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CJT113-2015 燃气取暖器.docx

    • 资源ID:608351       资源大小:319.88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CJT113-2015 燃气取暖器.docx

    ICS 91.140P 45CJ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1132015代替CJ/T1132000燃气取暖器Gasfiredspaceheater2015-01-20发布2015-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燃气取暖器CJZT1132015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IOoO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IOoO45)网址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读者服务部:(OlO)68523%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店经销开本880X12301/16印张3.25字数91千字2015年7月第一版2015年7月第一次印刷书号:1550662-28721定价45.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分类与型号34.1 分类34.2 型号45结构和材料45. 1结构46. 2材料96要求97. 1稳定性96.2 主燃烧器耐温性96.3 燃气通路气密性96.4 热输入准确度106.5 燃烧工况106.6 点火燃烧器106.7 加热元件外表面106.8 安全装置106.9 烟道式取暖器的排气罩116.10 不带排气罩的烟道式取暖器的气流干扰126.11效率126.12对流式取暖器126.13温升126.14电气安全136.15非直排式取暖器的N0,污染136.16连续运行安全性137试验方法137.1试验条件137.2稳定性131.1 3主燃烧器耐温性147.4 燃气通路气密性147.5 热输入准确度147.6 燃烧工况147.7 点火燃烧器157.8 8加热元件外表面157.9安全装置157.10烟道式取暖器的排气罩177.11不带排气罩的烟道式取暖器的气流干扰177.12效率187. 13对流式取暖器218. 14温升267. 15连续运行安全性268检验规则278. 1出厂检验278. 2抽样检验279. 3型式检验278.4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289标识和说明书2810. 1标识289.2说明书2910包装、运输和贮存3011. 1包装3011.2 运输3011.3 贮存30附录A(资料性附录)取暖器结构示意图一按排烟方式分类31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气安全33附录C(资料性附录)非直排式取暖器的NO,污染39附录D(资料性附录)水与CO?的辐射修正系数A42附录E(资料性附录)本标准支持GB16914-2012基本要求的条款对应表44参考文献46本标准按照GB/T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CJ/TU32000家用燃气取暖器。本标准是对CJ/T1132000家用燃气取暖器的修订,与CJ/T113200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非家用取暖器(见第1章);一修改了分类方法(见第4章,2000版的第4章);修改了非辐射式取暖器的热效率(见6.11,2000版的表5);一一补充了辐射式取暖器的热效率试验方法(见6.12,2000版的表5)。本标准为与GB169142012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保持一致,在附录E中给出了本标准支持GB169142012基本要求的条款对应表。