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创新弘扬河源红色文化.docx
新时代高校创新弘扬河源红色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在红色文化整合、转化、传承、发扬上具有重要责任。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弘扬红色基因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红色基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对青年人才成长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新时代,只有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才能更好地滋养大学生的“拔节孕穗期工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一、丰富独特的河源红色资源具有重大价值河源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珍贵的红色资源。河源有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东江三杰”一一阮啸仙、刘尔垓、黄居仁;有全国最早的一批县级红色政权一一紫金县人民政府;周恩来、彭湃、徐向前、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河源领导过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河源是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根据地。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其实践路径转向“在地性”,让中国红色故事带着乡音乡情,在祖国大地遍地开花。事实上,评判一个地方的红色文化的弘扬效果,不在于其空间范围内的知名度,也不一定在于其有没有被提升为全国性典型的普遍意义,而在于其在本地得到回响和获得民心的深度与广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这应该成为深入发掘地方红色文化的重要目的。一个地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基于这些故事的红色精神的提炼,如果能够深入人心,能凝聚起当地人民共同的价值认同和信念,能够引导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就值得称道和推广。丰富独特的河源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显然是具备和达到了这方面的要求。二、高校传承利用创新河源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路径(一)扎实推进河源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二1.以主题活动为引领,营造学习氛围。充分利用河源红色文化资源,分期分批组织全校各党支部党员及师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现场体验和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红色研学、大学生演讲比赛和劳动教育等实践教育系列活动。2 .以课堂为阵地,丰富学习载体。打造思政课程“四色课堂:一是在“青色”理论课堂中实现理论自省。二是在“红色”网络课堂中实现信仰自信。三是在“金色”榜样课堂中实现道德自律。四是在“绿色”服务课堂中实现实践自觉。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好“思政第一课”,带领全体思政老师和专业老师开展思政课程建设,这样可以促进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形成。3 .以传承为目标,优化学习效果。高校可与河源市宣传、党史、文化、老干部局等部门协同创新育人,共同主办“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红色记忆”“康续红色精神”等专题学习访谈活动,组织师生代表走访和采集老战士和杰出校友等河源本土老战斗英雄和党员前辈的先进事迹,制作成图文和视频学习资料,在校内外官方媒体和平台滚动播出,以“一个故事”,一个主题,为切入点,通过走访促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带动全校师生学习和发扬前辈们的战斗精神和奋斗精神,营造学榜样、作表率、争先进的良好校园氛围。4 .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保证红色文化“入心入行二高校红色文化课堂教育最终还是要用校外社会实践来深化,用红色文化为社会实践染色。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要避免走入“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就是红色文化旅游”这一误区,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要嵌入社区服务,发挥红色文化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通过社区服务,例如红色话剧、红歌比赛、红色朗诵会和红色故事会等,真正让红色文化深入学生骨髓、使红色精神成为深植于学生血液里的DNA,真正做到红色文化“入心入行”,实现红色文化的真正价值。(二)创新红色文化理论宣讲及展陈方式。1.创新宣讲方式,讲好红色党课。依托河源本地党史资源,推行“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教学实效。丰富讲解形式,构建由专职讲解员、志愿者、亲历者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多元化讲解队伍,引入快板、歌曲等形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依托河源地方革命史、红色人物、红色文学作品等,开发红色故事、红色影视作品、红色动漫等,创造多维度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让红色文化和党史学习教育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沉浸式”教育。2 .加强红色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红色文化展示数字化、信息化。如利用全息投影、AR、VR,裸眼3D、动漫等现代化技术和展示手段,结合场景体验、情景模拟、影视展演等推动红色文化活态化、场景化。设置VR展馆,开启VR全景+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融合3D技术和互动式体验,集纳动漫、视频、图文等多种新媒体展示形式,将互联网数字资源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让体验者“穿越时空”,让历史书本中的图画和文字“活”起来,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调动党员和师生学党史、悟思想的积极性。3 .立足基层党建,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特色化发展。高校要以党建为引领,以示范党组织、样板党支部和党建工作室为平台,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将红色文化与专业发展相结合,铭刻进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高校可结合志愿服务,开展红色文化实践。要跳出“红色文化实践就是参观学习”的刻板印象,通过志愿服务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党建活动中,增强师生对红色精神的直接感知、实地体验与内心认同。(三)加强对河源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高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明确红色文化研究的方向,立足河源本土“两地”文化资源,有深度地开展红色文化研究,把河源红色文化与河源市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相连接,把立德树人教育与为地方建设服务相结合,打造红色文化研究品牌。同时,整合学校与社会的红色文化研究力量,提升红色文化研究氛围,通过校内优质资源整合,引进著名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互相促进、协同发展,致力于多方优势联动发展。河源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红色资源,有“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之誉,是红色文化传承利用创新的富矿。高校是人才聚集的高地,同时也理应是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利用创新的高地。当代青年大学生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传承红色文化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河源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红色血脉和基因,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河源高校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不断发掘和转化河源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整理其传承及创新经验,让广大青年大学生从红色教育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稳扎稳进、且行且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红色思想之烛火遍传河源及中国之角落。高校要不断探索并丰富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的路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大力推动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