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汇编(4篇).docx
-
资源ID:621217
资源大小:37.9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汇编(4篇).docx
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汇编(4篇)目录1 .2023年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2 .构建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方案103 .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4 .县2023年营商环境创新年开办企业指标实施方案252023年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围绕“七大环境”,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实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定本方案。一、便利准入经营1.动态调整“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将改革行业从19个拓展至25个。将银行预约开户纳入企业开办服务范围。严格落实“证照分离”改革要求,不得通过备案等方式实施变相前置审批。(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2 .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六多合一”改革,将小型低风险工业项目办理建筑许可环节从12个精简为10个以内。全面取消涉企小型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牵头单位: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3 .大力推广“评定分离”改革,破解“抱团”围标治理难题。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推行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牵头单位: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二、便利政策兑现4 .全面推行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依托现有资源整合建设政务服务平台惠企政策专区。启动省级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平台建设,推动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兑现。鼓励各地依托现有综合咨询、办事窗口,设立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集中提供惠企政策咨询、绿色通道、帮办代办等服务。(牵头单位:省政务办、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5 .推行出口退税“即出即退”,面向出口企业搭建出口退税“数智通”综合服务平台,将全省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之内。(牵头单位:省税务局;责任单位:武汉海关、省商务厅,各市、州、县人民政府)6 .按规定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长执行期限要求,失业保险费率按1%执行,其中,单位费率0.7%,个人费率0.3%。对2022年缓缴期间的社保费可延至2023年底前交清,补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牵头单位:省人社厅、省税务局;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三、降低中介成本7 .采取“网上中介超市”模式,引导中介机构入驻,由项目业主择优选择,打破中介机构行业、区域垄断。实现“网上中介超市”模式全省覆盖率100%,各市州“网上中介超市”入驻机构不低于100家。(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8 .推行政府“集采”,建立完善财政性资金购买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政府集中采购中介目录,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中介价格,严厉打击政府“集采”中的围标、串标、违规收费等行为。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收费监督检查,严格查处利用行政职能、垄断地位指定服务、强制服务等行为。(牵头单位: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省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四、降低用能成本9 .强化迎峰度夏电力资源保供争取工作,减少高价省间现货购电成本。落实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两部制用户,需量电价按90%执行。积极开展季节性新能源竞价上网,优化新能源上网电价。积极争取省外低价电力资源,平抑全省购电均价。2023年下半年全省工商业用户用电成本比上半年降低1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国网省电力公司;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10 .加强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按机制校核调整全省天然气短途管道输气价格及城镇燃气配气价格,合理压减供气中间环节成本。加快西气东输三线、川气东送二线湖北段建设,支持沿线地区就近接入国家干线管道,减少管输距离,降低供气成本。组织做好上游气源对接协调,强化天然气合同履约监管。(牵头单位:省发改委、省能源局;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五、降低融资成本IL推广“金融链长制+主办行”模式,鼓励各地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银行机构差异化做好建档、评级、授信等工作。推动金融机构通过仓单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方式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牵头单位:人行武汉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湖北银保监局;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12 .推广“信易贷”“纳税信用贷”模式、“301”贷款模式和“楚天贷款码“,切实提高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占比,全省普惠小微贷款新增1500亿元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经营性信用贷款达200亿元。(牵头单位: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发改委、省税务局;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13 .对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正确采用表外融资,对表外业务手续费实行差异化减免政策。(牵头单位:人行武汉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湖北银保监局;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14 .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约束措施,大力培育信用评级机构,提升征信机构覆盖面。在发改、商务、科技、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领域试行市场主体线上开具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推行“市场主体合规一码通工(牵头单位:省发改委、省司法厅;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六、降低用地成本15 .