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研讨交流发言材料七篇.docx
-
资源ID:609267
资源大小:34.5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乡村振兴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研讨交流发言材料七篇.docx
乡村振兴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研讨交流发言材料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一、压紧“信念之石”,风雨不动自自然。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二十大报告,是立足新起点、开启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的奋斗纲领,也是每名党员干部的思想航向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乡村振兴干部,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一是坚持分层分类学。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讨论和交流分享相结合,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学深悟透、提升素质、坚定信念。二是立足工作实际学。认真履行责任,通过制定学习计划、集中学习、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认真深学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及时跟进学习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不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精神动力。三是对照工作要求学。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要求,坚持把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将“具体而微”的学习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举措,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绩,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二、高擎“觉醒之帆”,求知若渴壮筋骨。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无论从横向对比还是纵向梳理,我们在农村基础硬件、制度建设、资金投入、脱贫攻坚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是仍存在短板,距离总体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正是因为有着短板差距,我们才要自觉以先进地区的样板村、模范村为学习标杆,结合我们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把准问题差距,制定有效措施,精准对接,补齐短板。尤其在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工作方面,我们既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外地的优势产业,在优化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优势产业补链壮链延链、拓宽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提升绿色发展优势等领域抢占先机下好先手棋。同时,围绕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提前规划、下足功夫、做好文章,进一步强思想、敢担当、转作风,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出谋划策,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三、加速“奋进之桨”,砥砺奋进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时代的发展浩浩荡荡,机遇只会垂青奋斗者。打造村美人富、环境清新、文明和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是兴农富农旺农的必然要求,更是时代赋予我们基层干部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责任。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认清发展形势,勇于实干担当。在思想认识上,要坚持党建引领,固本培元强基,在夯实党建基础中不断建强战斗堡垒,在履职尽责中不断锤炼干部队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贯彻落实重要决策部署,积极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在作风转变上,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坚持党的事业第一,群众的利益第一,培养担当负责、一心为民的情怀,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农业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扎根农村、奉献基层、奉献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实际行动上,要宣传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通过进村入户、实地走访等形式向农民进行政策宣传,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科学精准施策,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扶志扶智扶质扶制,全方位做好返贫风险控制;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田间地头,广泛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心实意的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革命年代,先烈们用血与泪检验了对党的忠诚。如今身处和平年代,乡村振兴任务难、工作重,正是考验我们的大好时机,我们要以实干为笔,以“赶考人”心态,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落实乡村振兴,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奋力谱写时代新篇章。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交流体会之一:务必坚持新发展理念统领,一张蓝图绘到底“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结合浙江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八八战略”,为浙江乡村振兴擘画蓝图指明方向。浙江省历届领导班子一以贯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今的浙江乡村,别墅成群,鳞次栉比,风光如画,生机勃发,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跃然纸上。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我们才能取得乡村振兴新的更大的成就。体会之二:务必坚持小切口大文章,久久为功一抓到底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二十年来,浙江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由环境变革催化带动生态变革、产业变革、社会变革,90%以上的村庄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达到比较良性的1.9:1,在之江大地上实现了乡村重塑、城乡重构、城乡各美其美的伟大梦想,并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源地和实践地,逐步实现由“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华丽蝶变。