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高标准撰写调研报告的方法技巧探讨.docx
高质量高标准撰写调研报告(文章)的方法技巧探讨一、调研文章的概念什么是调研文章,顾名思义就是经过调查和研究后写成的文章。调研文章又叫调查研究报告,是对某一事务或者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并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例如:考察报告、调研报告、调查思考等,都是常见的调研文章体裁。二、调研文章的作用大家都清楚,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推动工作的优良传统,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机关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秘书服务领导决策的一项重要职责。三国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经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是把文章的撰写抬高到了极致。调研文章虽然不能如此,但它毕竟也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调研文章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方面:1 .总结经验。通过反映某地、某单位工作上的突出成绩,总结经验,树立榜样,以此推动面上的工作。通常在某项工作由试点向面上推开的时候,在人们对某项工作普遍感到难度很大、需要示范引导的时候,或者工作中出现某方面的突出典型,需要扶持和宣扬的时候,就需要这类调研文章。例如借鉴东部沿海茶区经验加快我县茶业产业发展一一县赴闽、浙茶业考察组考察报告,就是这种类型。2 .揭示问题。通过反映工作中某种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暴露其真相,找准其根源,分析其危害,以期引起有关党政组织、有关部门或全社会的重视,促成问题的解决。如某县发的县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就是这种类型。3 .研讨工作。通过对某项工作或全面工作的分析探讨,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指明努力方向。如某县的关于*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思考,就是这种类型。4 .服务领导。即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情况,直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这类文章一般形成于某项决策形成之前,领导觉得某个问题需要决策,但由于情况不明,一时下不了决心,需要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再做出决断,于是亲自出马或指派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而后以文字形成决策依据。例如某单位编发的关于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就是这种类型。三、调研文章的特点同样是文章,调研文章比较其它文章而言,有其特别之处,其体裁、结构、思维、文风、语言等都与文学作品大不相同。文学作品着眼于文艺性,可以渲染夸张、含蓄朦胧、文字激扬、十年一剑;而调研文章则大异其趣,强调的是政治性,讲究逻辑严密、言之有据、朴实无华、表达清晰、行文迅速。具体讲有四个特点:一是真实性。真实性是调研文章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针对性。这是调研文章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文章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三是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研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四是系统性。调研文章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四、调研文章的种类调研文章很多种,一般从内容性质上看,可以分为以下六种:1 .揭示问题型调研文章。又叫专题型调研文章,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例如某地发表的土地整治领域职务犯罪研究。2 .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例如某地的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初探。3 .理论研究型调研文章。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文章,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4 .实际建议型调研文章。又叫工作探讨性调研文章。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研文章,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等进行调查和探讨性研究,提出有关建议。例如某单位发表的关于全县创建节约型机关的调查报告。5 .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杳报告。6 .总结经验型调查文章。又叫经验介绍,它是以正在发生的一些工作典型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可以通过它了解先进典型的工作成绩,学习先进典型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推动面上的工作。例如某报刊登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一一从*村发展看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五、调研文章的写法虽然讲调研文章有不同的类型,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还是相通的。写好调研文章,先要熟悉调研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程序。一般来说,调研文章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1.标题。调研文章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例如:浅谈*县旅游商品开发就是单标题、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从村发展看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就是双标题。