探索社会投资类项目“用地清单制”,大力推行“标准地”出让,切实缩短项目开工时间。试点推行“桩基先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批复后可单独办理桩基施工许可。(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16 .试行“批供合一、推进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给予地方更多的用地自主权。在武汉、襄阳、宜昌等用地批、供权责一致的市州试行建设用地“批供合一。提高用地保障效率。对工业项目通过扩大生产性用房、厂房加层、厂区改造等途径增加容积率的,不增收土地价款。(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17 .开展“百大攻坚”用地保障行动,聚焦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和五大优势产业,精准遴选形成2023年用地报批“百大攻坚”项目清单,动态调整更新。及时跟踪协调解决用地问题,确保项目落实落地。(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七、降低物流成本18 .推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平台,促进各类资源整合和要素集聚,降低产业链流通成本。大力推进“公转水”“公转铁”,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建设,重点推进公铁联运、水铁联运等交通枢纽建设,铁路、水运货运量同比增长5%,多式联运集装箱量增长15%以上。(牵头单位: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19 .持续落实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定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在5%基本优惠的基础上,再给予省内通行费9折优惠,暂持续至2023年底。(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20 .深化“单一窗口”改革,加快推动“单一窗口”服务功能由口岸通关向口岸物流、金融服务等国际贸易全链条拓展,实现跨境贸易业务全部在“单一窗口”办理。(牵头单位:省商务厅、武汉海关;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21 .优化海关查验作业模式,深化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一体化布控查验模式试点。推广使用新型电子关锁等科技手段,实现海关之间监管无缝衔接。深入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即出即退”等改革措施。实现进出口申报货运量增长10%o(牵头单位:武汉海关、省商务厅;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八、降低税费成本22 .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优化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充分释放税费支持政策效应。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实现小微企业金融开户免收费。(牵头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人行武汉分行;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23 .全面清理不规范、不合理、可收可不收、收取比例过高的涉企保证金事项,依法依规予以取消、降低收取标准,实现涉企保证金事项和金额“应减必减”“可减必减严格落实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制度,坚决制止清单之外乱收费行为。(牵头单位:省经信厅、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九、实现法治公平24 .推动“立审执”提速增效。符合立案条件的,做到7日内登记立案。严格规范审限管理,加快案件材料流转工作,上诉案件一般自答辩期满5日内移送二审法院。提升案件执行效能,实现具备条件的案款在法院收到后15日内发放。2023年实现全省解决商业纠纷平均耗时较上年压缩10%o(牵头单位:省法院;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法院)25 .全面推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在审判机关立案、保全、审理、执行、司法公开、审限管理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各环节,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作出有效防范和处置。(牵头单位:省法院、省检察院;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26 .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符合合规机制适用条件的案件及时纳入合规程序办理,根据需要启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对涉案企业的合规承诺、整改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监督和考察。(牵头单位:省检察院;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检察院)27 .重点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大专项行动”,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设。探索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和跨行政区划履行改革试点。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结案率超90%o(牵头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省法院、省检察院;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28 .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破产案件审理。推动实现破产债权争议诉讼每件收费100元。加强破产管理人协会体系建设,实现破产管理人协会市州全覆盖。积极完善破产财产网拍机制,推动实现全省破产财产线上处置,拍卖费用零支出。(牵头单位:省法院;责任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六、加强作风建设29 .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结合工作实际细化配套方案,加力提效推进。省发改委(省营商办)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常态监测机制,定期开展工作调度,会同省政府政务督查室强化政策落实情况督查考评,形成“督查,整改反馈”的工作闭环;健全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机制,会同省纪委监委机关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靶向施治。(牵头单位:省纪委监委机关、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直有关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构建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巩固和拓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工作成果,构建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各类经营主体稳定健康发展,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帮助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提振信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善问题受理、科学分办、解决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的全流程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监督效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生机活力,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赋能增效。