实践证明,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小切口出发,进而推动乡村振兴的理念和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体会之三:务必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数字赋能联到底浙江农村充分发挥毗邻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大城市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大城市的消费需求,把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较好解决了“产业如何兴,设施怎样建,资金怎么筹”等瓶颈问题。突出农旅融合。全省建成了100OO个A级景区村庄,1000个3A级景区村庄,建成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真正实现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发展图景。“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正在成为浙江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安吉鲁家村,一列小火车串起了18个特色农庄;西湖区外桐坞村与中国美院合作建成了户外写生基地,引得大批游客慕名而至。突出产业融合。围绕“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做优做强桑蚕丝绸、精品水果、稻鱼供养、毛竹等特色产业,实现农产品就地增值。构建数字乡村。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架构,打造浙江“千万工程”2.0版,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引领农村现代化前进方向。实践证明,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体会之四:务必坚持党建引领强带弱,共富共享干到底浙江乡村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广大农民实现了和城里人一样梦寐以求的生活目标,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推行的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的模式正在成为全国农村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样板。浙江省把加强领导作为搞好“千万工程”的关键,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注重培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推行干部驻村联户、结对帮扶,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经验做法,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西湖区外桐坞村创新开展“美丽党建”工作,建成全国首个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标准体系,营造党员干部“个个提升,处处示范,时时比拼,人人先进”的良好氛围,实现共富共美。实践证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基层治理是基础,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是关键。结合学习体会,我要把这次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乡村建设为牵动,以改善民生为关键,以党的建设为保障,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再登新台阶。一是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围绕“两园两带一中心”,推广“三合”模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现代农业种植项目,做优做强凤凰峪、许家山苹果,西水头阳光玫瑰、羊肚菌,布张、下村、李曲桃,羊角寨、曙底蔬菜、下庄、东水头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持之以恒抓好农村人居环境。聚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开展“六清”整治“六乱”,明确“三项机制”(责任机制、考评机制、督导机制),建立门前“三包”制,实行卫生管理费收缴制。开展“周通报、月考评”活动,将农户、村民小组、各村环境整治情况以“红黑榜”形式公示,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三是多措并举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探索“土地驿站”模式,推动小块零散土地“连片成方”,实现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订单种植、统一农机服务、统一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化“双绑”机制,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着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果蔬种植基地,开辟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四是发动群众加快乡村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一人带动一片,一户带动一村,处处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大力推广”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模式,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五是毫不松懈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强化创建工作专班机制,对创建牵头领导进行详细明确的责任划分,制定“五星”创建问题清单,细化规定、建立台账,有序对标整改提升,进一步创建责任,完善“周例会、月调度、季评比”制度,强化常态化督导问效,为加快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乡村振兴践行党的二十大研讨交流发言材料党的二十大是在我们党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奋斗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开新的恢弘画卷的特殊时期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当前,我们正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关系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作为乡村振兴干部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以更大力度、更强措施推进“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下面,结合学习内容,我谈三点认识和体会。一、创新留才机制,让农业更强发展农业,关键是要让人留下来,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用产业聚人才。产业振兴能为乡村振兴“持久续航”,统筹优势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推动“一村一品”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做活乡村特色产业。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新政策、新机制、新方法,着力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水平,牢牢把握壮大乡村产业“筋骨”、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重点,要让农业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为乡村提供“重塑”与“再生”的机会,让人才留下来的机会。用人才领产业。要做到精准定位,分层次、分类别、分步骤,逐步将乡村中本土人才全部挖掘出来,并且要根据其意愿以及兴趣爱好,对其进行精准的培训和培养,形成兴趣产生动力、动力驱动发展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让“外来女婿”和“本地郎”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乡村振兴的伟大战场中建功立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二、营造引才氛围,让农村更美落实人才政策,做实服务人才工作,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让人才在农村留得下、干得好,为乡村振兴添翼赋能。