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公安机关“解企忧、促公正、提效能、护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622545
资源大小:20.3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全市公安机关“解企忧、促公正、提效能、护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x
全市公安机关解企忧.促公正.提效能.护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中央、省部关于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立足公安职责,积极帮助企业主体纾难解困,推动经济运行回稳向好,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决定从现在起到年底,在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解企忧、促公正、提效能、护发展”专项行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上级关于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方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二、目标任务通过开展全市公安机关“解企忧、促公正、提效能、护发展”专项行动,采取多种方式,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精准解决企业需求和困难,排查化解风险隐患;依法从严从快打击侵害市场主体利益、扰乱经济秩序等涉企违法犯罪,加强企业群众主体权益保护,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地通办”,优化高效便利的公安政务服务环境;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企业安全管理宣传,净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提升在常外籍人员和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质量,保护企业创新,实现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三、环节步骤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公安政务服务现代化,立足公安职能定位,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按照“调研一一梳理一一攻坚一一检验”的环节步骤,切实帮助企业群众解决问题,大力提振群众投资办企信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一)入企大调研(7月至8月上旬)调研对象须突出本地特色,综合考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不同行业门类,原则上不重复。市局选择2-3家大型企业,县(区)级公安机关选择3-4家中型企业,派出所选择2家小微型企业进行沉浸式调研;调研坚持无事不扰原则,严格控制规模、人数、陪同人员,可采取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电话咨询等形式进行。1.问政于企。围绕“想要公安机关做什么,公安机关能为企业做什么”,通过召开警企联席会议、集中座谈、上门恳谈等方式,听取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对政策环境、治安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真切感受,根据企业诉求,精准把握企业的政策和法律需求,持续修正公安“放管服”改革方向,找准工作的发力点,进一步加强公安政务服务顶层设计,及时回应企业关切,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政策指导的科学性、精准性。2 .问需于企。加强警企联动,加大与企业家、律师、工商联系统协调力度,畅通与各类企业、行业商会和个体商户的沟通渠道。深入一线车间厂房,实地查看内部防范制度落实情况,全面了解发展状况,掌握当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推进企业咨询诉求办理、违法犯罪举报、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3 .问计于企。深入发动企业和群众,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保障发展建设,聚焦重大战略部署,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活力和秩序、服务和监管,奋力推进公安政务服务现代化建设,创新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盼需要进行建言献策,群策群力研究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二)情况大梳理(8月中旬至8月下旬)各地、各相关警种要结合二十二项措施,按照“企忧”“公正”“效能”“发展”四个方面,对调研时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矛盾问题、意见建议进行分类。企忧:重点梳理公安机关在服务企业政策、人才、技术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问题。内保部门梳理为企服务、警企联络员派驻、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问题;交警部门梳理新能源车预查验、路测交通保障、数据信息互通、警企新技术协作、注册登记“一件事”办理、驾驶人安全教育、专用车位增设和新能源货车城市通行等方面问题;出入境、人口部门梳理企业人员出入境证件办理时限、引才引智“便捷通道”等方面问题;巡特警部门梳理大型活动审批方面问题;治安部门梳理群防群治、治安整治、纠纷化解等方面问题。公正:重点梳理公安机关在涉企案件办理、执法监督、企业市场竞争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情报指挥部门梳理涉企警情处置办理方面问题;刑警部门梳理反电信网络诈骗,侦办涉企侵财犯罪、侵害企业家的严重暴力犯罪和妨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涉黑涉恶犯罪等方面问题;经侦部门梳理助推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打击危害企业经济权益犯罪方面问题;网安部门梳理网络安全防护、打击危害企业网络安全犯罪等方面问题。效能:重点梳理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涉企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效率不高等方面存在问题。网安部门梳理等保备案审批等方面问题;政务服务部门梳理涉企审批服务、拓展网办事项、企业信用修复等方面问题。发展:重点梳理公安机关在保护企业创新、加强新产品研发和支持企业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法制、经侦部门梳理营造包容审慎执法环境方面问题;食药环侦部门梳理企业知识产权、商业保密保护方面问题。对能够立即解决的,要立行立改、及时向企业和群众反馈;对涉及多警种部门的,要主动拉手衔接,多方会商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要明确目标,指定责任人,紧盯不放,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特别是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普遍存在的倾向问题、影响营商环境的深层次问题,以及长期推进成效不明显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填写专项行动统计表。8月17日前,各地、各相关警种将“专项行动”统计表梳理汇总后反馈市局政务服务管理支队。(三)问题大攻坚(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各地、各相关警种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力量统筹,健全制度机制,做实措施保障,确保问题大攻坚环节目标任务蹄疾步稳推进。1 .定期调度。要建立定期调度和专题调度机制,及时掌握问题攻坚进展情况,会商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拿出务实管用的措施。市局每两个月视情通过实地检查抽查、听取口头汇报、指令书面上报等方式调度一次,各地每月调度一次,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动态跟进掌握问题整改情况。2 .限期整改。严格落实销号管理,对调研中发现的重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明确问题清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到问题整治清单化、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各地、各相关警种于10月上旬前完成首轮问题整改攻坚,对未完成的事项要明确销号时间,及时推动解决一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难点问题。3 .强化责任。各地、各相关警种负责同志要主动过问、靠前督导、协调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级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各地要根据进展情况,及时通报攻坚进展,并报送属地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利用公安网、微警务专栏,加强攻坚成果反映,对重大成效要同步形成专报上报。(四)成效大检验(11月上旬至12月底)各地、各相关警种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考核的作用,检验群众和企业反映问题的解决效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1 .群众评议。要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专项行动成效的重要标准,结合公安各条线实际,通过窗口现评、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途径,请群众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取得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对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回炉”返工。2 .组织评定。要采取自我评价和上级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对专项行动情况进行评定,总结自评材料请于12月10日前报送市局政务服务管理支队。3 .考核评价。市局将结合公安政务服务现代化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四、工作要求开展“解企忧、促公正、提效能、护发展”专项行动是今年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各地、各相关警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推进,狠抓环节落实,确保专项行动实效。(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局成立由副局长XX任组长、相关警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在政务服务管理支队设立办公室,统筹推进专项行动的顶层设计、综合协调、检查考评工作。各地要参照市局模式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协调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相关警种要充分发挥“市县主战”作用,切实抓好本单位、本条线专项行动的组织指导。(二)强化统筹推进。要把专项行动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进XX公安工作现代化和“队伍建设攻坚年”、市局“211”行动计划等工作结合起来,按照既定环节步骤,一着不落,有序推进,做到调查研究有实效、情况梳理有重点、难题攻坚有亮点、成效检验有抓手,确保专项行动落地落实。(三)强化宣传发动。各地、各相关警种要层层深入思想发动,通过动员部署、专项调研、实地检查等形式,强化分类指导、条线推动,通过基层宣传、媒体传播等路径,广泛宣传专项行动措施成效,大力营造公安机关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氛围,形成典型示范引领效应。(四)强化督导检查。要组织专门力量,采取突击检查、互查抽查等方式,查找专项行动过程中存在问题,推动工作落实。要建立工作通报等机制,对工作不实、进展缓慢的,要加大推动力度,对企业群众反映多次,能解决却长期不予解决的,要严肃倒查问责。