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燃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燃气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拓邦电子有限公司、同济大学、青岛森瑞普热能有限公司、中山凯沃能暖通空调有限公司、上海诺地乐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山东格瑞蓝热能设备有限公司、北京登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特燃气控制系统制造(苏州)有限公司、施万科暖通技术(天津)有限公司、陕西宏远燃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龙飞、张建海、陆卫东、秦朝葵、刘春霞、田军、张劲戈、张林远、闫琳璞、张励、朱泓晔、孙宗浩、胡宇。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CJ/T1132000,燃气取暖器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燃气取暖器(以下简称取暖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型号,结构和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和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使用GB/T13611规定的燃气的取暖器,包括:a)额定热输入不大于20kW的家用取暖器;b)单个燃烧器额定热输入不大于12OkW的非家用取暖器。本标准不适用于室外使用的取暖器、冷凝式取暖器、专为工业用途设计的取暖器、在移动的运输交通工具中使用的取暖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5013.1额定电压450/75O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5023.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69322001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GB/T7306(所有部分)55°密封管螺纹GB/T730755°非密封管螺纹GB/T12113-200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GB/T13611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GB14536.6-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燃烧器电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GB/T164112008家用燃气用具通用试验方法GB250342010燃气采暖热水炉GB27790城镇燃气调压器CJ/T30热电式燃具熄火保护装置CJ/T180建筑用手动燃气阀门CJ/T346家用燃具自动截止阀CJ/T393家用燃气器具旋塞阀总成CJ/T421-2013家用燃气燃烧器具电子控制器CJ/T4472014管道燃气自闭阀JB/T6411暖通、空调用轴流通风机JB/T7221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组用双进风离心通风机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家用取暖器householdgasfiredheater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使用的取暖器。3.2非家用取暖器non-householdgasfiredheater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和非专为工业用而设计的取暖器。3.3infranredgasfiredheater以红外线辐射为主要传热方式的取暖器3.4i5ffif¾Shir-intensityinfredgasfiredheater辐射面温度高于730°C的辐射取暖器。3.5低强度幅射取暖舞Icwintensityinfra-redgasfiredheater辐射面温度不高于73(C的辐射取暖器。