7 .导语。导语又称引言,是调研文章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8 .正文。正文是调研文章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可分为:“情况一一成果一一问题一一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一一具体做法一一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研文章;“问题一一原因一一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文章;“事件过程一一事件性质结论一一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研文章。9 .结尾。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10 落款。调研文章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一一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六、调研文章的写作程序调研文章的写作要经过以下几个程序:1 .选准课题。调研文章能不能被上级或有关部门重视,除了文章质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否符合上级或有关部门的课题研究需要,符合需要且文章质量好,被重视的几率就大。那么如何选课题呢?不外乎三个方面,从上级或有关部门下发的调研课题中选题;从当地有影响、有特色、对其他地方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工作典型中选题;抓住人们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当前工作中、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作调研课题。2 .确定主题。主题是调研文章的灵魂,对调研文章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主题宜小,且要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3 .取舍材料。对调查后得到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研文章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进文章。如何选择材料呢?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文章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4 .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调研文章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原则就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必须纲举目张,层次分明。调研文章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罗列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5 .写好草稿。这是调研文章写作的行文阶段。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夹叙夹议,既有事实陈述,又有理论高度,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在行文时要注意:结构合理;报告文字规范;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6 .认真修改。文章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这就是前面赵常委所说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主要是对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算定稿。七、调研文章写作的注意事项1 .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文章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我们打开电脑,轻轻一搜,应有尽有,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如何有效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一线去认真调查。俗话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搞调研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不行,到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也不行,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真心换实情、以勤奋换素材。2 .必须研究到位。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工作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调查研究,前提是通过调查弄清事实,关键是搞好研究。抓住本质掌握规律。同样的素材,得出的结论有深有浅,写出的报告有高有低,这里除了个人素质外,研究方法恐怕要占很大比重。比如,某县透过十一五期初和期未的GDP、全口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项目和招商引资额分别增长两组数据,得出重要结论:全县经济增长呈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如果进一步深入研究,把该县放在全地区多个县市中,人均收入、低保补贴、最低工资标准等指标排序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该县追赶型跨越发展的速度并没有完全起来,效果并没有完全展现,仍然需要快加速、紧加油;当然更进步深入的研究,把该县放在全国来比,结论就是当地依然是落后的边远山区县。3 .必须选好角度,突出重点。文章写得平铺直叙,一二三四,甲乙丙丁,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似乎什么都涉及了,但又什么也没有说清楚。这是写调研文章初学者的尴尬。可归咎的原因很多,而最重要的应是没有选好角度(例如给一个女举重运动员照相,从正前面照,那一定是武大三粗的女人形象,从侧面照也许就成了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了,效果是天壤之别的,这个例子就为说选好角度的重要性)。