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244-2016 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docx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BJJCJJT244-2016备案号J1267-2016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renchlessrehabilitationandrenewalofurbanwatersupplypipelines2016-03-14 发布2016-09-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renchlessrehabilitationandrenewalofurbanwatersupplypipelinesCJJT244-2016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6年9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062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244-2016,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3月14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5检测与评估;6设计;7施工;8工程检验与验收。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835)o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上水自来水特种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普测管线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中拓石油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华水自来水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柯林瑞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河北肃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保定市金迪双维管道内衬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隆科兴非开挖工程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郑小明马保松刘志琪赵洪宾李长俊裘黎明钟俊彬王晖乔庆徐效华周长山徐锦华王耀文张宏伟王明岐葛延超舒诗湖王向会陈凯何涛丁勤三杨鹏王少君平宝生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高立新刘雨生张金松李树苑厉彦松何文杰邱文心王长祥李虹闫卿目次1 总则12术语和符号21.1 术语21.2 符号33基本规定54材料65检测与评估131.3 1一般规定135.2 管道检测135.3 管道评估146设计151.1 1一般规定156.2 内衬设计186.3 工作坑设计227施工241.2 1一般规定241.3 工作坑开挖与回填251.4 原有管道预处理261.5 穿插法281.6 翻转式原位固化法291.7 碎(裂)管法311.8 折叠内衬法331.9 8缩径内衬法341.10 不锈钢内衬法351.11 10水泥砂浆喷涂法367. 11环氧树脂喷涂法378. 12不锈钢发泡筒法389. 13橡胶胀环法398工程检验与验收4110. 1一般规定4111. 原有管道预处理4212. 修复更新管道4213. 端口处理与连接4514. 管道水压试验与冲洗消毒4515. 6工程竣工验收45本规程用词说明47引用标准名录48附:条文说明51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Symbols22 .1Terms23 .2Symbols33 BasicRequirements54 Meterial65 InspectionandEvaluation135.1 GeneralRequirements135.2 PipelineInspection135.3 PipelineEvaluation146 Design156.1 GeneralRequirements156.2 1.iningDesign186.3 3WorkingPitDesign227 Construction247.1 .GeneralRequirements247.2 ExcavatiandBackfillofWorkingPit257.3 PipelinePretreatment267.4 SlipLining287.5 InversionQJred-in-placePipe297.6 PipeBursting317.7 Fold-and-formLining337.8 DeformedandReformedLining347.9 StainlessSteelLining357.10 CementMortorLining367.11EpoxyLining377.12StainlessSteelFoamSleeve387.13RubberRingSleeve398WorksCheckandAcceptance418.1GeneralRequirements418.2OriginalPipelinePretreatment428.3PipelineRehabilitationandRenewal428.4PipeEndTreatmentandConnection458.5PipelinePressureTestandCleaningandDisinfecting458.6FinalAcceptanceofConstruction45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471.istofQuotedStandards48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511.0.1为使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trenchlessrehabilitationandrenewal采用不开挖或少开挖地表的方法进行管道修复更新的工程。