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关于推进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FBM-CLI.12.7093927).docx
-
资源ID:594698
资源大小:19.2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关于推进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FBM-CLI.12.7093927).docx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关于推进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皖金发(2023)2号)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市级监管分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安徽省分行,各股份制银行合肥分行,徽商银行,省联社,各城商行合肥分行,新安银行,合肥科技农商行: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快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在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中前移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型企业从初创期向快速成长期跨越,现就辖内银行机构更好服务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本意见)。一、总体要求快速成长期是科技型企业向高成长和成熟企业跨越的关键期,亟需金融加力支持。在夯实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服务的基础上中国银保监会安徽监管局关于推进科创企业初创起步期信用贷款服务的指导意见(皖银保监发(2022)16号),银行机构要通过专门的科创评价模型,进行专门化评估授信,弱化抵质押担保,丰富接力金融产品,优化接续金融服务,强化金融工具组合衔接,有效破解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扩大融资迫切需求与抵质押物不足现实状况之间的突出矛盾,为企业爬坡过坎、成长壮大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本意见所称“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参考中国银保监会安徽监管局关于推进科创企业初创起步期信用贷款服务的指导意见(皖银保监发(2022)16号)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GB/T41464-2022)确定。指生命周期处于初创期和成熟期之间,一般成立满三年且不超过十年,科技含量高,成果转化市场表现突出,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具有高增值能力,正加速实现市场化商品到产业化量产、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加的科技型企业。上述科技型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中符合特点的成长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高成长企业,其具体范围,原则上由银行机构根据地方政府、高新技术或经济技术开发园区管委会等提供的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审慎筛查后自行认定。银行机构为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提供接力金融服务,应把握以下重点:(一)着重评价成长前景。聚焦科技型企业成长路径和前景,加大跟踪营销和培育辅导力度,重点满足快速成长期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日常经营周转或扩大产能用途所形成的负债资金需求,助推企业进阶壮大。优化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信贷评价模型,科学评价企业实力与未来价值,打造具有科创特色的信贷服务方式和模式,强化与股权投资等其他金融资源多方联动、协作互动、进退衔接,引导金融资源由中后端向前端延伸。(二)发力聚集区提升总量。在科技型企业相对密集地区(科创园区)重点发力,以具有科创金融服务经验的科创金融特色机构为主体进行探索实践,积累一定经验后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推动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贷款户数明显增加I,持续提升融资服务覆盖面。(三)注重整体风险可控。要把握好整体和单个企业风险和收益关系,更为注重整体长期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控制机制,合理确定产品期限和额度,确保资金投向、用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二、主要措施(一)研发接力金融产品。鼓励银行机构自主研发推广单户授信额度覆盖500万元至3000万元的成长接力金融产品,更好适应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扩大生产的融资需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结合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特点,打造信用贷、订单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资产抵押贷、供应链贷款等产品和产品组合,明确准入条件,以及贷款金额、期限、用途、利率水平、还款方式等具体标准。(二)扩大贷投联动模式覆盖面。银行机构要将成长接力金融服务与“贷投批量联动”服务模式有机融合,深化项目源头批量对接,对项目库中已投已贷的企业项目要互相推荐,及时进行跟贷跟投研究,推动项目资源信息共享协同增效。要探索推广“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模式,拓展投资机构合作清单,深化批量化联动、打包化投入。积极参与“基金丛林”建设,依托科创金融特色机构加强与总部集团以及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等内外部金融资源联动安排,加大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种子期、初创期、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投资孵化支持。(三)开发快速成长期专属评价模型。银行机构要加大力度实现对快速成长期企业科创属性和成长性的准确有效评价,开发完善“线上”“线下”专属评价模型应用场景。加快研发以知识产权、人力资本为核心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迭代升级前期“科创打分卡”五维评审参数中国银保监会安徽监管局关于推进科创企业初创起步期信用贷款服务的指导意见(皖银保监发(2022)16号)中“建立初创信用贷评价模型”,将科技型企业的创始人团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商业模式、市场前景等作为信贷评审的重要参数并给予不同赋值。