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新时代新青年.docx
党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新时代新青年同志们: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新时代青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要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又要进一步分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坚定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激发青年的家国情怀、增强青年的斗争精神和使命担当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大学生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要以史为鉴,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在理论学习中、传统文化中、创新传播方式中、实践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借此机会,我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新时代新青年为题,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一、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驱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拓前行,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精神力量。(一)理论之基: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它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为自己谋私利。马克思和恩格斯围绕着“要不要消灭以及如何消灭私有制、要不要参加政治斗争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等问题同各种社会主义派别进行了彻底斗争,密切关注欧洲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积极总结其经验教训,同左右两种错误倾向进行坚决斗争。列宁在怎么办?中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掌握科学的革命理论。列宁还主张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培养富有理想、敢担当、敢斗争的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些理论思想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实践之基:早期的建党实践活动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是在早期共产党人的一步一步实践中形成的。李大钊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信仰在中国进行系统传播,他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等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课堂,在北大开设了“史学思想史”“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现代政治”“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通过大学讲坛,积极向青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同年,北京的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到人力车工人居住区调查他们的生活状态,其中,邓中夏等到长辛店向工人作革命宣传,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在工人中去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更多知识分子、工人群众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与坚定信念,使伟大建党精神成为早期革命者们历经艰辛而建立中国共产党这一过程的鲜明概括与精神提炼。(三)思想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文化资源。如王阳明探求“知”“行”的关系,并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理想信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纤毫物欲不相侵”的初心使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国为民的爱国情怀,共同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渊源。二、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一)有利于坚定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树立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的要求,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千秋大业对青年的要求。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生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大业,一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决不可半途而废,这就需要一代代有觉悟、有理想的青年为之而奋斗。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无志,非人也。“新时代中国青年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努力成长为党、国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有志青年。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新时代中国青年更要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挖掘其时代价值,守护好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二)有利于激发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家国一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也是对家国情怀认同的重要基础。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一体的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全面总结和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生动写照,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政治立场,高度凝练了广大党员的价值追求、责任担当、崇高情怀,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治党、强党的精神基点,是青年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方向指引。因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青年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在服务人民群众中不断奋进,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懈奋斗。青年只有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只有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只有同人民一起逐梦,青春才能无悔。(三)有利于增强新时代青年的斗争精神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壮大,都充满着斗争的艰辛。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抗击疫情、污染防治等重大风险,再加上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需要青年的接续奋斗。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因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青年树立忧患意识,弘扬斗争精神,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时,敢于斗争、不懈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四)有利于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了当代青年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实干精神,也激励了其在行动中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新时代青年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要从历史和世界大局中掌握国情与世情,要从建党以来各种伟大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践行者,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三、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方式方法(一)在理论学习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与关键。新时代青年要在理论学习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仅需要加强“四史”学习,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青年只有阅读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通过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想信念;通过阅读毛泽东选集,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顽强意志;通过阅读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通过阅读A谈治国理政,领悟伟大建党精神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使命担当。不断从中汲取磅礴伟力洗礼思想、锤炼党性,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精神基础,其背后蕴含着多重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根植于“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继承了休戚与共的家国情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传承了舍利取义的奉献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继承以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伟大建党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中华民族救国救民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又为中华文化注入了红色基因。