3.6convectiontypegasfiredheater燃烧后烟气通过热对流方式直接或间接加热室内空气的取暖器。3.7强制混新风式取暖器force-mixinggasfiredheater利用风机强制将空气与燃烧烟气混合,且排向室内的取暖器。3.8自然平衡式取暖器thenaturalbalancetypegasfiredheater将燃烧用空气给气管、烟气排气管接至室外,利用自然抽力进行给排气的取暖器。3.9强制平衡式取暖器forcedbalancegasfiredheater将燃烧用空气给气管、烟气排气管接至室外,利用风机强制进行给排气的取暖器。3.10烟道式自然排气取暖器naturalejdaustfluetypegasfiredheater燃烧用空气取自室内,依靠自然抽力将换热后的烟气排至室外的取暖器。3.11烟道式强制排气取暖器poweredexchanginggasfiredheater燃烧用空气取自室内,风机将换热后的烟气强制排至室外的取暖器。CJT11320153.12点火安全时间igniticnsafetytine从燃气阀接通到没有检测到火焰信号而关断的时间间隔。CJ/T4212013,定义3.1.23. 13尿砥期igniticncycletime自动点火器从点火开始到下一次点火开始的时间间隔。4分类与型号4.1分类4. 1.1按适用场所分类见表1。表1按适用场所分类分类代号家用取暖器JQ非家用取暖器FQ4.1. 2按使用的燃气种类分类以及对应的燃气额定供气压力见表2.表2按燃气种类分类以及燃气额定供气压力分类代号燃气种类燃气额定供气压力/kPa人工煤气取暖器R3R、4R、5R、6R、7R1.0天然气取暖器T3T、4T、6T1.0IOT、12T2.0液化石油气取暖器Y19Y、20Y、22Y2.84.L3按传热方式分类见表3.表3按传热方式分类分类代号辐射式取暖器高强度辐射取暖器G低强度辐射取暖器D对流式取暖器换热式取暖器R强制混新风式取暖器H4.1.4按排烟方式分类见表4。«4按排烟方式分类分类代号直排式取暖器Z平衡式取暖器自然平衡式取暖曙P强制平衡式取暖器G烟道式取吸器烟道式自然排气取暖曙D烟道式强制排气取暖器Q注:取暖器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录A.示例1:陶流板式取暖器既属于辐射取暖器,乂属于直排式取暖器;示例2:管式辐射取暖器既属于辐射取暖器,又属于烟道式强制排气取暖器:示例3:强制混新风式取暖器既属于对流式取暖器,乂属于直排式取暖器。4.2型号4.2.1 型号编制4.2.2 型号示例企业自编号为A、额定负荷40kW、直排式、高强度辐射、使用天然气、非家用燃气取暖器:FQTGZ40-Ao5结构和材料5.1 结构5.1.1 TK要求5.1.1.1 取暖器的结构应安全、牢固,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应产生影响使用的弯曲、损坏。5.1.1.2 正常使用、调节、维修保养过程中,手可能接触的部位边缘应光滑、无毛刺。5.1.1.3 清理与保养时,需要拆除的部件应易于安装,不应产生错误安装的可能性,或不应产生危险;不允许用户拆装的部件,应只能采用工具进行拆装。5.1.1.4 易损耗部件、可调节部件应易于更换或调节。5.1.1.5 正常操作时,应保证操作者无可能接触过高的部位。5.1.1.6 燃气通路不应采用焊料熔点低于450C的焊接方式。5.1.1.7 非家用取暖器的燃气进气管应采用金属管连接,且应采用管螺纹连接方式,管螺纹应符合GB/T7306或GB/T7307的规定,且燃气进口应采用固定装置。采用管道燃气家用取暖器的应使用硬管或金属软管连接;采用瓶装燃气的家用取暖器使用非金属软管连接时,取暖器不应因拆装软管而松动或漏气,软管和软管接头应设置在易于观察和检修的位置,且软管的连接应使用安全紧固措施。5.1.1.8 用于安装零部件的螺钉孔、螺栓孔等不应布置在燃气通路上。除测量孔外,其他用途孔和燃气通路之间的壁厚应不小于Inlm。5.1.1.9 日常维修时必需拆装的燃气通路连接件应采用机械方式密封,如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接头连接应通过垫片、密封圈;对于永久性装配,可采用胶带、液态胶等密封方式。5.1.1.10 非螺纹连接时,密封连接不应采用铅锡焊或黏合剂。5.1.1.11 在燃气入口处应安装过滤网,网格应不允许Imm的销规穿过。如燃气通路中包含一个D或D'级的自动阀,则过滤网的网格应不允许0.2mm的销规通过。5.1.1.12 弯曲的供气管应光滑,不应降低通气能力。