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
众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关于印发众创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主线,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育创新创业人才,构建新型孵化载体,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开创首府双创发展新局面。(二)基本原则注重创新驱动。坚持立足实际,锻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优势领域重点突破,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注重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各类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战略引导作用,抓重点、抓集成、抓布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协同突破。注重科技赋能。以科技赋能行业发展,全面支撑智慧城市、创业社区、数字社会、乡村振兴、新兴消费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二、发展目标双创载体建设显著增加。推动各类双创孵化载体迭代升级,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载体1家、创新中心5家。新建创新城、双创小镇、创客小镇等新型孵化载体8家,重点加强专业孵化载体建设。产业创新服务更加完善。到2025年末,双创载体从业人员中50%以上接受专业培训,80%形成创业导师辅导体系,65%搭建或共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与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专业细分领域的技术服务平台,50%以上具有创业投资功能,构建形成多层次创业孵化投服务体系。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统筹协调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创业投资进入和退出渠道进一步拓宽,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双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孵化服务绩效明显提升。到2025年累计新增孵化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1000个、创业导师100名;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创造就业岗位争取超过10000个;举办各类创业竞赛、创业沙龙、创业培训等活动超过500场次。三、重点任务(一)配套政策优化行动研究制定加快国家开放协同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首府开放协同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实施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健全完善科技创新综合体、专业化双创载体、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科技服务示范机构、科技创业示范社区等建设标准和备案认定管理办法以及配套支持政策体系。(二)孵化载体升级行动加强国家双创示范城市建设,围绕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发展,引导各类孵化载体向专业化、生态化、市场化转型。支持建设各类新型孵化载体,为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鼓励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领办创办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和科技资源支撑型的特色双创载体。在重点优势产业领域大力发展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构建创新创业孵化服务生态链,服务支撑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建设科技创新综合体、企业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新建服务于重点产业和细分领域创新发展的专业孵化器;鼓励本地孵化载体拓展孵化空间和服务链,在国内外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三)创新生态培育行动积极培育创新生态圈,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活跃度,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极,努力构建经济发展新动能策源地。重点支持新建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提档升级发展,努力形成首府科创生态增长极;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创新型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创新领军企业逐级提升的创新企业培育链,优化众创空间一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加速器一产业园区科技创业孵化链,推动重点产业园区、城乡街区、高校校区一体化产教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产业全链条、企业全周期的专业孵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协作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四)创新创业服务彳司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健全双创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电子商务支撑、科技金融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等功能型平台服务;适度扩大科技创新券适用规模,引导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和创客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加快科技创新创业社区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拓展创新创业服务空间,激发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新动能;持续办好全国双创活动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双创微视频大赛等常态化双创重点活动,巩固和提升创客周地方性创新创业活动的品牌影响力。(五)区域协同发展行动聚焦区(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发挥创新创业核心区的引领作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辐射带动全市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充分释放中心城区的资源集聚效应,有效整合人才、技术、资本、信息、市场等各种要素,围绕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会展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集成服务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支持各区(县),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特色产业发展探索高新区、经开区与其他区(县)开展跨区域创新流动与补偿机制,推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六)双创金融支撑行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推进自主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科技部门与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鼓励创新创业载体设立创投机构合作,为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科技金融企业需求库,定期分享和更新企业需求名单;推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引导银行探索开展无形资产业务;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围绕重点产业加大支持、拓展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服务。(七)创新人才培育行动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加大创新型人才培育力度。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和服务机制,构建以人才价值驱动的创新创业生态;鼓励探索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联合高校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抓好产业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需求对接,支持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重点科研室设立分支机构。(八)创新资源共享行动多措施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产业区域协调创新发展。以离岸孵化器建设为契机,加强在科技双创载体方面的共享共建,发挥先进地区项目、人才、资本等创新创业优势资源,对优质创业项目和创新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资本加速服务;加强与先进地区服务机构的合作,快速提升本地科技双创载体专业化服务能力,共同培育孵化优质企业;在人才培养、产业链协同、创新研发协同、业务渠道对接、产业转移落地等多方位开展科技服务共享,促进实现创新、生产等各类要素的优化配置与精准融合。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统筹发挥好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双创示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等科技议事协调机构职能,强化齐抓共管、协调配合、整体推进、形成合力。各区(县)要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突出重点任务,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二)强化创新政策供给。制定与发展规划配套的行动计划,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深化落实鼓励高水平高业绩科技双创载体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建立健全面向专业化科技双创载体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双创载体及服务机构提升专业细分领域服务能力,加大对技术创新、核心专利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增强配套扶持政策的普惠性、连贯性和协同性,更加精准施策。(三)强化规划考核评价。持续开展对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年度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对孵化载体建设的统计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为进一步指导和推动新型孵化载体建设发展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