务便是把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对贫困生的教育要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扶贫更要扶志,才能收到最大效益。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而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更重要。然而现在往往有少量学生受到国家、学校、社会等的资助后,觉得是理所当然,并无感恩之心,存在等、靠、要的心理。笔者所在学校甚至有学生看到周围同学收到两三百元的餐费补贴后,直接去学校资助部门质问、索要,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资助的思想和动力。(四)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不够扎实。教育部2006年(教人(2006)6号)规定各高校“原则上按学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在校生规模的1:2500的比例,在现有编制内调剂落实编制,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但据笔者了解,绝大多数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只配备12名专职人员,达不到教育部要求的人员配备数量。而各二级学院为了让辅导员掌握每一项学生工作的内容,经常让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一年一换,甚至因为人事变动会一年换两三次,导致资助工作缺乏连续性。另外,新任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对很多政策都不了解或了解得不够全面,无法解答各类资助政策的咨询,必然会影响到资助工作的开展。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监管方式研究针对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避免或者最大限度予以解决。(一)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打好资助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当学校所有学生和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教师都了解资助,才能做好资助工作,因此要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普及大学生资助知识。资助政策一直在更新变化,首先学校资助中心的教师要充分地了解最新资助政策,然后组织各学院通过网络、微信、QQ群等新媒体,以及海报、宣传栏、广播等传统媒体,共同宣传资助政策,并定期组织开展资助主题班会,宣传最近的资助政策。资助中心教师可以制作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PPT以及宣讲稿,全面介绍学校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并且及时更新,让各学院辅导员学习并组织培训各班班长或团支书在开展资助主题班会时,给同学们讲解资助政策,让每位在校生知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全面了解最新的资助政策。(二)多方合力,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如有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会占用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金、损害他们的利益,也会使其他同学质疑资助工作开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高校要多方合力,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一是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严格制定不诚信行为的后果,引导学生如实填写申请表,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提高申请表中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学校要通过省资助系统、全国资助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交叉对比,可以直接从系统中对比出建档立卡学生、孤儿、残疾学生和特困救助五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部分学生申请信息核实过程可以简化,并在评定各类资助时优先考虑。三是学校可以让学生在申请表中填写家长手机号、家乡所在地资助中心或村委会以及扶贫办的联系人和联系电话、高中班主任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四是学校还可以通过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实地走访,或者与学生和家长视频连线,更直观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三)建立奖助学金使用跟踪机制,加强监管。学校在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金后,通常不会再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方式,有个别学生会因为虚荣或者无偿资助金得来不费功夫而产生铺张浪费现象。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学校在发放资助金后,一方面,要引导受助学生合理使用受助金,不得有高消费等不恰当行为,鼓励学生将资助金用于学习、培训、基本生活所需品等方面;另一方面,应开展后续跟踪管理,监督受助学生的资助资金使用方式,可以通过直接向学生本人定期询问,或者通过同学、室友等间接了解调查受助学生的资金去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四)联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定期调查学生消费情况。目前学生消费基本上都是手机和保卡支付,很少使用现金,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在学校食堂和超市的消费情况,从而了解学生在校基本生活状态。高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中心收集学生校园卡所有的消费数据,同时,通过学校所有食堂和超市的支付宝和微信收费系统,对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先是筛选出受助学生的消费数据,再充分考虑消费总金额和次数、平均日消费金额、平均月消费金额等,由此了解受助学生的消费情况,从而筛选出是否有学生存在异常消费现象,对这类学生再进行个别详细了解,如果确实存在铺张浪费现象,则进行教育引导,情况严重的直接取消资助资格,甚至追回已发放的资助金,以此加强受助资金的监督管理。(五)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发动群众监督功能。学校资助教师不可能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或者学习状态,也不可能监督到每一位受助学生在获得助学金后是否合理使用,这时发动群众监督功能就显得非常必要。同学、室友与受助学生朝夕相处,了解彼此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态,各学院和学校资助中心均开设了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学生的建议和投诉,并进行调查了解,能够及时发现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助学金评审以及受助学生使用资助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资助管理水平。(六)加大资助育人的力度,强化资助育人工作成效。资助工作一方面是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帮扶;另一方面是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资助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强化资助育人工作成效。如每年积极选取树立助学成才典型,开展典型事迹的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努力拼搏的精神;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宣传资助工作的意义,普及金融知识和信用知识,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诚信感恩的优秀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可以给每一位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建立资助档案,记录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奖惩信息、信用记录等,档案信息将作为评定奖助学金时的考量因素。如发现学生存在考试作弊或提供虚假信息等不诚信行为,或者因违反校纪校规情节严重受到相应纪律处分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能享受任何资助,这样的规定对学生具有威慑力,能够从制度上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七)组建专业化的高校资助工作队伍。一方面,高校必须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给校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以及各学院配备充足的专职资助工作人员,保持资助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并配置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让校级资助中心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将育人工作作为常规性工作来开展;另一方面,学生资助工作直接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利益,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完成大量基础性工作,因此,他们对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开展业务的技术能力决定了资助工作的开展水平。校级资助管理机构要定期开展针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资助业务和政策的培训学习,提高全校资助队伍的素质水平,增强资助工作执行能力。(八)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推进资助工作开展。高校可以针对各学院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建立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考核体系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工作开展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并制定责任追究制度,严格监管资助资金的发放和使用。每年年底考核当年各学院的资助工作成效、对各学院平时的资助工作,如资助政策宣传效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情况、奖助学金的评审过程、开拓资助来源渠道情况、材料报送的质量等方面的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进行奖惩结合,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为有力推进学校资助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九)资助立法,建立校内资助经费管理规定。各高校应根据国家和本省印发的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制定本校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高校财务部门应对学生资助专项资金设立专项账户,并细化项目支出类别,如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同时,建立校内监督审计制度,每年资助工作接受学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跟踪审计学生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审计结果适当调整下一年的财务预算。三、结语目前国家、省和学校对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是满足日益严格的精准资助的需求。同时,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诸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的认定不够准确、受助学生不合理使用奖助学金、精神资助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建立奖助学金使用跟踪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定期调查学生消费情况、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加大资助育人的力度,组建专业化的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资助立法等措施,改善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