(二)总体目标。构建有诉必应、接诉即办、系统配套、务实管用的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建立纵向贯通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和横向联通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格局,搭建线上线下融合、专办协办结合的支撑体系,着力提升工作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问题反映方便快捷、业务流程规范一致、监督整改严密有效、网络信息安全可控,打造联系服务经营主体的“总客服”,营造公平、便利、优质、亲清的营商氛围,不断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三)基本原则。需求引领、问题导向。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第一工程,坚持抓重点、补短板、优环境,制定完善政策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有效解决经营主体“急难愁盼,系统思维、分工协作。树立全局意识和“一盘棋”思维,统筹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和壮大民营经济等重点工作;整合优化各方资源,做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沟通协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技术赋能、保障安全。全面提升技术平台的智能化精准化服务水平,实现问题响应处置全流程可查看可追踪、全过程可管理可反馈,经营主体可实时查看办理进度;按照谁采集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严格管理监控,确保数据信息安全。依法依规、注重实效。增强法治意识,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问题响应处置全过程;坚持权责对等,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做到科学周密、扎实有效。二、工作任务精心打造“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建立健全全区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工作组织协调体系、线上线下联动体系,以及受理、分办、处理、评价、督办、运用等工作程序。(一)建立响应处置工作组织协调体系。在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机制框架内,成立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统筹推进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工作。工作小组由分管市场监管工作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担任召集人,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协助分管市场监管工作的副秘书长,以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大数据发展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召集人,成员由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政策保障、政务服务、督查督办、成果运用等专责组(见附件)。办公室工作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承担,根据工作需要从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各市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各县(市、区)明确分管领导及管理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本单位涉及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的工作职责,并加强沟通协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发展局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建立响应处置工作线上线下联动体系。推行线上“一区通办: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平台,整合“智桂通”、“智管云”等经营主体反映问题相关平台,并与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有关系统平台紧密对接,逐步归集其他渠道反映的问题信息;在12345热线平台增设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线上专区(以下简称专区);启用“桂商码”,通过广西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智桂通”、相关单位对外服务窗口等渠道展示,扫码即可反映问题;专区全面对接国家电子营业执照系统,经营主体可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直接反映问题。(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实现线下“一号直达”、“一窗受理”。在12345热线电话增设“经营主体服务”的语音导航,经营主体可按照语音导航直接反映问题;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窗口,负责受理本辖区涉及经营主体反映的问题,统一归集至专区,窗口可与“办不成事”、“综合咨询”等窗口合并设立。(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线上线下融合贯通。设置自治区、市两级“响应处置工作专席”(以下简称专席),所需人员从12345热线现有人员调配,专区和专席由工作小组办公室管理协调。逐步建立自治区本级、14个市级12345热线专席和Ill个县级12345热线工作站及各级政务服务机构的线上线下联动体系。(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健全受理环节工作程序。各级专席、窗口负责受理经营主体提出的涉及本级政府部门非紧急类问题,主要包括对投资、生产、经营等方面政策法规和政务服务的相关咨询;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作风、效率等方面的投诉;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等,以及上级转办交办的事项。各级专席对经营主体反映的问题,在1个工作日内初步核实,并在专区形成工单。各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划分受理权限,对经营主体通过12345热线电话及线上等渠道反映的问题,由所在地专席受理;涉及自治区级受理范围的和跨市的事项,及时转至自治区专席受理。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事项,及时告知经营主体不受理的依据并记录保存。(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市场监管局,各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健全分办环节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部门职责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明确职责分类、业务主管单位、处置层级、适用法律法规等事项,实现经营主体反映问题的高效精准分力、。各级专席按照管理规则,对经营主体提出的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实行分类分派,精准匹配承办单位,专席能够即时答复的,不再分派。对涉及多个承办单位、管辖界限或法律适用存在争议的疑难复杂工单,由各级工作小组办公室按照职能职责明确牵头承办单位;情况特别复杂的,报各级工作小组研究确定。