2.1.2 不锈钢内衬法stainlesssteellining以不锈钢材料作为内衬进行管道修复的方法。2.1.3 喷涂法spraylining通过机械离心喷涂、人工喷涂、高压气体旋喷等方法,将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等内衬浆液喷涂到管道内壁,形成内衬层的管道修复方法。2.1.4 局部修复IOCaIiZedrepair对原有管道内的局部漏水、破损、腐蚀和坍塌等进行修复的方法。2.1.5 结构性缺陷structuraldefect管道结构遭受损伤,影响强度、刚度和结构稳定性的缺陷。2.1.6 功能性缺陷functionaldefect管道结构未受损伤,只影响过流能力、水质的缺陷。2.1.7 非结构性修复nonstructuralrehabilitation管道内、外部压力完全由原有管道本体承受的修复工艺。2.1.8 半结构性修复Semi.structuralrehabilitation原有管道承受外部土压力、动荷载和内部水压,内衬管道承受外部水压和真空压力的修复工艺。2.1.9 结构性修复structuralrehabilitation管道内、外部压力全部由内衬管道承受的修复工艺。2.2 符号2.2.1 尺寸2.2.2 管道中缺口或孔洞的最大直径;Dmx原有管道的最大内径;Dmin原有管道的最小内径;Dn内衬管道计算直径;De原有管道平均内径;D1内衬管内径;Do内衬管道外径;H管道敷设深度;Hw管顶以上地下水位高度;1.工作坑长度;R管材允许弯曲半径;SDR管道的标准尺寸比;t内衬管道壁厚。2.2.3 系数C椭圆度折减系数;f一一抗力折减系数;K原有管道对内衬管道的支撑系数;N管道截面环向稳定性抗力系数;N1安全系数;q原有管道的椭圆度;Ya设计内水压力的分项系数;泊松比。2.2.4 荷载和作用力F允许拖拉力;Pa-管道设计压力;P、真空压力;Pw管顶位置地下水压力。224模量和强度EL内衬管道的长期弹性模量;。一管材的屈服拉伸强度;C内衬管道的长期弯曲强度;On内衬材料的长期抗拉强度。3基本规定3.0.1新建道路及交通繁忙、支管弯管少、不易开挖等地区给水管道的修复更新,宜选用非开挖修复技术。3.0.2管道结构性修复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半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修复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宜低于原有管道的剩余设计使用年限。3.0.3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或设计要求,涉及饮用水的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有关规定。3.0.4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检测、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的有关规定。3.0.5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所产生的废弃物、噪声等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4材料4.0.1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所用PE管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材的原材料应选用PE80或PElOO级的管道混配料。2管材规格尺寸应按设计的要求确定。3内衬PE管材为标准管时,其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63的有关规定;内衬PE管材为非标准管时,其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采用聚乙烯内衬修复管道施工技术规范SY/T4110的有关规定。4内衬PE管材的耐开裂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的有关规定。4.1 .2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所用玻璃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21238的有关规定。4.2 .3翻转式原位固化法所用材料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内衬材料可由纤维布或纤维毡等骨架材料组成的软管和树脂等粘合材料构成。2软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软管可由单层或多层聚酯纤维毡或同等性能的材料组成,并应与所用树脂亲和,且应能承受施工的拉力、压力和固化温度;2)软管的涉水面应包覆一层非渗透性塑料膜;3)多层软管各层的接缝应错开,接缝连接应牢固;4)软管的横向与纵向抗拉强度不得低于5MPa;5)软管的长度应大于待修复管段的长度,固化后应能与原有管道的内壁紧贴在一起。3粘合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树脂、固化剂、稀释剂和填料等粘合材料与骨架材料应浸润良好;2)树脂可采用热固性的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或乙烯基树脂;3)树脂应能在热水、热蒸汽作用下固化,且初始固化温度应低于80;4)粘合材料中,树脂、固化剂和其他助剂组成配比应根据施工现场配比试验确定,配比后的树脂进入管道开始固化前不应出现凝结硬化。