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基层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
资源ID:606371
资源大小:19.6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有企业基层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国有企业基层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党的各项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国有企业基层纪检组织要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必须提升政治站位,推动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一、国有企业基层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一)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要坚持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做好表率,在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过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纪检组织只有立足职能职责,坚持开拓创新,敢于担当作为,增强履职本领,才能以“三不”一体推进的新成效,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推动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释放更大治理效能。(二)适应国企正风肃纪反腐形势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国有企业腐败问题依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大国有企业反腐力度。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对持续惩治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做出了部署,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也指出要深化国企反腐败工作。各级纪检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以“靠企吃企”专项治理等方式强化监督,严肃查处了国企领域的一些重大案件、惩治了一批腐败干部,净化了国有企业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但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问题还需要持续纠治。(三)推动国企改革廉洁高效的需要。目前国家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以及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流程管控等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以往通报曝光的一些案例显示,有的国有企业干部职工以企业改革为契机,大肆谋取个人利益、侵吞国有资产,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强化国企改革监督,防范化解风险意义重大,需要国有企业纪检组织主动担当、靠前监督,把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国资监管、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对重大项目、并购重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坚决查处改革过程中的腐败问题,助推国有企业改革破局闯关、纵深推进。二、国有企业基层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党风廉洁建设责任落实不够坚决有力。责任落实情况直接决定着党风廉政工作成效。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因为对全面从严治党理解不深入、不全面,习惯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批转给纪检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向基层一线延伸不够深入,压力传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首责作用发挥不够,对纪检工作的领导、协调不足,约谈提醒开展较少,监督检查不够有力。国有企业基层纪检组织没有发挥好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工作不够主动,习惯于听安排,监督措施不多,监督成效不佳。班子成员对全面从严治党认识存在偏差,同级监督意识不强、顾虑较多;履行“一岗双责''不够积极主动,对分管领域党风廉洁建设工作缺少积极的谋划和有效的检查重部署轻落实”的问题突出。业务管理干部把精力都聚焦在业务工作上,认为只要没发现违纪违法行为就是做好了党风廉洁建设工作。(二)“三不”一体建设还需要持续深化。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得到净化。但个别国有企业基层由于执纪问责不够严肃,政策制度把握不准确等原因,在重惩治、强震慑上成效不明显,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腐。加之国有企业基层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对制度机制建设投入不足,重点领域、重点业务制度建设缺乏封闭性、实用性,致使监督难以做到抓早抓小、禁于初萌,有的干部员工甚至抓住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制度漏洞吃拿卡要、谋取私利。国有企业基层干部因为生产经营任务较重,参加信念教育、警示教育的频次不多;廉洁教育的方式单一,成效较差;个别“关键少数”自律意识差,自我约束不够,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有时甚至带头违规违纪违法。(三)监督质效还需要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基层业务管理干部对监督的认识不足,认为业务管理部门只负责本专业工作的统筹安排,监督是纪检组织的职责;或是对廉洁风险防控重视不够,认为本部门、本领域业务单一,不存在廉洁风险。业务管理部门开展日常监督、专项检查的频次不足、深度不够。有的基层纪检干部不敢动真碰硬,监督缺乏严肃性;对生产经营各项业务不熟,存在外行监督内行的情况。业务部门与纪检组织沟通不够,纪检组织对监督工作的解释不足,导致监督主体之间没有建立互助互信的机制,心存顾虑,发现问题隐瞒不报;害怕担责,发现任何业务问题都全部移送。(四)纪检队伍还需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往往因规模小,没有设置专门的纪检组织,甚至没有配备专职的纪检人员,纪检工作主要由涵盖纪检职能的党群部门兼职人员完成,监督的独立性受到限制,一线监督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加之纪检人员不足,有的基层组织有纪检岗位,但设置在党群或综合部门,薄弱的纪检力量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及时有效开展。规模稍大或人力资源条件较好的基层组织,虽设立独立的纪检部门,但因纪检岗位吸引力不足或人员素质差距,导致岗位与人员难以较好匹配。有的基层纪检人员由于缺少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等工作经验,不能满足精准监督执纪工作的需要,履职能力需要提升。三、国有企业基层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一)“三责”贯通协同,确保责任落实。