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专业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60117
资源大小:28.03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临床护理专业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医院临床护理专业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护理专业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精神,探索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创新工作思路、推进科学管理,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我院临床护理专业水平,经研究决定,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为平台,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护理内涵、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发展专科护理、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推进医院临床护理专业建设,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整体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营造医护患和谐氛围。二、建设目标1、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及护士条例指导精神,加强护土队伍建设、增加护士配置、优化护士队伍结构。2、完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运行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实现护理管理科学化。3、完善护士培训基地功能建设,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4、加强肿瘤专科护理建设,积极争创全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5、强化护理科研能力,建立护理科研队伍,培养护理科研人才,积极培养省内护理学科带头人。6、倡导护理人员积极开展以保障患者安全和促进康复的改革与创新,争取项目周期内申请3-5项专利予以推广。7、发挥区域辐射作用,项目周期内拟举办3-5个学习班,做好2个县级医院优质护理对口帮扶工作。8、依托医院康复俱乐部和志愿服务工作部平台,拓宽服务范围,积极开展延伸护理。三、组织机构1、成立临床护理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日常管理。组长:副组长:组员:2、下设临床护理专业建设项目办公室,挂靠护理部,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专家顾问:主任:成员:3、下设临床护理专业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公室,挂靠财务科,负责项目专项资金管理。组长:成员:四、项目内容(一)建立“以病人为中心”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运行模式1、转变护理工作模式。转变护理人员理念,加强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对优质护理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统一认识,扎实推进临床护理工作模式的革新。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临床护理工作运行模式,形成护士围绕着病人转,支持系统围绕临床转的运行机制。具体措施:(I)项目周期内每年举办2期“优质护理文化沙龙”活动,共计4期,提升护士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识,加深对责任制整体护理理解,构建优质护理文化氛围。(2)开展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护理研究,探索建立一套顺应我国国情、适合肿瘤患者特点、符合我院院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运作机制”,完善制度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合理护士分工、建立评价体系、提升专科水平、凸显护理特色,使护士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的护理服务,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运作模式内涵。2、全面落实护理职责。每个责任护士为病人提供全面、连续、全程的整体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医嘱执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有效的护患沟通、医护沟通等。逐步实行责任护士参与所负责患者的医生查房,详细掌握病情,了解诊疗计划,及时沟通信息,明确护理要点,配合完成各项诊疗工作。结合我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使医生和护士共同围绕患者,按照临床路径完成各项诊疗、护理工作。具体措施:(1)加强岗位职责、核心制度以及工作流程的培训、考核,将其纳入新护士岗前培训课程,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及执行力,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提升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的意识。(2)护士长坚持每天两次进行全科患者护理查房,尤其是病危/病重、长期卧床患者以及存在特殊情况的患者,检查责任护士护理职责落实情况。(3)开展护理人员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能力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及个案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培训。理论讲座需邀请专家或高等护理院校老师,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沟通技巧、职业礼仪等方面进行专题授课。个案情景模拟培训涉及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流程,包括入院宣教、检查指导、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出院指导,提升责任护士落实护理职责的服务能力。(4)落实健康教育职责。各病区根据收治病种,通过参考教科书、循证护理搜集、整理好完善的教育资料,然后统一制作成册,设计成健康教育处方用于对病人的发放。