核心要素的实质性运用,统筹考虑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将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称号等“科创软实力”和订单、销量、交易结算等“成长硬数据”有效转换为授信额度。原则上将未来一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订单收入、应收账款收入、财政补助收入、股权投资收入、知识产权、科技人才、担保等纳入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信贷评审参考要素。(四)拓展权利动产抵质押融资方式。鼓励银行机构合理拓宽动产和权利融资押品范畴,合理降低对不动产担保的依赖。结合客群特征将包括交通运输工具、生产设备、活体、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动产,以及现有的和将有的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货权、林权等权利纳入押品分类管理,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提高抵质押率上限,有效破解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以动产和权利为主的企业资产结构实际和以不动产为主的银行担保融资现状之间的错配矛盾。(五)强化各类金融服务大数据系统的对接运用。银行机构要积极依托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等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实现对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科创属性的批量识别和融资对接。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接用好企业基础信息、信用信息和生产运营信息,以及实验室建设、政府奖补、参与标准制定、人才认证等企业研发信息,加强线上线下联动,丰富服务渠道。(六)细分客户遴选标准。支持银行机构立足功能定位确定本行成长接力金融服务的特色优势行业赛道,深耕主要客群,使部分在传统准入标准之外、具备较好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成为目标客户。行业赛道和客群的确定要聚焦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政府部门推荐、创投机构客户推介企业等信息,同时体现自身风险偏好、市场定位、人才储备、业务专长等经营管理特点。(七)优化业务审批流程。鼓励银行机构根据自身业务实际,优化提高融资额度的办理流程,逐步建立科创金融特色机构、科技型企业专属业务和专门团队的专业化管理机制,缩短管理半径。开发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要发挥服务科技创新“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合理加大对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承担国家重要科技创新任务的科技型企业信贷投放。各银行在皖分支机构要争取总行支持,在产品创新和试点、授信审批、资金成本、合同文本、系统改造等方面实现跟进配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和政银合作优势,做专做精做实,深耕本地市场。(八)加强专项考核激励扶持。鼓励银行机构单列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度规模计划,实施优惠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并配备一定业务激励费用、财务资源。加大正向激励力度,逐步提高成长接力金融产品余额、户数等指标在分支行及其领导班子经营绩效考核中的权重,优化成长接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考核方式、考核目标和计分办法,延长信贷人员绩效考核周期,适度弱化当期利润、中间业务、存款等其他指标考核,激发基层机构和员工积极性。(九)风险管控实施更大弹性。支持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科技型企业执行差异化“三查”标准,贷前调查可适用差异化评级要求,可不以企业历史业绩和担保条件作为放贷标准,提高对企业还款能力的分析水平,适当提高成长接力信贷业务风险容忍度。小微型科技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可较各项贷款不良率提高不超过3个百分点。(+)完善超额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银行机构依托地方政府有关融资风险平衡机制,在银行一般风险准备金之外,充分利用省、市、区域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池、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风险补偿和分担政策,对出现的超额风险予以分担弥补,以保证科创信贷可持续性。(十一)丰富与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的协同服务。鼓励银行机构探索“伙伴银行”等长期合作金融服务模式,深挖企业发展价值,将快速成长期接力金融服务与“初创信用贷”有效接力衔接,更好支持科技型企业持续成长。联动保险、信托、基金、租赁、证券、期货等多元牌照、组合工具、多种产品,形成协作互动、进退衔接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有效助力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从初创、成长加速向高成长领军企业跨越。三、工作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银行机构要高度重视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和倾斜,发挥各自优势特点,在具有较好风险补偿机制的地区优先开展成长接力金融产品和服务试点。试点银行机构要指定专门的分管负责人和责任部门,制定专项工作方案,量化年度工作目标,细化服务举措,对授信评价、绩效考核、人才配备、风险容忍等作出专门安排,构建切实有效、落地管用的工作推进机制。(二)争取政府支持。银行机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地方政府、园区等建立健全初创期、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制度,努力在信息推送、资源共享、项目推介、风险判断、数据开发应用等方面寻求支持。(三)注重监管引导。各级监管部门要探索建立成长接力金融产品和服务量化监测评估机制,定期统计监测和通报银行机构业务进展情况,对支持不足、推进不力的机构,加强监管提示和督促。要加强对初创期、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相关政策文件和发展形势的解读培训,认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四)加强宣传推广。各级监管部门、银行机构要及时总结成长接力金融服务良好做法和典型经验,积极报送宣传信息,加强经验交流。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主动发声,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扩大影响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23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