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牵头;自治区党委编办(绩效办),自治区司法厅,工作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健全处理环节工作程序。自治区本级承办单位包括但不限于自治区相关部门和中央在桂单位。各级承办单位应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接收专区分办的工单,经办人员在收到工单后,及时主动与经营主体联系,按工单办结时限办理。对一般咨询事项即时答复,不能即时答复的工单3个工作日内办结;求助、意见建议等工单5个工作日内办结;投诉、举报工单10个工作日内办结。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由承办单位提出申请,报本级工作小组办公室同意。反映问题涉及多部门且推进困难的,牵头承办单位提交本级专责组协调处理;情况特别复杂的,由专责组提请本级工作小组协调,必要时书面报告本级领导小组。同一问题被多人或多次反映、但承办单位已依法依规办理的,各级工作小组办公室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认定终结办理,之后不再受理,并做好告知解释工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发展局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健全评价环节工作程序。参照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以经营主体满意度为核心,以反映问题响应处置过程、效率、成本及质量等指标为基准,建立评价规则,完善12345热线回访制度,实现办件100%评价。办理结果反馈后,应及时回访,收集经营主体的满意情况,对不满意的合理合法问题二次分办转办,仍不满意的,转为疑难复杂工单提级办理。各级工作小组办公室要针对办件满意率低、办理质量不高、实质解决难的典型问题,建立台账,报送本级督查督办专责组,由督查督办专责组适时开展办理质量抽查检查。(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市场监管局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健全督办环节工作程序。实行三级督办,对无故多次不签收工单、超期未办、多次反映未办等情形,由各级工作小组办公室向承办单位发出提醒敦促函日常督办,限期办结;对推诿扯皮、同一工单2次办理结果不满意和多次申请办结不规范等情形,由各级督查督办专责组向承办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挂牌督办,列入月度监测通报;对弄虚作假、违规办理、失职渎职、违反保密规定和打击报复等情形,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由各级工作小组向承办单位发出约谈通知书约谈督办。各级工作小组办公室要统计梳理重点难点问题,适时提请召集人或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开展现场办公活动。推动各媒体配合开展监督问效活动,加强正面宣传引导,适时曝光典型问题,防止负面炒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大数据发展局牵头;自治区政府督查室,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健全成果运用环节工作程序。自治区成果运用专责组围绕事项的按时办结率、问题解决率、经营主体满意率等指标,按规定对自治区承办单位、各市进行考核评价,每年通报排名,纳入营商环境考评,作为激励约束、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参考。工作小组办公室每月汇总全区处置工作监测数据,以工作小组名义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抄送自治区政府督查室,以“红黑榜”形式通报各市及有关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收集问题处置的重点难点,总结梳理共性问题,形成营商环境优化问题清单,推动各有关部门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以评促改。自治区政策保障专责组定期梳理提炼,开展专题研究,从制度、政策、规划、要素等方面提出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大数据发展局、工商联,自治区政府督查室,工作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三、进度安排2023年8月下旬,按程序报请成立工作小组,设立相关工作机构。2023年9月,启用“桂商码”;在自治区和各市设置专席,同步开展专席人员培训;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窗口;制定出台广西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完成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部门职责清单编制工作。2023年10月,依托12345热线平台增设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专区,完成专区与国家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对接,启动“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运营。2023年12月,实现经营主体反映问题从受理、处置到评价、考核的闭环管理,实现经营主体可实时查看办理进度。2024年,继续探索完善相关机制,实现各级各相关部门依托专区对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处置全覆盖。2025年,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力争实现经营主体满意率达95%以上,推动广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四、工作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工作小组的统筹指导作用,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加强与服务壮大实体经济工作机构对接联系,建立职责明晰、信息共享、科技支撑、高效便捷的联动协调机制。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各成员单位、承办单位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周密部署、整合资源、分工协作、抓好落实。各专责组、各市相应的协调机构应在每季度首月10日前,向自治区工作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情况。(二)强化要素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为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工作安排必要的人员,并将相关人员经费纳入有关年度部门预算予以保障。增设专区平台相关费用纳入数字广西建设资金统筹解决。各级工作小组办公室要抽调综合能力强的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保密教育,对举报信息设置不同的保密等级,强化工作监督和纪律约束;牵头建立由相关部门业务骨干或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工作提供人才支持。(三)强化法治保障。政策保障专责组要及时总结机制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实践经验,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提出立规立法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依法保护经营主体反映问题的权利,制止非法干预、压制和打击报复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等行为;依法保障经营主体自愿自主评价的权利,不得强迫或者干扰其评价行为;依法保护相关部门和人员合法权益,对借反映问题诽谤、诬告、陷害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四)强化宣传推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广泛开展相关政策、进展成效和典型事例宣传,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工作的知晓度、影响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和人民群众关切,树立“服务企业贵在无事不扰、支持企业就要有求必应”的理念,持续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通过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强化政策精准供给,推动重点领域攻坚突破,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全面建设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二、工作原则(一)坚持对标一流。