4不含玻璃纤维内衬管道的初始结构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0.3-1的规定,含玻璃纤维内衬管道的初始结构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0.3-2的规定,内衬管道的长期力学性能应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测试,不应小于初始结构性能要求的50%。表4.0.3-1不含玻璃纤维内衬管道的初始结构性能要求性能试验方法弯曲强度(MPa)>31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GB/T9341弯曲模量(MPa)>1724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GB/T9341抗拉强度(MPa)>2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1040.2表4.0.3-2含玻璃纤维内衬管道的初始结构性能要求性能测试依据标准弯曲强度(MPa)>45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1449弯曲模量(MPa)>6500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1449抗拉强度(MPa)>6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GB/T1040.44.0.4不锈钢内衬法所用材料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内衬不锈钢管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的有关规定,不锈钢板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3280的有关规定,焊材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焊条GB/T983的有关规定。不同牌号内衬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O.4-1的规定;不同牌号内衬不锈钢材料适用条件及用途可按表4.0.4-2选择。2不锈钢焊材宜与所用不锈钢内衬材料相匹配。表4.0.4-1内村不锈钢材料的力学性能牌号性能测试依据标准06CrI9Ni10(304型)管材屈服强度210MPa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管材延伸率235%022Crl9Nil0(304L型)管材屈服强度2180MPa管材延伸率235%06Crl7Nil2Mo2(316型)管材屈服强度2210MPa管材延伸率235%022Crl7Nil2Mo2(316LS)管材屈服强度2180MPa管材延伸率235%表4.0.4-2内衬不锈钢材料适用条件及用途牌号适用条件用途06CrI9Ni10(304型)氯离子含量200mgL饮用净水、生活饮用冷水、热水等管道022Crl9Nil0(304L型)耐腐蚀要求高于304型场合的管道06Crl7Nil2Mo2(316型)氯离子含量1000mgL耐腐蚀要求高于304型场合的管道022Crl7Nil2Mo2(316L型)海水或高氯介质4.0.5水泥砂浆喷涂法所用材料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和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的有关规定,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2砂浆用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有关规定;3砂粒中泥土、云母、有机杂质和其他有害物质不应超过总重量的2%;4砂粒应全部通过14目筛孔,通过50目筛孔的不应超过总重量的55%,通过100目筛孔的不应超过5%;5砂在使用前应使用筛网筛选;6当需要掺加外加剂时,应经过试验确定,不得采用影响水质和对钢材有腐蚀作用的衬里砂浆外加剂。4.0.6环氧树脂厚浆型涂料性能应符合表4.0.6-1的规定,环氧树脂无溶剂双组分涂料性能应符合表4.0.6-2的规定,环氧树脂底漆性能应符合表4.0.6-3的规定。表4.0.6H环氯树脂厚浆型涂料性能项目性能指标测试依据漆膜外观白色厚浆型色卡比较黏度(涂-4黏度计25°C+1°C)(三)75+10涂料黏度测定法GB/T1723细度(Hm)60涂料黏度测定法GB/T1723固体含量(%)280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1725附着力(级)12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5210硬度(2H铅笔)无划痕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6739柔韧性合格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1731耐冲击(Cin)230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1732耐盐雾性试验一级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1771施工技术处理(h)1干燥时间(23±2)表干(h)*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1728实干(h)48完全固化期限(d)7注:*以手指触摸涂层表面不粘手,视为表干。表4.062环氧树脂无溶剂双组分涂料性能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细度(Um)100涂料黏度测定法GB/T1723体积固体含量(%)294.