每两个月出版一次健康宣教专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健康教育质量。(5)开展建立强化责任护士服务能力培训体系的研究,探索建立一套“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责任护士落实护理职责的服务能力。(6)结合临床路径和循证护理,探索实施护理路径工作。各科室根据收治病种情况,通过文献搜索、咨询专家、专业小组讨论以及临床实践等形式,制定单病种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临床护士护理行为、优化护士工作流程,使护士为患者提供有序的护理计划,全面落实护理职责。(7)5.12国际护士节期间,拟举办由各临床科室自编、自导、自演的护患沟通情景剧,让护士在轻松氛围中提升护患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等服务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将其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3、保证一线护士配备。结合医院事业发展、新住院大楼建设、就诊人数不断增加等情况,逐年增加护理人员配置,预计项目周期内,全院护士总人数达800人,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65: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5:1。严格控制临床护士岗位向非临床流失,保证临床护士占全院护士的95%以上。每年招聘1-2名护理研究生,10-20名本科生,不断提高护理队伍学历层次,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具体措施:(1)每年制定详细的护士招聘计划。(2)科护士长做好大科内护理人力弹性调配。(3)病区护士长做好科室护士合理分工、弹性排班。(4)充分发挥紧急调配小组及机动护士库作用,应对科室患者突增以及病房护士人力不足时的紧急调配。(5)护士因个人原因申请去非临床岗位工作,不予护士注册,取消护龄津贴,保障临床一线护士队伍稳定。4、公示等级护理标准。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文件,结合病房收治病种情况,再次细化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在病房醒目位置公示并遵照落实。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提供相应分级护理,将分级护理制度落到实处。具体措施:(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宗旨,各科室根据收治病种再次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四个护理级别的护理标准和服务内涵及服务项目予以修订公示。(2)制定分级护理质量检查表,由护理部质控组成员每月每科随机抽查5名患者,检查分级护理的落实情况。同时公开护理部投诉电话,接受患者和社会监督,促使分级护理落到实处。5、扩大优质护理范围。在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基础上,制定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供应室、配置室、医技检查等部门优质护理的措施,落实责任制护理管理,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各部门完善相关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便民措施,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志愿服务,体现人文关怀,保障患者安全,提供高效、满意服务。具体措施:(1)手术室优质护理举措:以患者为中心,实行从术前术中到术后的人性化优质护理,即手术前一天下午,巡回护士带上温馨提示的小卡片去访视病人,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目的,根据评估内容,了解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及顾虑,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而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小卡片上的内容,使病人及家属都能掌握,以便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同时告知家属手术当日在手术等候厅等候,以便术中与家属直接取得联系。实行病区与手术室一条龙式的责任制护理,即病房责任护士把分管的当日手术病人送到手术室门口,与巡回护士当面进行交接,让患者有亲人般温暖的感觉,大大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增进护患情感的交流。服务于医生,对护士进行相对的固定分组,加强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熟悉各手术医生的特殊习惯,做到主动、准确、默契配合手术;加强与麻醉医生沟通,密切配合麻醉医生,顺利完成麻醉。通过多种途径评价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术后三天巡回护士回访患者,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同时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制定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表,每月对手术医生发放满意度测评表,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护理质量。(2)急诊科优质护理举措:服务细节上,推行“五个一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职责分工上,按照工作类别实施小组护理,分导诊组、急救组、输液组、注射组,既保证了分工明确又体现了紧密配合,保障了管理工作的协调性、质控工作的深入性及业务发展的持续性。专科业务上,创新性地开展了急救病人定位救护护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急症危重病人护理配合的工作效率。合理利用套管针为急救病人先采血后输液,减轻病人痛苦,并提高了抢救配合速度;改良了静点病人拔针时穿刺点按压方向,有效避免了静点拔针后皮下出血的情况发生。安全管理上,强化了查对制度的落实,在输液区域,为每位输液和留观病人配备腕带,增加核对环节,便于护士有效核对病人;另外在治疗室操作台上面悬挂醒目提示卡,督促护士执行查对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便民措施上,提供开水、一次性杯子、手纸、万能充电器、便器、送标本、协助入厕等;为无陪诊病人提供全程陪伴服务,需要时可提供代缴费、代取药、代订饭服务,减少病人的顾虑,最大限度的给予关怀。(二)完善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对全院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加大护士培训的经费投入,在现有临床护士培训基地基础上,完善护士培训基地功能建设,更新示教模拟教学器材,引进护士培训、考核中控系统。