5.1.1.13 家用取暖器燃气通路上的阀门组成应符合图1和以下规定:a)单个气路上的两个C级阀可用同时关闭的一个B级和一个D级阀代替;b)手动阀替代一个C级阀时,另外一个阀至少应为C级阀。注:燃气阀分级见CJ/T346的相关规定。>25OW>250W点火热输入250W>250W点火热输入>250W>250W点火热输入250W>250W点火热输入>250W图1家用取暖器燃气通路阀门组成结构图5. 1.1.14非家用取暖器主燃气通路上应有两道自动截止阀,第一道阀门应为A级阀或B级阀;第二道阀门应为A级阀或B级阀或C级阀或J级阀。当采用J级阀,J级阀前应装有燃气滤网,燃气过滤网网格应不允许0.2mm的销规通过。5.1.1.15 非家用取暖器燃气通路上阀门组成应采用安全等级不低于图2所示结构的组成:c1c主燃烧器BJ点火燃烧器a)取暖器点火燃烧器的热输入不大于1000W或5%主火热输入(二者取较小值)陕3C¾主B1丹AAJKftBBb)直接点燃主燃烧器的取暖器图2非家用取暖器燃气通路阀门组成结构图5.1.1.16 移动式取暖器应装有倾倒保护装置。5.1.1.17排烟管通向室外或连接至排风系统的取暖器,在正常使用中不应有未燃气体或烟气排至室内。5.1.1.18 取暖器采用的风机轴承应是永久润滑的,或者可以轻易的给轴承上润滑油。5.1.1.19 燃烧用空气由风机提供且当风机异常时,取暖器应能正常工作或切断燃气通路。5.1.1.20 取暖器采用多个控制器时,控制器之间的正常工作应不相互干扰。5.1.1.21燃烧用空气或换热用空气取自室外时,进空气口应装有防止堵塞的防护罩,且防护罩的大小应为不可调,且用5N的压力不应将直径16mm的钢球压人防护罩。5.1.1.22燃气和空气采用联动方式时,应能保证空燃比准确。联动装置应可靠,不应发生破损、脱离或改变相对位置的现象。5.1.1.23安全装置的功能不应受控制装置影响。5.1.1.24取暖器装有稳压装置时,应同时设置测压口,测压口外径为9.0-;Smm,有效长度应不小于10mm,测压口内径应不超过Immo5.1.1. 25高压回路或点火回路的未绝缘部分应安装在取暖器内部,且应进行防护或密封。5.1.1.26启动时产生的非烟气冷凝物不应影响整机运行的安全性,且不应滴到燃烧器的火孔、影响燃烧稳定性。5.1.1.27控制电路应具有断电或发生故障时安全中断的功能,不应产生漏气、漏电或危害使用的不安全现象。5.1.1.28取暖器应有火焰监视装置,或可直接观察到燃烧器的火焰。5.1,1.29额定热输入不大于70kW时,取暖器应装有熄火保护装置或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额定热输人大于70kW时,取暖器应装有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5.1.2零部件5.1.2.1手动燃气阀手动燃气阀应符合CJ/T393或CJZT180的规定。5.1.2. 2自动截止阀自动截止阀应符合CJ/T346的规定。5.1.3. 3喷嘴取暖器应采用固定尺寸喷嘴,且喷嘴应符合以下规定:a)使用一般工具应能被拆装;b)喷嘴上应永久性标明喷嘴直径;c)喷嘴应设在不易被外界尘土异物堵塞的位置,或使用不易被堵塞、易清扫的喷嘴;d)喷嘴应采用螺纹连接,螺纹长度应不小于3.5圈。5.1.24 *三S取暖器的主燃烧器应符合以下规定:a)可拆除的主燃烧器,其拆除、清洁和重装不应采用特殊工具;b)可拆除的主燃烧器应有定位装置,保证燃烧器在正常使用中不应弯曲、滑动或脱离;c)主燃烧器与喷嘴、电点火器、安全装置等相关部件的相互位置应准确,且不应发生变化。5.1.25 调风装置和风门当取暖器设置调风装置和风门时,应符合以下规定:a)设有调风装置时,调风装置应易于调节空气量,调节后位置不应自行滑动;b)风门的紧固装置松脱后,不应由于重力的原因改变位置;c)采用全预混燃烧的燃烧器,不应设置用户使用的调风装置。5.1.26 燃气稳压装使用管道燃气的取暖器宜配置燃气稳压装置。1.1.1 7热电式熄火保护装置热电式熄火保护装置应符合CJ/T30的规定。5.1.28 自H三三!m%当采用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时,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a)应符合CJ/T4212013中附录A的规定。b)程序应设计为点火失败时进入下面三种模式之一:再点火;一再启动:安全关闭。