钢制管道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57干燥时间(25,h)表干(h)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1728实干(h)<24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1728附着力(级)2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1720耐冲击性(cm)50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1732柔韧性(mm)2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1731涂层外观平整光滑目测耐化学稳定性(90d),(干膜厚度=200m)10%Na0H防腐层完整、无起泡、无脱落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92743%NaCl10%H2S04耐含油污水性(100,1000h),(干膜厚度=200Um)防腐层完整、无起泡、无脱落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1733耐盐雾性(500h),(干膜厚度=200m)通过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1771表4Q63环氧树脂底漆性能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表干(h)4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1728实干(h)24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1728附着力级2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1720柔韧性(mm)1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1731抗冲击(J)24.9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1732阴极剥离mm(48h,150PIn300m)10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23257体积电阻率(Qm)21X1011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GB/T1410剪切强度(MPa)25防腐涂料与金属粘结的剪切强度试验方法SY/T00414.0.7不锈钢发泡筒法所用材料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发泡胶应采用双组分,并应在作业现场混合使用,固化时间应控制在30min12Omin。2橡胶材料应做成筒状,并应附在不锈钢套筒的外侧。橡胶筒的两端应设置止水圈。3不锈钢筒应采用304型及以上材质,两端应加工成喇叭状或锯齿形边口。4 止回扣卡住后不应发生回弹,且不应对修复气囊造成破坏。4.1 .8橡胶胀环法所用橡胶密封带应紧贴管壁,且应密封良好。4.2 .9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所用成品管材或型材应按相关标准进行标注。没有相关标准时,成品管材或型材的标注应符合下列规定:1折叠管、缩径管的标注间距不应大于30m;2带状型材的标注间距不应大于5.0%3片状型材应每片标注。5 检测与评估5.1 一般规定5.1.1 给水管道修复前应进行管道检测与评估。5.1.2 给水管道检测宜采用无损检测方法。检测过程中,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不应对管道产生污染,并应减少对用户正常用水的影响。5.1.3 给水管道检测与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缺陷类型;2判定可否采用非开挖修复工艺;3确定选用整体修复或局部修复;4确定选用结构性修复、半结构性修复或非结构性修复。5.1.4管道检测与评估应提交报告并及时归档。5.2管道检测5.2.1 管道检测可采用电视检测(CCTV)、目测、试压检测、取样检测和电磁检测等方法。5.2.2 管道检测内容应包括缺陷位置、缺陷严重程度、缺陷尺寸、特殊结构和附属设施等。5.2.3 电视检测(CCTV)不宜带水作业。当现场条件无法满足时,应采取降低水位措施或采用具有潜水功能的检测设备。5.2.4 目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管道内、外表面进行检查;2进入管内目测的管道直径不宜小于800mm;3应确认管道内无异常状况后,人员方可入内作业;4作业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携带照明灯具和通信设备;5在目测过程中,管内人员应与地面人员保持通信联系;6当管道坡度较大时,目测前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5.2.5对待查管段可进行试压检测或选取有代表性的管段开挖截取进行取样检测。526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可采用电磁检测。5.3管道评估5.3.1 管道评估应依据管道基本资料、运行维护资料、管道检测成果资料等,进行综合评估。5.3.2管道评估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1竣工年代,管径及埋深,管材和接口形式,设计流量和压力,结构和附属设施及周边环境等基本资料;2管道运行维护资料;3电视检测(CCTV)、目测、试压检测、取样检测等管道检测资料;4管道缺陷分析及定性、管段整体状况评估及建议采用的修复方法。5.3.3管道修复方法应根据管道状况和综合评估结果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管、弯管少的管段,宜采用非开挖修复;支管、弯管多的复杂管段,不宜采用非开挖修复。2管道缺陷只在极少数点位出现的管段,宜采用局部修复;管道缺陷在整个管段上普遍存在的管段,宜采用整体修复。3管体结构良好、仅存在功能性缺陷的管段,宜采用非结构性修复;有严重结构性缺陷的管段,宜采用结构性修复。