自觉对标世界银行最新评估指标体系、对标先进典型经验,坚持“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能我行”,全力深化改革创新。(二)坚持系统集成。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进一步加强全要素保障能力,提升全过程服务和监管效能,构建全方位法治保障支撑,推动全闭环解决企业诉求。(三)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调研评估发现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改革举措,加强跟踪督导指导,全面提升改革创新质效。(四)坚持数据赋能。注重用数字化手段推动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创新,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持续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三、重点任务(一)创新提升全周期服务水平。围绕企业准入退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财产、获得电力、纳税服务、跨境贸易、办理破产等领域攻坚,重点在便利市场主体登记、拓展“一照多址”、健全歇业制度、推行“验登合一”、优化联合竣工验收、深化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推广不动产“带押过户”、加强破产企业信用修复等方面,实现更大创新提升。(二)创新提升全要素供给能力。围绕金融服务、用地保障、劳动就业、人才流通、科技创新等领域攻坚,重点在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拓展“用地清单制”改革范围、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开展就业“直补快办”行动、探索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发布人才政策清单、扩大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范围、增强创新券使用效益等方面,实现更大创新提升。(三)创新提升全过程监管服务效能。围绕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监管执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等领域攻坚,重点在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推进“综合监管一件事”、加强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数字化监管、推广远程异地评审、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深化“无证明之省”建设、打造现代“政务综合体”、推广“企业码”服务体系等方面,实现更大创新提升。(四)创新提升全方位法治保障支撑。围绕解决商业纠纷、市场竞争、保护中小投资者、法治保障等领域攻坚,重点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开展隐性壁垒清理整治、扩大在线调解范围、推动开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债务案件专项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等方面,实现更大创新提升。(五)创新提升全闭环解决企业诉求机制。围绕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诉求办理质效,重点在优化企业诉求“接诉即力、”机制、升级12345热线平台功能、全面提升响应速度、健全完善“统一受理、依责办理、限期办结、审核督办、科学考核”全流程闭环运行模式、加强对企业诉求解决情况的跟踪督导和定期评价等方面,实现更大创新提升。(六)创新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协同省纪委监委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建立季度会商、联合督查、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选取不同层级企业作为营商环境监督监测点,组织营商环境专项察访,定期发布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把握监督导向,惩治不担当不作为,保护敢担当善作为,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良好氛围。四、保障措施(一)持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健全完善省政府分管领导各领域“总指挥”协调推进机制,强化改革任务督导落实。省营转办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领域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本领域改革任务落实。各市、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并报省营转办备案。建立改革任务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对标对表,动态调整创新提升行动改革举措,不断提升改革综合效应。(二)持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揭榜挂帅”活动,力争用2-3年时间打造一批具有XX特色的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鼓励有条件的市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开展先行先试,支持济南、青岛、烟台等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加强典型经验推介推广力度,定期发布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常态化组织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活动。(三)持续强化跟踪督导问效。健全完善台账式管理、工程化验收、走流程体验等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探索建立重大营商环境问题直督直办机制,适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健全完善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体系,推行“无感监测”模式,每年至少组织2次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推动营商环境考核创新。(四)持续构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完善政商交往正面、负面清单,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经济组织制度,探索开展“政商早餐会”“亲清会客厅”等活动。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宣传和评估机制,各级制定经济发展政策、规划等,要充分征求、吸收各类企业意见。