5.1.29 融知取暖器应装有点火装置,点火装置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a)点火针对于点火火孔的位置及点火针之间的间隙应固定;b)点火针应有足够的连接长度;c)正常使用时,点火过程不应受异物的影响;d)非家用取暖器,直接点燃主燃烧器时,应设置点火位或点火程序,在火焰确认后,才允许增大热输入;e)主燃烧器意外熄火时,应自动切断主燃气通路;如取暖器采用相对密度大于LO的燃气,还应同时切断点火燃烧器的燃气通路;f)当点火装置出现故障时,不应影响安全;g)主燃烧器保养时,应防止点火装置的错误安装。5.1.210当取暖器装有点火燃烧器时,点火燃烧器应符合以下规定:a) 应设计为可拆装式结构;b) 点火燃气管路应避免被灰尘、污垢或冷凝液堵塞;c)当点火燃烧器热输入不大于300W时,点火燃烧器的燃气通路应有燃气滤网;d)点火燃烧器供气管的内径应不小于2m叫e)主燃烧器点火前,点火燃烧器应先行点燃。5.1.2.11低/超压切断装当取暖器装有低/超压切断装置时,切断装置动作后应产生非易失锁定。5.1.3 管式辐射取暖器管式辐射取暖器应符合以下规定:a) 应提供反射罩,或者其他类型的将辐射传递至预期位置的设备;b) 在冷态和热态下连接管的长度差应由合适的柔性连接器进行补偿。5.1.4 对流式取暖器5.1.4.1 换热式取暖器换热式取暖器的结构应符合以下规定:a) 主燃烧器每次点火前,提供助燃空气的风机应进行预清扫;b) 烟道式自然排气取暖器应设置防倒风排气罩,作为取暖器整体的组成部分装在壳体的外面或里面,应可拆卸,便于清扫;c) 烟道式强制排气取暖器应设置风压过大安全装置和烟道堵塞安全装置;d) 应设置过热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动作后,应产生非易失锁定;e) 提供换热空气的风机未启动或风机故障时,控制系统应安全关闭燃气通路。5.1.4.2 强制混新风式取暖器强制混新风式取暖器的结构应符合以下规定:a) 应有运行温度控制装置;b) 当安装风量调节装置时,应安装限温装置;c) 应安装过热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动作后,应产生非易失锁定;d) 当采用空气过滤器,应与其他装置相匹配,并应便于检查和更换;e) 风机应符合JB/T6411和JB/T7221的规定;f)风机应和取暖器的装置相匹配,并应在不拆除加热器情况下便于检查;g) 风机应安装在不受到火焰冲击的位置,并且风机和轴承应能承受预期的温度影响;h) 燃烧器的结构应设计为阻止炽热的微粒(明火)离开取暖器本体;i)绝缘绝热材料应采用机械固定或粘接在合适的地方。绝缘材料和其内部粘接或粘接装置应能承受在正常操作时温度和空气流速的影响。5.1.5家用直排取暖器家用直排式取暖器的结构应符合以下规定:a)额定热输入应不大于4.2kW;b)应装有缺氧保护装置;C)应装有定时器,且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应不超过3h、不应具有常开功能;d)可移动的家用直排式取暖器应装有安全保护栅。5.2材料5.2.1不应采用石棉、水银材料。5. 2.2零部件使用的环境温度在80'C以上时,不应使用锌合金材料。6. 2.3管式取暖器的反射罩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a)钢板和带涂覆层的钢板最小厚度应不小于0.4mm;b)铝板最小厚度应不低于0.6mm。5.2.4主燃烧器的熔点应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加热表面采用金属板时,其厚度产生的不易变形、耐久、耐腐蚀等物理特性,应与0.8mm厚的热卷钢板等效;加热表面采用其他材料时,应不易变形、且耐久、耐腐蚀。5.2.5外壳采用钢板时,厚度应不小于0.7mm,或采用等效的加强结构,采用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外壳时,至少应具有相等的强度和硬度。5.2.6喷嘴、喷嘴座的熔点应大于500°Co5.2.7燃烧器的熔点应大于700。5.2.8金属板风门的熔点应大于500,厚度应大于0.7mm。当厚度小于1.3mm时,应采用外边缘折成直角方式或其他加强措施。5.2.9燃气管路的零部件应采用耐腐蚀、熔点大于350的金属材料.5.2.10通过烟气的部件应采用耐腐蚀或经耐腐蚀处理的金属材料。5.2.11排气管或给排气管宜采用不锈钢材料,厚度应不小于0.3mm;或厚度应不小于0.3mm的钢板双面搪瓷处理,或同等耐温性和耐燃性的其他材料。6要求6.1 稳定性移动式取暖器按7.2的规定进行稳定性试验,应无倾倒。