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处理.pptx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处理,目的,一、了解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原因二、熟悉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危害三、掌握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措施,什么是低体温?,低体温:当核心温度低于35摄氏度即为低温。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50%病人核心体温低于36摄氏度 1/3病人核心体温低于35摄氏度现状:术中低体温容易被忽视,(一)术中低体温的原因,1、环境因素:层流手术室快速空气对流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摄氏度24摄氏度研究指出,在19摄氏度21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下,有50%的病人会出现低体温,(一)术中低体温的原因,2、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药物抑制中枢性体温调节反应,使体温调节反应的阈值由0.2摄氏度增加到了4摄氏度气管插管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想通,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麻醉药物扩张外周血管,肌松药抑制寒战反应,使机体难以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一)术中低体温的原因,3、手术因素:手术区域皮肤的暴露和挥发性消毒液消毒的使用,使辐射和蒸发散热增加,体温迅速下降。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切口大,手术区域脏器的,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散热增加。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手术敷料部分被冲洗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一)术中低体温的原因,4、输液输血因素:大量输入库血及未加温的液体都可使体温下降。研究证实:成人静脉每输入1L的液体或每输入1个单位4摄氏度血液,中心温度约下降0.25摄氏度。,(一)术中低体温的原因,5、自身因素:手术时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变化,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液重新分配,皮肤血管收缩,导致体温下降患者术前禁食,如自身体质较差,会对冷刺激的敏感增强,导致抵抗力减弱,对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产生体温下降。,(二)术中低体温的危害,1、增加伤口感染率:有研究表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位,减少皮肤血流量,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二)术中低体温的危害,2、影响凝血功能血流速度减慢,降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等。,(二)术中低体温的危害,3、影响机体代谢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1摄氏度,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静脉血流淤滞和局部组织缺氧,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药物的代谢。低温会使麻醉药在体内的代减慢,导致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延长。,(二)术中低体温的危害,4、增加心血管并发症轻度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粘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科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三)术中低体温的预防,1、提高外周环境温度,注意保暖保暖接送患者,接送床上的被子预先加热,接送过程中包裹严密,避免皮肤暴露及经过寒冷地段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皮肤消毒前应将室温控制在2426摄氏度,待铺好无菌巾,手术开始时再将室温调节至2224摄氏度,湿度50%60%手术床上铺电热毯,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一次性单巾,防止漏电。也可使用循环水毯,安全性较强,可随时调节温度在3041摄氏度之间,(三)术中低体温的预防,2、呼吸道保温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可预防呼吸道散热,有效的减少深部温度下降同时采用热量水分交换滤器(人工鼻)可以将大量的水分和热量保留在呼吸系统中,维持呼吸道内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三)术中低体温的预防,3、减少术中热量散失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可用Betadine(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的消毒液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密切配合医生,尽量缩短手术室间,减少脏器的暴露需要进行冲洗体腔者,使用温热液体冲洗体腔等,以减少体热散失,(三)术中低体温的预防,4、液体加温输入实验表明,输注预热(3738摄氏度)的液体,可有效预防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输血温度要严格控制,不能超过37摄氏度,以免破坏血液成分,引起溶血反应,库存血尽可能在室温下放置30min或用温水疗法升高温度后再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