选角度不易,选对角度更难。文章一旦选好了角度,就自然峰峦起伏,重点突出了。所以不妨说,角度选对了,调研也就完成了一半了。选择角度,也应有法:一是选择所研究课题的精华部分。二是选择关乎中心工作的。三是选择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总之,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应是售精品的“专卖店”,而不是卖零星碎物的“杂货铺”。4 .用词要力求准确,文风朴实。写调研文章,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不要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更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调研文章应是“以意为之主”,当然也不是全然无视文采。“言以文远”,文采斐然总是好的。只是我们的调研文章提倡朴实无华,理解起来,文采斐然应是表现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上,也就是郦主任经常所说的“要于平淡处见惊雷二调研文章当然讲究用字,在某种意义上还有甚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是,文学作品着意于堆砌华丽辞藻,而调研文章的文字则以准确取胜。在朴实无华的文风下讲究用字,无非是两条:一要掌握分寸,二求言简意赅。而这两条真要做起来都不易。所谓“掌握分寸”,主要指在遣辞造句时字斟句酌,注意掌握政策,并选用适当的辞汇准确地表达所拟表达的思想,既不过之,也无不及。(清朝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交战屡战屡败,但他在奏折中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是易一字而精神出的佳例)。而“言简意赅”,其意则是文字精练,字少义多。撰写调研文章,锤炼文字颇为重要。鲁迅的名作秋夜在开头写道:“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共28字,是文学佳品。但若写成调研文章,8字足矣,即:“后院墙外植两枣树”。锤炼文字也要防止过分修辞,如若“以词害意”,反就弄巧成拙了。5 .要撰文迅速。调研文章之异于一般小说散文,其最突出处是在于:撰文迅速,不能“十年磨一剑”。情况、看法和建议反映如不及时,就犹如明日黄花,文章写得再好也了无一用。所以写调研文章就要像中国女排的战术“短、平、快”。把“快”应体现在调研的全过程,从材料收集,到分析综合,再到构思撰写,都应“快”字当头。很多调研内容时效性强,必须做到苗头抓得快;报刊材料和“活”材料收集得快;分析研究得快;调研文章出手得快。总之,说一千、道一万,要写出一篇有价值、有水平的调研文章,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仔细的分析研究,周密的谋篇布局,反复的修改提炼等才能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只要肯下苦功多读、多练、多思、多问,就会不断提高调研文章的写作水平,就会写好调研文章。当然,除了必要的方式方法,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掌握和领会一些必要的经验技巧和模式套路,比如:Ol堆大头好的文章开头都是开门见山的。比如1961年3月,中央调查组写给毛泽东主席的魏塘人民公社和合生产队调查,开头就讲“魏塘公社是浙江省嘉兴县的一个比较落后的公社。全社二十四个农业生产队中,有十四个是落后队,和合生产队就是其中的一个。和合生产队是原来的一个高级社,下分十一个生产小队”。又比如中央调查组写的关于在韶山公社解决食堂问题的报告,一开头即说“在韶山公社干部和社员讨论六十条的时候,我们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公共食堂问题。从群众反映看来,大多数食堂目前实际上己经成了发展生产的障碍,成了党群关系中的一个疙瘩。因此,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愈早解决愈好”。直入主题,直接切题,直奔问题,直点难题。调研报告的开头,俗称“引子”“由头”和“亮剑”,新闻写作上叫“导语”,主要就是讲清楚调研目的、写作理由、选题重点这些内容,点到为止,引起阅读兴趣,了解渊源由起,明确功用,明晰作用。而很多调研报告,从确定题目的背景讲起,到如何组队,如何定点,如何启程,走了什么地方,开了多少个座谈会,采取了什么方式,甚至找了什么单位和人员,取得了什么共识,得出了什么结论,一股脑儿写在开头,三五页还拉不完单子,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开头写完,自然就令人敬而远之,放置一边了。好的开头无非是定出一个直追目的的主题,理出一个前后呼应的话题,提出一个想谈必谈的问题,不急于一口气把话说完,不用那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文学手法,不搞那些引来导去的套路模式。像包饺子一样,皮不能太厚,咬三口还吃不到肉,就尝不到一口到馅的快感。总之,开头无关紧要的东西大多,“三五下”太多(在下,在下,在下),迟迟不入题,久久才露“面”,肯定不受欢迎。02空肚子肚子大而实,表明里面有货。大而空,不大也空,腹里空空,那是写文章的一忌。调研报告重在摆情况讲道理,贵在有干货出结论。遗憾的是,很多调研报告没有充足的有说服力的材料,没有生动的有吸引力的故事,没有精准的有冲击力的数字。有一些报告,中间部分讲得很细,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个矛盾各方的纠结表现,一些问题的处理过程,材料很详细,内容很充实,但与主题关系不大,陷到讲故事的叙情中去了,讲着讲着,把大题目忘掉了,主次不分。这种材料虽然看起来不空,实则也是空,是偏题之“空还有一种情况是,材料很多,但没有归类梳理,条分缕析,材料针对性、统一性、逻辑性不强,意思分散,次序紊乱,杂糅拼凑,得不出结论,这种“实”也是“空二还有一种现象是,架子拉得太大,层次安排过多,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拼命构建大体系,排兵布阵人人如穿迷宫,几级标题之间领属关系、逻辑关系不清,“串腿打架”“辈分不清”问题不少,导致肚子肿起来,文章长而空。克服空肚子,既要选好食材,也要精心烹饪,把菜做好,让人胃口大开。调研报告内容多是好事,但叙述安排要层次清楚,文脉畅通;要顺理成章,言之有物;要富于变化,呼应连贯。03小脚Y古代中国女人流行缠足,以三寸金莲为追求,用布将双脚紧紧包裹住,使脚无法生长,脚长得小而怪,且以此为美。这种畸形审美观也渗透到社会其他方面。文章写作虎头蛇尾,重开头不重结尾,是比较普遍的“金莲之病”。调研报告一般由开头、中间、结尾几个部分构成。不少报告开头很完整,开题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看起来很有来头,很有搞头,很有看头。中间也很丰满,或是工作特点,或是典型经验,或是矛盾表现,或是发展历程,收集到的情况很全面很具体很翔实。结尾却是匆匆忙忙的,亳不在乎的,没有具体含义的,没有节奏呼应的。