6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设计前应详细调查原有管道的基本概况、管道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并应取得管道检测与评估资料。6.1.2 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修复后管道的流量和压力应满足使用要求;2修复后管道的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变形和开裂控制要求;3修复后管道应满足水质卫生要求;4原有管道地基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处理。6.1.3非开挖修复更新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检测与评估资料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在初步设计阶段或基础资料不完整时,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方法可按表6.L3-1的规定选取,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种类和方法可按表6.L3-2的规定选取。表6.1.3T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方法非开挖修复更新方法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适用管径(mm)原有管道材质内衬管道材质注浆需求最大允许转角修复后管道横截面变化原有管道缺陷局部或整体修复穿插法2200各种管材PE、玻璃钢等根据实际要求11.25°变小结构性缺陷整体修复翻转式原位固化法200、1500混凝土类、钢铸铁等玻璃纤维、针状毛毡树脂等不需要45°略变小结构性缺陷整体修复续表6.L3-1非开挖修复更新方法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适用管径(mm)原有管道材质内衬管道材质注浆需求最大允许转角!修复后管道横截面变化原有管道缺陷局部或整体修复碎(裂)管法50750各种管材PE不需要O0可变大结构性缺陷整体修复折叠内工厂折叠Io(T300混凝土类、钢铸铁等PE不需要11.25°略变小结构性缺陷整体修复衬法现场折叠100"1600PE不需要11.25°结构性缺陷整体修复缩径内衬法200'1200混凝土类、钢.铸铁等PE不需要11.25°略变小结构性缺陷整体修复不锈钢内衬法2800混凝土类、钢、铸铁等304,304L,316,316L根据实际需要90°略变小结构性缺陷整体修复水泥砂浆喷涂法22100混凝土类、钢、铸铁等水泥砂浆略变小功能性缺陷整体修复离心200环氧树脂喷涂法2喷涂600混凝土类、钢环氧树脂略变小功能性缺陷整体高压气体喷涂150铸铁等修复续表6.L3-1非开挖修复更新方法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适用管径(mm)原有管道材质内衬管道材质注浆需求最大允许转角1修复后管道横截面变化原有管道缺陷局部或整体修复局部修复法不锈钢发泡筒法2200混凝土类、钢铸铁等不锈钢,发泡胶不需要结构性缺陷局部修复橡胶、不锈钢带橡胶胀环法2800注:1.相同直径并且管道转角符合表6.1.3T规定的管道,可设计成同一个修复段,否则应按不同管段进行设计;2.当管壁厚度小于正常管壁的70%时,不宜选用水泥砂浆喷涂法和环氧树脂喷涂法。«6.13-2给水管道开挖修复更新工谢类和方法修复工艺种类设计考虑的因素可使用修复方法非结构性修复内衬修复要求;原有管道内表面情况以及表面预处理要求水泥砂浆喷涂法;环氧树脂喷涂法半结构性修复内衬修复要求;原有管道剩余结构强度;内衬管道需承受的外部地下水压力、真空压力原位固化法;折叠内衬法;缩径内衬法;不锈钢内衬法结构性修复内衬修复要求;内部水压、外部地下水压力、土体静荷载及车辆等活荷载原位固化法;缩径内衬法;穿插法:碎(裂)管法6.1.4水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有关规定。6.2内衬设计6. 2.1非开挖管道修复更新工程所用管材直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穿插法内衬管道外径宜取原有管道内径的90%95%;2折叠内衬法、缩径内衬法的内衬管道外径应与原有管道内径一致;3原位固化法所用软管外径应与原有管道内径一致。6.2.2采用原位固化法、折叠内衬法或缩径内衬法进行半结构性管道修复时,内衬管道应能承受管道外部地下水压力和真空压力以及原有管道破损部位内部水压的作用,且壁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内衬管道承受外部地下水压力和真空压力的壁厚应按下列公式计算:/=-i(6.2.2-1)L(Pw + Pv)N(l-)JPw=0.00981Hwr /c 、"÷1(6.2.2-2)(6.2.2-3)l(1+)Iq=100X空段竣或q=100B三=(6.2.2-4)式中:t内衬管壁厚(mm);Do内衬管外径(mm);K原有管道对内衬管的支撑系数,取值宜为7.0;E内衬管的长期弹性模量(MPa),宜取短期弹性模量的50%;C-一椭圆度折减系数;Pw管顶位置地下水压力(MPa);P、真空压力(MPa),取值宜为O.05MPa;N管道截面环向稳定性抗力系数,不应小于2.0;泊松比,原位固化法内衬管取0.3,PE内衬管取0.45;Hw管顶以上地下水位深度(m);q原有管道的椭圆度();D原有管道的平均内径(mm);Dmin原有管道的最小内径(mm);Dmax原有管道的最大内径(mm)。1.83×2当按公式(6.2.2-1)计算所得t值满足公式(6.2.2-5)的要求时,应按公式(6.2.2-6)对内衬管道壁厚设计值进行校核;当按公式(6.2.2-1)计算所得t值不满足公式(6.2.2-5)时,应按式(6.2.2-7)对内衬管道壁厚设计值进行校核。(6.2.2-5)5.33XDoX(6.2.2-6)(6. 2. 2-7)(6. 2. 2-8)/QPdDnDn=Dot式中:d11原有管道中缺口或孔洞的最大直径(mm);1.