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BJ-白酒智能酿造 投配料应用指南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597194
资源大小:24.4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TCBJ-白酒智能酿造 投配料应用指南编制说明.docx
白酒智能酿造投配料应用指南团体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中国酒业协会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提出团体标准提案,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批准立项,由中国酒业协会牵头,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为主要起草单位,负责起草编制白酒智能酿造投配料应用指南团体标准。根据团体标准项目建议书,白酒智能酿造投配料应用指南团体标准中国标准分类号X61(ICS分类号67.160.10)。2 .起草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计划):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景芝白酒有限公司、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南溪酒业有限公司、四川光良酒业有限公司、泸州智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普瑞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威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3 .目的意义原料投放的比例是酿造好酒的基础条件,它对白酒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精准和智能的酿造生产,对白酒智能酿造的投配料方法的研究必不可少。白酒智能酿造过程的智能化体现在采用能包含酒曲组成信息、原料组成、酒酷组成信息与感官信息、白酒感官信息的红外的数据,对白酒酿造过程中物料的组成信息,酒酷手感信息、蒸储摘酒过程中专业品酒师的感官品评结果等多元信息进行大数据的汇集,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获取对酿造过程的深度认知,智能化地判断不同工艺阶段酿造时的生产状态,获得酿造过程物料组成、设备状态、工艺过程等精准信息,从而依据实时工艺条件制定投配料工艺决策,避免手工操作下工艺条件控制的差异,从而实现精准和智能的酿造生产,帮助企业实现酿造过程的智能化。建立“白酒智能酿造投配料应用指南”标准,可以加快白酒智能化生产应用步伐,增强生产管理水平,推动白酒智能制造体系建设与应用。二、编制过程2021年10月,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技术创新战略发展委员会因行业需要提出白酒智能酿造投配料应用指南团体标准立项申请。中国酒业协会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协商标准主要框架、适用范围和技术内容。2022年3月7日2022年3月15B,白酒技术创新战略发展委员会将立项相关材料总结提交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向专家组成员发文(中酒协标202210号),邀请成员进行立项函审,根据函审结果,审查意见全部表示赞同。2022年4月13日,经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发文(中酒协标.202214号)批准立项,并征集起草单位。2022年4月20-2022年6月2日,白酒技术创新战略发展委员会秘书处,提出标准制定框架和主要工作内容,对标准初稿中的术语定义、评价条款、评估方法的内容进行讨论协调,形成标准初稿。2022年7月16日,秘书处与征集的起草单位(共18家)共同召开标准讨论工作会议,说明了标准制定情况,就标准内容逐条进行讨论,根据专家提出相关意见进行答疑和建议的汇总、修订,综合起草组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会后形成标准讨论稿。2022年7月30日,秘书处校验标准细节,编写相关材料,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2023年6月1日,秘书处再次向18家起草单位征集标准意见,并根据专家提出相关意见进行答疑和建议的汇总、修订,综合起草组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标准讨论稿主要内容侧重于投配料的应用指南描述,不适用与红外光谱法在投配料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指南,因此经专家协商后,标准名称由“白酒智能酿造投配料红外光谱法应用指南”修改为“白酒智能酿造投配料应用指南”。三、编制原则和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 .编制原则a)规范性、合理性原则。本标准以国家、行业现有的标准为制定基础,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来进行本标准的制定工作,主要依据GBTl.l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0004.1-2016团体标准化第1部分:良好行为指南、GB/T2000422018团体标准化第2部分:良好行为评价指南和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的规定编写内容。在数据采集指标确定上,结合了国家、行业、省实际生产中用到的有关指标,根据白酒企业的特点,确定了合理的指标内容,指标确定具有合理性。b)系统性原则。本标准与GB/T191、GB2760>GB5009.12、GB5009.36、GB5009.225、GB5009.266>GB7718>GB12456、GB/T10345>GB/T17204等引用的法规标准协调一致。按照术语和定义、技术架构图、数据采集、投配料模型的建立、模型应用和升级5个部分展开。C)重要性、促进性原则:白酒酿造过程的智能化建设对白酒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白酒智能投配料应用指南的实施可以促进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落实,加快推进白酒智能投配料的精准实现和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d)行业普适性原测:本准标在起草过程中,从团体标准出发,结合各类型企业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原料、辅料、酒酷、原酒等环节指标具有普适性。2 .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G标准名称根据标准制定内容,名称简明扼要地确定为白酒智能酿造投配料应用指南。b)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的编写依据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的编制采标,通过比较了国家、行业、地方政府的相关文件和标准之间的定义和数值,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指标体系和实现方法。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T 15686QB/T 4257DB34/T 2264GB/T 33404GB/T 10345C)术语定义及分类高粱单宁含量的测定酿酒大曲通用分析方法固态发酵酒醋分析方法白酒感官品评导则白酒分析方法白酒智能投配料:在白酒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量原料、辅料和曲,加入的量大多数是根据师傅经验确定,利用机器设备和智能算法学习并模拟师傅的优秀经验,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投配料。不同企业对白酒投配料的智能化理解不同,定义白酒智能投配料可以明确投配料智能化的标准,有利于行业发展和进步。d)数据采集确定收集的数据:根据调研和起草单位的意见,结合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需要,确定了采集数据的理化指标和基础信息(包含但不限于)。由于工艺不同,采集的数据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只列举了大多数关键指标。建立数据库:一方面要保证采集上来的数据的精度,一方面要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存储,运算,打破各系统或者硬件设备间存在的数据孤岛的问题,建立具有批次间对应关系的全流程生产数据库,这个是进行投配料模型建立的基础。e)投配料模型的建立调研及结合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和数据挖掘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多的收集重要数据,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查找数据集中的缺失值与异常值和数据清洗,所用的方法都是数据挖掘中常用且符合白酒智能投配料实际生产的方法;接着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单变量分析方法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某个特征或者环节对投配料中原料、辅料、曲投入量的影响,使用的方法来自于统计学,另外也可以使用多变量分析建立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这里采用的方法计算的是线性相关性,也可以采用非线性相关性的方法,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利用机器学习或者深度学习的算法建立投配料数据模型,找到投入原料、辅料、曲的比例和原酒的关系。f)模型应用和升级模型建立成功之后需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通过和模型使用前的效果做对比,调整机器设备指导粮、辅料、曲的投入量,确保白酒生产工艺执行的稳定,保证白酒的产量与质量。同时精准投配比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精准控制各环节生产情况,将出酒量和优级酒量最大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帮助企业实现对整个酿造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另外,随着生产数据的不断积累和采集指标的不断完善,能够建立更全面、完善、准确的数据库。基于生产工艺特点,在数据挖掘技术的帮助下,对历史生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考虑多个相关因素对原料、酒醋、基酒产量和质量波动的影响,从而发掘数据中蕴含的规律,不断优化投配料模型,对模型进行升级,最后达到再次提高投配料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的目标。四、主要试验(或验证)分析无五、标准中涉及的专利无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因国外无此标准,无法与国外对比七、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从我国白酒行业智能制造的实际情况出发,参考了国内相关资料,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国内相关的法规要求,并结合白酒行业智能制造的特点;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协调一致。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重大分歧意见。九、贯彻团体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建议本标准审核、批准发布后实施,由归口单位组织行业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宣贯工作,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十、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