因此,新时代青年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必须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传统文化节日、历史英雄人物、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等和伟大建党精神密切相关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在保持其史料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体现其大众性、可读性,从而引发人民群众的共鸣。(三)在投身实践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能坐而论道,必须身体力行、投身实践。精神离不开实践,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在实践中弘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真理理想,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融入实际工作中,立足工作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个人得失面前考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使命担当,在面对新冠疫情、地震、火灾等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党员干部始终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冲锋向前、甘于奉献。在急难险重中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争做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的“生命护卫"洪涝灾害里抵挡激流的“堤坝砥柱"乡村振兴路上奋勇当先的“苦干黄牛”。越是急难险重,越是考验党员干部有没有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越是需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关键时刻,越要有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的勇气和魄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始终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奉献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人民绝对负责。(四)在创新传播模式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青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创新宣传手段。一方面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善于运用新媒体优势,优化传播内容、传播环境、提升传播效能,发挥好媒体平台等网络渠道,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社交媒体等各青年聚集平台中传播伟大建党精神,提升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灵活性、生动性、互动性,创造富有吸引力的系列网络作品。另一方面还需要利用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形式来宣传伟大建党精神,使受众面更广。此外,可以利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各种平台向青年推送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知识或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英雄事迹,让青年随时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和英雄人物就在身边,随时能够学习到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知识,让青年讲好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故事,更加有效地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武装青年学生头脑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进学校,学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理论研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同志们,立足新时代,展望新征程,要把新时代青年培养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就应当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科学研究、课堂教学、专业实践、校园文化、管理服务、活动组织、心理教育等育人全领域,通过资源整合、阵地提升、文化育人、形式创新等多途径,帮助青年真正明确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等重大的人生课题,自觉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把个人理想与家国梦想结合起来,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党课:争当可堪重用的领导干部同志们:领导干部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关键少数”,是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的“特殊材料”,是值得大家信赖的“主心骨”。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锐意进取的姿态、奋发有为的状态,做示范、立标杆、带好头,团结奋斗当先锋,一往无前向前冲,以真抓实干践行初心,靠永葆初心赢得民心。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勤于学习。A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就是对当下领导干部的一部“劝学篇”。我们要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对待,始终保持“空杯心态”和“不耻下问”的韧劲,活到老学到老。特别要精读细学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做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筑牢“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的政治忠诚,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始终方向正、定位清、目标明。要把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结合起来,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精于调研。A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发现问题为调研导向,以解决问题为衡量标准,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多开展“接地气”“冒热气”的调查研究,既要绘制蓝图,更要扑下身子;既要上接天气,更要下沉一线,不当“甩手掌柜”、不当“二传手”。要切实掌握“沾着露珠、带着泥土”的第一手素材,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使办公室里的困境和问题、茶杯中的思路和想法走出去,在“施工现场”有机融合,努力将一张张“调研问题清单”转化为“调研成果清单”。要坚持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干事创业的“风向标”。如果大家看到的全是精心准备的“亮点”、认真包装的“景点”,听到的都是“标准答案”,调研就会走形变味、脱离实际。所以,要更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拜群众为师,多征求意见,身入心至,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在对“疑难杂病”进行准确“调查”的基础上,把准问题的“脉搏”,找准困难的“七寸”,开出治病的“良方”,用调研成果的“服务指数”换取基层群众的“满意指数”。敢于担当。A总书记强调:“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进入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守土有责、履职尽责,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真正把自己“融”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立”起来,把任务“扛”起来,敢想敢做,不惧风雨,沉着应对,果敢出击。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切实担当起事业的发展,担当起历史的检验,担当起民众的评价,积极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切实做到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常担当。要以党性立身做事,时刻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在知行合一中主动作为,清空脑子装发展,甩开膀子干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善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两次亲临*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如何走好创新发展之路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战略置于“五大战略”之首,这是贯彻落实A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作为最紧要任务,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惯性思维,加快先行区建设,推进各行各业全面创新,努力使更多领域、更多产业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要在学习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角色,找好工作的创新点,找准党委中心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之间的契合点,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完整准确贯彻党委的决策部署。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坚持想法、办法、方法相结合,努力为党委决策部署的落细落实落地拿出更多的新招高招绝招,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勇于攻坚。领导,就是领着大家一起干的向导,既要领,也要干。领导干部的身份、职责和使命就是要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深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指示牌”“风向标”。走在新时代的奋进路上,改革发展任务重、事情多,怎样尽早尽快排出工序,抓紧施工,落实到位,领导干部作为“施工队长”至关重要。面对各种困难,不能坐等“给答案”,而要主动“解方程”;面对一项任务,完成一项工作,必须拿出最佳状态,激活兴奋点,就像打仗一样,保持一种“亮剑精神”,敢于冲锋陷阵,敢于“攻城略地”。既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情斗志,又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不达目的不罢休。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只有一件一件地干、一步一步地走、一关一关地闯,才能在与困难矛盾的斗争中锤炼出敢打善拼、能冲善战的硬功夫,才能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