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级中学专业建设规划.docx
职业高级中学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人才,关系到一个学校中长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所以科学地规划我校的专业建设,是我校谋求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因此教务处组织各专业部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利用节假日认真展开社会走访与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入地思考,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来科学地制定了我校的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现状学校现有专业12个,包括服装设计工艺、计算机、电子商务、烹饪、会计电算化、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汽车运用与维修,其中服装设计工艺、计算机、机械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运用与维修为我校的骨干专业,电子商务、数控技术为我校的新兴专业,农业为我校的特色专业,此外在对口单招中我校叉开设了农业、烹饪、艺术、电子、计算机、机电等专业。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为先导,主动适应20XX年三月中央两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农业的精神,在专业建设上主动适应徐州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校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专业建设,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三、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建设,注重质量与特色建设,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与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布局,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更好地为徐州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3、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立足骨干专业,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交叉专业,突出学校的农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四、专业建设的目标(一)总体建设目标我校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巩固原有专业优势,并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构建具有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征和学校特色的、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体系。从适应社会经济需要出发,以社会急需的专业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市场竞争力强、就业形势看好的专业:调整、整合现有专业,加强对传统专业、优势专业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和科学布局形成以农业类(现代农业、农业机械维修、农村经济管理)、服装类(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管理、机电类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电工、运输类汽车维修与应用、物流管理、商贸旅游类和对口单招类等七大类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到20XX年全校专业总数控制在14个左右,本着一手抓专业技能,一手抓对口单招,两手都要硬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专业质量,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为江苏省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二)传统专业建设我校服装类、农业类、机电类、电子信息类和汽修类传统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设置较为完善,专业成熟,并具有一定的规模,是我校继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多年实践检验,这些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形势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社会和经济效益较为突出,所以要加强对这些传统专业的建设,办出特色,形成拳头产品。对不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老化专业如二会计电算化、烹饪等,要进行规范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三)示范专业建设日前我校有国家级示范专业一个(现代农业),省级示范专业个(服装、机械加工、汽修入学校要继续加强示范专业建设,选择一些专业基础较好,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专业积极投入到国家和省级的新一轮示范专业验收中去。争取到20XX年,我校拥有4-5个省级示范专业,2-3个国家级示范专业,其余专业均为市级示范专业。1、国家级示范专业建设除农业外,服装和机械加工专业也是我校建设较早的主干专业,基础好,设施全,专业教师多,形成了徐州地区的专业优势,并且在铜山县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所以在05年农业被评为国家示范专业的基础上,我校要有计划地将服装和机械加工列为重点建设对象,并在原有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校十二五发展中的新一轮的国家级示范专业。2、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在巩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的基础上,学校要有计划地将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列为省级示范专业的重点建设对象,并在同类学校中具有较大的影响。3、市级示范专业建设到20XX年要有计划地将电子商务、电工电子等专业建设为市级示范专业。(四)特色专业建设学校要十分重视农类、服装类等特色专业的建设,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学校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到2012年,陆续创建农业机械维修、农业经济管理、服装贸易与营销等具有较强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专业,并使之成为学校的标志性专业。特色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构和能力水平方面要明显优于省内同类校相同专业的毕业生。五、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专业设置要适时满足我们徐州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及时调整专业。专业口径可适当拓宽,同时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可变性与学校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各专业部要根据现有专业及条件确定专业的发展,拓宽复合方向,努力形成以龙头专业带动相关专业,拓展边缘专业,形成独特的专业体系、专业链及专业特色。(一)目标按照专业大类培养,模块化教学的目标,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进一步提升现有专业建设水平,使一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得到发展,部分特色专业在省内同类学校处于领先地位并有较大影响:初步建立起专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机制。(二)措施1、重点支持、优先发展面向地方支柱产业、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维修、农村经济管理、机械加工、服装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针对性地加大投入,充实和改善办学条件,适度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型人才。2、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学校按照全国中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大类(或二级专业类设置相关专业并组织招生,相关专业实行基础课打通培养,改革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学生从二年级开始,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传统专业的新发展。4、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建立良性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大力扶持人才需求量大、办学条件好、就业形势好的专业,适度扩大招生规模,而对于社会需求量小、招生困难、就业情况不好的专业,则适当压缩招生规模,或实行短期培训的方式进行。而对于办学条件差、招生和就业困难的专业,则通过专家听证会的方式加以论证,决定是否停办六、专业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一)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中初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自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相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各专业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计划,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方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每年定期召开用人单位、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新专业培养计划和老专业的调整方案。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贯穿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学校专业的布局,按大类专业统一规划,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按照突出先进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扩大选修课程和增强适应能力的原则,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学校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设立教材建设基金,有计划地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地编制出各专业实用的、较能反映新知识、新技能的校本教材,并争取正式出版、发行。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建设课程体系。