6.2 主燃烧器耐温性取暖器主燃烧器按7.3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应无软化、变形、熔化、可视的腐蚀,以及裸露木体金属的保护层损坏,且无影响使用的现象。6.3 燃气通路气密性6.4 .1燃气进口至喷嘴的燃气通路,按7.4.1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空气泄漏量不应超过表5规定值。«5最大泄漏取暖器分类最大泄漏量/(mlh)内部气密性外部气密性家用取暖器100100非家用取暖器1401406.3.2喷嘴至火孔的燃气通路,按7.4.2的规定进行明火试验时,应无燃气泄漏。6.4 热输入准确度6.4.1 额定热输入低于20kW时,折算热输入与额定热输入偏差应不大于10%。6.4.2 其他情况,折算热输入与额定热输入偏差应不大于5乐6.5 三L%6.5.1 燃烧器在7.6.1的试验条件下,火焰应在4s内传遍所有火孔、不应发生回火,且无爆燃现象。6.5.2家用取暖器的运行噪声应不大于55dB(八)。6.5.3家用取暖器的熄火噪声应不大于70dB(八)<,6.5.4 采用市电的取暖器,在额定和最低燃气压力下,当供电电压在额定电压的85%110%波动时,其性能应符合6.5.1的规定。6.5.5 除强制混新风式取暖器外,烟气中CO-;浓度应符合以下规定:a) 平衡式取暖器的烟气中CO,7浓度应不大于0.10%;b) 烟道式取暖器的烟气中C0.-:浓度应不大于0.06%;c) 家用直排式取暖器的烟气中C0.-;浓度应不大于0.03%;d) 非家用直排式取暖器的烟气中C0,-:浓度应不大于0.04%o6. 5.6除直排式取暖器外,取暖器的烟气温度应不低于IlOC。6.6点火燃烧器1. 6.1点火燃烧器在所有试验完成后,不应积碳。6. 6.2点火燃烧器火孔或燃气通路部分堵塞时,应能有效点燃主燃烧器。7. 6.3常明火式点火燃烧器在正常打开和关闭主燃烧器后不应熄灭。8. 6.4对于多个火孔的点火燃烧器,点燃任何一个火孔,火焰应在4s内传遍点火燃烧器所有火孔。9. 6.5当电压变化或点火燃烧器流量减少时,点火燃烧器的自动点火器应在30s内点燃点火燃烧器。6. 6.6带自动点火器的点火燃烧器不应产生火焰外溢等危害取暖器的情况。6.7 加热元件外表面6. 7.1与烟气接触的加热元件外表面的升温时间应不超过18min。7. 7.2加热元件外表面的温度不应超过制造商的声明值。6.8 安全装置6.8.1 熄火保护装取暖器的熄火保护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a)在IkPa气压下,阀的泄漏量应不大于0.04L/h。b)常明火点火燃烧器的点火开阀时间应不大于30s;当此过程不需要手动操作时,则点火开阀时间应不大于60S0c)熄火闭阀时间:一一当额定热输入不大于35kW时,熄火闭阀时间应不大于60s;当额定热输人大于35klV且不大于70HV时,熄火闭阀时间应不大于45s;当安全装置触发火焰检控装置时,应无延时立即关闭。6.8.2 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取暖器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a)点火安全时间应不大于10s,且应与制造商的声明相一致;b)熄火安全时间应不大于5s(再点火除外);c)再点火安全时间应不大于1s;d)再启动应先关闭气路,点火过程从头开始,从点火装置点火开始计算,点火所用时间应符合a)的规定;c)延时点火不应危及人身安全和损坏取暖器。6.8.3 低/超压切断装置低/超压切断装置的动作压力应与制造商声明的范围相一致。6.8.4 过热保护装置换热式和强制混新风式取暖器,其过热保护装置动作时,取暖器的热空气出口温度应不大于85。6.8.5 缺保护装置家用直排式取暖器应有缺氧保护装置,空气中氧浓度降低至19.5%之前,缺氧保护装置应动作,关闭燃气通路,且烟气中CO.-;浓度应不大于0.07%。6.8.6 定时器定时器在最大量程时的定时误差应不大于10机6.8.7 防倾倒保护装置移动式取暖器翻倒时,保护装置应在IOS内关闭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路,且不应自动再开启。6.8.8 风压过大安全装置对烟道式强制排气取暖器,风压小于80Pa时安全装置不应动作。在产生熄火、回火、影响使用的火焰外溢及妨碍使用的离焰现象之前,应能关闭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路。