通过党委会、纪检工作会等平台,自觉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以“两个责任”清单为抓手,及时计划、部署、落实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将纪检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巡察、监督执纪等检查审查成果,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进行分析盘点,强化“一岗双责”要求,动态完善责任书,推动“三个责任”逐级压实、逐层延伸。党组织负责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在加强对纪检工作领导的过程中,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始终把“严”的主基调体现在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进行提醒谈话、严肃批评教育。纪检组织正确处理好协助与监督的关系,紧紧扭住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紧盯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坚决等管党治党突出问题,在开展“一把手”监督、同级监督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协同发力,查清问题线索本身的问题,也查明涉及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缺位问题,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监督和约束下工作生活,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链条逐级延伸、层层压实。(二)“三不”一体推进,深化标本兼治。紧盯国企改革关键时期,聚焦权力集中的领域和环节精准发力,果断查处问题线索背后利益输送、监管失守问题,严肃惩治利用国有企业资源谋取私利,滥用职权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腐败分子。通过严肃查处“关键少数”,始终保持对“绝大多数”的震慑。对职能部门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监督,瞄准职能管理中的短板弱项,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等关键业务全流程进行分析,研判风险点和当前制度机制匹配情况,制作业务风险清单,着力将廉洁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内嵌到制度之中,使廉洁风险防控成为业务流程的一部分,确保风险防控贯穿在工作落实的全过程。通过优化定期评价考核机制,从顶层设计上控制利益输送问题的发生,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业务制度执行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职工风险管控能力,推动形成科学配置权力、严格职责权限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深刻分析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职工违纪违法行为的成因和特点,贯通运用信念教育、政策挽救、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等方式强化引导。充分利用廉洁微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持续深化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式;对于没犯错误的,针对党员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困惑,着力加强信仰信念、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引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提高拒绝各种诱惑的能力。对于犯过错误的党员干部职工,精准运用政策策略,促使其真心认错知错,引导其放下思想包袱,以悔错改错的积极行动警示教育身边人。(三)健全监督机制,凝合监督力量。针对国有企业基层组织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短板,注重挖掘现有的体制机制效能,充分发挥党风廉洁建设联席会作用,有效整合各类监督力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搭建集体商议研究重要事项、典型问题的平台机制,着力化解各监督主体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互联不通等现实难题,推动形成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以及业务职能管理部门横向联动、上下贯通整体合力。以日常监督为抓手,聚合各个监督主体成果,督促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违反党纪法规等问题,及时向纪检组织移送,增强监督威慑力。纪检组织在执纪审查工作中发现涉及职能监督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提升监管时效性。对职能管理部门日常监督和纪检组织专项监督的工作原则、监督对象、监督内容进行界定,明确方式手段、工作机制,着力在监督检查质量特别是日常监督成效上实现突破,着力贯通监督维度,提升监督质效。同时,紧盯政治生态,健全完善纪律监督、职能监督、审计监督、巡察监督衔接机制,建立共享信息、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增强监督协同力、穿透力。发挥纪检组织专责监督推动作用,探索再监督的有效制度、机制、办法,在监督执纪的同时,深查机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深查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及时提出整改建议,主动协助、积极督促各级党组织及业务管理部门切实扛起日常监督责任,合力革新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四)聚焦队伍建设,提升战斗能力。聚焦国有企业基层纪检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主动向党组织沟通纪检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中的做法和计划,努力在选好配强纪检人员等工作中争取主动、赢得支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发挥作用的评价、考核、激励等机制,不断提高纪委委员和纪检委员的履职自觉。拓宽动态凝聚优秀人才视野渠道,加强与组织部门、生产经营部门的沟通交流,建立人才共享机制,通过职能部门推荐、抽调工作考察、举行竞聘上岗等方式,引进法律、财务、工程建设等各方面人才,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理论武装,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注重纪检人员素质能力提升。贯通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学习研讨,使纪检干部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问题分析能力;坚持学用结合,根据纪检干部不同经历、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通过“师带徒”“结对互助”、跟案学习等方式,让纪检干部在实践锻炼中长见识、补短板。引导督促纪检干部能够以突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始终保持真抓实干立新功的奋斗姿态。四、结语国有企业基层纪检组织要牢牢把握职能定位,深学细思、笃信践行,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持续总结新时代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切实推动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开拓进取、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