基础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东西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专业有关的现代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充分考虑把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始终贯穿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既要保证传授最基础、最新的技术知识,又能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掌握一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适应未来变化、服务知识经济的知识和能力,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必须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建立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更新实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到基地的科研功能,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各专业部均要建设相对稳定的实验实训基地,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我们开展产学结合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能够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1、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建设水平应与目前现场生产实际或近期生产技术发展的装备水平相匹配:2、全面规划,协调发展,避免各专业之间重复建设,提高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优先投入受益面大的公共实训实习基地项目:3、注意科技、生产及对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对实验实训基地的功能要求,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4、充分利用现代高技术手段,建立模拟仿真实训室,使学生在模拟的岗位环境中,在可控状态下完成实训教学要求。鼓励自行设计、安装、调试实训教学设备,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增加全天候'开放式实训室。通过各种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保证学生的技能培养。同时注意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自2011年起,依托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各专业必须将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建立起中职毕业生双证书培养制度,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四)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学骨干、专业负卖人制度,以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双师型比例高,专兼结合的师资梯队为目标,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针对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将继续实行外引内培双结合方针,以内培为主,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增加师资培训经费,对无硕士学位、无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实行普遍培养的措施。至20XX年,使我校的专任专业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中高级教师的比例达85%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90%以上。继续抓好双师型m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要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选拔部分教师到合作办学点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重点是针对从企业引进的实践应用能力强、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让部分教师下到基层企事业单位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践知识和能力。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的专业带头人。设立师资培养专项经费,加大学术梯队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加强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尤其要重视中青年专业带头人的选拔、扶持、培养工作:加快专业带头人配备进程,制定专业带头人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考核等办法,每个专业必须配备1名专业带头人: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每个专业至少培养1名以上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同时对培养对象实行滚动管理。(五)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培养中初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提倡人人参与科学研究、教改研究、技术应用服务等工作,努力形成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特色和服务专长。科研促进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产生科研成果。利用科研单位的仪器设备、实验装置进行现场教学:利用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通过科研形成的一系列思想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各专业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我校要继续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坚持依靠行业、企业办学,积极拓宽办学思路,实施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特别要充分利用我校的现有资源、人才优势,积极与XXX等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务实的合作伙伴关系,除学生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外,更要与其进行教师顶岗实践、来料加工、技术研发、代培职工、共建基地等多种合作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学校还要与农技站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内外知名企业、公司如:XXXX等企业的支持、参与联合办学,在教师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协作,力争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六专业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专业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我校的定位、特色和专业自身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各专业部要按照要求确定本部专业的教材编写计划,增加图书资料种类和数量,满足专业建设需要:认真开展教材特别是专业选修课教材的编写研究,建设独具特色的示范教材: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中职教材,以及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中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中职教材面要在100%。教材编写以充分体现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要求,体现m必需、够用的原则,做到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时效性:体现理论知识为技能培养服务的原则,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便于在教学中边讲边练,教授、示范、练.结合:体现培养目标的规格及要求,强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知识、身体全面素质的培养:采取选'与编'并举,各专业应充分利用教材建设基金,有计划地编写中职特色教材及实践指导书,同时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与开发。七、专业建设规划的保障措施(一)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要贯彻立足重点专业,发展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交叉专业的原则,实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推进专业建设、教学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各部制订专业建设实施计划。(二)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20XX20XX年期间,学校全年收入的20%以上资金用于专业建设,并逐年有所增加。保证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示范专业的经费投入,每个示范专业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15万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年均投入经费不少于10万元;一般专业年均投入经费不少于5万元。原则上使各个专业都拥有一个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综合性强、能满足专业主要技能训练、满足上岗训练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学校每年将拨出教研、科研、教材建设专项经费5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与专业建设有关的教研科研立项、著作、教材出版、优秀成果奖励等。在学校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鼓励各学科专业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依托企业的财力,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教学科研合作,开展咨询服务,为社会多做贡献,提高专业自身的办学和效益。(三)加强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订、修订及实施管理,严格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运行规范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面向市场,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基本内容,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方案,完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将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与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更高更新的需求。(四)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加强专业建设的规范管理。要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完善重点专业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对传统专业、特色专业核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