内衬管道的长期弯曲强度(MPa),宜取短期弯曲强度的50%;Pa管道设计压力(MPa),应按管道工作压力的L5倍计算;Dn内衬管道计算直径(mm);Ya设计内水压力的分项系数,Ya=I.4;Om内衬材料的长期抗拉强度(MPa),PElOO材料,MXlO.OMPa;PE80材料,取8.OMPa;原位固化法(CIPP)材料,可取短期抗拉强度的50%;f抗力折减系数,PE材料,可按表6.2.2取值;ClPP材料,可取1.0。表6.2.2PE材料的抗力折减系数温度t(°C)2025303540抗力折减系数f1.000.930.870.80.74注:本表所指的PE材料的抗力折减系数是按使用年限50年要求的规定取值。3当管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原位固化法内衬管道标准尺寸比(SDR)不得大于100,PE内衬管道标准尺寸比(SDR)不得大于42。6.2.3 采用穿插法、原位固化法或缩径内衬法进行管道结构性修复和采用碎(裂)管法更新旧管道时,内衬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的有关规定。6.2.4 采用不锈钢内衬法进行管道半结构性修复时,内衬管道应能承受管道外部地下水压力和真空压力以及内部水压的作用,其壁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内衬管道承受外部地下水压力的最小壁厚应按本规程公式(6.2.2-1)计算,式中EL应取内衬不锈钢材料的短期弹性模量,原有管道对内衬管道的支撑系数K应通过耐负压试验确定;2内衬管道承受内部水压的最小壁厚应按本规程公式(6.2.2-7)计算,式中Pa应取管道工作压力的L5倍,。n应取内衬不锈钢材料的屈服抗拉强度,Ya应取L4,f应取LOo6.2.5 用于钢管的水泥砂浆内衬厚度及允许公差可按表6.2.5-1取值,用于球墨铸铁管的水泥砂浆内衬厚度可按表6.2.5-2取值。表6.2.5-1用于钢管的水泥砂浆内衬厚度及允许公差公称直径(mm)内衬厚度(mm)厚度公差(mm)机械喷涂手工涂抹机械喷涂手工涂抹5007008+2-2800-100010+2-21100-15001214+3-2+3-2160018001416+3-2+3-2200022001517+4-3+4-3240026001618+4-3+4-3>26001820+4-3+4-3表6.2.5-2用于球墨铸铁管的水泥砂浆内衬厚度公称直径(mm)内衬厚度(mm)公称值某一点最小值4030032.035060053.0700-120063.51400200096.022002600127.06.2.6 环氧树脂内衬喷涂厚度可按表6.2.6取值。表6.2.6环氧树脂内衬喷涂厚度公称直径(mm)涂层厚度(mm)湿膜干膜152520.2520.2032-5020.2520.2065-10020.320.2515060020.380.306.3工作坑设计6.3.1 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工作坑的坑位应避开地上建筑物、架空线、地下管线或其他构筑物;2工作坑宜设置在管道阀门、转角、变径或分支处,不宜设置在道路交汇口、医院出入口、消防出入口、隧道出入口及轨道交通出入口等人流车辆密集处;3一个修复段的两工作坑间距应控制在施工能力范围内。6.3.2 工作坑尺寸应根据原有管道埋深、管径、内衬管道牵拉通道和施工空间要求进行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6.3.3 PE管道进行穿插法、折叠内衬法、缩径内衬法、碎(裂)管法的连续管道牵拉作业时,应预留放置连续管道的场地,连续管道牵拉进管工作坑(图6.3.3)的大小应符合下列规定:1深度宜为管底深度加05m;2宽度宜为管道外径加L5m;3连续管道进管工作坑的最小长度应按下式计算:1.=H×(4R-H)2(6.3.3)式中:L工作坑长度(m);H管道敷设深度(m);R管材允许弯曲半径(m),且R25Do图6.3.3连续管道牵拉进管工作坑布置示意图1内衬管道;2地面滚轮架;3防磨垫;4喇叭形导入口;5原有管道7施工7.1 一般规定7.1.1 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施工应符合有关施工安全、职业健康、防火和防毒的法律法规,并应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7.1.2 1.2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经审批后执行;涉及道路开挖与回填、交通导行的应按要求报批。7.1.3 施工设备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选用,并应有总体布置方案和不宜间断的施工方法,应有满足施工要求备用的动力和设备。7.1.4 施工对用户供水产生影响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服务CJ/T316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7.1.5 5塑料管道的连接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IOl的有关规定。7.1.6 当采用穿插法、折叠内衬法、缩径内衬法时,内衬管道穿插前应分别采用一个与待插管直径相同、材质相同、断面形态相同、长度不小于3m的管段进行试穿,并检测试穿后管段表面损伤情况,划痕深度不应大于内衬管道壁厚的10%。7.1.7 1.7内衬管道拖拉进入原有管道时,允许拖拉力应按下式计算:F=.为.DP(7.1.7)6N式中:F允许拖拉力(N);。一管材的屈服拉伸强度(MPa或N/mn?),PE80宜取20,PElOO宜取22;Dl内衬管道内径(mm);N1安全系数,宜取3.0。7.1.8 采用原位固化法进行管道修复时,应进行现场取样检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同一批次产品在相同施工条件下对多个修复段进行施工时,应至少每5个修复段取为一组样品;少于5个修复段时,应取为一组样品。2应在管道的起始端或末端安装一段与原有管道内径相同的拼合管,长度不应小于原有管道直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