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把结尾当作是可有可无的。好的文章为什么被称为“豹尾”?因为有力度、有神态、有体量。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只是找可有可无的几句话来点缀一下即可,不能草草收兵,觉得事已说完,结尾已不重要,说多一点少一点无关大局,也不能来来往往总是那几句奋斗性、展望性、号召性的话,苍白乏味、套路重复、画蛇添足,而是要延伸主题、升华主题,提神励志、提振状态,引向深入、引人深思,使文章通篇畅达,气韵饱满,严谨完整。要精心地把结尾写好,让人读到结尾还有惊鸿一瞥。调研报告结尾的方式很多,总结式、启发式、期待式、呼吁式都很恰当,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收尾来回应主题,深化主题,诠释主题,或引吭明志,或引出哲思,或引发感慨,或引领方向。要精心组织文字,让人读来余音绕梁,余味生津,意犹未尽,意蕴深长,击节三叹,击掌喝彩。结尾不能写得太长,生硬地无话找话说上一大段,缺乏气势和力度,有节外生枝的感觉,让人有松弛感、多余感、重更感。在内容上,要与正文构成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在表述上,要理顺事物内在逻辑的发展,首尾呼应;在风格上,要做到说理朴实用词精准,语感一致。总之,或逐渐地形成高潮,或自然地回落定调,或舒张地平衡收结。调查研究的结晶是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是机关工作常用的文体之一。如何写出高水平的调研报告?具体来讲,还要重视把握好五个关键环节。一、要在提炼主题上下功夫主题准确鲜明,有新意,这是对所有文字材料的共同要求,调研报告也应当这样。主题是调研报告的灵魂。主题准确鲜明,就是揭示的问题对指导当前的工作、回答现实问题有针对性。要做到主题准确鲜明。首先,要摆脱别人没说过的不敢说、别人没提过的不敢提的顾虑,着眼于调研研究中了解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尝试,大胆立论,旗帜鲜明地反映、回答部队建设中需要解决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次,要克服旧框框、老观点的束缚,紧紧抓住被调研对象的特点来提炼主题和观点,尽力避免使用老话、套话和尽人皆知的陈旧观点。第三,要打消生怕反映情况不全的担心情绪,从占有的材料出发,突出主要方面,防止面面俱到,冲淡主题。第四,要以小见大,命题尽量小一点,内容尽量充实一点,切忌用大题目、大观点统小材料,大帽子底下扣个小身子。第五,要把反映问题和找出解决办法结合在一起来写,不仅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回答怎么办,切忌只反映问题,不拿解决办法。主题确定之后,还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整体布局,精选能体现主题的观点和素材,使文章形成一个严密的、合乎逻辑的整体。二、要在“吹”清思路上下功夫思路不清,什么材料也写不好。“吹”思路的过程,实际上是思考、研究、深化、条理的过程。思路“吹”得清,文章才能写得好。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下去搞调研的时间很长,跑的单位很多,抓到的材料也不少,但没有写出好的调研报告?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调研出力大,研究用功少,思路不清就急于动手,边写边想。结果往往是泛泛议论多,深入分析少;罗列现象多,揭示规律少。因此,动笔之前,必须在“吹”思路上舍得花时间、下力气。“吹”思路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调研得来的全部材料,“吹”调研报告的主题思想、结构形式、基本观点、选用的主要事例。“吹”思路时,要各抒己见,各显神通,要遵循高、新、实的原则。所谓高,就是要超脱自己的职权范围,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立足局部看全局,胸怀全局论局部。所谓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善于把上级的精神与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见解、新的观点。特别是经验性、情况性的调研报告,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更要力求新鲜。就是揭露性的调研报告,总结经验教训,也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早发生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所谓实,就是在“吹”思路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中求新,使主题和观点既新,又新得实在,新得准确,新得合理。如果脱离实际去片面地追求新,就会写出华而不实的调研报告。三、要在综合分析上下功夫一个调研报告能否写好,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对调研来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深刻透彻的综合分析,把调研到手的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把表面的东西本质化,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为领导机关干部,必须掌握综合分析的基本功,养成综合分析的习惯,学会综合分析的本领。分析好,大有益,综合分析更有益。掌握了这种科学方法,观察问题就能见其一又见其二,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所谓综合分析,就是把搜集到的材料,来一个集中透视,过好筛子,把能够体现主题思想,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东西留下来,经过加工提炼,写进调研报告。有些情况和问题确实是明摆着的,但对“明摆着”的问题,不见得每个人都能看得清楚,认识得深刻。这就需要借助分析的解剖刀,清除视觉上的盲区,力求把情况和问题看得全面一点,深刻一点,辩证一点。综合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把钥匙,在实践中,需要把握以下三点。1.站在上面向下看,看方向对不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有关规定,衡量所调研的情况、经验和问题是否符合党、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例如在“过紧日子”的问题上,有的把“过紧日子”理解为“过穷日子”,不想办法解决基层喝水难、洗澡难等问题;有的则按照“过紧日子”的精神,经费不足不向国家伸手,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的抓基层注重“送水”,有的抓基层注重“打井”。