建立规范化护士培训体系,对全院不同级别、科别护士,以及护理管理人员设置规范化的培训课程及具体学时要求,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和工作方案,每位护士建立培训手册予以记录和实施。1、新护士培训。(1)岗前培训:新护士采用护理部、科室两级岗前培训形式。护理部培训时间为2周,培训内容包含医院概况、文化、环境及制度介绍、新护士团队效能、护士职业素质培养、通用知识和理论、护理核心制度和流程、应急事件处理、护理技能等。(2)轮转培训:护理部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内科、外科、放疗临床科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岗位轮转培训,实行轮转护士培训手册管理,岗位轮转实行岗位导师制,负责具体培训、考核、记录,护理部定期抽查培训效果。2、护士分层级培训。根据护士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要素,将全院临床护士分为NLN2、N3、N4四个层级。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不同科别护士设置相应内科、外科、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学时,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实行护士分层级培训学分手册管理,由护理示教室及科室负责具体培训、考核、记录,护理部定期抽查培训效果。每个层级护士完成相应的培训课程后,经过考核评估发放阶段培训合格证,实行护士的晋级。3、专科护士培训。建立健全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根据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制定专科护士岗位培训计划。有计划、分步骤选派临床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国内承办的肿瘤专科护理、造口伤口护理、静脉治疗、癌痛护理、心灵关怀等专科护士认证学习、进修。建立特殊部门护士准入制度,选派参加省内外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认证学习。争取项目周期内每项专科护理中有1-4名专科护士,各科室有1-2名专业护士。4、专科护理小组培训。通过医院成立的静脉治疗、癌痛护理、造口伤口护理、压疮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专业小组,加强全院护士在某专科领域的培训,各小组建立相应的制度、职责及培训体系,进行专科护理质量控制,开展院内会诊活动,充分发挥医院专科小组的专业优势和特长,促进医院专科护理建设、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5、机动护士库成员培训。各护理单元推荐1名专业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组建一支医院机动护士库队伍,制定具体培训、考核方案,课程包括:肿瘤疾病护理常规、病情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急救护理常规、医护抢救配合知识、心电监护、呼吸机等仪器使用知识以及心肺复苏操作新指南模拟训练等,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危重患者抢救、科室患者突增时的紧急人力资源调配。6、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建立并实施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开展对护理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对新上任护士长开展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含护理管理知识、护士长领导艺术、护士长执行力、护理核心制度与工作流程、护理质量管理、护士绩效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安全管理、沟通技巧、法律法规以及设计模块的应急能力考核等,培训时间为2周。根据省护理管理人员培训方案,制定年度护士长培训计划,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护理管理人员参加护理管理培训,项目周期内IO0%的护理管理人员完成岗位培训,有计划安排护士长外出进修,培养一支即精通护理业务又具备科学管理知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具体措施:(1)添置临床培训基地设备、设施。购置新型基础护理人操作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高级手臂静脉穿刺训练模型、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器材,用于临床护士技能操作培训示教、考核;购置电脑、照相机、激光笔、培训书籍,用于护士业务学习理论授课;安装中控系统用于护士操作培训、考核示教与监控。(2)强化临床培训基地功能性建设。根据医院护士培训需要,强化临床护士培训基地功能性,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增设挂帘以及轨道。根据培训需求,划分不同培训区域,满足临床护士不同层级、不同科别的培训形式。(3)多途径培养专科护士。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特点,建设一支多元化的专科护士队伍,项目周期内计划在肿瘤专科护理、造口伤口护理、静脉输液、疼痛护理、心灵关怀、糖尿病护理、重症监护、血液净化、手术室护理等领域各选派1-4名护士进行国际、国内资格认证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医院专科护理水平。(4)加强护理管理人员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强护理管理人管理培训,每年举办1-2期护士长管理学习班,邀请护理专家进行授课。项目周期内计划选派护理管理人员到国内外进行考察、学术交流,开拓护理管理人员视野,提升管理水平。国内进修、考察:计划派遣33名护理管理人员外出进修、考察;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选派10名护理管理人员赴境外、国外参观、学习。(5)建立各种培训手册。制定、完善新护士培训手册、护士分层级培训学分手册,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学时,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6)开展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体系建立的研究。