6.8.9 烟道堵塞安全装置对烟道式强制排气取暖器,应在5min内关闭通往燃烧器的燃气通路,且不应自动再开启;在关闭前应无熄火、回火、影响使用的火焰外溢及妨碍使用的离焰现象。6.8.10 燃气稳压装置当供气压力为最小压力和最大压力时,其折算热输入与额定压力下的折算热输入偏差应不大于10%。6.9 烟道式取暖器的排气罩6.9.1 排气罩堵塞时,烟气中C0.;浓度应不超过0.06%o6.9.2 9.2烟气不应从排气罩的减压口处泄漏。6.9.3 有风状态时,火焰不应熄灭或产生回火、离焰、外溢,且不应产生危害取暖器的现象。6.9.4 排气罩本体应足够坚固,且有坚固的支撑,应能承受相应的试验,不应发生弯曲或位移。6.10 不带排气罩的烟道式取暧器的气流干扰烟气出口或者空气进口在任何程度堵塞情况下,烟气中C0.-;浓度应不超过0.06%。当安全装置切断燃气后,重新打开烟气出口,燃气阀门不应自动打开。6.11 效率6.11.1 辐射取暖器的辐射效率应不低于45机6.11.2 除直排式取暖器,取暖器的热效率应不低于80%。6.12 对流式取暖器6.12.1 带助燃风机的换热式取暖器的预清扫强制平衡式和烟道式强制排气取暖器的预清扫时间应不小于10s,且换风量应不小于4倍的燃烧室容积。6.12.2 强制混新风式取暧器6.12.2.1 在静态压力下测试的最大额定空气流量应不小于制造商声明值。6.12.2.2 当通过取暖器的空气流速或压力降超出制造商声明值时,或燃烧器的空气流速或压力降低于制造商声明值时,空气流量传感系统均应能关闭主燃烧器。6.12.2.3 取暖器正常工作过程中,空气出口的最高温度应不超过70C。6.12.2.4 在7.13.2的测试条件下,CO浓度应不大于0.005%。6.12.3 烟道式强制排气取暖器除排烟口外,排烟系统不应有烟气泄漏。6.12.4 平衡式取暖器6.12.4.1 密封结构气密性燃烧通路的空气泄漏量应不超过额定热输入(kW)的0.43倍(m'/h),且应不超过10m3ho6.12.4.2 给排气压力或流监测采用压力监测或流量监测的取暖器应符合以下规定之一:a)烟气中CO.-:浓度大于0.20%之前应关闭燃气;b)在热平衡时烟气中C0.-;浓度应不大于010机6.12.4.3 有风状态烟气中C0,-:浓度应不超过0.20%。6.12.4.4 排气/进气出口6.12.4.4.1 烟气出口、空气进口、或给排气管出口应牢固,且有牢固支撑,应能承受68kg的荷载,无损坏、偏移。且在该荷载状态下,烟气中C0,-;浓度应不超过6.5.5的规定。6.12.4.4.2 冲击试验后,平衡式排风系统应不产生危害安全使用的现象。6.13 温升接近取暖器的可燃物表面以及取暖器零部件表面温升应符合表6规定:表6温升测试部件/部位温升/K家用取暖器非家用取暖器接近取暖器的可燃物表面50操作时必须接触的旋钮、按键等部位30操作时可能接触的旋钮、按键等部位周围表面65燃气调压器35Te-25手动燃气阀50T.-25干电池2020自动截止阀50T.-25自动点火系统部件50T.-25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50T.-25烟气扰流板T.-25注:T为说明书说明的部件最高允许温度,用匕表示,6.14 电气安全使用交流电源取暖器的电气安全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6.15 非直排式取暖器的N0,污染制造商声明的N0,污染等级宜符合附录C的规定。6.16 连续运行安全性取暖器连续运行安全性试验后,烟气中C0.;浓度应符合6.5.5或6.12.2.4的规定,7试验方法6.17 缔6.17.1 验室条件实验室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a)家用取暖器,按GB/T16411-2008中第4章的规定执行;b)非家用取暖器,参照GB/T16411-2008中第4章的规定执行。6.17.2 验用燃气试验用燃气应符合以下规定:a)家用取暖器,按GB/T16411-2008中第5章的规定执行;b)非家用取暖器,参照GB/T164112(X)8中第5章的规定执行。6.18 定性移动式取暖器按以下规定进行试验:a)质量未超过45kg的取暖器,各个方向倾斜15°,松手后取暖器无倾倒;b)质量超过45kg的取暖器,水平施加1/10取暖器质量的力于取暖器顶部的中心,取暖器无倾倒。6.19 燃烧器耐温性按以下规定进行试验:a)材料熔点大于700。