这些,用上级的精神衡量,就知道哪是对的,哪是错的。2 .站在外面向里面看,看新不新。就是用近期报刊上发表的重要评论,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对照所调研的经验和体会,看是改革创新,还是照抄照搬,或者是半抄半创。3 .站在全局向局部看,看有没有指导性。就是站在全国的高度,看调研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观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看哪些有普遍指导意义,哪些没有普遍指导意义;哪些结论和观点在全局有用,哪些结论和观点只在局部有用。总之,只有经过深刻透彻的综合分析,才能写出有质量、有指导意义、有实用价值的调研报告。四、要在搞好“结合”上下功夫把综合分析的成果,深刻、鲜明、系统地反映出来,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还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写文章包括调研报告,只有讲清问题才有质量,对调研的问题讲得越清楚,报告的质量就越高。要讲清问题,就少不了虚实结合。就事论事讲不清,从理论到理论也讲不清。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讲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好调研报告的诀窍就在于此。为什么到同一个单位,调研同样的问题,写出的报告质量却有高有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能否掌握“结合”的诀窍,是一个主要原因。凡是善于用观点统率材料,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问题,写出的调研报告质量就高,对工作的指导作用就大。“结合”的要求能讲很多条,集中起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报告中的观点和材料,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概言之,就是“三有“:有血有肉,血肉交融;有虚有实,虚实相生;有粗有细,详略得当。调研报告生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好不好。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撰写调研报告中,又集中地体现在观点与材料的结合上。”结合”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如下五种。1 .选用完整的典型事例说明观点。比如,某市教育系统为了说明当时老年知识分子负担过重的情况,他们选了一个年过60、身兼12职、并有心脏病的特级教师的事迹,写了一份调研报告,集中说明了“老牛”虽有余力,过累亦将拖垮的主题思想,人民日报原文转发。2 .用数字性的材料说明观点。这是写调研报告的一大特点。几乎所有的调研报告都有数字,有的用一两个,有的用几十个。有一个穷村庄打开致富路的调研报告,全篇2800多字,却用了33个数据,确实是内容丰富,事迹过硬。3 .用对比性的材料说明观点。有用数据对比的,有用语言对比的,但是最好是用事例对比。比较典型的是某报纸发表的一篇题为要想由穷变富,全在干部领路的调研报告,选用一个县两个村,自然条件一好一癌,生产发展一快一慢的典型材料。从对比开笔,到对比结束,十分鲜明、生动地说明了主题思想。4 .用典型事例和综合性的材料结合起来说明观点。在一件工作、一个教育、一项任务完成之后,多是采用这种“结合”方法说明问题,写出调研报告。5 .用群众语言说明观点。在绝大部分调研报告中,都有群众语言。有的选用一两句,有的选用几十句。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词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就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有人说,写机关公文用群众语言多了,会给人一种不严肃、不实在的感觉。这是一种偏见。严肃不严肃、实在不实在,不在于群众语言多少,而在于群众是不是讲了这种语言,以及用这些语言能不能正确地说明观点。如果确系群众语言,又能说明问题,选用到公文中,是可以增强感染力和真实性的。五、要在力求新鲜上下功夫调研报告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新意。反映的情况、总结的经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新,就没有多大感召力和使用价值。党中央历来号召全党,要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写调研报告理应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在“新”字上下功夫,就要努力做到选用的材料新,概括的观点新,总结的经验新,提出的要求新,探索的规律新,使人看了能受到新的启迪。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具备下述三个条件。第一条是,敏锐性。凡是思想上、政治上敏锐的人,其鉴别能力、洞察能力都比较强。这种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经验,识别快、接受快、反应快,写出的东西,提出的要求,发表的意见,一般都有新意。这种敏锐性是从学习中来的。只有对党的方针政策,对上级领导的决策,对别人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学得及时,消化及时,遇到客观事物,才能够迅速辨别新旧,判断是非,作出反应,提出见解。第二条是,比较性。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比就知道哪个好哪个差,哪个对哪个错,哪个新哪个旧。掌握比较的方法,就有可能抓住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出新鲜经验,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比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拿今天的情况和问题与昨天的情况和问题作比较;拿先进方法和经验与一般性的方法和经验作比较;拿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与成就和兄弟单位的工作与成就作比较。这样一比较,即使自己反应迟钝一点,也能从中找到差距,看到发展,发现特点,并从中选择需要的事例、观点和经验。第三条是,创新性。事物天天在发展,历史天天在前进。各项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年年都是“老一套”,实际上年年都有新内容;就是所谓的“老一套”,也有新发现。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去发现,有没有胆识去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