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庆祝教师节表彰强调要求.docx
23年庆祝教师节表彰强调要求又是金秋九月、新学期伊始,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第*个教师节,隆重表彰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打造“学研在*”品牌为抓手,持续加大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建强师资队伍,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出创新融合、突破发展的态势。一是教育质量持续攀升。多措并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今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职教毕业生就业率达*%以上,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教育综合水平再提升,“高原”更高更宽、“高峰”敦厚高耸,*教育迎来“高光时刻二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大力推进教育扶贫,近三年改造农村薄弱学校*个,新建城区标准化学校*所,城区学校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三是疫情防控扎实有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课复学,落细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和常态化防控等措施,实现了师生零感染和校园疫情零发生。四是教师待遇大幅提升。克服财政紧张的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及时兑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重教兴教的结果,也凝聚着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汗水。长期以来,大家不忘育人初心、躬耕三尺讲台,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市上下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今天受到表彰的同志,就是全市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同志当中既有科学管理、治校有方的校长园长,也有充满爱心、精心育人的普通教师。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托起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也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教育是民生之基、国之大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打造西部教育强市,既要传承优秀文化增加底蕴、又要与时俱进融合创新,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新篇章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坚持以高质量的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在教育、关键靠人才。我们要坚持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事业来抓,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深化认识,进一步把握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把准“以人为本”这一共同特征。教育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心人的发展;同时,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也需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以说,无论是发展教育事业,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以培育人才、开发人力、造福人民为目标,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事业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二,扛牢民生和发展两项基本职能。从民生保障的职能看,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关国家未来,事关千家万户,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持续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保障,增加资源供给,有效满足群众优质教育的新期待,更好体现教育公平和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从推动发展的职能看,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是推动社会变革、产业升级的驱动力,也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互促并进。我们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举全市之力、尽全民之责,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市改革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第三,聚焦资源、战略、业态三个重要维度。从资源优势上看,*自然生态宜人、历史文化深厚、交通条件便利、学研基础较好,有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紧密衔接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质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周边毗邻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是办学、求学、研学的理想之地。从战略契合上看,*打造学研在*、建设西部教育强市,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国,以及陕西建设西部教育强省等目标方向上一致、精神要旨上契合;与我市创新推动“六个三”战略落地、务实推进“三个六”任务落实、培育发展“四个在*”城市品牌、大力实施五大工程以及“三生融合”等一脉相承、互融互促。从业态融合上看,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流、信息流、文化流、资金流等发展要素在*聚合,促进“教科文”“产城人”深度融合,推动教育、金融、文化、体育等多业共融、协同共兴,提升城市能级,增添发展优势,助力“三市”建设。二、着力把“学研在*”打造成为*教育的靓丽名片“学研在*”对于更好发挥科教引领和支撑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点石成金”的效应。我们要认真落实“学研在*”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计划,努力把*建成优学首选地、领军人才聚集地、创新创业新高地。一要民生普惠筑高原。教育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科学编制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打造支撑*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原”,筑牢“学研在*”的品牌基础。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快居民小区、移民搬迁安置点配套幼儿园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体系。要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改薄工程,加强农村“两类学校”建设,全面完成*所中心城区公立学校新改扩建和*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全覆盖推行“强校+弱校”“城市+农村”等联盟化办学模式,落实好课后延时服务,让每个孩子享有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要统筹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省级示范和标准化高中创建,积极探索普通高中特色育人新模式,不断增强高中学校竞争力。二要创新品牌树高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优质化的特征,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国内知名高校附属学校、知名教育集团、优秀管理团队来汉兴办品牌学校,引进“双一流”大学和高端职业院校在*建立分校或研发机构,推广“名校集团”“教育联盟"办学模式,规范办好*学校等一批品牌学校,形成“学研在*”的教育“高峰要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服务发展的办学方向,按照做强专业、做亮品牌、做出特色的思路,善借外部力量、采取市场运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鼓励*职业技术学院等创建示范职业院校,建设一批技能人才培训和特色职业教育基地,多形式向全社会人员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能提升服务。三要开放融合搭平台。开放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要坚持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有整有分、开放共享,搭建支撑平台,整合要素资源,促进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要搭建共赢合作平台。组建*学研产业研究院,加快滨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航空智慧新城孵化园等建设步伐,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科研平台,使其成为“学研在*”的关键引领和重要承载;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步推进学研小镇建设,将其打造成陕西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学研创新区。要建设创新发展平台。充分发挥陕西理工大学、市绿色循环暨产业经济研究院、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等作用,借助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主要成员“寻根之旅”等活动契机,引进一批特色学科及研究服务平台,大力推行“学研+旅游”“学研+康养”等融合发展模式,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要完善展示交互平台。建设“学研在*”智慧融媒体平台,通过窗口展示、社交互动、功能参与等,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社会公众,多形式多途径参与支持“学研在*”品牌建设。三、切实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时代英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作为人民教师,要自觉锤炼师德师风、提高育人本领、奉献仁爱之心,真正让讲台使命与时代要求结伴同行。一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传时代之“道教育是文明传承的主渠道。希望大家深入学思想特别是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要求,在传授知识之道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播下信仰与初心的种子,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和情感在心灵中扎根;要引导学生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美丑、澄清模糊认识,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要融教育于社会民生,尽发展之“责二教育是一份责任对另一份责任的开启和感染。希望大家在潜心问道、讲授好课本知识的同时,紧扣课堂、学校、社会三大圈层,精准对接社会服务、环境保护、民生治理等时事热点,通过学工学农、生态公益、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积极适应、主动参与到*改革发展实践中来,在实践中育情怀、长才干、练技能。要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胸怀家国、敦厚朴实、苦学不辍、追求卓越”等价值内涵,纳入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之中,科学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课程实验、社会实践,助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塑造。三要砺师表之厚德善教,赋天才之“能二“立德”方能“树人:希望大家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学方法,砥砺为人师表的厚德,提高善教善育的技能,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努力成为“学高”“身正”的有道之师。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大家要秉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善于教化点化,为天汉学子赋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都能发挥特长、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