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农村要发展好,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离不开好班子和好的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o要加强基层党建、发展集体经济,这些都需要靠人来干。坚持因地制宜,注重体现乡村独特韵味,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乡村,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大生态。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实现利用效益最大化,在开展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上,外修“颜值”、内提“素质”、涵养“气质”,让农村环境“经得起细看、耐得住常看”,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乡村振兴的“大军”,全力打造形象良好、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三、落实人才保障,让农民更富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是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的关键。乡村的振兴发展对“城归”的吸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辉煌。在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紧紧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这四匹马,“生活富裕”的这辆车上才会承载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果实,方能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努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探索,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交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在浙江学习期间,不论是老师课堂上关于乡村振兴的精彩案例,还是参观的5个乡村振兴典型,他们的兴旺都是从人居环境的改善切入,进而兴旺了人才,才让乡村有了更强的活力。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的“深蓝计划”,在不少社交平台上被网友们评选为“长三角出游首选地”。而这个地方,原本是一个废弃的矿坑,通过一群大学生的创意,开起了咖啡馆,再加上他们的营销和丰富的内涵,让生态文明的活力彻底迸发。在外桐坞村,他们村集体收益的绝大部分来自于村庄集体房屋的租赁,而租赁这些房屋的人都是来自中国美院、杭州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多达170多位,这些大学的老师学生在村庄开办了工作室,每年不但搞各种展览,还为村庄的建设提供各种艺术方案,让村庄有着无穷尽的艺术生命力。杜英森老师在授课中也讲到,乡村振兴要发挥好“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几类主体作用,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敲门砖。不论是余村还是鲁家村等,他们的振兴之路有其各自不同的主导产业,但最初的起跑线都是从“两山理论”的落实开始,余家村从放弃矿产资源开发到第一家农家乐建设,期间村庄发展走了下坡路,但之后很快走上了绿色发展道路,为共同富裕带来了动力;鲁家村2011年才开始起步,起步之初支部书记朱仁斌首先做的就是整顿卫生环境,环境好了,才利用乡贤筹措资金,搞规划招商引资,经过7年的发展,鲁家村集体资产即超过2个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首先要振兴生态,让村庄绿起来、美起来,尤其是对定位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来说,这更是必走之路。务实重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在参观中,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乡村,问的最多的话题是“钱从哪里来”,从溪口村的一次性投资4000万改造基础设施,到小古城的投资1700万改造基础设施,大家都在感慨浙江的大手笔。但在讨论交流中,我们也意识到浙江省并非给每个村庄都投资很多资金,而是有选择性的进行项目投资,这个选择的前提就是村庄已经有了“千村示范”的基础,那么这个基础从何而来,只有一点,那就是村党支部带着大家提前干出来的。国家的资金投入下去,要发挥更好的作用,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都要求有一支实干的队伍。切合实际才能找到乡村振兴金钥匙。浙江省处于经济发达地区,观摩学习的溪口村、小古城村、外桐坞村和余村、鲁家村,他们有3个村属于杭州市,有2个村在湖州市下辖的安吉县。从区位上看,这5个村庄方圆3个小时车程可以到达杭州、苏州、上海三个重量级城市,覆盖人口近5000万,其中有相当多的高级知识分子。这样的区位距离、人才层次和城市较快的生活节奏,决定了他们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乡村旅游+”的模式可以走的更好。结合工作,下一步我们主要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继续坚持推进镇党委确定的四个定位,即“特色农业强镇、乡村旅游名镇、健康养老大镇、建材加工重镇”。把我们近6万亩的果品做强,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把娘娘山景区和乡村旅游通盘考虑,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再深入,既要净起来,更要绿起来、美起来,有重点、有层次的循序渐进,让焦村更美丽;持续扶持关注以华康养老、函谷颐养院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养老龙头壮大,同时培育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进一步规范辖区内建材加工企业,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扶持华新奥、鑫达、万达、鑫源等做大做强。通过我们一任接着一任的努力,做实四大定位,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二是挖掘人才资源。以乡贤为突破口,完善包括乡村艺人、土专家、在外成功人士、曾在焦村工作过的人才等为重点人才库,分类管理,定期报告工作、联络感情,争取各类支持。三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与南方相比,我们的气候环境决定了我们的绿化和人居工作相对困难,但我们将持续的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完善垃圾收集转运机制,尤其是距离垃圾中转站较远村庄的垃圾转运,优化转运网格,确保转的及时;持续的动员群众参与村庄美化,每年冬春动员开展全民绿化行动,科学布局绿化苗木,在增加绿化率同时,更加注重层次、色彩搭配。四是加大村干部的培养力度。在38个村中,选择有活力、有能力、有潜力、有公心、守底线的支部书记进行重点培养,带领他们走出开拓眼界,经常性的与他们座谈交流统一思想,把乡村最基层的领导力量切实统一到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让乡村形成一批能干成事的中坚力量。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交流一、在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和示范带动上,要加强探索创新。几天时间的理论与实地深入学习,这些先进地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产业转型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等典型做法,优势明显、规划超前、发展后劲十足,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参观的几个村最大的特点是坚持产业先行,都有各自鲜明的支柱产业带动发展,与我们甘棠街道坚持的“一乡一策”、“一村一品”多元发展思路不谋而合,近年来,我们也先后打响了红旗红啤梨、蔡白大樱桃、柳林李子、新桥蔬菜、西罐小杂果等一批特色产业品牌,一直锚定城市“果盘子、菜篮子”的目标前进。