C的燃烧器,将燃烧器放入450C的环境内,维持Ih;b)材料熔点在500C70(C的燃烧器,采用OT气,在混气管处点燃燃气,并维持燃烧30min,如燃烧不能在混气管或燃烧器头部内维持,则降低燃气压力,直至能维持燃烧。6.20 气通路气密性7. 4.1燃气进口至喷嘴按以下规定进行试验:a)内部气密性一关闭被测的密封阀门,其余阀门打开,逐道检测(并联的密封阀门作为一道阀门检测); 在燃气入口连接检漏仪,通入15kPa的空气;一检查被测阀门的内部气密性;b)外部气密性 打开所有阀门,堵塞喷嘴出口; 在燃气入口连接检漏仪,通入15kPa的空气;一检查从燃气入口至喷嘴处的外部气密性。7.4.2喷嘴至火口按以下规定进行试验:a)采用OT气,将燃气调节装置调到最大位置;b)点燃取暖器,用明火检查喷嘴至燃烧器火孔的燃气通路是否存在燃气泄漏;c)采用0-3气,将燃气调节装置调到最小位置;d)重复b)o7.5按GB/T16411-2008中第6章的规定进行试验。7.6 m¾7.6.1 取暖器应在室温状态和热平衡状态下进行试验:a)采用0-1、0-2.0-3气打开和关闭取暖器;b)额定燃气压力下,调节至50%额定热输入;c)安装有自动分段调节或比例调节控制器的取暖器,在85%最小热输入下打开和关闭燃烧器;注:当热输人阳罐上述值时产生控制器切断主火燃烧器的现象,认为符合规定。7.6.2家用取暖器按GB/T164112008中9.2.1的规定进行运行噪声试验。7.6.3家用取暖器按GB/T164112008中9.2.2的规定进行熄火噪声试验。7.6.4将取暖器供电电压分别调至额定电压的85%和额定电压的110%,再分别采用0-2、0-3气,按7.6.1的规定进行试验。7.6.5除强制混新风式取暖器外,其他类型的取暖器应按以下规定测试烟气中C0。-;含量:a)采用0-2气,使取暖器额定电压下运行至热稳定后,测量烟气中CO.T含量;b)试验a)结束后,将燃气改为0-3气,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测量烟气中C0.;含量,如取暖器的燃气最低运行压力高于标准规定的最小压力,则本试验在最低运行压力条件下进行;c)试验b)结束后,将燃气改为卜1气,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测量烟气中CO。-;含量,如取暖器带有调压器,则通过调节调压器、拆除调压器或者调压器锁定在全开位置等方法,将取暖器调至110%额定热输入;d)采用市电的取暖器,取暖器在0-2燃气条件下运行,将电压分别调节至85%和110%额定电压,运行至热稳定后,测量烟气中C0,-;含量:e)应在烟气出口或者排气罩入口处取样,如不能实现,应有检验机构给出判定测试方法,烟气成分应分析CO、CO2或。2,并按GB/T164112008中8.2.8的规定进行折算;f)家用直排式取暖器应采用黄焰界限气代替基准气进行本试验。7.6.6除强制混新风式取暖器外,其他类型的取暖器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排烟温度测试:a)采用02气,使取暖器在额定电压运行;b)运行至热稳定后,测量排烟出口处的温度。7.7 点火燃烧器7. 7.1按本标准测试完所有项目后,目测点火燃烧器是否存在积碳现象。8. 7.2试验压力为0-2气,分别在冷态和取暖器达到热稳定后关闭30s条件下进行;调节至点火燃烧器刚能维持燃烧的最小流量,然后按以下规定进行试验:a)单火孔点火燃烧器:当点火燃烧器流量刚能维持阀门开启或刚能维持燃烧(选择流量较大者)时,点火燃烧器应在4s内有效点燃主燃烧器;b)多火孔点火燃烧器:除加热热电偶的火孔以外,堵塞全部火孔,根据a)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7.7.3试验燃气为51、0-2,卜3试验气,按说明书调节点火燃烧器、主燃烧器和自动点火器,然后关闭主燃烧器,10次连续点火试验,每次点燃30s、熄灭30s,每次点燃应立即点燃主燃烧器,且不应出现点火燃烧器异常熄灭现象。9. 7.4按说明书调节点火燃烧器,并点燃,然后通过非切断燃气的方法熄灭火焰,并立即点燃任一个火孔,火焰应传遍所有点火燃烧器火孔。10. 7.5采用0-2气,分别在85财口110%额定电压下,测量点燃点火燃烧器的时间:在额定电压情况下,将点火燃烧器热输入降低至刚能维持安全切断阀开启状态,或者刚能保持火焰不熄灭,测量点火器点燃点火燃烧器的时间。11. 7.6使点火器失效,运行取暖器,未燃气体进入取暖器

    注意事项

    本文(CJT113-2015 燃气取暖器.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