加强正向激励宣传引导,推出一批敢闯敢干、改革创新的企业家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县2023年营商环境创新年开办企业指标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市监局在振兴经济发展,营造优质法治环境中的职能作用,XX县市场监管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打造一等站位、一等服务、一等举措,全力打造“服务有感、营商无忧”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优化涉企服务,完善企业便利退出制度,加速推动“歇业制度”落地实施,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激发市场活力,着力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努力打造“江西办事”XX样板。二、目标任务深入实施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方位提高服务效率、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深化应用企业名称、经营范围标准化自主申报,助力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率”达到95%以上;持续加大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的应用,加快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将10项高频行政许可事项纳入“一照通办”改革范围,持续推进“简政便民”,进一步营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推进“个转企”、个体户经营者变更登记规范化、便利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市场主体发展质量。三、改革措施(一)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1.开展“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简化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登记流程,拓展“一照多址”“一证多址”适用区域,实现一次申请、一本执照、多个地址,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对部分高频经营许可证,企业在住所(经营场所)以外本区范围内开设经营项目相同的新分支机构时,就其符合许可条件作出承诺后,免于再次办理相关许可证,促进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相关部门加强事后核查和监管,落实放管结合、放管并重要求,建立健全开业后检查、“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配套措施。2 .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将员工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环节纳入“一网通办”平台,实现申请人一次身份认证后即可“一网通办”企业开办全部服务事项,并在设立登记完成后可随时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办理任一企业开办服务事项。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电子签章同步发放及应用,方便企业网上办事。3 .推行企业办事“一照通办”。通过政府部门内部数据共享等方式归集或核验企业基本信息,探索实行企业仅凭营业执照即可办理部分高频审批服务事项,无需提交政府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可以获取的其他材料。4 .进一步便利企业开立银行账户。探索整合企业开办实名验证信息、企业登记信息和银行开户备案信息,自然人、法人等通过线上平台申请营业执照时,经企业授权同意后,线上平台将有关基本信息和银行开户预约信息实时推送给申请人选定的开户银行,开户银行同步生成预约办理业务号码。(二)优化涉企服务,便利企业经营发展1.推行企业登记信息变更网上办理。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完成登记注册的企业,可通过平台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变更手续,企业登记的变更信息同步推送至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在办理后续业务时不再要求企业重复提交。大型企业分支机构办理不涉及新办许可证的信息变更时,可实行集中统一办理。简化检验检测机构人员信息变更办理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变更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由检验检测机构自行修改资质认定系统人员信息,不需再到资质认定部门申请办理。5 .推行企业年度报告“多报合一”改革。相关部门可依法依规共享企业年度报告有关信息,企业只需填报一次年度报告,无需再向多个部门重复报送相关信息,实现涉及市场监管、社保、税务等事项年度报告的“多报合一工6 .升级新业态食品经营许可“一类一策在保障食品安全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经充分研究论证和开展风险评估,结合自动制售设备等新业态行业经营特点和规律,制定经营许可办事指南,发放食品经营许可或办理食品经营备案,解决新业态食品准营堵点问题。(三)完善企业便利退出制度,促进市场稳定发展1.加速推动“歇业制度”落地实施。优化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工作,允许市场主体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的经营困难,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为企业发展提供“缓冲”机会,降低维持经营成本。2.建立“府院联动”强制出清制度。深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探索推进市监、税务注销“一窗联办二未发生债券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偿完结并由全体投资人书面承诺对上述情况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的各类市场主体都可简易注销。企业可以免费在江西省企业登记网络服务平台发布公告,公告时间20天。(四)创新和完善监管,打造平等保护的营商环境1.探索开展审管联动改革。在省审管联动改革试点工作和全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审管联动改革。建立健全行政审批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监管事项系统与审批业务系统衔接联动,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2.建立市场主体除名制度。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满两年,且近两年未申报纳税的市场主体,商事登记机关可对其作出除名决定。除名后,市场主体应当依法完成清算、办理注销登记,且不得从事与清算和注销无关的活动。被除名期间市场主体存续,并可对除名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协调。各部门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落细”月通报、半年讲评、全年考核”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协调同步推进机制,及时完成信息传递。各任务牵头部门要定期对本领域任务推进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建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台账,落实指标优化推进机制、指标长会议机制等部门协作的长效机制,严格划分审批账号,实行台账管理,确保完成改革创新和对标提升任务。配合责任单位要积极主动,对职责范围内任务要及时完成,主动上报问题,形成工作凝聚力,做到真抓快优。(二)加强监督考核。发挥督查考核监督作用,发挥政务服务好差评、12315投诉热线等沟通渠道作用,积极收集群众办事反馈的痛点堵点问题,汇总梳理,逐个解决,将营商环境问题反馈和督办解决闭环机制圈为重点,提高改革精准度和企业获得感。建立定期与不定期考核制度,对任务指标以及政策落实推进情况开展督查,并及时通报。对未按规定或未按时完成的,予以批评。(三)广泛宣传推介。推动政策进企业的宣传工作,加强对我县企业开办政策的解读和推广,展现我县市场主体营商环境的改革成效。制作统一办事流程宣传手册和演示小视频,通过政府及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