但是,与浙江经验相比,甘棠街道作为市区周边最大的水果、蔬菜主产地,在示范带动、规模化种植、市场供应、销售渠道等方面,还需要更深的探索,力争通过对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的扶持培育,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在特色文化旅游发展上,要发挥主导产业优势。近年来,我们依托有力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即将实施的天鹅堡都市农业开发建设项目,将全力打造集都市田园风光、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沿黄风景观赏、生态廊道提升为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大坪村官寨头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围绕已改造修复完成的22座特色窑洞、民宿小院及配套景观设施,打造集文化娱乐、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地方特色餐饮民俗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度假区。三、在基层治理和城市管理上,要履行属地管理和服务职责。作为新成立的的甘棠街道,在履行基层社会治理、城市社区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认真学习研究,加强对浦江经验、枫桥经验的学习实践,探索创新乡村基层综合治理模式,严格落实乡村干部周一驻村、日常信访考核机制、“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构建科学有效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在城市社区管理中,重点围绕社区建设和小区网格化管理持续发力,打造站北社区、临湖社区2个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采取“社区+支部+物业+业委会”的联动模式,建立小区党支部16个,对250栋楼425个单元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科学公平的社区自治体系。四、在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协调上,要全力做好服务配合。甘棠街道作为三门峡市区“南扩”、陕州城区“东融”建设的主阵地,多年来,实施了一大批国家、省、市重大项目,为全市、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甘棠贡献。下一步,一是依托交通大枢纽优势。以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为载体,积极与京东电商等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寻求合作共赢。二是依托特色乡村产业优势。在发展蔡白大樱桃采摘、大坪香菇种植、芦村、西罐农家乐、九莲山生态乡村旅游、官寨头古村落保护等产业方面,吸引社会资本前来投资开发建设。三是积极配合做好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全力做好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项目、农业高效示范园区项目、省道245等重点项目协调配合工作,确保上级交办的重大事项全部得到落实。五、在发挥村社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上,要激发内生动力。我们将在全街道开展“能力工程”建设活动,提升村、社区两委干部综合能力。一是通过学先进提振信心。分别组建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社区服务等观摩学习团,有针对性到先进村社区参观学习,取长补短。二是建机制形成约束。完善村干部日常考勤、外出报备、坐班等制度,将日常考勤与工资挂钩,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三是重激励敢于担当。加强村、社区干部的激励奖励,对敢于担当、工作突出的村、社区干部进行精神激励或物质奖励。下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持续加强学习培训内容和吴书记讲话精神的消化吸收,切实与本身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理清发展思路,锚定既定目标,扎实做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服务,在贯彻落实全市“东融西合、北连南扩”的总体战略布局上,贡献甘棠街道自身力量。乡村振兴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交流发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在全党全国全社会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近期在局党组、党支部的学习带领下,我们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深刻感悟领会,对新形势下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更加强烈。下面,结合近期学习思考,谈几点认识体会。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和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激励我们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新时代10年的生动实践充分表明,“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赢得未来的根本保证。舟行万里,操之在舵。我们一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贯彻“四个准确把握”,自觉找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方位定位,一以贯之抓好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既有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集中部署,又有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的专门部署,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最根本、最核心的指引指南。一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三农工作主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起点上,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二要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紧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大论断。深刻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紧盯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要准确把握“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两大目标。