2005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卫生机构管理者岗位胜任力研究”的课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在职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融入团队,达到个人与科室团队同步成长的良性互动效果,保证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品质,使护理事业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建立在职护士分层培训模式,运用护士岗位胜任力测评表进行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考核,提高在职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保证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品质。分析不同职级护士在担当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预期角色时,为确保护理工作任务完成及其质量,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综合运用集中培训、案例教学、业务学习、业务查房、学术会议、技能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制定实施各层次护士教育培训方法;依照护士岗位胜任力测评表各条目进行测评,反馈分层培训效果,从而制定新一轮培训内容及方式,以达到岗位胜任的目的。(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实现护理管理科学化1、完善制度、职责。基于真正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结合医院护理工作实际,再次修订护理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标准、临床工作规范、操作规程及肿瘤疾病护理常规,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具体措施:根据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以及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要求,梳理标准,找出缺项与缺陷,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职责、规范与标准、预案、流程。明确重点、分解任务:护理部一健全制度,督导;科护士长、护士长一组织实施;护士一落实到位;树立模板病区:统一文件类型及落实模板。2、建立岗位责任制,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根据卫生部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结合医院护理工作实际及护理队伍现状,制定省肿瘤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制定各类护士岗位说明书,实行竞聘上岗,逐步建立各岗位护士培训、考核、晋级体系。在医院领导支持及相关部门合作下,建立护士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侧重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护理工作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程度),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学习进修、奖励评优等结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具体措施:开展实施护士岗位管理课题研究,真正做到科学设岗、按需设岗、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建立合理培训、考核、晋级以及绩效考核机制,达到科学管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的目标。(四)引进新型护理设备,倡导护理产品改革创新1、完善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差错缺陷、护理工作量等护理信息资料的实时上报,建立临床护士排班软件系统,简化或减去各项临床护理文件的手工记录,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促进临床“三贴近”的深化。具体措施:(1)组织外出考察省外发达地区医院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结合医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在医院信息科支持下完善护理信息系统建设。(2)开展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计算机、通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和加速了医院信息系统(HlS)的研发与应用。护理是医院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临床护理信息系统(NlS)成为HlS的构成要素之一,其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医院乃至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与工作成效。NlS是一个由护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能对护理管理和业务技术信息进行收集、存贮和处理的集合,它是HIS的一个子系统,在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性和辅助护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数字医院最重要的信息系统之一。通过NIS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围绕病人整个医疗过程中的护理需求和护理质量的保障,体现护理程序的思路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拓展到社区、家庭,实现信息系统的全程护理。通过运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收集、用采集到的数据综合起来分析具体的问题和辅助决策.使病人和医院真正从护理信息化建设中得到实惠。建立符合医院院情的护理标准语言,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程护理信息系统。2、添置必要护理设备。改善护士工作条件,根据我院肿瘤护理工作特点,引进有利于患者的护理设施和设备,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舒适和有利于康复的护理技术服务。具体措施:(I)改善护士工作条件:购置护理设备、设施,添置PICC超声引导系统、多功能护理车、新型抢救车、红外线照射仪等设备。(2)改善住院患者条件:对部分病区进行改造,为部分无走廊扶手的病区增设扶手,卫生间铺设防滑垫,保障患者安全。(3)改善护理管理人员工作条件:为部分病区添置办公电脑,提高工作效率。3、开展护理产品改革与创新。倡导科室积极开展以患者安全和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改革与创新,在全院范围内征集“护理创新与改革”作品,争取在项目周期内积极申报3-5项发明专利予以推广,不断提升护理价值。