以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引领,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农村基本生活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可及、农村环境生态宜居、乡村风貌各具特色,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四要准确把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两项重大任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个领域,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打造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的宜居乡村,重塑和谐共生、和睦相处、和而不同的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五个聚焦”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站在时代潮头,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棋局,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要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扎扎实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聚焦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脱贫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不仅要巩固下来,还要有进一步的发展,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干预,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补短板、促发展,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持续巩固提升,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聚焦抓实示范引领,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围绕乡村建设示范4方面23项具体创建内容,按照“五有”“五化”“五好”“五治”“五美”乡村建设新标准,持续推进2个省市级示范乡镇、16个示范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尊重农民意愿,动员乡贤能人,以群众的主体意识和村庄类型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大项目整合力度,认真谋划实施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投工投劳、以工代赈方式参与乡村建设。聚焦产业升级发展,扎实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持续扩大特色主导产业规模,按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60%以上的要求,持续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按照“保粮、提果、扩畜、增菜、兴游”工作思路推动产业兴旺发展,大力发展畜禽、苹果、瓜菜等优势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向优势区聚集,稳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质量效益。大力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落实各类资金扶持项目联农带农责任,落实到户产业奖补、入股分红政策,确保经营性帮扶项目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参加务工就业,多渠道稳定持续增加农户收入。聚焦生态宜居打底,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最直观的体现。持续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着力推进治脏、治乱、治差、治污、治危、治破、治违、治丑“八治行动”,引导鼓励群众开展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大力开展“美丽家庭”“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聚焦乡村治理提升,持续构建“五治”融合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做好乡村治理,就是要将全过程民主贯穿始终,发挥好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党建、村务管理、便民服务、平安乡村、智慧广播“五大功能模块”,切实增强基层治理水平,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交流这次培训班的学习,让我对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有了更多想法,对于解决我们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有了更多思路。我将以此次专题培训班为契机,深刻领悟“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补短板、扬优势、抓特色,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区路径,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一要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方向。浙江省在“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注重规划先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形成了“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提供了遵循。我们将加强统筹谋划,紧扣义马市“三城四基地”建设战略部署,立足各社区资源禀赋,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把城市和农村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紧抓义马市入选全省首批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单位机遇,全面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综合服务中心提升2个项目;坚持生态优先,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注重挖掘乡村生态资源、文化潜力,让“望得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图景。二要坚持“五星”引领,优化乡村治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乡村治理,支部始终是核心。“五星”支部创建是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重要论述,着眼夯实基层基础做出的重大决策。我们将始终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全面落实五项工作机制,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合治理力量,织密治理网格;注重激活群众内生动力,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动员热心居民、社会组织参与,广泛开展居民议事、教育培训、文体活动,聚焦“一老一少一青壮”精准开展志愿服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坚持典型示范带动,指导石门、付村、千秋等基础较好的社区全力创建“五星”“四星”支部,在每个社区都推选出一批“五美庭院”“十星级文明户”,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共同提升。三要坚持创新理念,赋能产业发展。新区街道地域面积、耕地面积较少,产业发展要素制约明显,各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目前,我们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培育出了“老家石门”杂粮、“椒香驿麻”花椒、千秋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但规模比较小,带动能力不足。我们将继续动员吸纳农户入股合作社,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同时着力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对接不同市场需求,推出个性化、差异化产品类别,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建立“线上+线下”稳定销售渠道,带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我们将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向,大力培育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重点挖掘南部“千秋古街、新安古城、楚坑、皇甫谧针灸”文化潜力,打造“历史文物探源游”路线;整合北部生态资源,建好“老家石门”精品民宿,叫响魅力梁沟、秀美付村名片,打造“乡村振兴生态游”路线,激发乡村活力,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