具体措施: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科学实用、安全创新”为主题的“护理创新与改革”活动,对于优秀护理革新产品,通过相关途径申请专利予以推广,满足患者需求、确保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五)建立客观评价方法和机制,持续改进护理工作1、建立患者满意度全程追踪评价体系。关注患者住院体验和感受,把“患者满意”作为工作目标,让患者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监督员和评论员。通过护士长每月组织患者召开工休会以及对出院患者进行责任护士满意度测评、科护士长每月在出院结算窗口随机调查出院患者满意度、护理部每月定期住院患者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多渠道了解患者住院全程感受,以此作为持续改进护理工作的动力与依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更好地实现患者满意的工作目标。2、建立出院患者随访及第三方评价机制。一是成立医院随访组,每月对各科室首次入院的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优质护理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意见和建议,并按规定填写出院患者电话回访情况登记表,每月将汇总、统计、分析后的情况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到责任科室,督促整改。二是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从社会义务监督员组成第三方调查小组,并定期组织监督员集中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护理工作。3、建立护士对护理工作评价机制。定期召开护士座谈会,充分了解护士工作、学习、生活感受,梳理护士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将其做为改进医院护理工作的新举错。建立护理部主任联系邮箱,架起护理人员与护理部的沟通桥梁,及时了解一线人员心声,稳定护士队伍,真正做到让护士满意。(六)加强护理宣传工作,扩大对外影响1、成立护理通讯队伍。由各科室推荐一名护理通讯员组建医院护理通讯队,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报道临床一线护士感人事迹及护理工作新举措等,弘扬我院护士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2、加大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住院环境布置、床头温馨卡、健康教育宣传栏、责任护士宣教等形式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宣传,积极营造院内优质护理氛围。同时,积极向现代护理报、健康报、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网站、医院网站投稿,加大优质护理的对外宣传力度。3、加大优秀护理工作者宣传。通过开展“三星护士”、“优秀护士”、“优质护理服务岗位标兵”的评选及“先进工作者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对医院优秀护理工作者的宣传,树立护士先进典型形象。(七)发挥区域辐射作用,做好优质护理对口帮扶工作1、创建省级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优势,在区域内发挥典范与引领作用,争取项目周期内创建全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申请挂牌,加大医院资深师资力量培训,带动区域内肿瘤专科护理水平发展。具体措施:1、根据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要求,培养肿瘤专科护士师资力量,购置微量泵、输液泵等设备、设施及培训耗材,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进行争创。2、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计划项目周期内举办3-5期护理培训班,加强区域内护理学术交流,带动区域内基层护理学科发展。3、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作为卫生部首批三级帮带医院之一,认真做好石城县、兴国县人民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对口帮扶工作。制定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帮扶方案,通过举办培训班、免费接收优质护理管理进修人员、派出护理骨干到基层医院等形式进行对口帮扶,充分发挥三级医院优势和区域引领作用。(A)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培养护理学科带头人1、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借助护理科研小组,积极引导护士围绕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开展护理科研,挖掘本科、研究生学历护士科研能力,培养护理科研人才,促进护理科研发展。争取项目周期内立项省科技厅课题厂2项,省卫生厅课题10-20项,相关论文发表80-100篇,其中核心杂志发表5-10篇,并给予经费保障。2、培养省内护理学科带头人。借助项目实施平台,建立以“护理学科带头人一专科护士一临床护理骨干”为梯队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省肿瘤医院护理学科带头人培训方案,设立选拔条件、培养计划、考评标准等具体内容,并给予经费保障,积极推荐护士参与全省护理学科带头人评选,争取项目周期内培养2名省内护理学科带头人,使全院护理学术水平有所突破。(九)拓宽护理服务范围,积极开展延伸服务1、积极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根据住院患者的需求,在做好病情观察、用药、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利用医院志愿服务部平台,逐步扩大志愿者规模,吸引更多院内、社会志愿者的加入,在门诊、病房、血液透析室、家庭、社区等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方便患者就医。2、加强癌症康复俱乐部建设。有计划安排癌症康复俱乐部相关工作如:咨询、义诊、上门随访、开展知识讲座、组织会员春游等活动。定期组织开展肿瘤康复患者联谊会、“造口阳光之家”等活动,提供癌症康复俱乐部会员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帮助肿瘤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回归社会。3、积极开展社区、家庭志愿者服务。借助医院志愿者服务工作部平台,组织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成立社区志愿服务队,探索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队长效工作模式。社区志愿服务队针对肿瘤患者开展造口护理、癌痛管理、静脉置管维护、上门访视等活动,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